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味的讀音 臘味的意思
臘味 臘味是中國民間喜愛的傳統食品之一,也是人們相互饋贈的佳品,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相傳在上古夏朝時,人們于農歷十二月合祭眾神叫做臘,因而十二月叫臘月。臘肉,就是在冬天將肉類以鹽漬經風干或熏干制成而得名。早在周朝的《周禮》、《周易》中已有關于“肉甫”和“臘味”的記載。當時朝廷有專管臣民納貢肉脯的機構和官吏。在民間學生也用成束干肉贈給老師作為學費或聘禮,這種干肉稱為“束修”。
- 臘
- 味
“臘味”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là wèi]
- 漢字注音:
- ㄌㄚˋ ㄨㄟˋ
- 簡繁字形:
- 臘味
- 是否常用:
- 否
“臘味”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指臘酒。臘魚、臘肉、臘雞、臘鴨等食品的總稱。辭典解釋
臘味 là wèi ㄌㄚˋ ㄨㄟˋ 臘魚、臘肉、臘腸、臘鴨等食品的總稱。
唐.杜甫〈正月三日歸溪上有作簡院內諸公〉詩:「蟻浮仍臘味,鷗泛已春聲。」
臘月所釀造的酒。
網絡解釋
臘味
臘味是中國民間喜愛的傳統食品之一,也是人們相互饋贈的佳品,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相傳在上古夏朝時,人們于農歷十二月合祭眾神叫做臘,因而十二月叫臘月。臘肉,就是在冬天將肉類以鹽漬經風干或熏干制成而得名。早在周朝的《周禮》、《周易》中已有關于“肉甫”和“臘味”的記載。當時朝廷有專管臣民納貢肉脯的機構和官吏。在民間學生也用成束干肉贈給老師作為學費或聘禮,這種干肉稱為“束修”。
“臘味”的單字解釋
【臘】:1.歲終時合祭眾神的祭祀。《說文解字》:“臘,冬至後三戌,臘祭百神。”《後漢書?卷四十六?陳寵傳》:“閉門不出入,猶用漢家祖臘。”2.陰曆十二月稱為“臘月”。唐?李頻《湘口送友人詩》:“零落梅花過殘臘,故園歸醉及新年。”《鏡花緣?第七回》:“遊來遊去,業已半載,轉瞬臘盡春初。”3.僧受戒得度的年歲。唐?劉禹錫《唐故衡嶽律大師湘潭唐興寺儼公碑》:“問年八十二,問臘六十一。”《景德傳燈錄?卷四?第一世法融禪師》:“壽六十四,臘四十一。”4.醃製的肉類:“臘肉”。
【味】:1.物質所具有的能使舌頭得到某種味覺的特性:味道。滋味。甜味兒。津津有味。2.物質所具有的能使鼻子得到某種嗅覺的特性:氣味。香味兒。這種味兒很好聞。3.意味;趣味:文筆艱澀無味。這本書越讀越有味兒。4.指某類菜肴、食品:臘味。美味。野味。山珍海味。5.辨別味道:體味。6.用于中藥:這個方子共有七味藥。
“臘味”的相關詞語
* 臘味的讀音是:là wèi,臘味的意思:臘味 臘味是中國民間喜愛的傳統食品之一,也是人們相互饋贈的佳品,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相傳在上古夏朝時,人們于農歷十二月合祭眾神叫做臘,因而十二月叫臘月。臘肉,就是在冬天將肉類以鹽漬經風干或熏干制成而得名。早在周朝的《周禮》、《周易》中已有關于“肉甫”和“臘味”的記載。當時朝廷有專管臣民納貢肉脯的機構和官吏。在民間學生也用成束干肉贈給老師作為學費或聘禮,這種干肉稱為“束修”。
基本解釋
指臘酒。臘魚、臘肉、臘雞、臘鴨等食品的總稱。辭典解釋
臘味 là wèi ㄌㄚˋ ㄨㄟˋ臘魚、臘肉、臘腸、臘鴨等食品的總稱。
唐.杜甫〈正月三日歸溪上有作簡院內諸公〉詩:「蟻浮仍臘味,鷗泛已春聲。」
臘月所釀造的酒。
臘味
臘味是中國民間喜愛的傳統食品之一,也是人們相互饋贈的佳品,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相傳在上古夏朝時,人們于農歷十二月合祭眾神叫做臘,因而十二月叫臘月。臘肉,就是在冬天將肉類以鹽漬經風干或熏干制成而得名。早在周朝的《周禮》、《周易》中已有關于“肉甫”和“臘味”的記載。當時朝廷有專管臣民納貢肉脯的機構和官吏。在民間學生也用成束干肉贈給老師作為學費或聘禮,這種干肉稱為“束修”。【臘】:1.歲終時合祭眾神的祭祀。《說文解字》:“臘,冬至後三戌,臘祭百神。”《後漢書?卷四十六?陳寵傳》:“閉門不出入,猶用漢家祖臘。”2.陰曆十二月稱為“臘月”。唐?李頻《湘口送友人詩》:“零落梅花過殘臘,故園歸醉及新年。”《鏡花緣?第七回》:“遊來遊去,業已半載,轉瞬臘盡春初。”3.僧受戒得度的年歲。唐?劉禹錫《唐故衡嶽律大師湘潭唐興寺儼公碑》:“問年八十二,問臘六十一。”《景德傳燈錄?卷四?第一世法融禪師》:“壽六十四,臘四十一。”4.醃製的肉類:“臘肉”。
【味】:1.物質所具有的能使舌頭得到某種味覺的特性:味道。滋味。甜味兒。津津有味。2.物質所具有的能使鼻子得到某種嗅覺的特性:氣味。香味兒。這種味兒很好聞。3.意味;趣味:文筆艱澀無味。這本書越讀越有味兒。4.指某類菜肴、食品:臘味。美味。野味。山珍海味。5.辨別味道:體味。6.用于中藥:這個方子共有七味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