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大全
王彥威 ,太原人。世儒家,少孤貧苦學,尤通《三禮》。無由自達,元和中游京師,求為太常散吏。卿知其書生,補充檢討官。彥威于禮閣掇拾自隋已來朝廷沿革、吉兇五禮,以類區分,成三十卷獻之,號曰《元和新禮》,由是知名,特授太常博士。

史浩(1106年—1194年),字直翁,號真隱。明州鄞縣人,南宋政治家、詞人。高宗紹興十五年(1144年)進士,由溫州教授除太學正,升為國子博士。他向宋高宗建議立太子,以此受知于朝廷,紹興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授參知政事。隆興元年,拜尚書右仆射。淳熙十年,除太保致仕,封魏國公。宋光宗御極,進太師。紹熙五年,薨,年八十九,封會稽郡王。宋寧宗登基,賜謚文惠。嘉定十四年,以子史彌遠貴,追封越王,改謚忠定,配享孝宗廟庭。為昭勛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胡仔(1110~1170) ,北宋著名文學家。字元任,胡舜陟次子。績溪(今屬安徽)人。宣和(1119~1126)年間寓居泗上,以父蔭補將仕郎,授迪功郎,監潭州南岳廟,升從仕郎。紹興六年(1136),隨父任去廣西。
崔櫓,唐代詩人,進士,曾任棣州司馬。他善于撰寫雜文,詩作以絕句成就最高,今存詩十六首。他的詩作風格清麗,畫面鮮艷,托物言志,意境深遠。據阿袁(即陳忠遠)先生《唐詩故事 .謝詩差幸人原諒 ——崔櫓謝罪詩真是戒酒良方》記載,崔櫓由于自身經歷的緣故,后來還寫詩謝罪而戒酒了呢,這可真是令人不由不肅然起敬的事兒了。
生卒年均不詳,約宋光宗紹熙中前后在世。淳熙十一年(1184)進士。曾倅池陽。慶元二年(公元1196年)隨張貴謨使金,著有燕谷剽聞二卷,記金國事甚詳。嘉定中官行在諸司糧料院干辦。域能詞,花庵詞選中錄存五首。趙萬里《校輯宋金元人詞》輯有《松窗詞》一卷。楊慎《詞品》卷四謂其《 昭君怨》詠梅詞“興比甚佳”,又《畫堂春·春思》詞“樂府多傳之”。
丘遲(464—508),字希范,吳興烏程(今浙江省湖州市)人,丘靈鞠之子。南朝梁文學家。初仕南齊,官至殿中郎、車騎錄事參軍。后投入蕭衍幕中,為其所重。梁天監三年,丘遲由中書侍郎出為永嘉太守。 丘遲詩文傳世者不多,所作《與陳伯之書》,使陳伯之擁眾八千歸降, 其中“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更是千古傳誦的名句。勸伯之自魏歸梁,是當時駢文中的優秀之作。
尹式(暫且不知~604)隋代河間(現屬河北)人。博學能詩,少有令問。仁壽中,任漢王楊諒記室,王甚重之。仁壽四年(604),文帝死,楊諒起兵反對楊廣失敗,尹式自殺。其族人正卿、彥卿俱有俊才,名顯于世。尹式原有文集,已失傳,今存詩二首。
李郢,字楚望,長安人。大中十年,第進士,官終侍御史。詩作多寫景狀物,風格以老練沉郁為主。代表作有《南池》、《陽羨春歌》、《茶山貢焙歌》、《園居》、《中元夜》、《晚泊松江驛》、《七夕》、《江亭晚望》、《孔雀》、《畫鼓》、《曉井》等,其中以《南池》流傳最廣。

唐順之(公元1507~1560)字應德,一字義修,號荊川。漢族,武進(今屬江蘇常州)人。明代儒學大師、軍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 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進)城內青果巷易書堂官宦之家。 嘉靖八年(1529)會試第一,官翰林編修,后調兵部主事。當時倭寇屢犯沿海,唐順之以兵部郎中督師浙江,曾親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僉都御史,巡撫鳳陽,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禎時追謚襄文。學者稱"荊川先生"。
錢公輔(1021~1072),字君倚,武進(今江蘇常州)人。宋代詩人。少從胡翼之學,有名吳中。仁宗皇祐元年(1049)進士(《宋詩拾遺》卷四)。歷通判越州、知明州,擢知制誥。英宗即位,謫滁州團練使。神宗立,拜天章閣待制知鄧州,復知制誥,知諫院。熙寧四年(1071),由知江寧府徙知揚州(《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二三)。五年,卒(同上書卷二四○),年五十二。《宋史》卷三二一有傳。
王溥(922年-982年),字齊物,宋初并州祁人。歷任后周太祖、世宗、恭帝、宋太祖——兩代四朝宰相。出生于官宦世家,948年,甲科進士第一名,任秘書郎,953年,官至宰相。周恭帝時,上表請修《世宗實錄》,與扈蒙、張淡等共同編修。郭威任樞密使時,率軍平河中叛亂,聘為幕僚。957年,周世宗柴榮請王溥選擇將帥,王溥舉薦向拱,再次取得勝利。世宗死,趙匡胤勢力強大,“王溥亦陰效誠款”,并獻奉宅園取悅于他。趙匡胤黃袍加身返京,王溥“降階先拜”。964年正月,罷相,任太子少保。太平興國初年,封祁國公,982年八月去世。謚文獻。

尤侗(1618年-1704年)明末清初著名詩人、戲曲家,曾被順治譽為“真才子”;康熙譽為“老名士”。字展成,一字同人,早年自號三中子,又號悔庵,晚號良齋、西堂老人、鶴棲老人、梅花道人等,蘇州府長洲(今江蘇省蘇州市)人。于康熙十八年(1679)舉博學鴻儒,授翰林院檢討,參與修《明史》,分撰列傳300余篇、《藝文志》5卷,二十二年告老歸家。四十二年康熙南巡,得晉官號為侍講,享年八十七歲。侗天才富贍,詩多新警之思,雜以諧謔,每一篇出,傳誦遍人口,著述頗豐,有《西堂全集》。

鄭文焯(1856~1918)晚清官員、詞人。字俊臣,號小坡,又號叔問,晚號鶴、鶴公、鶴翁、鶴道人,別署冷紅詞客,嘗夢游石芝崦,見素鶴翔于云間,因自號石芝崦主及大鶴山人,奉天鐵嶺(今屬遼寧)人,隸正黃旗漢軍籍,而托為鄭康成裔,自稱高密鄭氏。光緒舉人,曾任內閣中書,后旅居蘇州。工詩詞,通音律,擅書畫,懂醫道,長于金石古器之鑒,而以詞人著稱于世,其詞多表現對清王朝覆滅的悲痛,所著有《大鶴山房全集》。
劉迎(?—1180)金代詩人、詞人,字無黨,號無諍居士。東萊(今山東萊州)人。曾為唐州幕官。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以薦書對策為當時第一,次年登進士第,授豳王府記室,改任太子司經,頗受金世宗第二子顯宗允恭的親重。大定二十年“從駕涼陘”,因病去世。

郭麐(lín )(1767~1831)字祥伯,號頻伽,因右眉全白,又號白眉生、郭白眉 ,一號邃庵居士、苧蘿長者。江蘇吳江人。著作主要有《靈芬館詩集》(《初集》四卷,《二集》十卷,《三集》四卷,《四集》十二卷,《續集》八卷,《雜著》二卷,《雜著續編》四卷)、《江行日記》一卷、《唐文粹補遺》二十六卷,以及《蘅夢詞》、《浮眉樓詞》、《懺余綺語》各二卷等。
唐庚,1070年~1120年在世,北宋詩人。字子西,人稱魯國先生。眉州丹棱(今屬四川眉山市丹棱縣)唐河鄉人。哲宗紹圣(一○九四)進士(清光緒《丹棱縣志》卷六),徽宗大觀中為宗子博士。經宰相張商英推薦,授提舉京畿常平。商英罷相,庚亦被貶,謫居惠州。后遇赦北歸,復官承議郎,提舉上清太平宮。后于返蜀道中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