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大全
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武后時宰相韋待價之孫,梁州都督韋令儀之子。玄宗開元間登進士第,又以宏詞登科,試判入高等。曾任京畿縣尉。天寶初,曾充使監選黔中。歷任禮部、吏部員外郎、中書舍人、給事中及禮部、吏部、戶部侍郎。約卒于天寶末年,年49。

王延彬(886-930),字表文,武肅王王審邽長子,祖籍河南光州固始,生于泉州。唐末五代任泉州刺史,累封至檢校太傅開國候,卒贈侍中。長興元年(930年)王延彬逝世,葬南安縣云臺山。
伊夢昌,唐末不仕,披羽褐為道士,先后曾至兩浙、江西、湖南等地。天佑十年(913)至撫州南城縣。又人湖南馬氏幕中。散誕放逸,不拘細謹,飲醉常行歌市中。時人稱為伊風子。喜作《望江南》詞,遇物即詠,皆有意旨。有異術,時人或目為神仙。
柴元彪,(約公元一二七零年前后在世)字炳中,號澤襢居士,江山人,柴望之徒弟。生卒年均不詳,約宋度宗咸淳中前后在世。嘗官察推。宋亡輿從兄望等四人隱居不仕,人稱“柴氏四隱”。元彪工詩,著有襪線集,巳佚。今存柴氏四隱集,《四庫總目》中。

楊發,字至之,先為同州馮翊人,父遺直始家于蘇州。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武宗會昌中前后在世。工于詩。太和四年,(公元八三o年)登進士第。歷太常少卿,出為蘇州刺史。后為嶺南節度,嚴于治軍。軍人遂怨起為亂,囚發于郵舍。坐貶婺州刺史,卒于任。發為詩清新瀏亮,傳世頗多。唐代著名詩人。
南宋詩人、詞人。字公序,上元(今江蘇南京)人。與邵亢同族(《金陵詩徵》卷五)。徽宗宣和初隨父宦寓宣州,四年(一一二二)返鄉,李彌遜有文送行(《筠溪集》卷二二《送邵公緝還鄉序》)。高宗紹興中在鄂州,曾獻詞岳飛,獻書朝廷。有《荊溪集》八卷(《宋史·藝文志》),已佚。事見《金佗續編》卷二八。

席豫,字建侯,襄陽人,后徙河南,唐朝禮部尚書,文學才華橫溢,冠冕詩人稱號。十六歲考中舉人,唐開元年間,官至吏部侍郎。唐玄宗時期,封號席公,太平公主聞其名,拜為陽翟尉。唐天寶六年,出任禮部尚書兼襄陽縣令。皇帝曾登朝元閣賦詩,群臣屬和,皇帝以席豫之詩最工妙,詔曰:“詩人之冠冕“。席豫,喜周易術數,事李虛中為好友,同磋交流。
[唐](約公元八七四年在世)字不詳,臺州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僖宗乾符初前后在世。詞藻富贍,與隱、鄴齊名,世號“三羅”。累舉不第。廣明亂后,去從鄜州李孝恭。為人狂宕無檢束。籍中有善歌妓杜紅兒,虬令之歌,贈以彩。孝恭以紅兒已為副戎所聘,不令受。虬怒,拂衣起;明日,手刃殺之。孝恭坐以罪,會遇赦釋之。虬追念紅兒之冤,于是取古之美女,有姿艷才德者,作絕句一百首,以比紅兒,名曰《比紅兒詩》。盛傳于世。

李贊華一般指耶律倍。耶律倍(899年―936年),小字圖欲,遼太祖耶律阿保機長子,自幼聰穎好學,深得耶律阿保機的喜愛和器重,916年被立為皇太子。926年,封為東丹國王、稱“人皇王”。926年太祖病逝后,耶律德光繼位為帝。天顯三年(928年)東丹國南遷,升東平為南京。同時耶律德光對耶律倍施以控制和監視。930年耶律倍棄國投奔后唐。936年后唐發生政變,耶律倍遇害,葬顯陵。947年,耶律德光去世。耶律倍長子耶律阮最終奪回了皇位,追謚耶律倍為讓國皇帝。
王辟之(1031—?),字圣涂,臨淄(今山東臨淄)人。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宋哲宗元佑年間(1086—1094),他擔任任河東縣(今山西省永濟縣)知縣,曾“廢撤淫祠之屋,作伯夷叔齊廟”,以“貴德尚賢”聞名。

黃中(1096-1180)宋邵武(今福建邵武)人,紹興五年榜眼,除起居郎,累官兵部尚書,端明殿大學士,封江夏郡開國公。南宋著名主戰派大臣。反對秦檜投降行徑,上書陳十要道:用人而不自用,公議進退人員,察邪正,廣言路,核事實,節使度,擇監司,懲貪吏,陳方略,考兵籍。岳飛遇害,中公當眾質問秦檜:“岳飛何罪?”后因檜追捕,徙外二十多年。秦檜死后被召用,任禮部尚書,兼國子司業。卒贈太師,謚簡肅,朱熹為公作墓志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