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的讀音 讀書的意思
讀書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讀書》是2010年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讀書》編輯部。本書主要包括思考的前題、實話如何實說、被簡化的語言、自然、科學環境、開放時代的經濟學家、反思百年、我的三個朋友等內容。 讀書 (漢語詞匯)讀書是指獲取他人已預備好的符號、文字并加以辨認、理解、分析的過程,有時還伴隨著朗讀、鑒賞、記憶等行為。這些符號最常見的是語言文字,其他還有音符、密碼、圖表等也在此列;一般獲取過程是用眼睛觀看,也包括盲人用觸覺來識別凸字等其他獲取方式。
- 讀
- 書
“讀書”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dú shū]
- 漢字注音:
- ㄉㄨˊ ㄕㄨ
- 簡繁字形:
- 讀書
- 是否常用:
- 是
“讀書”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讀書 dúshū
(1) [read]∶看著書本出聲讀或默讀
(2) [study]∶正式學習一個科目或課程
她讀書很用功
辭典解釋
讀書 dú shū ㄉㄨˊ ㄕㄨ 閱讀書籍。
《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荊軻傳》:「荊卿好讀書擊劍,以術說衛元君,衛元君不用。」
近義詞
念書英語 to read a book, to study, to attend school
法語 lire, étudier
網絡解釋
讀書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
《讀書》是2010年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讀書》編輯部。本書主要包括思考的前題、實話如何實說、被簡化的語言、自然、科學環境、開放時代的經濟學家、反思百年、我的三個朋友等內容。
讀書 (漢語詞匯)
讀書是指獲取他人已預備好的符號、文字并加以辨認、理解、分析的過程,有時還伴隨著朗讀、鑒賞、記憶等行為。這些符號最常見的是語言文字,其他還有音符、密碼、圖表等也在此列;一般獲取過程是用眼睛觀看,也包括盲人用觸覺來識別凸字等其他獲取方式。
“讀書”的單字解釋
【讀】:1.誦讀;閱讀;理解書文的意義。2.玩味:讀畫;讀帖。3.察看。4.講說,宣揚。5.稱呼,稱說。6.解說。7.字的讀音。8.文體名。屬題跋類,猶今之讀後感。
【書】:1.“書”的繁體字。2.有文字或圖畫的冊子:“教科書”﹑“圖畫書”﹑“百科全書”。3.信件:“家書”﹑“情書”。唐?杜甫《石壕吏詩》:“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4.文件:“證書”﹑“說明書”﹑“申請書”。《儒林外史?第十九回》:“卻因講親的時節,不曾寫個婚書,沒有憑據。”5.字體:“草書”﹑“楷書”﹑“隸書”。《隋書?卷六十八?閻毗傳》:“能篆書,工草隸。尤善畫,為當時之妙。”6.見“六書”。7.姓。如清代有書綸。8.寫:“請以中文書寫。”、“大書凌煙閣三字。”9.記載。《周禮?地官?黨正》:“正歲屬民讀法,而書其德行道藝。”
“讀書”的相關詞語
* 讀書的讀音是:dú shū,讀書的意思:讀書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讀書》是2010年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讀書》編輯部。本書主要包括思考的前題、實話如何實說、被簡化的語言、自然、科學環境、開放時代的經濟學家、反思百年、我的三個朋友等內容。 讀書 (漢語詞匯)讀書是指獲取他人已預備好的符號、文字并加以辨認、理解、分析的過程,有時還伴隨著朗讀、鑒賞、記憶等行為。這些符號最常見的是語言文字,其他還有音符、密碼、圖表等也在此列;一般獲取過程是用眼睛觀看,也包括盲人用觸覺來識別凸字等其他獲取方式。
基本解釋
讀書 dúshū
(1) [read]∶看著書本出聲讀或默讀
(2) [study]∶正式學習一個科目或課程
她讀書很用功
辭典解釋
讀書 dú shū ㄉㄨˊ ㄕㄨ閱讀書籍。
《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荊軻傳》:「荊卿好讀書擊劍,以術說衛元君,衛元君不用。」
近義詞
念書英語 to read a book, to study, to attend school
法語 lire, étudier
讀書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
《讀書》是2010年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讀書》編輯部。本書主要包括思考的前題、實話如何實說、被簡化的語言、自然、科學環境、開放時代的經濟學家、反思百年、我的三個朋友等內容。讀書 (漢語詞匯)
讀書是指獲取他人已預備好的符號、文字并加以辨認、理解、分析的過程,有時還伴隨著朗讀、鑒賞、記憶等行為。這些符號最常見的是語言文字,其他還有音符、密碼、圖表等也在此列;一般獲取過程是用眼睛觀看,也包括盲人用觸覺來識別凸字等其他獲取方式。
【讀】:1.誦讀;閱讀;理解書文的意義。2.玩味:讀畫;讀帖。3.察看。4.講說,宣揚。5.稱呼,稱說。6.解說。7.字的讀音。8.文體名。屬題跋類,猶今之讀後感。
【書】:1.“書”的繁體字。2.有文字或圖畫的冊子:“教科書”﹑“圖畫書”﹑“百科全書”。3.信件:“家書”﹑“情書”。唐?杜甫《石壕吏詩》:“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4.文件:“證書”﹑“說明書”﹑“申請書”。《儒林外史?第十九回》:“卻因講親的時節,不曾寫個婚書,沒有憑據。”5.字體:“草書”﹑“楷書”﹑“隸書”。《隋書?卷六十八?閻毗傳》:“能篆書,工草隸。尤善畫,為當時之妙。”6.見“六書”。7.姓。如清代有書綸。8.寫:“請以中文書寫。”、“大書凌煙閣三字。”9.記載。《周禮?地官?黨正》:“正歲屬民讀法,而書其德行道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