詩人大全
生卒年不詳。自號無生居士,四明(今浙江寧波)人。事跡略見《唐詩紀事》卷四五。唐末張為取其詩入《詩人主客圖》,列為高古奧逸主之入室。《全唐詩》存詩2首,《全唐詩外編》補詩1首。
生卒年不詳。字信之,婺州東陽(今浙江東陽)人,一說信都(今河北冀州)人。宣宗大中十一年(857)登進士第(《北夢瑣言》作大中四年),又登宏詞科,授京兆府參軍。以時危世亂,隱居商山十年,后為祠部郎中。僖宗中和元年(881),授眉州刺史,適為兵阻,未至任,遂于成都墨池灌園自給。昭宗景福時,王建辟為西川節度判官,后拜前蜀御史大夫,卒。涓尤工章奏,《鑒誡錄》稱其頗能“清苦直諫,比諷箴規,章奏合于教化。所薦文章,迥超群品,諸儒稱之為大手筆”。
王楙,宋福州福清人,徙居平江吳縣,字勉夫,號分定居士。生于紹興二十一年,少失父,事母以孝聞。寬厚誠實,刻苦嗜書。功名不偶,杜門著述,當時稱為講書君。客湖南倉使張頠門三十年,賓主相歡如一日。所著《野客叢書》三十卷,分門類聚,鉤隱抉微,考證經史百家,下至騷人墨客,佚草佚事,細大不捐。另有《巢睫稿筆》。宋寧宗嘉定六年卒,年六十三。事見《野客叢書》附《宋王勉夫壙銘》。

王仁裕,生于唐僖宗廣明元年(公元880年)、秦州上邦(天水市秦城區)人的王仁裕(字德葷),正處于唐末這樣一個大分裂的時代。公元905年的秦州,處于攻殺鳳翔節度使李昌符、自己做了節度使并且自封為“隴西郡王”、“歧王”的李茂貞的天地,這時王仁裕二十六歲,為李茂貞屬下秦州節度使李繼祟幕僚——秦州 節度判官。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他走上了在前蜀、后唐、后晉、后漢為官,官及翰林學士、戶部尚書、兵部尚書、太子少保的仕宦生涯,同時也開始了他勤勉治學、賦詩作文的創作歷程, “有詩萬余首,勒成百卷”(《舊五代史·王仁裕傳》)。

徐琰(約1220~1301年),字子方(一作子芳),號容齋,一號養齋,又自號汶叟,東平(今屬山東省)人。元代官員、文學家,“東平四杰”之一。少有文才,曾肆業于東平府學。元代東平府學宋子貞作新廟學,請前進士康曄、王磐為教官,教授生徒幾百人,培養的閆復、徐琰、孟祺、李謙等號稱元“東平四杰”,學成入仕后,皆為元初名宦。
生卒年不詳。汲郡(今河南新鄉)人。高宗咸亨中,登進士第。自彭城司馬入為大理正,遷戶部郎中。與戶部員外郎賀遂涉作詩互嘲。生平事跡散見《元和姓纂》卷七、《唐詩紀事》卷二〇。《全唐詩》存趙謙光詩1首。
公元一〇三三年至一一一〇五年,字子駿,錢塘人。生于宋仁宗明道二年,卒于徽宗崇寧四年,年七十三歲。工詩文。皇祐五年(公元一0五三年)進士,除知袁州萍鄉系。歷福建轉連判官,主客郎中。出為變路提刑。建中靖國初,(公元一一〇一年)除知明州丐宮祠,以左朝議大夫提舉洞霄宮,卒。驤著有文集十八卷,賦二十卷,均《宋史藝文志》并傳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