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曲的讀音 鉤曲的意思
鉤曲 詞語解釋 亦作“鉤曲”。 晉·葛洪 《抱樸子·名實》:“插株於涂要者,雖鉤曲戾細而速朽,而猶見用也。” 唐·陸龜蒙 《雪衣女》詩:“嫩紅鉤曲雪花攅,月殿棲時片影殘。” 清·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二》:“發蓬鬙如羽葆,手足皆鉤曲如鳥爪。”
- 鉤
- 曲
“鉤曲”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gōu qǔ]
- 漢字注音:
- ㄍㄡ ㄑㄩˇ
- 簡繁字形:
- 鉤曲
- 是否常用:
- 否
“鉤曲”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亦作"鉤曲"。 2.彎曲如鉤。
網絡解釋
鉤曲
詞語解釋
亦作“鉤曲”。 晉·葛洪 《抱樸子·名實》:“插株於涂要者,雖鉤曲戾細而速朽,而猶見用也。” 唐·陸龜蒙 《雪衣女》詩:“嫩紅鉤曲雪花攅,月殿棲時片影殘。” 清·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二》:“發蓬鬙如羽葆,手足皆鉤曲如鳥爪。”
“鉤曲”的單字解釋
【鉤】:1.懸掛或探取東西用的器具,形狀彎曲,頭端尖銳:鉤子。秤鉤兒。火鉤子。2.形狀像鉤子的:蝎的鉤子。鉤針。3.漢字筆形之一(亅、乛、乚、、、乙等)。4.用鉤形物搭、掛或探取:鉤住樹枝爬上去。5.研究,探尋:鉤玄。鉤沉。鉤校(jiào)。6.牽連:鉤黨(指相牽連的同黨)。7.同“勾”。8.一種縫紉法,多指縫合衣邊:鉤貼邊。9.古代兵器:鉤戟。純鉤(劍名)。吳鉤(刀名)。10.鐮刀。11.古代稱圓規。
【曲】:[qǔ]1.一種韻文形式,出現于南宋和金代,盛行于元代,是受民間歌曲的影響而形成的,句法較詞更為靈活,多用口語,用韻也更接近口語。一支曲可以單唱,幾支曲可以合成一套,也可以用幾套曲子寫成戲曲。2.(曲兒)歌曲:曲調。戲曲。小曲兒。高歌一曲。3.歌譜:《義勇軍進行曲》是聶耳作的曲。[qū]1.彎曲(跟“直”相對):曲線。曲尺。彎腰曲背。山回水曲。曲徑通幽。2.使彎曲:曲肱而枕(肱:胳膊)。曲突徙薪。3.彎曲的地方:河曲。4.不公正;無理:是非曲直。5.姓。6.用曲霉和它的培養基(多為麥子、麩皮、大豆的混合物)制成的塊狀物,用來釀酒或制醬。
“鉤曲”的相關詞語
* 鉤曲的讀音是:gōu qǔ,鉤曲的意思:鉤曲 詞語解釋 亦作“鉤曲”。 晉·葛洪 《抱樸子·名實》:“插株於涂要者,雖鉤曲戾細而速朽,而猶見用也。” 唐·陸龜蒙 《雪衣女》詩:“嫩紅鉤曲雪花攅,月殿棲時片影殘。” 清·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二》:“發蓬鬙如羽葆,手足皆鉤曲如鳥爪。”
基本解釋
1.亦作"鉤曲"。 2.彎曲如鉤。鉤曲
詞語解釋亦作“鉤曲”。 晉·葛洪 《抱樸子·名實》:“插株於涂要者,雖鉤曲戾細而速朽,而猶見用也。” 唐·陸龜蒙 《雪衣女》詩:“嫩紅鉤曲雪花攅,月殿棲時片影殘。” 清·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二》:“發蓬鬙如羽葆,手足皆鉤曲如鳥爪。”
【鉤】:1.懸掛或探取東西用的器具,形狀彎曲,頭端尖銳:鉤子。秤鉤兒。火鉤子。2.形狀像鉤子的:蝎的鉤子。鉤針。3.漢字筆形之一(亅、乛、乚、、、乙等)。4.用鉤形物搭、掛或探取:鉤住樹枝爬上去。5.研究,探尋:鉤玄。鉤沉。鉤校(jiào)。6.牽連:鉤黨(指相牽連的同黨)。7.同“勾”。8.一種縫紉法,多指縫合衣邊:鉤貼邊。9.古代兵器:鉤戟。純鉤(劍名)。吳鉤(刀名)。10.鐮刀。11.古代稱圓規。
【曲】:[qǔ]1.一種韻文形式,出現于南宋和金代,盛行于元代,是受民間歌曲的影響而形成的,句法較詞更為靈活,多用口語,用韻也更接近口語。一支曲可以單唱,幾支曲可以合成一套,也可以用幾套曲子寫成戲曲。2.(曲兒)歌曲:曲調。戲曲。小曲兒。高歌一曲。3.歌譜:《義勇軍進行曲》是聶耳作的曲。[qū]1.彎曲(跟“直”相對):曲線。曲尺。彎腰曲背。山回水曲。曲徑通幽。2.使彎曲:曲肱而枕(肱:胳膊)。曲突徙薪。3.彎曲的地方:河曲。4.不公正;無理:是非曲直。5.姓。6.用曲霉和它的培養基(多為麥子、麩皮、大豆的混合物)制成的塊狀物,用來釀酒或制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