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雪讀書的讀音 映雪讀書的意思
【解釋】利用雪的反光讀書。形容讀書刻苦。【出處】南朝梁·任彥升《為蕭揚州薦士表》:“至乃集螢映雪,編蒲緝柳。”注引《孫氏世錄》:“晉孫康家貧,常映雪讀書,清介,交游不雜。”【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 映
- 雪
- 讀
- 書
“映雪讀書”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yìng xuě dú shū]
- 漢字注音:
- ㄧㄥˋ ㄒㄩㄝˇ ㄉㄨˊ ㄕㄨ
- 簡繁字形:
- 映雪讀書
- 是否常用:
- 否
“映雪讀書”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映雪讀書 yìngxuě-dúshū
[study by the light of snow and firefly] 晉時孫康家貧,常映雪讀書。后用“映雪讀書”作為貧家子弟刻苦讀書、勤奮學習的典故
孫康, 晉京兆人,性敏好學,家貧無油,嘗于冬月映雪讀書。—— 明· 廖用賢《尚友錄》
辭典解釋
映雪讀書 yìng xuě dú shū ㄧㄥˋ ㄒㄩㄝˇ ㄉㄨˊ ㄕㄨ 形容在困苦的環境中勤奮讀書。參見「映雪」條。
元.蘇彥文〈斗鵪鶉.天寒地冷套.紫花兒序〉曲:「休強呵映雪讀書,且免了這掃雪烹茶。」
近義詞
映月讀書
網絡解釋
【解釋】利用雪的反光讀書。形容讀書刻苦。
【出處】南朝梁·任彥升《為蕭揚州薦士表》:“至乃集螢映雪,編蒲緝柳。”注引《孫氏世錄》:“晉孫康家貧,常映雪讀書,清介,交游不雜。”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映雪讀書”的單字解釋
【映】:1.照:爐火把他的臉映得通紅。映射。2.因光線照射而顯出物體的形象:水面倒映著美麗的白塔。新片上映。
【雪】:1.空氣中降落的白色結晶,多為六角形,是氣溫降低到0℃以下時,空氣層中的水蒸氣凝結而成的。2.顏色或光彩像雪的:雪白。雪亮。3.姓。4.洗掉(恥辱、仇恨、冤枉):雪恥。雪恨。昭雪。洗雪。
【讀】:1.誦讀;閱讀;理解書文的意義。2.玩味:讀畫;讀帖。3.察看。4.講說,宣揚。5.稱呼,稱說。6.解說。7.字的讀音。8.文體名。屬題跋類,猶今之讀後感。
【書】:1.“書”的繁體字。2.有文字或圖畫的冊子:“教科書”﹑“圖畫書”﹑“百科全書”。3.信件:“家書”﹑“情書”。唐?杜甫《石壕吏詩》:“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4.文件:“證書”﹑“說明書”﹑“申請書”。《儒林外史?第十九回》:“卻因講親的時節,不曾寫個婚書,沒有憑據。”5.字體:“草書”﹑“楷書”﹑“隸書”。《隋書?卷六十八?閻毗傳》:“能篆書,工草隸。尤善畫,為當時之妙。”6.見“六書”。7.姓。如清代有書綸。8.寫:“請以中文書寫。”、“大書凌煙閣三字。”9.記載。《周禮?地官?黨正》:“正歲屬民讀法,而書其德行道藝。”
“映雪讀書”的相關詞語
* 映雪讀書的讀音是:yìng xuě dú shū,映雪讀書的意思:【解釋】利用雪的反光讀書。形容讀書刻苦。【出處】南朝梁·任彥升《為蕭揚州薦士表》:“至乃集螢映雪,編蒲緝柳。”注引《孫氏世錄》:“晉孫康家貧,常映雪讀書,清介,交游不雜。”【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基本解釋
映雪讀書 yìngxuě-dúshū
[study by the light of snow and firefly] 晉時孫康家貧,常映雪讀書。后用“映雪讀書”作為貧家子弟刻苦讀書、勤奮學習的典故
孫康, 晉京兆人,性敏好學,家貧無油,嘗于冬月映雪讀書。—— 明· 廖用賢《尚友錄》
辭典解釋
映雪讀書 yìng xuě dú shū ㄧㄥˋ ㄒㄩㄝˇ ㄉㄨˊ ㄕㄨ形容在困苦的環境中勤奮讀書。參見「映雪」條。
元.蘇彥文〈斗鵪鶉.天寒地冷套.紫花兒序〉曲:「休強呵映雪讀書,且免了這掃雪烹茶。」
近義詞
映月讀書【解釋】利用雪的反光讀書。形容讀書刻苦。
【出處】南朝梁·任彥升《為蕭揚州薦士表》:“至乃集螢映雪,編蒲緝柳。”注引《孫氏世錄》:“晉孫康家貧,常映雪讀書,清介,交游不雜。”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映】:1.照:爐火把他的臉映得通紅。映射。2.因光線照射而顯出物體的形象:水面倒映著美麗的白塔。新片上映。
【雪】:1.空氣中降落的白色結晶,多為六角形,是氣溫降低到0℃以下時,空氣層中的水蒸氣凝結而成的。2.顏色或光彩像雪的:雪白。雪亮。3.姓。4.洗掉(恥辱、仇恨、冤枉):雪恥。雪恨。昭雪。洗雪。
【讀】:1.誦讀;閱讀;理解書文的意義。2.玩味:讀畫;讀帖。3.察看。4.講說,宣揚。5.稱呼,稱說。6.解說。7.字的讀音。8.文體名。屬題跋類,猶今之讀後感。
【書】:1.“書”的繁體字。2.有文字或圖畫的冊子:“教科書”﹑“圖畫書”﹑“百科全書”。3.信件:“家書”﹑“情書”。唐?杜甫《石壕吏詩》:“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4.文件:“證書”﹑“說明書”﹑“申請書”。《儒林外史?第十九回》:“卻因講親的時節,不曾寫個婚書,沒有憑據。”5.字體:“草書”﹑“楷書”﹑“隸書”。《隋書?卷六十八?閻毗傳》:“能篆書,工草隸。尤善畫,為當時之妙。”6.見“六書”。7.姓。如清代有書綸。8.寫:“請以中文書寫。”、“大書凌煙閣三字。”9.記載。《周禮?地官?黨正》:“正歲屬民讀法,而書其德行道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