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曲的讀音 青州曲的意思
青州曲 青州曲即青州從事。 青州 : 1.古九州之一。 2.州﹑府名。漢置青州。魏及晉初因之。南北朝仍置州﹐治所屢遷﹐轄領不一。隋廢。唐初復置州﹐后改平盧軍節度使。五代及宋因之。元改益都路。明改為青州府﹐清因之。舊治在今山東省青州市。參閱《嘉慶一統志.青州府》。 3.見"青州從事"。 曲 : 曲 (⑥曲) qū 彎轉,與“直”相對:彎曲。曲折。
- 青
- 州
- 曲
“青州曲”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qīng zhōu qǔ]
- 漢字注音:
- ㄑㄧㄥ ㄓㄡ ㄑㄩˇ
- 簡繁字形:
- 青州麴
- 是否常用:
- 否
“青州曲”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即青州從事。
網絡解釋
青州曲
青州曲即青州從事。 青州 : 1.古九州之一。 2.州﹑府名。漢置青州。魏及晉初因之。南北朝仍置州﹐治所屢遷﹐轄領不一。隋廢。唐初復置州﹐后改平盧軍節度使。五代及宋因之。元改益都路。明改為青州府﹐清因之。舊治在今山東省青州市。參閱《嘉慶一統志.青州府》。 3.見"青州從事"。 曲 : 曲 (⑥曲) qū 彎轉,與“直”相對:彎曲。曲折。
“青州曲”的單字解釋
【青】:1.黑色:青布。青線。2.綠色(多用于植物)或藍色(用于天空):青草。青天。3.青草或沒成熟的莊稼:踏青。看青。4.青年:老中青。5.青海的簡稱。
【州】:1.舊時行政區劃單位。現在有的地方還保留這樣的名稱,如杭州、蘇州。2.指少數民族的自治州。在省或自治區之下,縣之上。
【曲】:[qǔ]1.一種韻文形式,出現于南宋和金代,盛行于元代,是受民間歌曲的影響而形成的,句法較詞更為靈活,多用口語,用韻也更接近口語。一支曲可以單唱,幾支曲可以合成一套,也可以用幾套曲子寫成戲曲。2.(曲兒)歌曲:曲調。戲曲。小曲兒。高歌一曲。3.歌譜:《義勇軍進行曲》是聶耳作的曲。[qū]1.彎曲(跟“直”相對):曲線。曲尺。彎腰曲背。山回水曲。曲徑通幽。2.使彎曲:曲肱而枕(肱:胳膊)。曲突徙薪。3.彎曲的地方:河曲。4.不公正;無理:是非曲直。5.姓。6.用曲霉和它的培養基(多為麥子、麩皮、大豆的混合物)制成的塊狀物,用來釀酒或制醬。
“青州曲”的相關詞語
* 青州曲的讀音是:qīng zhōu qǔ,青州曲的意思:青州曲 青州曲即青州從事。 青州 : 1.古九州之一。 2.州﹑府名。漢置青州。魏及晉初因之。南北朝仍置州﹐治所屢遷﹐轄領不一。隋廢。唐初復置州﹐后改平盧軍節度使。五代及宋因之。元改益都路。明改為青州府﹐清因之。舊治在今山東省青州市。參閱《嘉慶一統志.青州府》。 3.見"青州從事"。 曲 : 曲 (⑥曲) qū 彎轉,與“直”相對:彎曲。曲折。
基本解釋
1.即青州從事。青州曲
青州曲即青州從事。 青州 : 1.古九州之一。 2.州﹑府名。漢置青州。魏及晉初因之。南北朝仍置州﹐治所屢遷﹐轄領不一。隋廢。唐初復置州﹐后改平盧軍節度使。五代及宋因之。元改益都路。明改為青州府﹐清因之。舊治在今山東省青州市。參閱《嘉慶一統志.青州府》。 3.見"青州從事"。 曲 : 曲 (⑥曲) qū 彎轉,與“直”相對:彎曲。曲折。【青】:1.黑色:青布。青線。2.綠色(多用于植物)或藍色(用于天空):青草。青天。3.青草或沒成熟的莊稼:踏青。看青。4.青年:老中青。5.青海的簡稱。
【州】:1.舊時行政區劃單位。現在有的地方還保留這樣的名稱,如杭州、蘇州。2.指少數民族的自治州。在省或自治區之下,縣之上。
【曲】:[qǔ]1.一種韻文形式,出現于南宋和金代,盛行于元代,是受民間歌曲的影響而形成的,句法較詞更為靈活,多用口語,用韻也更接近口語。一支曲可以單唱,幾支曲可以合成一套,也可以用幾套曲子寫成戲曲。2.(曲兒)歌曲:曲調。戲曲。小曲兒。高歌一曲。3.歌譜:《義勇軍進行曲》是聶耳作的曲。[qū]1.彎曲(跟“直”相對):曲線。曲尺。彎腰曲背。山回水曲。曲徑通幽。2.使彎曲:曲肱而枕(肱:胳膊)。曲突徙薪。3.彎曲的地方:河曲。4.不公正;無理:是非曲直。5.姓。6.用曲霉和它的培養基(多為麥子、麩皮、大豆的混合物)制成的塊狀物,用來釀酒或制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