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火字旁的字

    火字旁的字有:火、靈、滅、煙、炮、燈、炸、燒、災、煩、灰、炎、爆、燃、煉、爛、煤、焚、爐、燭、煌、焰、炭、煥、燦、灼、灶、爍、炒、燥、烤、炕、煜、煬、炳、炯、熾、熄、燙、炊、煽、烙、熔、烘、炙、炫、焙、熘、炬、燮、燎、熳、燼、燧、煊、烽、煨、焓、煲、燔等。
    漢字拼音解釋
    huǒ 1.燃燒,物質燃燒時所發出的光和焰:火力。火燭。火源。火焰。煙火。火中取栗(喻為別人冒險出力,而自己吃虧上當,毫無所獲)。2.緊急:火速。十萬火急。3.指槍炮彈藥等:火藥。火炮。4.發怒,怒氣:火暴。火性。5.中醫指發炎、紅腫、煩躁等的病因:肝火。毒火攻心。6.形容紅色的:火紅。火腿。7.古代軍隊組織,一火十個人。8.姓。
    líng 1.靈活;靈巧:靈敏。靈機。靈便。心靈手巧。機件失靈。資金周轉不靈。2.精神;靈魂:心靈。英靈。3.神仙或關于神仙的:神靈。靈怪。4.靈驗:靈藥。這個法子很靈。5.靈柩或關于死人的:守靈。移靈。停靈。靈位。靈前擺滿了花圈。6.姓。
    miè 1.熄滅(跟“著(zháo)”相對):火滅了。燈滅了。2.使熄滅:滅燈。滅火。3.淹沒:滅頂。4.消滅;滅亡:自生自滅。物質不滅。5.使不存在;使消滅:滅蠅。長自己的志氣,滅敵人的威風。
    yān 1.物質燃燒時所產生的氣狀物:冒煙。2.像煙的東西:煙霧。3.煙氣刺激:煙了眼睛。4.煙草或煙草的制成品:煙葉。吸煙。
    páo|bāo|pào [pào]1.口徑在2厘米以上,能發射炮彈的重型射擊武器,火力強,射程遠。種類很多,有迫擊炮、榴彈炮、加農炮、高射炮等。也叫火炮。我國古代的炮最早是用機械發射石頭的。火藥發明后,改為用火藥發射鐵彈丸。2.爆竹:鞭炮。花炮。3.爆破土石等在鑿眼里裝上炸藥后叫做炮。[páo]1.炮制中藥的一種方法,把生藥放在熱鐵鍋里炒,使它焦黃爆裂,如用這種方法炮制的姜叫炮姜。2.燒;烤(食物)。[bāo]1.烹調方法,用鍋或鐺在旺火上炒(牛羊肉片等),迅速攪拌:炮羊肉。2.烘焙:濕衣服擱在熱炕上,一會兒就炮干了。
    dēng 1.照明或做其他用途的發光的器具:一盞燈。電燈。紅綠燈。探照燈。太陽燈。2.燃燒液體或氣體用來對別的東西加熱的器具:酒精燈。本生燈。3.俗稱收音機、電視機等的電子管:五燈收音機。4.(Dēng)姓。
    zhà|zhá [zhà]1.(物體)突然破裂:爆炸。玻璃杯炸了。2.用炸藥、炸彈爆破:炸碉堡。3.突然發怒:他一聽就炸了。4.因受驚擾而四處亂逃:炸窩。[zhá]1.一種烹飪方法。把原料放入多油的熱鍋中,用旺火或溫火使熟。2.〈方〉焯(chāo):把芹菜炸一下。
    shāo 1.使東西著火:燃燒。燒毀。燒煤取暖。2.加熱或接觸某些化學藥品、放射性物質等使物體起變化:燒水。燒飯。燒磚。燒炭。鹽酸把衣服燒壞了。3.烹調方法,先用油炸,再加湯汁來炒或燉,或先煮熟再用油炸:燒茄子。紅燒鯉魚。燒羊肉。4.烹調方法,就是烤:叉燒。燒雞。5.發燒:他現在燒得厲害。6.比正常體溫高的體溫:燒退了。退燒了。7.過多的肥料使植物體枯萎或死亡。8.因財富多而忘乎所以:有兩個錢就燒得不知怎么好了!
    zāi 1.自然界造成的或人為的禍害:水災。兵災。2.個人遭遇的禍患:沒病沒災。3.“菑”,另音zī
    fán 1.煩悶:煩惱。心煩意亂。心里有點兒煩。2.厭煩:耐煩。這些話都聽煩了。3.使厭煩:我正忙著呢,你別煩我了。4.又多又亂:煩雜。要言不煩。5.煩勞:有事相煩。煩您給帶個信兒。
    huī 1.物體燃燒后的剩余物:爐灰。煙灰。2.塵土:灰塵。3.特指石灰:抹灰。4.像木柴灰那樣的顏色。5.消沉失望:灰心。
    yán 1.極熱(指天氣):炎熱。炎夏。2.炎癥:發炎。腸胃炎。3.比喻權勢:趨炎附勢。4.(Yán)指炎帝:炎黃子孫。
    bào 1.猛然炸裂:爆炸。爆破。2.出人意料地出現或發生:爆冷門。爆滿。3.一種烹飪方法。一般是把原料放入坐在旺火上的沸油鍋中急炒過油,隨后放進調料再翻炒幾下出鍋。北方也指把牛肚一類的原料放入沸水中略煮。
    rán 1.燃燒:自燃。燃料。篝火燃起來了。2.引火點著:燃燈。燃香。燃起火把。
    liàn 1.用加熱等辦法使物質純凈或堅韌:煉鐵。煉鋼。煉乳。豬油煉過了。2.燒:真金不怕火煉。3.用心琢磨,使詞句簡潔優美:煉字。煉句。4.姓。
    làn 1.因水分過多或過熟而松軟:爛泥。稀粥爛飯。2.腐爛;破碎:爛蘋果。回收廢銅爛鐵。3.形容程度深:爛醉如泥。爛熟于胸。
    méi 一種可以燃燒的黑色固體,主要成分是碳、氫、氧和氮。是古代植物埋在地下,經歷復雜的化學變化和高溫高壓而形成的。按形成階段和煤化程度的不同,可分為泥炭、褐煤、煙煤和無煙煤。主要用作燃料和化工原料。也叫煤炭。
    fén 燒:焚香。玩火自焚。憂心如焚。
    1.爐子:火爐。鍋爐。電爐。高爐。圍爐取暖。2.姓。“鑪”
    zhú 1.蠟燭:火燭。花燭。2.照亮;照見:火光燭天。洞燭其奸。3.俗稱燈泡的瓦數為燭數,如50燭的燈泡就是50瓦的燈泡。
    huáng 光亮:燈火輝煌。
    yàn 火苗:火焰。氣焰。
    tàn 1.木炭。2.像炭的東西:山楂炭。3.〈方〉煤:陽泉大炭(山西陽泉出的一種煤)。
    huàn 1.光明;光亮:煥發。2.姓。
    càn 光彩耀眼:燦然。燦若云錦。黃燦燦的菜花。
    zhuó 1.燒;燙:灼傷。2.明白;透徹:灼善惡之別。3.明亮:灼然可見。
    zào 1.生火做飯的設備:灶臺。煤氣灶。2.指灶神:祭灶。
    shuò 光亮的樣子:閃爍。
    chǎo 1.一種烹飪方法。把食物放在鍋里加熱并不斷翻動使熟:炒菜。炒花生。2.為了擴大影響或制造轟動效應而反復地進行報道和宣傳;利用價格的升降不斷地買進賣出,以從中獲利:炒作。炒股。炒匯。
    zào 干;缺少水分:燥熱(干燥炎熱)。口干舌燥。
    kǎo 1.將物體挨近火使熟或干燥:烤肉。烤白薯。把濕衣裳烤干。2.將身體挨近火取暖:烤火。
    kàng 1.北方人用土坯或磚砌成的睡覺用的長方臺,上面鋪席,下面有孔道,跟煙囪相通,可以燒火取暖。2.烤:白薯還在爐子邊上炕著呢。把濕褥子在熱炕頭上炕一炕。
    1.照耀。2.火焰。
    yáng 1.熔化(金屬)。2.火旺。
    bǐng 1.光明;顯著:彪炳。炳蔚(文采鮮明華美)。2.姓。
    jiǒng 明亮:炯然。
    chì 1.形容火旺:熾炭(燒紅了的炭)。2.旺盛;熱烈:熾烈。熾熱。
    火滅;滅火:爐火熄了。熄燈。
    tàng 1.溫度高的物體與皮膚接觸使感覺疼痛:燙手。燙嘴。別讓開水燙著。2.利用溫度高的物體使另一物體溫度升高或發生其他變化:燙酒(用熱水暖酒)。燙衣裳(用熱熨斗使衣服平整)。3.物體溫度高:這水太燙。4.指燙發:電燙。把頭發燙一燙。
    chuī 1.燒火做飯:炊具。炊煙。2.姓。
    shān 1.同“”(shān)2.鼓動(別人做不應該做的事):~動。~惑。
    lào|luò [lào]1.用燒熱了的器物燙,使衣服平整或在物體上印下標志:烙衣服。烙印。2.一種烹飪方法。把食物放在鐺(chēng)或干鍋上加熱使熟:烙餅。[luò]見〔炮烙〕
    róng 1.固體受熱到一定溫度時變成液體:熔點。熔鐵。2.“鎔”,另同“
    hōng 1.用火烤或烤火取暖:烘干衣服。烘手。2.襯托:烘托。
    zhì 1.烤:炙肉。2.比喻受熏陶、影響:親炙。3.烤熟的肉:殘杯冷炙。
    xuàn 1.(強烈的光線)晃人的眼睛:炫目。2.夸耀:炫弄。炫示。自炫其能。
    bèi 用微火烘(藥材、食品、煙葉、茶葉等):焙干研碎。焙一點兒花椒。
    liū 一種烹飪方法。先在旺火上把鍋燒熱再倒入油,待油半熱時放入原料過油,隨后放進用淀粉汁拌好的調料翻炒幾下出鍋。
    1.火把。也指用火燒:火炬。付之一炬。2.燭:蠟炬。
    xiè 1.調和:燮理(協調治理)。調燮。2.姓。
    liáo|liǎo [liáo]延燒:烈火燎原。[liǎo]1.放火焚燒:燎荒(燒掉干枯的荒草)。燎蟲子(燒死地上的害蟲)。2.火焰燒(毛發等):離火遠點兒,別燎了頭發。
    màn 色彩艷麗。
    jìn 物體燃燒后剩下的東西:余燼。化為灰燼。
    suì 1.古時取火的器具。2.古時邊防告警的烽火:烽燧。
    xuān 同“暄1”。
    fēng 烽火:烽燧。
    wēi 1.把食物直接放在帶火的灰里燒熟:煨白薯。2.一種烹飪方法。把原料放在鍋中,加較多的水,用文火慢煮,物爛時再放進鹽。
    hán 熱力學名詞。表示物質熱力學性質的一個參數,數值上等于體系里面所含的內能加上壓力與體積的乘積。單位是焦耳。
    bāo 1.壁較陡直的鍋:瓦煲。沙煲。銅煲。電飯煲。2.用煲煮或熬:煲湯。煲粥。
    fán 1.焚燒:燔燒。2.烤:燔之炙之。
    * 網站為您提供火字旁的漢字有哪些,火字旁的字大全。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