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廣熟,天下足的讀音 湖廣熟,天下足的意思
湖廣熟,天下足 湖廣熟,天下足是清代前期諺語。先是南宋時,民間出現“蘇常熟,天下足”諺語。語見陸游《渭南文集》 卷二·《常州奔牛閘記》。蘇,指蘇州;常,指常州。蘇常連稱,泛指蘇南一帶。此語,見葉紹聞《四朝見聞錄》 乙集、范成大《吳郡志》卷五·《雜志》、吳泳《鶴林集》 卷三九《隆興府勸農文》等作“蘇湖熟,天下足”。湖,指湖州。此三州均在太湖流域。此諺語反映南宋時期該地農業生產發展較快,所產糧食甚多,除滿足本地需要外,還運銷廣大地區,以供民食。
- 湖
- 廣
- 熟
- 天
- 下
- 足
“湖廣熟,天下足”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hú guǎng shú,tiān xià zú]
- 漢字注音:
- ㄏㄨˊ ㄍㄨㄤˇ ㄕㄨˊ,ㄊㄧㄢ ㄒㄧㄚˋ ㄗㄨˊ
- 簡繁字形:
- 湖廣熟,天下足
- 是否常用:
- 否
“湖廣熟,天下足”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湖南、湖北兩省盛產稻米,兩湖豐收,則天下糧足。辭典解釋
湖廣熟,天下足 hú guǎng shú tiān xià zú ㄏㄨˊ ㄍㄨㄤˇ ㄕㄨˊ ㄊㄧㄢ ㄒㄧㄚˋ ㄗㄨˊ (諺語)?湖廣,指湖南、湖北兩省。兩地自古便為著名的魚米之鄉,更兼航運便利,故只要湖廣豐收,則中國糧食不虞匱乏。
《古謠諺.卷二七.湖廣諺》:「諺曰:『湖廣熟,天下足』,言土地廣沃,而長江轉輸便易,非他省比。」
網絡解釋
湖廣熟,天下足
湖廣熟,天下足是清代前期諺語。先是南宋時,民間出現“蘇常熟,天下足”諺語。語見陸游《渭南文集》 卷二·《常州奔牛閘記》。蘇,指蘇州;常,指常州。蘇常連稱,泛指蘇南一帶。此語,見葉紹聞《四朝見聞錄》 乙集、范成大《吳郡志》卷五·《雜志》、吳泳《鶴林集》 卷三九《隆興府勸農文》等作“蘇湖熟,天下足”。湖,指湖州。此三州均在太湖流域。此諺語反映南宋時期該地農業生產發展較快,所產糧食甚多,除滿足本地需要外,還運銷廣大地區,以供民食。
“湖廣熟,天下足”的單字解釋
【湖】:1.湖泊,四周為陸地的廣闊水域:洞庭湖。昆明湖。2.指湖南、湖北:湖廣。3.指浙江湖州:湖筆。
【廣】:[guǎng]1.多:兵多將廣。大庭廣眾。2.擴大;擴充:推廣。以廣流傳。3.姓。[ān]同“庵”(多用于人名)。
【熟】:[shú]1.植物的果實等完全長成(跟“生2”相對,2.—3.同):西瓜已經熟了。4.(食物)加熱到可以食用的程度:熟菜。飯熟了。5.加工制造或鍛煉過的:熟皮子。熟鐵。6.因常見或常用而知道得清楚:熟人。熟視無睹。這條路我常走,所以很熟。7.熟練:熟手。熟能生巧。8.程度深:睡得很熟。深思熟慮。[shóu]義同“熟”(shú)。
【天】:1.天空:頂天立地。太陽一出滿天紅。2.位置在頂部的;凌空架設的:天棚。天窗。天橋。3.一晝夜二十四小時的時間,有時專指白天:今天。過了冬至,天越來越長了。4.用于計算天數:每天。第二天。三天三夜。忙了一天,晚上早點兒休息吧。5.一天里的某一段時間:五更天。天兒還早呢。6.季節:春天。冷天。三伏天。黃梅天。7.天氣:陰天。天晴。天冷了。8.天然的;天生的:天性。天資。天足。9.自然界:天災。人定勝天。10.姓。
【下】:1.方位詞。位置在低處的:下游。下部。山下。往下看。2.等次或品級低的:下等。下級。下策。下品。3.方位詞。次序或時間在后的:下次。下半年。下不為例。4.向下面:下達。下行。5.方位詞。表示屬于一定范圍、情況、條件等:名下。部下。在黨的領導下。在這種情況下。6.表示當某個時間或時節:時下。節下。年下。7.用在數目字后面,表示方面或方位:兩下都同意。往四下一看。8.姓。9.由高處到低處:下山。下樓。順流而下。10.(雨、雪等)降落:下雨。下雪。下霜。11.發布;投遞:下命令。下通知。下戰書。12.去;到(處所):下鄉。下車間。下館子。13.退場:八一隊的五號下,三號上。這一場戲你應該從右邊的旁門下。14.放入:下種。下面條。下本錢。下網撈魚。15.進行(棋類游藝或比賽):下圍棋。咱們下兩盤象棋吧!16.卸除;取下:下裝。把敵人的槍下了。把窗戶下下來。17.做出(言論、判斷等):下結論。下批語。下定義。18.低于;少于:參加大會的不下三千人。19.用在“兩、幾”后面,表示本領、技能:他真有兩下。就這么幾下,你還要逞能?‖也說下子。20.表示由高處到低處:坐下。躺下。傳下一道命令。21.表示有空間,能容納:坐得下。這個劇場能容下上千人。這間屋子太小,睡不下六個人。22.表示動作的完成或結果:打下基礎。定下計策。準備下材料。
【足】:1.腳;腿:足跡。足球。手舞足蹈。畫蛇添足。2.器物下部形狀像腿的支撐部分:鼎足。3.指足球運動:足壇。女足。4.姓。5.足以;值得(多用于否定式):不足為憑。微不足道。
“湖廣熟,天下足”的相關詞語
* 湖廣熟,天下足的讀音是:hú guǎng shú,tiān xià zú,湖廣熟,天下足的意思:湖廣熟,天下足 湖廣熟,天下足是清代前期諺語。先是南宋時,民間出現“蘇常熟,天下足”諺語。語見陸游《渭南文集》 卷二·《常州奔牛閘記》。蘇,指蘇州;常,指常州。蘇常連稱,泛指蘇南一帶。此語,見葉紹聞《四朝見聞錄》 乙集、范成大《吳郡志》卷五·《雜志》、吳泳《鶴林集》 卷三九《隆興府勸農文》等作“蘇湖熟,天下足”。湖,指湖州。此三州均在太湖流域。此諺語反映南宋時期該地農業生產發展較快,所產糧食甚多,除滿足本地需要外,還運銷廣大地區,以供民食。
基本解釋
湖南、湖北兩省盛產稻米,兩湖豐收,則天下糧足。辭典解釋
湖廣熟,天下足 hú guǎng shú tiān xià zú ㄏㄨˊ ㄍㄨㄤˇ ㄕㄨˊ ㄊㄧㄢ ㄒㄧㄚˋ ㄗㄨˊ(諺語)?湖廣,指湖南、湖北兩省。兩地自古便為著名的魚米之鄉,更兼航運便利,故只要湖廣豐收,則中國糧食不虞匱乏。
《古謠諺.卷二七.湖廣諺》:「諺曰:『湖廣熟,天下足』,言土地廣沃,而長江轉輸便易,非他省比。」
湖廣熟,天下足
湖廣熟,天下足是清代前期諺語。先是南宋時,民間出現“蘇常熟,天下足”諺語。語見陸游《渭南文集》 卷二·《常州奔牛閘記》。蘇,指蘇州;常,指常州。蘇常連稱,泛指蘇南一帶。此語,見葉紹聞《四朝見聞錄》 乙集、范成大《吳郡志》卷五·《雜志》、吳泳《鶴林集》 卷三九《隆興府勸農文》等作“蘇湖熟,天下足”。湖,指湖州。此三州均在太湖流域。此諺語反映南宋時期該地農業生產發展較快,所產糧食甚多,除滿足本地需要外,還運銷廣大地區,以供民食。【湖】:1.湖泊,四周為陸地的廣闊水域:洞庭湖。昆明湖。2.指湖南、湖北:湖廣。3.指浙江湖州:湖筆。
【廣】:[guǎng]1.多:兵多將廣。大庭廣眾。2.擴大;擴充:推廣。以廣流傳。3.姓。[ān]同“庵”(多用于人名)。
【熟】:[shú]1.植物的果實等完全長成(跟“生2”相對,2.—3.同):西瓜已經熟了。4.(食物)加熱到可以食用的程度:熟菜。飯熟了。5.加工制造或鍛煉過的:熟皮子。熟鐵。6.因常見或常用而知道得清楚:熟人。熟視無睹。這條路我常走,所以很熟。7.熟練:熟手。熟能生巧。8.程度深:睡得很熟。深思熟慮。[shóu]義同“熟”(shú)。
【天】:1.天空:頂天立地。太陽一出滿天紅。2.位置在頂部的;凌空架設的:天棚。天窗。天橋。3.一晝夜二十四小時的時間,有時專指白天:今天。過了冬至,天越來越長了。4.用于計算天數:每天。第二天。三天三夜。忙了一天,晚上早點兒休息吧。5.一天里的某一段時間:五更天。天兒還早呢。6.季節:春天。冷天。三伏天。黃梅天。7.天氣:陰天。天晴。天冷了。8.天然的;天生的:天性。天資。天足。9.自然界:天災。人定勝天。10.姓。
【下】:1.方位詞。位置在低處的:下游。下部。山下。往下看。2.等次或品級低的:下等。下級。下策。下品。3.方位詞。次序或時間在后的:下次。下半年。下不為例。4.向下面:下達。下行。5.方位詞。表示屬于一定范圍、情況、條件等:名下。部下。在黨的領導下。在這種情況下。6.表示當某個時間或時節:時下。節下。年下。7.用在數目字后面,表示方面或方位:兩下都同意。往四下一看。8.姓。9.由高處到低處:下山。下樓。順流而下。10.(雨、雪等)降落:下雨。下雪。下霜。11.發布;投遞:下命令。下通知。下戰書。12.去;到(處所):下鄉。下車間。下館子。13.退場:八一隊的五號下,三號上。這一場戲你應該從右邊的旁門下。14.放入:下種。下面條。下本錢。下網撈魚。15.進行(棋類游藝或比賽):下圍棋。咱們下兩盤象棋吧!16.卸除;取下:下裝。把敵人的槍下了。把窗戶下下來。17.做出(言論、判斷等):下結論。下批語。下定義。18.低于;少于:參加大會的不下三千人。19.用在“兩、幾”后面,表示本領、技能:他真有兩下。就這么幾下,你還要逞能?‖也說下子。20.表示由高處到低處:坐下。躺下。傳下一道命令。21.表示有空間,能容納:坐得下。這個劇場能容下上千人。這間屋子太小,睡不下六個人。22.表示動作的完成或結果:打下基礎。定下計策。準備下材料。
【足】:1.腳;腿:足跡。足球。手舞足蹈。畫蛇添足。2.器物下部形狀像腿的支撐部分:鼎足。3.指足球運動:足壇。女足。4.姓。5.足以;值得(多用于否定式):不足為憑。微不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