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索怎么讀 索的意思

    “索”字共有1個讀音: [suǒ]  
    索
    漢字
    讀音 [suǒ]
    注音 ㄙㄨㄛˇ
    部首 [糸]  絞絲底
    筆畫 總筆畫:10 部外:4
    異體字 ? ?? ?? ?? ?? ??
    字形結構 上下結構
    統一編碼 基本區 U+7D22
    其它編碼 五筆:fpxi 倉頡:jbvif 鄭碼:edwz 四角:40903
    筆順編碼 1245554234
    筆順筆畫 一丨丶フフフ丶丨ノ丶
    筆順名稱 橫 豎 點 橫撇/橫鉤 撇折 撇折 點 豎鉤 撇 點

    索字的意思

    1.大繩子或大鏈子:船索。繩索。麻索。絞索。鐵索橋。

    2.姓。

    3.搜尋;尋找:搜索。遍索不得。

    4.要;取:索取。索還。索價。

    5.孤單:離群索居。

    6.寂寞;沒有意味:索然。

    索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suǒ ㄙㄨㄛˇ

    大繩子或大鏈子:索子。索道。鋼索。絞索。線索。 搜尋,尋求:索引。思索。搜索。探索。 討取,要:索還。索求。索取。勒索。 盡,毫無:索然無味。 單獨:離群索居。 姓。

    英語 large rope, cable; rules, laws; to demand, to exact; to search, inquire; isolated

    德語 Strick (S)?,suchen, fordern

    法語 chercher,réclamer,corde

    索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suǒ

    〈名〉

    (1) (會意。意為用繩子把木頭束起。 于省吾認為是繩索。本義:大繩子)

    (2) 同本義 [large rope]。后泛指各種繩索

    索,草有莖葉可作繩索。——《說文》

    其次關木索,被箠楚受辱。——司馬遷《報任安書》

    鹿裘帶索,鼓琴而歌。——《列士·天瑞》

    追討南度河,使軍吏田晏、夏育慕先登,懸索相引。復戰于羅亭,大破之。——《后漢書·段潁傳》

    晝爾于茅,宵而索綯。——《詩·豳風·七月》

    (3) 又如:索葦(用葦作成的繩索);索頭(繩頭);索橋(用繩索連結兩岸的橋)

    (4) 人的發辮 [pigtail]。如:索葛(頭發);索虜(發辮)

    (5) 法度 [law]

    皆啟以商政,疆以 周索。——《左傳·定公四年》。 杜預注:“索,法也。”

    (6) 鏈條 [chain]。如:索橋

    (7) 中國古地名 [Suo town]。故地在今河南滎陽縣。秦末劉邦與項羽戰于京、索之間的索,即此地

    (8) 索縣 [Suo county]。中國漢代建立的縣,在今湖南省常德市東。屬武陵郡,順帝時更名漢壽。今為湖南漢壽縣

    詞性變化

    suǒ

    〈動〉

    (1) 搜索 [search;try to find out]

    索,入家搜也。——《說文》

    忘索之。——《史記·范睢蔡澤傳》

    大索天下。——《漢書·張良傳》

    舉國大索。——《漢書·韓安國傳》

    延年索懷中,得重劾。——《漢書·嚴延年傳》

    居五日,桓侯體痛,使人索 扁鵲,已逃 秦矣。——《韓非子·喻老》

    遂聞君將合眾于 楚,約與食客門下二個人偕,不外索。——《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2) 又如:遍索不得;搜索(搜查);索隱行怪(深求隱僻的事而行為怪譎)

    (3) 尋求;探索 [seek]

    探求異聞,采摭典故,解其所未改,申其所未申,故以索隱為名。——唐· 司馬貞《史記索隱》自序

    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4) 又如:索垢尋庇(無事生非,找薦兒滋事);索摸(尋找,尋覓);索合(尋求志同道合的人);索秘(探索隱微)

    (5) 挑選 [choose]

    以索馬牛。——《左傳·襄公二年》

    (6) 又如:索牛(挑選出來的好牛);索引(又稱引得,把書刊,文獻等作品中的重要課題錄出按一定的順序排列,以便檢索)

    (7) 求取,討取 [demand;ask for]

    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唐· 杜甫《兵車行》

    凡死刑獄上行刑者先俟于門外,使其黨入索財物,名曰“斯羅”。——清· 方苞《獄中雜記》

    (8) 又如:索戰(討戰);索號(回令;求取約定的暗號);索將(索取;求取);索逋(索要欠款);索掯(索取);索句(索取詩句);索米(求取米糧);索命(索取性命);索飯(討取食物)

    (9) 須,應,得 [must]

    一壁廂納草除根,一邊又要差夫,索應付。——元· 睢景臣《[般涉調]哨遍·高祖還鄉》

    雖無人竊聽,也索悄聲兒海誓山盟。——白仁甫《元曲選·梧桐樹》

    (10) 又如:索將(須使);索是(須是,煞是,真是);只索(只得);索須(必須)

    (11) 捻繩使緊 [tighten]

    傳語又稱紂力能索鐵伸鉤。——《論衡·語譄》

    矯菌桂以紉蕙兮,索胡繩之纚纚。——屈原《離騷》

    (12) 又如:索繩(緊繩)

    (13) 搓;絞 [twist]。如:索鐵(絞鐵成索)

    (14) 娶妻曰索 [marry(a woman)]。如:索婦(娶妻)

    suǒ

    〈形〉

    (1) 獨自,孤單 [all alone]

    直為親舊故,未忍言索居。——晉· 陶淵明《和劉柴桑》

    索索無真氣,昏昏有俗心。——北國· 庾信《擬詠懷》

    (2) 又如:離群索居;索處(索居);索居(獨居一方);索索(冷落的樣子)

    (3) 涕淚流出貌 [tearing]

    子綦索然出涕曰:“吾子何為以至于是極也。——《莊子·徐無鬼》

    (4) 又如:索索落落(眼淚紛紛落下的樣子)

    (5) 索性;干脆 [clear-cut;straightforward]

    只是士大夫不青索性盡底里說話,不可專咎人主。——宋· 朱熹《與魏之履書》

    (6) 又如:索興(干脆;直截了當)

    (7) 煞是。確是;真是 [certainly]。如:索是(煞是。甚是;真是)

    (8) 盡;空 [exhausted]

    悉索敝賦,以討于蔡。——《左傳·襄公八年》

    (9) 又如:索手(空手);索知(盡知);索空(竭盡);索莫(空乏窮盡的樣子);索索(空虛、空乏的樣子)

    suǒ

    〈量〉

    (1) 古時民間計量單位,十丈為一索

    (2) 古用繩計量長度,因以為計量單位。如:種粟千百索

    (3) 計算錢幣的單位。古代以繩索穿銅錢,每千文為一索,或稱一貫。如:受賄三千索

    索字的辭典解釋

    索ㄙㄨㄛˇsuǒ 名

    粗繩或粗鐵鍊。如:「麻索」、「鐵索」。《列子·天瑞》:「鹿裘帶索,鼓琴而歌。」《楚辭·賈誼·惜誓》:「傷誠是之不察兮,并紉茅絲以為索。」

    姓。如晉代有索靖。

    搓、絞緊。《楚辭·屈原·離騷》:「矯菌桂以紉蕙兮,索胡繩之纚纚。」《淮南子·主術》:「制觡伸鉤,索鐵歙金。」

    探求、搜尋。如:「搜索」、「摸索」。《易經·繫辭上》:「探賾索隱,鉤深致遠。」唐·李白〈書情題蔡舍人雄〉詩:「倒海索明月,凌山採芳蓀。」

    討、要。如:「索求」、「來函索取」。《韓非子·說林上》:「索救而得,今子有憂色何也?」《三國志·卷六·魏書·袁紹傳》:「馥懷懼,從紹索去,往依張邈。」

    獨、散。如:「離群索居」。宋·陸游·《釵頭鳳·紅酥手》詞:「一懷愁緒,幾年離索。」

    蕭條、寂寞。如:「興味索然」、「索然無味」。

    索ㄙㄨㄛˊsuó

    參見「索性」(二)?條。

    康熙字典解釋

    索【未集中】【糸部】 康熙筆畫:10畫,部外筆畫:4畫

    《廣韻》蘇各切《集韻》《韻會》昔各切,??音??。《說文》作??,草有莖葉可作繩索。從??糸。《韻會》隷作索。《小爾雅》大者謂之索,小者謂之繩。《急就篇註》索,總謂切撚之令緊者也。《書·五子之歌》若朽索之馭六馬。《詩·豳風》宵爾索綯。

    又《易·震卦》震索索。《疏》心不安之貌。《釋文》懼也。

    又《書·牧誓》惟家之索。《傳》索。盡也。

    又《周禮·夏官·方相氏》以索室毆疫。《註》索,廋也。

    又《禮·檀弓》吾離羣而索居。《註》索,散也。

    又《左傳·昭十二年》八索九丘。《書序》八卦之說,謂之八索。

    又地名。《前漢·地理志》武都郡有索縣。

    又姓。《左傳·定四年》殷民七族,有索氏。

    又《廣韻》山戟切《集韻》色窄切,??音色。同??,求也。《禮·曲禮》大夫以索牛。《註》索,求得而用之。

    又《集韻》蘇故切,音素。《釋名》索,素也。八索,著素王之法也。《屈原·離騷》衆皆競進以貪婪兮,憑不厭乎求索。羌內恕以量人兮,各興心而嫉妒。《註》索,音素。○按《說文》在木部,今倂附入。索從??,《說文》在??部。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索【卷六】【??部】

    艸有莖葉,可作繩索。從??糸。杜林說:??亦朱木字。蘇各切

    說文解字注

    (索)艸有莖葉可作繩索。當云索繩也。與糸部繩索也爲轉注。而後以艸有莖葉可作繩索發明從??之意。今本乃淺人所刪耳。爾雅曰。紼、繂也。謂大索。經史多假索爲??字。又木部曰。澌、水索也。索訓盡。從??糸。??糸者、謂以艸莖葉糾繚如絲也。詩曰。晝爾于茅。宵爾索綯。以艸者、如?稈茅麻是。以竹者、竹部之筊是。以木者、椶櫐之屬是。穌各切。五部。杜林說。??亦朱木字。未詳。疑當作索亦朱市字。市者、篆文韍也。杜林說索爲韍字、從糸??聲。與杜林說構爲桷字、??爲貶損字、?爲麒麐字、鼂爲朝旦字、正同。

    索字組詞

    索字成語

    * 網站為您提供索字的拼音和意思解釋,以及漢字的字形結構、編碼、部首、筆順、組詞、造句和相關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