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隸書的讀音 隸書的意思

    隸書 隸書,有秦隸、漢隸等,一般認為由篆書發展而來,字形多呈寬扁,橫畫長而豎畫短,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 根據出土簡牘,隸書始創于秦朝,傳說程邈作隸,漢隸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上承篆書傳統,下開魏晉、南北朝,對后世書法有不可小覷的影響,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
    • shū

    “隸書”的讀音

    拼音讀音
    [lì shū]
    漢字注音:
    ㄌㄧˋ ㄕㄨ
    簡繁字形:
    隸書
    是否常用:

    “隸書”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隸書 lìshū

    [official script,an ancient style of calligraphy current in the Han Dynasty] 一種漢字字體,由篆書簡化演變而成,漢朝的隸書筆畫比較簡單,是漢朝通行的字體

    辭典解釋

    隸書  lì shū   ㄌㄧˋ ㄕㄨ  

    書體名:(1)? 篆書的簡化體,創始于秦,通行于漢、魏。早期隸書在字形結構上保留較多的篆書形跡,稱為「古隸」、「秦隸」;后來筆畫分出波磔,所形成的隸書稱為「八分書」。典型隸書的特點是:起筆逆入,呈蠶頭之形;捺劃收筆挑起,具燕尾之狀。2)?楷書的別名。也作「今隸」。魏、晉至唐使用。

    英語 clerical script, official script (Chinese calligraphic style)?

    德語 Kanzleischrift (S)?

    法語 écriture des clercs

    網絡解釋

    隸書

    隸書,有秦隸、漢隸等,一般認為由篆書發展而來,字形多呈寬扁,橫畫長而豎畫短,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
    根據出土簡牘,隸書始創于秦朝,傳說程邈作隸,漢隸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上承篆書傳統,下開魏晉、南北朝,對后世書法有不可小覷的影響,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
    隸書

    “隸書”的單字解釋

    】:[lì]1.奴隸;奴僕。2.特指奴隸中的一個等級。3.罪人。4.指低賤的人。5.小臣;下臣。6.賤。參見“隸臣”。7.役使。8.指役事。9.差役。10.附屬;隸屬。11.追隨;跟隨。12.漢字字體的一種。即隸書。13.同“”。查閱;考察。14.同“”。研習;研究。15.姓。古有史官隸首。見漢·張衡《西京賦》。[dài]均同“”。
    】:1.“書”的繁體字。2.有文字或圖畫的冊子:“教科書”﹑“圖畫書”﹑“百科全書”。3.信件:“家書”﹑“情書”。唐?杜甫《石壕吏詩》:“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4.文件:“證書”﹑“說明書”﹑“申請書”。《儒林外史?第十九回》:“卻因講親的時節,不曾寫個婚書,沒有憑據。”5.字體:“草書”﹑“楷書”﹑“隸書”。《隋書?卷六十八?閻毗傳》:“能篆書,工草隸。尤善畫,為當時之妙。”6.見“六書”。7.姓。如清代有書綸。8.寫:“請以中文書寫。”、“大書凌煙閣三字。”9.記載。《周禮?地官?黨正》:“正歲屬民讀法,而書其德行道藝。”

    “隸書”的相關詞語

    * 隸書的讀音是:lì shū,隸書的意思:隸書 隸書,有秦隸、漢隸等,一般認為由篆書發展而來,字形多呈寬扁,橫畫長而豎畫短,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 根據出土簡牘,隸書始創于秦朝,傳說程邈作隸,漢隸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上承篆書傳統,下開魏晉、南北朝,對后世書法有不可小覷的影響,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