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口的讀音 課口的意思
課口 課口亦名“課丁”,唐至元代納稅服役丁口的名稱。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 規定: 男女始生者為黃,4歲為小,16歲為 中,21歲為丁,60歲為老。天寶三年 (公元 744年)以18歲以上為中男,23歲以上成丁。 凡民成丁,必須擔負課役,稱為課口。《新唐書·食貨志》:“凡主戶內有課口者,為課戶。若老及男廢疾、篤疾、寡妻妾、部曲、客女、奴婢及視九品以上官,不課。 “天寶十四年(公元753年)不課戶占三分之一,乾元三年 (公元760年) 幾乎占到三分之二。負擔全落在課戶身上。金、元亦有課丁、課戶。《續通典·卷七》: “金制以民戶內有物力者為課役戶,無者為不課役戶。“元課稅仍依據丁口,而以戶為單位。 太宗八年 (公元1236年) 規定: 民戶成丁即課稅,每丁歲科粟1石,驅丁5升。至元十七年 (公元1280年) 規定: 全科戶,丁稅每丁粟3石,驅丁粟1石。
- 課
- 口
“課口”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kè kǒu]
- 漢字注音:
- ㄎㄜˋ ㄎㄡˇ
- 簡繁字形:
- 課口
- 是否常用:
- 否
“課口”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舊時依法納稅服役的男子。
網絡解釋
課口
課口亦名“課丁”,唐至元代納稅服役丁口的名稱。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 規定: 男女始生者為黃,4歲為小,16歲為 中,21歲為丁,60歲為老。天寶三年 (公元 744年)以18歲以上為中男,23歲以上成丁。 凡民成丁,必須擔負課役,稱為課口。《新唐書·食貨志》:“凡主戶內有課口者,為課戶。若老及男廢疾、篤疾、寡妻妾、部曲、客女、奴婢及視九品以上官,不課。 “天寶十四年(公元753年)不課戶占三分之一,乾元三年 (公元760年) 幾乎占到三分之二。負擔全落在課戶身上。金、元亦有課丁、課戶。《續通典·卷七》: “金制以民戶內有物力者為課役戶,無者為不課役戶。“元課稅仍依據丁口,而以戶為單位。 太宗八年 (公元1236年) 規定: 民戶成丁即課稅,每丁歲科粟1石,驅丁5升。至元十七年 (公元1280年) 規定: 全科戶,丁稅每丁粟3石,驅丁粟1石。
“課口”的單字解釋
【課】:1.有計劃的分段教學:上課。下課。星期五下午沒課。2.教學的科目:主課。語文課。這學期共有五門課。3.教學的時間單位:一節課。4.教材的段落:這本教科書共有二十五課。5.舊時某些機關、學校、工廠等按工作性質分設的行政單位:秘書課。會計課。6.舊指賦稅:國課。完糧交課。7.征收(賦稅):課稅。8.占卜的一種:起課。卜課。
【口】:1.嘴。2.出入通過的地方:門口。海口。3.特指港口。也特指長城的關口:轉口。出口轉內銷。口外。古北口。4.行業;系統;專業方向:對口支援。文教口。專業不對口。5.容器與外面相通的部位:碗口兒。瓶子口兒。6.指人口:戶口。拖家帶口。7.指口味:口重。8.破裂的地方:裂口。瘡口。9.刀劍等的鋒刃:刀卷口了。10.騾、馬、驢等的年齡(因可以由牙齒的狀況判斷):這匹馬六歲口。11.量詞。用于人,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三口人。一口豬。兩口缸。
“課口”的相關詞語
* 課口的讀音是:kè kǒu,課口的意思:課口 課口亦名“課丁”,唐至元代納稅服役丁口的名稱。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 規定: 男女始生者為黃,4歲為小,16歲為 中,21歲為丁,60歲為老。天寶三年 (公元 744年)以18歲以上為中男,23歲以上成丁。 凡民成丁,必須擔負課役,稱為課口。《新唐書·食貨志》:“凡主戶內有課口者,為課戶。若老及男廢疾、篤疾、寡妻妾、部曲、客女、奴婢及視九品以上官,不課。 “天寶十四年(公元753年)不課戶占三分之一,乾元三年 (公元760年) 幾乎占到三分之二。負擔全落在課戶身上。金、元亦有課丁、課戶。《續通典·卷七》: “金制以民戶內有物力者為課役戶,無者為不課役戶。“元課稅仍依據丁口,而以戶為單位。 太宗八年 (公元1236年) 規定: 民戶成丁即課稅,每丁歲科粟1石,驅丁5升。至元十七年 (公元1280年) 規定: 全科戶,丁稅每丁粟3石,驅丁粟1石。
基本解釋
舊時依法納稅服役的男子。課口
課口亦名“課丁”,唐至元代納稅服役丁口的名稱。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 規定: 男女始生者為黃,4歲為小,16歲為 中,21歲為丁,60歲為老。天寶三年 (公元 744年)以18歲以上為中男,23歲以上成丁。 凡民成丁,必須擔負課役,稱為課口。《新唐書·食貨志》:“凡主戶內有課口者,為課戶。若老及男廢疾、篤疾、寡妻妾、部曲、客女、奴婢及視九品以上官,不課。 “天寶十四年(公元753年)不課戶占三分之一,乾元三年 (公元760年) 幾乎占到三分之二。負擔全落在課戶身上。金、元亦有課丁、課戶。《續通典·卷七》: “金制以民戶內有物力者為課役戶,無者為不課役戶。“元課稅仍依據丁口,而以戶為單位。 太宗八年 (公元1236年) 規定: 民戶成丁即課稅,每丁歲科粟1石,驅丁5升。至元十七年 (公元1280年) 規定: 全科戶,丁稅每丁粟3石,驅丁粟1石。【課】:1.有計劃的分段教學:上課。下課。星期五下午沒課。2.教學的科目:主課。語文課。這學期共有五門課。3.教學的時間單位:一節課。4.教材的段落:這本教科書共有二十五課。5.舊時某些機關、學校、工廠等按工作性質分設的行政單位:秘書課。會計課。6.舊指賦稅:國課。完糧交課。7.征收(賦稅):課稅。8.占卜的一種:起課。卜課。
【口】:1.嘴。2.出入通過的地方:門口。海口。3.特指港口。也特指長城的關口:轉口。出口轉內銷。口外。古北口。4.行業;系統;專業方向:對口支援。文教口。專業不對口。5.容器與外面相通的部位:碗口兒。瓶子口兒。6.指人口:戶口。拖家帶口。7.指口味:口重。8.破裂的地方:裂口。瘡口。9.刀劍等的鋒刃:刀卷口了。10.騾、馬、驢等的年齡(因可以由牙齒的狀況判斷):這匹馬六歲口。11.量詞。用于人,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三口人。一口豬。兩口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