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號的讀音 口號的意思
- 口
- 號
“口號”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kǒu hào]
- 漢字注音:
- ㄎㄡˇ ㄏㄠˋ
- 簡繁字形:
- 口號
- 是否常用:
- 是
“口號”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口號 kǒuhào
(1) [ode;chant]
(2) 古詩標題用語。表示隨口吟成,和“口占”相似。如:《風雨口號》、《口號吳王美人半醉》等
(3) 頌詩的一種。多指獻給皇帝的頌詩
獻口號
(4) [doggerel;jingle;adage]∶指打油詩、順口溜或俗諺之類
不是有口號嗎:“不吃三年苦,難得萬年福”
(5) [password]∶口令,口頭暗號
軍中有夜間口號
(6) [slogan; watchword]∶供口頭呼喊的有綱領性和鼓動作用的簡短句子
成天喊口號
辭典解釋
口號 kǒu háo ㄎㄡˇ ㄏㄠˊ 不起草稿,隨口吟成的詩文。宋.王辟之《澠小燕談錄.卷四.高逸》:「文忠公親作口號,有『金馬玉堂三學士,清風明月兩閑人』之句,天下傳之。」也稱為「口占」 。
含有贊頌性質的贊美詩。多指獻給皇帝的頌詩。
《宋史.卷一四二.樂志十七》:「第六、樂工致辭,繼以詩一章,謂之口號,皆述德美及中外蹈詠之情。」
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六.元旦朝會》:「伴射得捷,京師市井兒遮路,爭獻口號,觀者如堵。」
打油詩或順口溜。
《喻世明言.卷一.蔣興哥重會珍珠衫》:「棗陽縣中,人人稱羨,造 出四句口號,道是:『天下婦人多,王家美色寡。有人娶著他,勝似為駙馬。』」
口號 kǒu hào ㄎㄡˇ ㄏㄠˋ 供口頭呼喊,帶有綱領性和鼓動作用的簡短句子。
如:「抗議的群眾,一面走一面呼口號,場面極為壯觀。」
近義詞
標語口頭暗號。
《老殘游記.第七回》:「這口號喊出,那大盜就覿面碰著,彼此打個招呼,也決不動手的。」
網絡解釋
口號 (詞語)
《現代漢語詞典》中說,口號是“供口頭呼喊的有綱領性和鼓動作用的簡短句子”。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口號作為意識的表現形式之一,是對當時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一種反映,不同性質的口號起著不同的作用。
“口號”的單字解釋
【口】:1.嘴。2.出入通過的地方:門口。海口。3.特指港口。也特指長城的關口:轉口。出口轉內銷。口外。古北口。4.行業;系統;專業方向:對口支援。文教口。專業不對口。5.容器與外面相通的部位:碗口兒。瓶子口兒。6.指人口:戶口。拖家帶口。7.指口味:口重。8.破裂的地方:裂口。瘡口。9.刀劍等的鋒刃:刀卷口了。10.騾、馬、驢等的年齡(因可以由牙齒的狀況判斷):這匹馬六歲口。11.量詞。用于人,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三口人。一口豬。兩口缸。
【號】:[hào]1.名稱:國號。年號。2.原指名和字以外另起的別號,后來也指名以外另起的字: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孔明是諸葛亮的號。3.商店:商號。銀號。分號。寶號。4.標志;信號:記號。問號。加減號。暗號兒。擊掌為號。5.排定的次第:掛號。編號。6.表示等級:大號。中號。小號。五號字。7.種;類:這號人甭理他。這號生意不能做。8.(號兒)指某種人員:病號。傷號。彩號。9.表示次序(多放在數字后)。a)一般的:第三號簡報。門牌二號。b)特指一個月里的日子:五月一號是國際勞動節。10.姓。11.號令:發號施令。12.號筒。13.軍隊或樂隊里所用的西式喇叭。14.用號吹出的表示一定意義的聲音:起床號。集合號。沖鋒號。[háo]1.拖長聲音大聲叫喚:呼號。號叫。北風怒號。2.大聲哭:哀號。
“口號”的近義詞
“口號”的相關成語
“口號”的相關詞語
“口號”造句
我們不要華麗的詞章,不要不切實際的口號,有的只是付諸于實踐的努力。
堅持不懈,每句口號回蕩天際;令行禁止,每個動作如臂使手,金石可鏤,每次落腳鏗鏘有力,人生在勤,每個同學牢記在心。
我們不要華麗的詞,不要不切實際的口號,有的只是付諸于實踐的努力。
真實是所有人的口號,卻是極個別人的目標。貝克萊主教
安全不是空喊口號,要實際去注意起來。
而今,庶民得智而失敬喊著“人定勝天”的口號聊以*慰,無敬自然以致天道失衡,終反諸己。
忠誠不是空洞的口號,應是每個員工的工作箴言。
學會勇敢,不僅僅是一句口號。它更是我們每個人該學習的一種人生態度。學會勇敢,在挫折面前不屈服,不隨意流下那脆弱的眼淚。因為咸咸的眼淚只會讓傷口更痛更難愈合。
任何傳統節日都不是人們喊幾句憂心忡忡的口號,做幾場精致的彩排便可以改造或拯救的。
愛國不是口號,而是神圣天職。
* 口號的讀音是:kǒu hào,口號的意思:口號 (詞語)《現代漢語詞典》中說,口號是“供口頭呼喊的有綱領性和鼓動作用的簡短句子”。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口號作為意識的表現形式之一,是對當時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一種反映,不同性質的口號起著不同的作用。
基本解釋
口號 kǒuhào
(1) [ode;chant]
(2) 古詩標題用語。表示隨口吟成,和“口占”相似。如:《風雨口號》、《口號吳王美人半醉》等
(3) 頌詩的一種。多指獻給皇帝的頌詩
獻口號
(4) [doggerel;jingle;adage]∶指打油詩、順口溜或俗諺之類
不是有口號嗎:“不吃三年苦,難得萬年福”
(5) [password]∶口令,口頭暗號
軍中有夜間口號
(6) [slogan; watchword]∶供口頭呼喊的有綱領性和鼓動作用的簡短句子
成天喊口號
辭典解釋
口號 kǒu háo ㄎㄡˇ ㄏㄠˊ不起草稿,隨口吟成的詩文。宋.王辟之《澠小燕談錄.卷四.高逸》:「文忠公親作口號,有『金馬玉堂三學士,清風明月兩閑人』之句,天下傳之。」也稱為「口占」 。
含有贊頌性質的贊美詩。多指獻給皇帝的頌詩。
《宋史.卷一四二.樂志十七》:「第六、樂工致辭,繼以詩一章,謂之口號,皆述德美及中外蹈詠之情。」
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六.元旦朝會》:「伴射得捷,京師市井兒遮路,爭獻口號,觀者如堵。」
打油詩或順口溜。
《喻世明言.卷一.蔣興哥重會珍珠衫》:「棗陽縣中,人人稱羨,造 出四句口號,道是:『天下婦人多,王家美色寡。有人娶著他,勝似為駙馬。』」
供口頭呼喊,帶有綱領性和鼓動作用的簡短句子。
如:「抗議的群眾,一面走一面呼口號,場面極為壯觀。」
近義詞
標語口頭暗號。
《老殘游記.第七回》:「這口號喊出,那大盜就覿面碰著,彼此打個招呼,也決不動手的。」
口號 (詞語)
《現代漢語詞典》中說,口號是“供口頭呼喊的有綱領性和鼓動作用的簡短句子”。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口號作為意識的表現形式之一,是對當時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一種反映,不同性質的口號起著不同的作用。
我們不要華麗的詞章,不要不切實際的口號,有的只是付諸于實踐的努力。
堅持不懈,每句口號回蕩天際;令行禁止,每個動作如臂使手,金石可鏤,每次落腳鏗鏘有力,人生在勤,每個同學牢記在心。
我們不要華麗的詞,不要不切實際的口號,有的只是付諸于實踐的努力。
真實是所有人的口號,卻是極個別人的目標。貝克萊主教
安全不是空喊口號,要實際去注意起來。
而今,庶民得智而失敬喊著“人定勝天”的口號聊以*慰,無敬自然以致天道失衡,終反諸己。
忠誠不是空洞的口號,應是每個員工的工作箴言。
學會勇敢,不僅僅是一句口號。它更是我們每個人該學習的一種人生態度。學會勇敢,在挫折面前不屈服,不隨意流下那脆弱的眼淚。因為咸咸的眼淚只會讓傷口更痛更難愈合。
任何傳統節日都不是人們喊幾句憂心忡忡的口號,做幾場精致的彩排便可以改造或拯救的。
愛國不是口號,而是神圣天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