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甲曳兵的讀音 棄甲曳兵的意思
【解釋】丟掉盔甲,拖著武器。形容打敗仗狼狽逃跑的樣子。【出處】《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示例】殺得冷軍左支右絀,只好~,敗陣下去。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二十八回【近義詞】抱頭鼠竄、丟盔棄甲【反義詞】馬到成功、所向披靡【語法】聯合式;作狀語、補語;含貶義
- 棄
- 甲
- 曳
- 兵
“棄甲曳兵”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qì jiǎ yè bīng]
- 漢字注音:
- ㄑㄧˋ ㄐㄧㄚˇ ㄧㄝˋ ㄅㄧㄥ
- 簡繁字形:
- 棄甲曳兵
- 是否常用:
- 是
“棄甲曳兵”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棄甲曳兵 qìjiǎ-yèbīng
[throw away their armor(英armour) and trail their weapons behind them] 扔掉盔甲,拖著兵器,形容大敗而逃的狼狽相
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孟子·梁惠王上》
辭典解釋
棄甲曳兵 qì jiǎ yì bīng ㄑㄧˋ ㄐㄧㄚˇ ㄧˋ ㄅㄧㄥ 拋棄鎧甲,拖著兵器。形容戰敗逃走的狼狽狀。
《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
《東周列國志.第六回》:「被公子翚奮勇當先,只一陣,殺得宋兵棄甲曳兵,逃命不迭。」
反義詞
耀武揚威
網絡解釋
【解釋】丟掉盔甲,拖著武器。形容打敗仗狼狽逃跑的樣子。
【出處】《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示例】殺得冷軍左支右絀,只好~,敗陣下去。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二十八回
【近義詞】抱頭鼠竄、丟盔棄甲
【反義詞】馬到成功、所向披靡
【語法】聯合式;作狀語、補語;含貶義
“棄甲曳兵”的單字解釋
【棄】:同“棄”。
【甲】:1.天干的第一位。現常用來表示順序的第一。2.第一;居第一位:甲級。桂林山水甲天下。3.動物身上有保護功用的硬殼:甲殼。指甲。4.圍在人體或物體外面起保護作用的裝備。用金屬、皮革等制成:盔甲。裝甲車。5.舊時戶籍的編制單位。若干戶為一甲,若干甲為一保。
【曳】:拖;拉;牽引:搖曳。曳光彈。棄甲曳兵。
【兵】:1.戰士;軍隊:當兵。兵種。2.軍隊中的最低等級:上等兵。3.武器:兵工廠。短兵相接。4.關于軍事或戰爭的:兵書。紙上談兵。
“棄甲曳兵”的相關詞語
* 棄甲曳兵的讀音是:qì jiǎ yè bīng,棄甲曳兵的意思:【解釋】丟掉盔甲,拖著武器。形容打敗仗狼狽逃跑的樣子。【出處】《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示例】殺得冷軍左支右絀,只好~,敗陣下去。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二十八回【近義詞】抱頭鼠竄、丟盔棄甲【反義詞】馬到成功、所向披靡【語法】聯合式;作狀語、補語;含貶義
基本解釋
棄甲曳兵 qìjiǎ-yèbīng
[throw away their armor(英armour) and trail their weapons behind them] 扔掉盔甲,拖著兵器,形容大敗而逃的狼狽相
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孟子·梁惠王上》
辭典解釋
棄甲曳兵 qì jiǎ yì bīng ㄑㄧˋ ㄐㄧㄚˇ ㄧˋ ㄅㄧㄥ拋棄鎧甲,拖著兵器。形容戰敗逃走的狼狽狀。
《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
《東周列國志.第六回》:「被公子翚奮勇當先,只一陣,殺得宋兵棄甲曳兵,逃命不迭。」
反義詞
耀武揚威【解釋】丟掉盔甲,拖著武器。形容打敗仗狼狽逃跑的樣子。
【出處】《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示例】殺得冷軍左支右絀,只好~,敗陣下去。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二十八回
【近義詞】抱頭鼠竄、丟盔棄甲
【反義詞】馬到成功、所向披靡
【語法】聯合式;作狀語、補語;含貶義

【棄】:同“棄”。
【甲】:1.天干的第一位。現常用來表示順序的第一。2.第一;居第一位:甲級。桂林山水甲天下。3.動物身上有保護功用的硬殼:甲殼。指甲。4.圍在人體或物體外面起保護作用的裝備。用金屬、皮革等制成:盔甲。裝甲車。5.舊時戶籍的編制單位。若干戶為一甲,若干甲為一保。
【曳】:拖;拉;牽引:搖曳。曳光彈。棄甲曳兵。
【兵】:1.戰士;軍隊:當兵。兵種。2.軍隊中的最低等級:上等兵。3.武器:兵工廠。短兵相接。4.關于軍事或戰爭的:兵書。紙上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