纂怎么讀 纂的意思

漢字 | 纂 |
---|---|
讀音 |
|
注音 | ㄗㄨㄢˇ |
部首 | [糸] 絞絲底 |
筆畫 | 總筆畫:20 部外:14 |
異體字 | 篹 繤 ?? ?? |
字形結構 | 上中下結構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7E82 |
其它編碼 | 五筆:thdi 倉頡:hbuf 鄭碼:mlgz 四角:88903 |
筆順編碼 | 31431425111134554234 |
筆順筆畫 | ノ一丶ノ一丶丨フ一一一一ノ丶フフ丶丨ノ丶 |
筆順名稱 | 撇 橫 點 撇 橫 點 豎 橫折 橫 橫 橫 橫 撇 捺 撇折 撇折 點 豎鉤 撇 點 |
纂字的意思
1.編輯:編纂。纂輯。
2.〈方〉纂兒,舊時婦女梳在頭后邊的發髻。
纂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纂
zuǎn ㄗㄨㄢˇ
搜集材料編書:纂修(a.編纂,亦指做這方面工作的人;b.繼承并加強修養、治理)。纂繡(編織和刺繡)。纂輯。編纂。古代指紅色或彩色絲帶。婦女梳在頭后邊的發髻:纂兒。古同“纘”,繼承。英語 edit, compile; topknot, chignon
德語 Haarknoten, Dutt, Gogsch ( Haarnoten einer Frisur )? (S)?,zusammenstellen, verfassen (V, Lit)
法語 compiler,éditer,recueil
纂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纂 zuǎn
〈名〉
(1) (形聲。從糸( mì),算聲。本義:赤色的絲帶)
(2) 同本義 [a red silk ribbon]
纂,似組而赤。——《說文》
錦鄉纂組,害女紅者也。——《漢書·景帝紀》
縷纂以為奉。——《國語·齊語》
(3) 又如:纂組(赤色綬帶。亦泛指精美的織錦)
(4) 織物,織品 [fabrics]。如:纂肅
(5) 〈方〉∶婦女長發挽成的發髻 [a woman’s hair dressed in a bun]
給張姑娘插在纂兒上。——《兒女英雄傳》
(6) 又如:纂兒(婦女的一種發髻);纂心(婦女發髻的中心部分)
詞性變化
◎ 纂 zuǎn
〈動〉
(1) 收集;匯集 [collect]
纂就前緒,遂成考功。——《楚辭·天問》
自結繩之代以及秦事,無不纂錄。—— 韓愈《毛穎傳》
歌棗下之纂纂。——潘岳《笙賦》
(2) 又如:纂言(纂集言詞,而從事述作);纂論(聚集眾議);纂纂(積聚的樣子)
(3) 編撰;編輯 [compile]
今且各纂詩筆,粗為卷第。——白居易《與元九書》
要纂三部書嘉惠來學。——《儒林外史》
(4) 又如:纂述(編撰述作);纂次(編撰;編排);纂刻(編集刊印);纂集(編撰匯集)
(5) 通“纘”。繼承[inherit;succeed to]
纂修其緒。——《國語·周語上》。注:“纂,繼也。”
纂堯之緒。——《漢書·敘傳》
況纂帝業而輕天位。——張衡《東京賦》
纂字的辭典解釋
紅色的絲帶。《說文解字·糸部》:「纂,似組而赤。」清·段玉裁·注:「按:組之色不同,似組而赤者則謂之纂。」
婦女梳在頭后的發髻。如:「她頭上綰個纂。」通「?」。
動編輯。《晉書·卷三○·刑法志》:「時雖有蠲革,而舊律繁蕪,未經纂集。」唐·白居易〈與元九書〉:「今且各纂詩律,麤為卷第。」
匯聚、招集。《晉書·卷一○四·石勒載記上》:「勒纂兵戒期,將襲浚。」
繼承。《禮記·祭統》:「獻公乃命成叔,纂乃祖服。」《文選·張衡·東京賦》:「且夫挈缾之智,守不假器,況纂帝業而輕天位。」通「纘」。
康熙字典解釋
纂【未集中】【糸部】 康熙筆畫:20畫,部外筆畫:14畫
《廣韻》《正韻》作管切《集韻》《韻會》祖管切,??音纘。《說文》似組而赤。《前漢·景帝紀》錦繡纂組,害女紅者也。
又《類篇》一曰集也。《前漢·藝文志》揚雄取其有用者,以作訓纂篇。
又與纘通。《前漢·班固敘傳》纂堯之緒。
又與攢通。《潘岳·笙賦》歌棗下之纂纂。《註》古咄喑歌曰:棗下何攢攢。攢,聚貌。纂與攢古字通。《集韻》或作繤??。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纂【卷十三】【糸部】
似組而赤。從糸算聲。作管切
說文解字注
(纂)佀組而赤。漢景帝紀曰。錦繡纂組、害女紅者也。臣瓚引此爲注。按組之色不同。似組而赤者、則謂之纂。釋詁曰。纂、繼也。此謂纂卽纘之叚借也。近人用爲撰集之偁。從糸。算聲。作管切。十四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