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子的讀音 曲子的意思
曲子 (一種韻文形式)1、一種韻文形式,句法較詞更為靈活,多用口語,用韻也更接近口語。 2、相對于“歌”而言,音樂中常用“曲”或“曲子”表示非歌曲形式的音樂作品。 3、描述歌曲時,也可表示歌曲的曲調。
- 曲
- 子
“曲子”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qǔ zi]
- 漢字注音:
- ㄑㄩˇ ㄗ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是
“曲子”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亦稱“曲兒”。樂曲;歌曲。指詞、散曲等韻文。辭典解釋
曲子 qǔ zi ㄑㄩˇ ˙ㄗ 廣泛流傳于城鎮、市集中,用于填詞的民間曲調。
《紅樓夢.第六十三回》:「聽了這曲子,眼看著芳官不語。湘云忙一手奪了,擲與寶釵。」
英語 poem for singing, tune, music, CL:支[zhi1]
德語 Musik (S)?
法語 chanson, air
網絡解釋
曲子 (一種韻文形式)
1、一種韻文形式,句法較詞更為靈活,多用口語,用韻也更接近口語。
2、相對于“歌”而言,音樂中常用“曲”或“曲子”表示非歌曲形式的音樂作品。
3、描述歌曲時,也可表示歌曲的曲調。
“曲子”的單字解釋
【曲】:[qǔ]1.一種韻文形式,出現于南宋和金代,盛行于元代,是受民間歌曲的影響而形成的,句法較詞更為靈活,多用口語,用韻也更接近口語。一支曲可以單唱,幾支曲可以合成一套,也可以用幾套曲子寫成戲曲。2.(曲兒)歌曲:曲調。戲曲。小曲兒。高歌一曲。3.歌譜:《義勇軍進行曲》是聶耳作的曲。[qū]1.彎曲(跟“直”相對):曲線。曲尺。彎腰曲背。山回水曲。曲徑通幽。2.使彎曲:曲肱而枕(肱:胳膊)。曲突徙薪。3.彎曲的地方:河曲。4.不公正;無理:是非曲直。5.姓。6.用曲霉和它的培養基(多為麥子、麩皮、大豆的混合物)制成的塊狀物,用來釀酒或制醬。
【子】:1.古代指兒女,現專指兒子:子女。子孫。子嗣。子弟(后輩人,年輕人)。2.植物的果實、種子:菜子。瓜子兒。子實。3.動物的卵:魚子。蠶子。4.幼小的,小的:子雞。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顆粒狀的東西:子彈(dàn)。棋子兒。6.與“母”相對: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輔音)。7.對人的稱呼:男子。妻子。士子(讀書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對人的尊稱;稱老師或稱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孔子。先秦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屬鼠:子丑寅卯(喻有條不紊的層次或事物的條理)。10.用于計時:子時(夜十一點至一點)。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詞、動詞、形容詞后,具有名詞性(讀輕聲):旗子。亂子。胖子。13.個別量詞后綴(讀輕聲):敲了兩下子門。14.姓。
“曲子”的相關成語
“曲子”的相關詞語
“曲子”造句
漫步在花園里,各種鳥兒在鳴唱動聽的曲子。聽!”蛐蛐,蛐蛐!“原來是蟋蟀在奏樂。蝴蝶成雙成對,翩翩起舞;蟲子在演奏樂曲;花兒爭奇斗艷,竟相媲美……哇,好一個美麗、天堂般的世界!
聽見了雨正在奏早新的曲子。它們有的落在水里,叮咚一聲,讓人驚奇;有的在樹上做游戲,碰到樹葉,發出沙沙的聲音。這不同的聲音吸引著我,使我不忍心離開。
小蜜蜂哼著輕快的曲子在花叢忙碌。
一首鄉村曲子,靜靜躺在母親懷抱,靜靜掛在樹梢,讓整片叢林守護著一片家園。
小溪一路彈著自己隨性創作的曲子,非常動聽,引得詩人為它吟誦。
不知為什么,一直很喜歡“仲夏夜之夢”這首曲子,除了那飄揚的音符深深地吸引我之外,尤其是曲名,給我夢幻而又夢似霧的感覺,特殊而熟悉……好遙遠好遙遠。
春雨就像一個偉大的音樂師,在為大自然演奏動聽的曲子。
這首曲子低回哀婉,如泣如訴,令人感傷。
真正創作音樂的是人民,作曲家只不過把它們編成曲子而已。
或許青春就是一首譜不完的曲子。曲子跌宕起伏的,時而憂傷、時而開心。然而,曲子仍然沒有譜完,它一直在無止境的望著前方,無止境的向前延伸,一直在延續著每一個躍動的音符。
* 曲子的讀音是:qǔ zi,曲子的意思:曲子 (一種韻文形式)1、一種韻文形式,句法較詞更為靈活,多用口語,用韻也更接近口語。 2、相對于“歌”而言,音樂中常用“曲”或“曲子”表示非歌曲形式的音樂作品。 3、描述歌曲時,也可表示歌曲的曲調。
基本解釋
亦稱“曲兒”。樂曲;歌曲。指詞、散曲等韻文。辭典解釋
曲子 qǔ zi ㄑㄩˇ ˙ㄗ廣泛流傳于城鎮、市集中,用于填詞的民間曲調。
《紅樓夢.第六十三回》:「聽了這曲子,眼看著芳官不語。湘云忙一手奪了,擲與寶釵。」
英語 poem for singing, tune, music, CL:支[zhi1]
德語 Musik (S)?
法語 chanson, air
曲子 (一種韻文形式)
1、一種韻文形式,句法較詞更為靈活,多用口語,用韻也更接近口語。2、相對于“歌”而言,音樂中常用“曲”或“曲子”表示非歌曲形式的音樂作品。
3、描述歌曲時,也可表示歌曲的曲調。

【曲】:[qǔ]1.一種韻文形式,出現于南宋和金代,盛行于元代,是受民間歌曲的影響而形成的,句法較詞更為靈活,多用口語,用韻也更接近口語。一支曲可以單唱,幾支曲可以合成一套,也可以用幾套曲子寫成戲曲。2.(曲兒)歌曲:曲調。戲曲。小曲兒。高歌一曲。3.歌譜:《義勇軍進行曲》是聶耳作的曲。[qū]1.彎曲(跟“直”相對):曲線。曲尺。彎腰曲背。山回水曲。曲徑通幽。2.使彎曲:曲肱而枕(肱:胳膊)。曲突徙薪。3.彎曲的地方:河曲。4.不公正;無理:是非曲直。5.姓。6.用曲霉和它的培養基(多為麥子、麩皮、大豆的混合物)制成的塊狀物,用來釀酒或制醬。
【子】:1.古代指兒女,現專指兒子:子女。子孫。子嗣。子弟(后輩人,年輕人)。2.植物的果實、種子:菜子。瓜子兒。子實。3.動物的卵:魚子。蠶子。4.幼小的,小的:子雞。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顆粒狀的東西:子彈(dàn)。棋子兒。6.與“母”相對: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輔音)。7.對人的稱呼:男子。妻子。士子(讀書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對人的尊稱;稱老師或稱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孔子。先秦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屬鼠:子丑寅卯(喻有條不紊的層次或事物的條理)。10.用于計時:子時(夜十一點至一點)。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詞、動詞、形容詞后,具有名詞性(讀輕聲):旗子。亂子。胖子。13.個別量詞后綴(讀輕聲):敲了兩下子門。14.姓。
漫步在花園里,各種鳥兒在鳴唱動聽的曲子。聽!”蛐蛐,蛐蛐!“原來是蟋蟀在奏樂。蝴蝶成雙成對,翩翩起舞;蟲子在演奏樂曲;花兒爭奇斗艷,竟相媲美……哇,好一個美麗、天堂般的世界!
聽見了雨正在奏早新的曲子。它們有的落在水里,叮咚一聲,讓人驚奇;有的在樹上做游戲,碰到樹葉,發出沙沙的聲音。這不同的聲音吸引著我,使我不忍心離開。
小蜜蜂哼著輕快的曲子在花叢忙碌。
一首鄉村曲子,靜靜躺在母親懷抱,靜靜掛在樹梢,讓整片叢林守護著一片家園。
小溪一路彈著自己隨性創作的曲子,非常動聽,引得詩人為它吟誦。
不知為什么,一直很喜歡“仲夏夜之夢”這首曲子,除了那飄揚的音符深深地吸引我之外,尤其是曲名,給我夢幻而又夢似霧的感覺,特殊而熟悉……好遙遠好遙遠。
春雨就像一個偉大的音樂師,在為大自然演奏動聽的曲子。
這首曲子低回哀婉,如泣如訴,令人感傷。
真正創作音樂的是人民,作曲家只不過把它們編成曲子而已。
或許青春就是一首譜不完的曲子。曲子跌宕起伏的,時而憂傷、時而開心。然而,曲子仍然沒有譜完,它一直在無止境的望著前方,無止境的向前延伸,一直在延續著每一個躍動的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