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信棄義的讀音 背信棄義的意思
【解釋】背:違背;信:信用;棄:扔掉;義:道義。違背諾言,不講道義。【出處】《北史·周紀下·高祖武帝》:“背惠怒鄰,棄信忘義。”【示例】~是插在我背上的一把尖刀。 ◎曹禺《王昭君》第五幕【近義詞】見利忘義、自食其言、言而無信【反義詞】恪守不渝、一諾千金【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用于揭露、指責、譴責的場合
- 背
- 信
- 棄
- 義
“背信棄義”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bèi xìn qì yì]
- 漢字注音:
- ㄅㄟˋ ㄒㄧㄣˋ ㄑㄧˋ ㄧˋ
- 簡繁字形:
- 背信棄義
- 是否常用:
- 否
“背信棄義”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背信棄義 bèixìn-qìyì
[break faith with sb.;go back on one's word] 背:違背;棄:丟棄。指不守信用,不講道義。也作“棄信忘義”
背惠怒鄰,棄信忘義。——《北史·周本紀》
辭典解釋
背信棄義 bèi xìn qì yì ㄅㄟˋ ㄒㄧㄣˋ ㄑㄧˋ ㄧˋ 不守信用和道義。
如:「這種事可做不得,做了豈不成了背信棄義的人!」
近義詞
忘恩負義英語 breaking faith and abandoning right (idiom)?; to betray, treachery, perfidy
法語 perfidie
網絡解釋
【解釋】背:違背;信:信用;棄:扔掉;義:道義。違背諾言,不講道義。
【出處】《北史·周紀下·高祖武帝》:“背惠怒鄰,棄信忘義。”
【示例】~是插在我背上的一把尖刀。 ◎曹禺《王昭君》第五幕
【近義詞】見利忘義、自食其言、言而無信
【反義詞】恪守不渝、一諾千金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用于揭露、指責、譴責的場合
“背信棄義”的單字解釋
【背】:[bèi]1.軀干的一部分,部位跟胸和腹相對:后背。背影。擦擦背。2.(背兒)某些物體的反面或后部:手背。刀背兒。墨透紙背。3.(Bèi)姓。4.背部對著(跟“向”相對):背山面海。背水作戰。人心向背。5.離開:背井離鄉。6.躲避;瞞:光明正大,沒什么背人的事。7.背誦:背臺詞。書背熟了。8.違背;違反:背約。背信棄義。9.朝著相反的方向:他把臉背過去,裝著沒看見。10.偏僻:背靜。背街小巷。深山小路很背。11.不順利;倒霉:手氣背。12.聽覺不靈:耳朵有點背。[bēi]1.(人)用脊背馱:把草捆好背回村去。2.負擔;承擔:背債。這個責任我還背得起。3.指一個人一次背的量:一背麥子。一背柴火。
【信】:[xìn]1.誠實,不欺騙:信用。信守。信物。信貨。信誓旦旦。2.不懷疑,認為可靠:信任。信托。信心。信念。3.崇奉:信仰。信徒。4.消息:信息。杳無音信。5.函件:信件。信箋。信鴿。信訪。6.隨便,放任:信手(隨手)。信步(隨意走動,散步)。信筆。信意。7.同“芯2”。8.姓。 。[shēn]1.古同“伸”,舒展開。2.古同“伸”,表白。
【棄】:同“棄”。
【義】:1.合宜的事情。《論語?為政》:“見義不為,無勇也。”《淮南子?齊俗》:“為義者,布施而德。”2.正道、正理。《孟子?公孫丑上》:“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3.死節、殉難。《禮記?禮運》:“故國有患,君死社稷謂之義。”《宋史?卷四五○?忠義傳五?尹穀傳》:“尹務實,男子也,先我就義矣。”4.法則。《呂氏春秋?孟春紀?貴公》:“無偏無頗,遵王之義。”5.意思:“意義”、“字義”。漢?孔安國《尚書序》:“以所聞伏生之書,考論文義,定其可知者,為隸古定。”6.功用。《左傳?昭公三十一年》:“故君子動則思禮,行則思義,不為利回,不為義疚。”7.姓。如漢代有義縱。8.合於正義的:“義民”、“義婦”、“義舉”。《書經?康誥》:“汝陳時臬事,罰蔽殷彝,用其義刑義殺,勿庸以次汝封。”9.用來周濟公眾的:“義莊”、“義塾”、“義舍”。《三國志?卷八?魏書?張魯傳》:“諸祭酒皆作義舍,如今之亭傳。”10.假的,有其名而非真﹑非親的:“義父”﹑“義子”﹑“義肢”﹑“義齒”。
“背信棄義”的相關詞語
* 背信棄義的讀音是:bèi xìn qì yì,背信棄義的意思:【解釋】背:違背;信:信用;棄:扔掉;義:道義。違背諾言,不講道義。【出處】《北史·周紀下·高祖武帝》:“背惠怒鄰,棄信忘義。”【示例】~是插在我背上的一把尖刀。 ◎曹禺《王昭君》第五幕【近義詞】見利忘義、自食其言、言而無信【反義詞】恪守不渝、一諾千金【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用于揭露、指責、譴責的場合
基本解釋
背信棄義 bèixìn-qìyì
[break faith with sb.;go back on one's word] 背:違背;棄:丟棄。指不守信用,不講道義。也作“棄信忘義”
背惠怒鄰,棄信忘義。——《北史·周本紀》
辭典解釋
背信棄義 bèi xìn qì yì ㄅㄟˋ ㄒㄧㄣˋ ㄑㄧˋ ㄧˋ不守信用和道義。
如:「這種事可做不得,做了豈不成了背信棄義的人!」
近義詞
忘恩負義英語 breaking faith and abandoning right (idiom)?; to betray, treachery, perfidy
法語 perfidie
【解釋】背:違背;信:信用;棄:扔掉;義:道義。違背諾言,不講道義。
【出處】《北史·周紀下·高祖武帝》:“背惠怒鄰,棄信忘義。”
【示例】~是插在我背上的一把尖刀。 ◎曹禺《王昭君》第五幕
【近義詞】見利忘義、自食其言、言而無信
【反義詞】恪守不渝、一諾千金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用于揭露、指責、譴責的場合
【背】:[bèi]1.軀干的一部分,部位跟胸和腹相對:后背。背影。擦擦背。2.(背兒)某些物體的反面或后部:手背。刀背兒。墨透紙背。3.(Bèi)姓。4.背部對著(跟“向”相對):背山面海。背水作戰。人心向背。5.離開:背井離鄉。6.躲避;瞞:光明正大,沒什么背人的事。7.背誦:背臺詞。書背熟了。8.違背;違反:背約。背信棄義。9.朝著相反的方向:他把臉背過去,裝著沒看見。10.偏僻:背靜。背街小巷。深山小路很背。11.不順利;倒霉:手氣背。12.聽覺不靈:耳朵有點背。[bēi]1.(人)用脊背馱:把草捆好背回村去。2.負擔;承擔:背債。這個責任我還背得起。3.指一個人一次背的量:一背麥子。一背柴火。
【信】:[xìn]1.誠實,不欺騙:信用。信守。信物。信貨。信誓旦旦。2.不懷疑,認為可靠:信任。信托。信心。信念。3.崇奉:信仰。信徒。4.消息:信息。杳無音信。5.函件:信件。信箋。信鴿。信訪。6.隨便,放任:信手(隨手)。信步(隨意走動,散步)。信筆。信意。7.同“芯2”。8.姓。 。[shēn]1.古同“伸”,舒展開。2.古同“伸”,表白。
【棄】:同“棄”。
【義】:1.合宜的事情。《論語?為政》:“見義不為,無勇也。”《淮南子?齊俗》:“為義者,布施而德。”2.正道、正理。《孟子?公孫丑上》:“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3.死節、殉難。《禮記?禮運》:“故國有患,君死社稷謂之義。”《宋史?卷四五○?忠義傳五?尹穀傳》:“尹務實,男子也,先我就義矣。”4.法則。《呂氏春秋?孟春紀?貴公》:“無偏無頗,遵王之義。”5.意思:“意義”、“字義”。漢?孔安國《尚書序》:“以所聞伏生之書,考論文義,定其可知者,為隸古定。”6.功用。《左傳?昭公三十一年》:“故君子動則思禮,行則思義,不為利回,不為義疚。”7.姓。如漢代有義縱。8.合於正義的:“義民”、“義婦”、“義舉”。《書經?康誥》:“汝陳時臬事,罰蔽殷彝,用其義刑義殺,勿庸以次汝封。”9.用來周濟公眾的:“義莊”、“義塾”、“義舍”。《三國志?卷八?魏書?張魯傳》:“諸祭酒皆作義舍,如今之亭傳。”10.假的,有其名而非真﹑非親的:“義父”﹑“義子”﹑“義肢”﹑“義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