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詩人大全

    陳繼儒頭像 [明代] 陳繼儒 陳繼儒簡介與生平

    陳繼儒(1558~1639)明代文學家、書畫家。字仲醇,號眉公、麋公。華亭(今上海松江)人。諸生,年二十九,隱居小昆山,后居東佘山,杜門著述,工詩善文,書法蘇、米,兼能繪事,屢奉詔征用,皆以疾辭。擅墨梅、山水,畫梅多冊頁小幅,自然隨意,意態蕭疏。論畫倡導文人畫,持南北宗論,重視畫家的修養,贊同書畫同源。有《梅花冊》、《云山卷》等傳世。著有《妮古錄》、《陳眉公全集》、《小窗幽記》。

    [南北朝] 王暕 王暕簡介與生平

    [公元四七七年至五二三年]字思晦,瑯邪臨沂人。生于宋順帝升明元年,卒于梁武帝普通四年,年四十七歲。年數歲,風神警拔,有成人之度。弱冠,選尚淮南長公主,拜駙馬都尉,除員外散騎侍郎。天監中,歷位吏部尚書,領國子祭酒。家世顯貴,與物多隔,不能留心寒素,眾謂為刻薄。以左仆射致仕。暴疾卒,謚靖。暕著有文集二十卷,(《隋書志》作二十一卷。此從《兩唐書志》)傳于世。

    [元代] 貝瓊 貝瓊簡介與生平

    貝瓊(1314~1379)初名闕,字廷臣,一字廷琚、仲琚,又字廷珍,別號清江。約生于元成宗大德初,卒于明太祖洪武十二年,年八十余歲。貝瓊從楊維楨學詩,取其長而去其短;其詩論推崇盛唐而不取法宋代熙寧、元豐諸家。文章沖融和雅,詩風溫厚之中自然高秀,足以領袖一時。著有《中星考》、《清江貝先生集》、《清江稿》、《云間集》等。

    劉鉉頭像 [宋代] 劉鉉 劉鉉簡介與生平

    劉鉉(1394—1458)字宗器,別號假庵,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永樂十七年以善書征入翰林,筆法溫媚,推重一時。次年中順天府舉人,授中書舍人,預修三朝實錄,歷教習庶吉士,景帝立,歷侍講學士,國子監祭酒,天順元年進少詹事,卒于官。謹于言行,謚文恭。好學不輟,工詩善文,有《文恭公詩集》。卒年六十五。《名山藏、弇州續稿》其子劉瀚為官,亦能守父訓。

    陳文述頭像 [清代] 陳文述 陳文述簡介與生平

    陳文述(1771~1843)初名文杰,字譜香,又字雋甫、云伯,英白,后改名文述,別號元龍、退庵、云伯,又號碧城外史、頤道居士、蓮可居士等,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嘉慶時舉人,官昭文、全椒等知縣。詩學吳梅村、錢牧齋,博雅綺麗,在京師與楊芳燦齊名,時稱“楊陳”,著有《碧城詩館詩鈔》、《頤道堂集》等。

    蕭道成頭像 [南北朝] 蕭道成 蕭道成簡介與生平

    齊高帝蕭道成(427年―482年),字紹伯,小名斗將,漢族,齊朝開國皇帝,在位四年。《南齊書·高帝紀》載,齊高帝蕭道成乃“漢相蕭何二十四世孫”。先世居東海蘭陵(今山東省蒼山縣蘭陵鎮)。《南齊書·武帝本紀》載:高祖蕭整于東晉初過江,寓晉陵武進(今常州市新北區孟河鎮萬綏村),晉于此地僑置蘭陵郡,稱南蘭陵,故蕭氏遂為南蘭陵(今常州)人。少從名儒雷次宗受業,治《禮》及《左氏春秋》。仕宋,初為左軍中兵參軍,后領偏軍征仇池,進軍距長安八十里,以兵少,又聞宋文帝崩,乃還。

    沈周頭像 [明代] 沈周 沈周簡介與生平

    沈周(1427~1509)明代杰出書畫家。字啟南,號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漢族,長洲(今江蘇蘇州)人。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歲。不應科舉,專事詩文、書畫,是明代中期文人畫“吳派”的開創者,與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稱“明四家”。傳世作品有《廬山高圖》、《秋林話舊圖》、《滄州趣圖》。著有《石田集》、《客座新聞》等。

    趙禎頭像 [宋代] 趙禎 趙禎簡介與生平

    宋仁宗趙禎(1010年5月12日-1063年4月30日),宋朝第四位皇帝(1022年3月23日-1063年4月30日在位)。初名受益,宋真宗的第六子,母親是李宸妃,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封慶國公,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封壽春郡王,天禧元年(1017年)進中書令,二年(1018年)進封升王。九月立為皇太子,賜名趙禎,乾興元年(1022年)二月,宋真宗駕崩,仁宗即帝位,時年13歲,1023年改元天圣。1063年駕崩于汴梁皇宮,享年54歲。在位四十二年。其陵墓為永昭陵。謚號: 仁宗體天法道極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史家把仁宗在位及親政治理國家的時期概括為“仁宗盛治”。

    韓熙載頭像 [唐代] 韓熙載 韓熙載簡介與生平

    韓熙載(902年—970年8月31日),字叔言,其先為南陽(今屬河南)人,后家于齊,遂為濰州北海(今山東濰坊)人。五代十國南唐時名臣、文學家。后唐同光四年(926年)進士及第。后南奔歸吳,為校書郎,出為滁、和、常三州從事。南唐烈祖時,召為秘書郎。元宗嗣位,屢遷至中書舍人、戶部侍郎。后主李煜時,改吏部侍郎,徙秘書監。后任兵部尚書,充勤政殿學士承旨。他目睹國勢日蹙,且以北人南來,身處疑難,遂廣蓄女樂,徹夜宴飲以排遣憂憤。坐托疾不朝,貶太子右庶子,分司東都。復召為秘書監、兵部尚書。官終中書侍郎、光政殿學士承旨。開寶三年(970年)卒,年六十九,贈右仆射、同平章事,謚文靖。韓熙載高才博學,又精音律,善書畫。為文長于碑碣,頗有文名,當時求其為文章碑表者甚多。其所作制誥典雅,人稱“有元和之風”,與徐鉉并稱“韓徐”。江左稱其為“韓夫子”,時人謂之為“神仙中人”。其所撰詩文頗多。有《韓熙載集》5卷、《格言》5卷等,今皆佚。《全唐詩》存詩5首,《全唐詩外編》補收詩1首。

    韓琮頭像 [唐代] 韓琮 韓琮簡介與生平

    韓琮[唐](約公元八三五年前后在世)字成封,(唐詩紀事作代封,此從新唐書藝文志注及唐才子傳)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文宗太和末前后在世。有詩名。長慶四年,(公元八二四年)登進士第。初為陳許節度判官。后歷中書舍人。大中中,(公元八五三年)仕至湖南觀察使。琮著有詩集一卷,《新唐書藝文志》傳于世。生卒不祥,于唐宣宗時出為湖南觀察使,大中十二年(858)被都將石載順等驅逐,之后,唐宣宗不但不派兵增援,支持韓琮消滅叛將,反而另派右金吾將軍蔡襲代韓為湖南觀察使,把韓琮這個逐臣拋棄了。此后失官,無聞。

    徐惠頭像 [唐代] 徐惠 徐惠簡介與生平

    徐惠(公元627年―公元650年),湖州長城人(今長興人),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嬪。生于貞觀元年(公元627年)。年少時便才華出眾。唐太宗聽說后,將她納為才人。后被封為婕妤,接著又升為充容。貞觀末年,唐太宗頻起征伐、廣修宮殿。徐惠上疏極諫,剖析常年征伐、大興土木之害。唐太宗認可了她的看法并對她厚加賞賜。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太宗駕崩,徐惠哀慕成疾,不肯服藥,又作七言詩和連珠以示愛慕。永徽元年(公元650年)病逝,年僅二十四,被追封賢妃,陪葬昭陵石室。

    林外頭像 [宋代] 林外 林外簡介與生平

    林外(1106-1170年),宋福建晉江馬坪村人,為林知八世孫,字豈塵,號肇殷。生于宋徽宗崇寧五年(1106年),卒于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林外的科場之路很曲折,屢試不第,直到宋高宗紹興三十年(1160年),已超過了知天命的年齡,才登進士,他受命為興化縣令,仕途也就此止步。

    談遷頭像 [清代] 談遷 談遷簡介與生平

    談遷(1594~1657),明末清初史學家。原名以訓,字仲木,號射父。明亡后改名遷,字孺木,號觀若,自稱“江左遺民”。浙江海寧(今浙江海寧西南)人。終生不仕,以傭書、作幕僚為生。喜好博綜,子史百家無不致力,對明代史事尤其注心。著有《國榷》一書。50多歲完成原稿,但被小偷偷走,在受到打擊后,他便從痛苦中掙脫出來,編著一部新的《國榷》。新的《國榷》共104卷,428萬4千字。

    蓮花妓頭像 [唐代] 蓮花妓 蓮花妓簡介與生平

    蓮花妓,豫章人也,陳陶隱南昌西山,鎮帥嚴宇嘗遣之侍陶。陶不顧,因求去,獻詩一首。

    曹唐頭像 [唐代] 曹唐 曹唐簡介與生平

    曹唐,唐代詩人。字堯賓。桂州(今廣西桂林)人。生卒年不詳。初為道士,后舉進士不第。咸通(860~874)中,為使府從事。曹唐以游仙詩著稱,其七律《劉晨阮肇游天臺》、《織女懷牽牛》、《蕭史攜弄玉上升》等17首,世稱"大游仙詩"。《唐才子傳》稱他"作《大游仙詩》50篇",則當有遺佚。其七絕《小游仙詩九十八首》,尤為著名。

    趙構頭像 [宋代] 趙構 趙構簡介與生平

    宋高宗趙構(1107年6月21日-1187年11月9日),字德基,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開國皇帝,宋徽宗趙佶第九子,宋欽宗趙桓異母弟,母顯仁皇后韋氏。趙構生于大觀元年五月乙巳日(1107年6月12日),同年賜名趙構,封蜀國公,歷任定武軍節度使、檢校太尉等職,不久晉封康王,1127年(靖康二年)金兵擄徽、欽二帝北去后,被宋欽宗封為天下兵馬大元帥的趙構在南京應天府即位,改元建炎,重建宋朝,史稱“南宋”。

    李旦頭像 [唐代] 李旦 李旦簡介與生平

    唐睿宗李旦(662年6月22日[1] —716年7月13日),初名李旭輪,唐高宗李治第八子,武則天幼子,唐中宗李顯同母弟。初封殷王,領冀州大都督。他一生兩度登基,二讓天下,在位時間文明元年至載初二年(684年―690年)和景云元年至延和元年(710年―712年),共在位8年。公元690年讓位于母后武則天,被封為皇嗣。公元710年再度即位。公元712年禪位于子李隆基(唐玄宗),稱太上皇,居五年去世,享年五十五歲,廟號唐睿宗,謚號玄真大圣大興孝皇帝,葬于橋陵。

    陸羽頭像 [唐代] 陸羽 陸羽簡介與生平

    陸羽(733—804),字鴻漸,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人,一名疾,字季疵,號竟陵子、桑苧翁、東岡子,又號“茶山御史”。是唐代著名的茶學家,被譽為“茶仙”,尊為“茶圣”,祀為“茶神”。陸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而聞名于世。他也很善于寫詩,但其詩作目前世上存留的并不多。他對茶葉有濃厚的興趣長期實施調查研究,熟悉茶樹栽培、育種和加工技術,并擅長品茗。唐朝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陸羽隱居江南各地,撰《茶經》三卷,成為世界上第一部茶葉著。《全唐文》中撰載有《陸羽自傳》。曾編寫過《謔談》三卷。他開啟了一個茶的時代,為世界茶業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

    江湜頭像 [清代] 江湜 江湜簡介與生平

    江湜 (shí )(1818~1866)清代詩人。字持正,又字弢叔,別署龍湫院行者,長洲(今江蘇蘇州)人,諸生。三與鄉試,皆不第,出為幕友,歷山東、福建等省。在京師得親戚資助,捐得浙江候補縣丞。咸豐十年,奔走避兵,憂憤而死。詩宗宋人,多危苦之言。有《伏敔堂詩錄》。《吳中先賢譜》 蘇文 編繪。

    [唐代] 喻鳧 喻鳧簡介與生平

    生活在唐代的詩人喻鳧是一位非常典型的江南才子,《唐才子傳》卷七記載了他簡短的生平,《唐才子傳》中載:“鳧,毗陵人,開成五年,李從實榜進士,仕為烏程縣令,有詩名。”1458作為進士出身,喻鳧一生創作甚豐,但《全唐詩》僅收錄喻鳧詩一卷又一首,計65首。這也是他一生之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