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過曲的讀音 帶過曲的意思
帶過曲 元曲制作中,用兩三個同一宮調的小令聯綴在一起以表達一個共同的內容,這種格式稱為“帶過曲”。帶過曲是同一宮調的曲牌帶過另一個曲牌,如喬吉的《雁兒落帶過德勝令·憶別》:“殷勤紅葉詩,冷淡黃花市。清水天水箋,白雁云煙字。(以上《雁兒落》)游子去何之,無處寄新詞。酒醒燈昏夜,窗寒夢覺時。尋思,談笑十年事。嗟咨,風流兩鬢絲。(以上《德勝令》)”帶過曲的作用主要是補充詞意表達上的不足。帶過曲往往形成習慣性的兼帶關系。某一曲牌常帶某一曲牌,它們一般押同一個韻部的字。帶過曲與重頭或么篇不同,后者是同一曲牌的重復。帶過曲之間通常空一格。
- 帶
- 過
- 曲
“帶過曲”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dài guò qǔ]
- 漢字注音:
- ㄉㄞˋ ㄍㄨㄛˋ ㄑㄩˇ
- 簡繁字形:
- 帶過曲
- 是否常用:
- 否
“帶過曲”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散曲小令的一種體式。小令本以一支為限,也有組織音律相銜接的兩三支曲為一曲的,稱為"帶過曲"。初僅北曲小令中有之,后南曲也有仿效。有北帶北﹑南帶南﹑南北兼帶各曲。
網絡解釋
帶過曲
元曲制作中,用兩三個同一宮調的小令聯綴在一起以表達一個共同的內容,這種格式稱為“帶過曲”。帶過曲是同一宮調的曲牌帶過另一個曲牌,如喬吉的《雁兒落帶過德勝令·憶別》:“殷勤紅葉詩,冷淡黃花市。清水天水箋,白雁云煙字。(以上《雁兒落》)游子去何之,無處寄新詞。酒醒燈昏夜,窗寒夢覺時。尋思,談笑十年事。嗟咨,風流兩鬢絲。(以上《德勝令》)”帶過曲的作用主要是補充詞意表達上的不足。帶過曲往往形成習慣性的兼帶關系。某一曲牌常帶某一曲牌,它們一般押同一個韻部的字。帶過曲與重頭或么篇不同,后者是同一曲牌的重復。帶過曲之間通常空一格。
“帶過曲”的單字解釋
【帶】:同“帶”。
【過】:1.經過。2.渡過。3.過去。4.婉詞。過世;去世。5.傳遞。6.幫助咽下;和著吃。7.沖刷,漂洗。8.超過,超越。9.過分;太甚。10.極;非常。11.來訪;前往拜訪。12.交往,相處。13.交談。14.到達;前往。15.過失;錯誤。16.失去。17.怪罪,責難。18.轉移。19.傳染。20.度過;過活。21.繼入、贅入或嫁入。參見“過房”、“過門”。22.方言。指母豬生小豬。23.方言。緣故。24.量詞。遍,次。25.用在動詞加“不”或“得”的後面,表示勝過或通過的意思。26.用在動詞後,表示完畢。27.用在動詞後,表示某種行為或變化曾經發生,但並未繼續到現在。
【曲】:[qǔ]1.一種韻文形式,出現于南宋和金代,盛行于元代,是受民間歌曲的影響而形成的,句法較詞更為靈活,多用口語,用韻也更接近口語。一支曲可以單唱,幾支曲可以合成一套,也可以用幾套曲子寫成戲曲。2.(曲兒)歌曲:曲調。戲曲。小曲兒。高歌一曲。3.歌譜:《義勇軍進行曲》是聶耳作的曲。[qū]1.彎曲(跟“直”相對):曲線。曲尺。彎腰曲背。山回水曲。曲徑通幽。2.使彎曲:曲肱而枕(肱:胳膊)。曲突徙薪。3.彎曲的地方:河曲。4.不公正;無理:是非曲直。5.姓。6.用曲霉和它的培養基(多為麥子、麩皮、大豆的混合物)制成的塊狀物,用來釀酒或制醬。
“帶過曲”的相關詞語
* 帶過曲的讀音是:dài guò qǔ,帶過曲的意思:帶過曲 元曲制作中,用兩三個同一宮調的小令聯綴在一起以表達一個共同的內容,這種格式稱為“帶過曲”。帶過曲是同一宮調的曲牌帶過另一個曲牌,如喬吉的《雁兒落帶過德勝令·憶別》:“殷勤紅葉詩,冷淡黃花市。清水天水箋,白雁云煙字。(以上《雁兒落》)游子去何之,無處寄新詞。酒醒燈昏夜,窗寒夢覺時。尋思,談笑十年事。嗟咨,風流兩鬢絲。(以上《德勝令》)”帶過曲的作用主要是補充詞意表達上的不足。帶過曲往往形成習慣性的兼帶關系。某一曲牌常帶某一曲牌,它們一般押同一個韻部的字。帶過曲與重頭或么篇不同,后者是同一曲牌的重復。帶過曲之間通常空一格。
基本解釋
散曲小令的一種體式。小令本以一支為限,也有組織音律相銜接的兩三支曲為一曲的,稱為"帶過曲"。初僅北曲小令中有之,后南曲也有仿效。有北帶北﹑南帶南﹑南北兼帶各曲。帶過曲
元曲制作中,用兩三個同一宮調的小令聯綴在一起以表達一個共同的內容,這種格式稱為“帶過曲”。帶過曲是同一宮調的曲牌帶過另一個曲牌,如喬吉的《雁兒落帶過德勝令·憶別》:“殷勤紅葉詩,冷淡黃花市。清水天水箋,白雁云煙字。(以上《雁兒落》)游子去何之,無處寄新詞。酒醒燈昏夜,窗寒夢覺時。尋思,談笑十年事。嗟咨,風流兩鬢絲。(以上《德勝令》)”帶過曲的作用主要是補充詞意表達上的不足。帶過曲往往形成習慣性的兼帶關系。某一曲牌常帶某一曲牌,它們一般押同一個韻部的字。帶過曲與重頭或么篇不同,后者是同一曲牌的重復。帶過曲之間通常空一格。【帶】:同“帶”。
【過】:1.經過。2.渡過。3.過去。4.婉詞。過世;去世。5.傳遞。6.幫助咽下;和著吃。7.沖刷,漂洗。8.超過,超越。9.過分;太甚。10.極;非常。11.來訪;前往拜訪。12.交往,相處。13.交談。14.到達;前往。15.過失;錯誤。16.失去。17.怪罪,責難。18.轉移。19.傳染。20.度過;過活。21.繼入、贅入或嫁入。參見“過房”、“過門”。22.方言。指母豬生小豬。23.方言。緣故。24.量詞。遍,次。25.用在動詞加“不”或“得”的後面,表示勝過或通過的意思。26.用在動詞後,表示完畢。27.用在動詞後,表示某種行為或變化曾經發生,但並未繼續到現在。
【曲】:[qǔ]1.一種韻文形式,出現于南宋和金代,盛行于元代,是受民間歌曲的影響而形成的,句法較詞更為靈活,多用口語,用韻也更接近口語。一支曲可以單唱,幾支曲可以合成一套,也可以用幾套曲子寫成戲曲。2.(曲兒)歌曲:曲調。戲曲。小曲兒。高歌一曲。3.歌譜:《義勇軍進行曲》是聶耳作的曲。[qū]1.彎曲(跟“直”相對):曲線。曲尺。彎腰曲背。山回水曲。曲徑通幽。2.使彎曲:曲肱而枕(肱:胳膊)。曲突徙薪。3.彎曲的地方:河曲。4.不公正;無理:是非曲直。5.姓。6.用曲霉和它的培養基(多為麥子、麩皮、大豆的混合物)制成的塊狀物,用來釀酒或制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