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下省的讀音 門下省的意思
門下省 “門下省”為官署名稱,魏晉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機構之一。初名侍中寺,是宮內侍從官的辦事機構,后來隋朝和唐朝開始正式設立的三省六部制成為與尚書省、中書省的三省之一。其稱為門下省,始自西晉。 門下省一般設有:侍中二人,正三品。掌出納帝命,相禮儀。凡國家之務,與中書令參總,而顓判省事。
- 門
- 下
- 省
“門下省”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mén xià shěng]
- 漢字注音:
- ㄇㄣˊ ㄒㄧㄚˋ ㄕㄥˇ
- 簡繁字形:
- 門下省
- 是否常用:
- 否
“門下省”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亦省稱"門下"。 2.官署名。后漢謂侍中寺。晉時因其掌管門下眾事,始稱門下省。南北朝因之,與中書省﹑尚書省并立,侍中為長官。隋承其制。唐龍朔二年改名東臺,咸亨初復舊稱,武則天臨朝,改名鸞堂﹑鸞臺。神龍初復舊稱,開元元年改名黃門省,五年仍復舊稱。宋因之,元廢。門下省掌受天下之成事,審查詔令,駁正違失,受發通進奏狀,進請寶印等。其長官初名侍中,后又或稱左相﹑黃門監等。 辭典解釋
門下省 mén xià shěng ㄇㄣˊ ㄒㄧㄚˋ ㄕㄥˇ 職官名。本為秦、漢時服務皇室的機構,晉時始名門下省,掌獻納諫正及司進御之職。于元朝始廢。因唐時一度更名為黃門省,且職掌樞要,故也稱為「黃門」。
網絡解釋
門下省
“門下省”為官署名稱,魏晉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機構之一。初名侍中寺,是宮內侍從官的辦事機構,后來隋朝和唐朝開始正式設立的三省六部制成為與尚書省、中書省的三省之一。其稱為門下省,始自西晉。
門下省一般設有:侍中二人,正三品。掌出納帝命,相禮儀。凡國家之務,與中書令參總,而顓判省事。
“門下省”的單字解釋
【門】:1.房屋、車船或用圍墻、籬笆圍起來的地方的出入口:前門。屋門。送貨上門。2.裝置在上述出入口,能開關的障礙物,多用木料或金屬材料做成:鐵門。柵欄門兒。兩扇紅漆大門。3.器物可以開關的部分:柜門兒。爐門兒。4.形狀或作用像門的東西:電門。閘門。球進門了。5.門徑:竅門。打網球我也摸著點門兒了。6.舊時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現在指一般的家庭:張門王氏。長門長子。滿門。雙喜臨門。7.宗教、學術思想上的派別:儒門。佛門。左道旁門。8.傳統指稱跟師傅有關的:拜門。同門。門徒。9.一般事物的分類:分門別類。五花八門。10.姓。
【下】:1.方位詞。位置在低處的:下游。下部。山下。往下看。2.等次或品級低的:下等。下級。下策。下品。3.方位詞。次序或時間在后的:下次。下半年。下不為例。4.向下面:下達。下行。5.方位詞。表示屬于一定范圍、情況、條件等:名下。部下。在黨的領導下。在這種情況下。6.表示當某個時間或時節:時下。節下。年下。7.用在數目字后面,表示方面或方位:兩下都同意。往四下一看。8.姓。9.由高處到低處:下山。下樓。順流而下。10.(雨、雪等)降落:下雨。下雪。下霜。11.發布;投遞:下命令。下通知。下戰書。12.去;到(處所):下鄉。下車間。下館子。13.退場:八一隊的五號下,三號上。這一場戲你應該從右邊的旁門下。14.放入:下種。下面條。下本錢。下網撈魚。15.進行(棋類游藝或比賽):下圍棋。咱們下兩盤象棋吧!16.卸除;取下:下裝。把敵人的槍下了。把窗戶下下來。17.做出(言論、判斷等):下結論。下批語。下定義。18.低于;少于:參加大會的不下三千人。19.用在“兩、幾”后面,表示本領、技能:他真有兩下。就這么幾下,你還要逞能?‖也說下子。20.表示由高處到低處:坐下。躺下。傳下一道命令。21.表示有空間,能容納:坐得下。這個劇場能容下上千人。這間屋子太小,睡不下六個人。22.表示動作的完成或結果:打下基礎。定下計策。準備下材料。
【省】:[shěng]1.行政區劃單位。在中國是地方最大的一級行政區域,直屬中央。省下設若干市、縣。2.指省會:進省開會。3.減免;節約。與“費”相對:省一道工序。省錢。4.簡略:省稱。省寫。5.古官署名:尚書省。中書省。[xǐng]1.檢查自己的思想行為:反省。2.覺悟;明白:省悟。昏迷不省。3.探望;問候(多指對長輩、親屬):省親。
“門下省”的相關詞語
* 門下省的讀音是:mén xià shěng,門下省的意思:門下省 “門下省”為官署名稱,魏晉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機構之一。初名侍中寺,是宮內侍從官的辦事機構,后來隋朝和唐朝開始正式設立的三省六部制成為與尚書省、中書省的三省之一。其稱為門下省,始自西晉。 門下省一般設有:侍中二人,正三品。掌出納帝命,相禮儀。凡國家之務,與中書令參總,而顓判省事。
基本解釋
1.亦省稱"門下"。 2.官署名。后漢謂侍中寺。晉時因其掌管門下眾事,始稱門下省。南北朝因之,與中書省﹑尚書省并立,侍中為長官。隋承其制。唐龍朔二年改名東臺,咸亨初復舊稱,武則天臨朝,改名鸞堂﹑鸞臺。神龍初復舊稱,開元元年改名黃門省,五年仍復舊稱。宋因之,元廢。門下省掌受天下之成事,審查詔令,駁正違失,受發通進奏狀,進請寶印等。其長官初名侍中,后又或稱左相﹑黃門監等。辭典解釋
門下省 mén xià shěng ㄇㄣˊ ㄒㄧㄚˋ ㄕㄥˇ職官名。本為秦、漢時服務皇室的機構,晉時始名門下省,掌獻納諫正及司進御之職。于元朝始廢。因唐時一度更名為黃門省,且職掌樞要,故也稱為「黃門」。
門下省
“門下省”為官署名稱,魏晉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機構之一。初名侍中寺,是宮內侍從官的辦事機構,后來隋朝和唐朝開始正式設立的三省六部制成為與尚書省、中書省的三省之一。其稱為門下省,始自西晉。門下省一般設有:侍中二人,正三品。掌出納帝命,相禮儀。凡國家之務,與中書令參總,而顓判省事。
【門】:1.房屋、車船或用圍墻、籬笆圍起來的地方的出入口:前門。屋門。送貨上門。2.裝置在上述出入口,能開關的障礙物,多用木料或金屬材料做成:鐵門。柵欄門兒。兩扇紅漆大門。3.器物可以開關的部分:柜門兒。爐門兒。4.形狀或作用像門的東西:電門。閘門。球進門了。5.門徑:竅門。打網球我也摸著點門兒了。6.舊時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現在指一般的家庭:張門王氏。長門長子。滿門。雙喜臨門。7.宗教、學術思想上的派別:儒門。佛門。左道旁門。8.傳統指稱跟師傅有關的:拜門。同門。門徒。9.一般事物的分類:分門別類。五花八門。10.姓。
【下】:1.方位詞。位置在低處的:下游。下部。山下。往下看。2.等次或品級低的:下等。下級。下策。下品。3.方位詞。次序或時間在后的:下次。下半年。下不為例。4.向下面:下達。下行。5.方位詞。表示屬于一定范圍、情況、條件等:名下。部下。在黨的領導下。在這種情況下。6.表示當某個時間或時節:時下。節下。年下。7.用在數目字后面,表示方面或方位:兩下都同意。往四下一看。8.姓。9.由高處到低處:下山。下樓。順流而下。10.(雨、雪等)降落:下雨。下雪。下霜。11.發布;投遞:下命令。下通知。下戰書。12.去;到(處所):下鄉。下車間。下館子。13.退場:八一隊的五號下,三號上。這一場戲你應該從右邊的旁門下。14.放入:下種。下面條。下本錢。下網撈魚。15.進行(棋類游藝或比賽):下圍棋。咱們下兩盤象棋吧!16.卸除;取下:下裝。把敵人的槍下了。把窗戶下下來。17.做出(言論、判斷等):下結論。下批語。下定義。18.低于;少于:參加大會的不下三千人。19.用在“兩、幾”后面,表示本領、技能:他真有兩下。就這么幾下,你還要逞能?‖也說下子。20.表示由高處到低處:坐下。躺下。傳下一道命令。21.表示有空間,能容納:坐得下。這個劇場能容下上千人。這間屋子太小,睡不下六個人。22.表示動作的完成或結果:打下基礎。定下計策。準備下材料。
【省】:[shěng]1.行政區劃單位。在中國是地方最大的一級行政區域,直屬中央。省下設若干市、縣。2.指省會:進省開會。3.減免;節約。與“費”相對:省一道工序。省錢。4.簡略:省稱。省寫。5.古官署名:尚書省。中書省。[xǐng]1.檢查自己的思想行為:反省。2.覺悟;明白:省悟。昏迷不省。3.探望;問候(多指對長輩、親屬):省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