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子弟書的讀音 子弟書的意思

    子弟書 子弟書是清代由八旗子弟首創并流行的講唱文學。清初,很多旗籍子弟在戌邊時利用當時流行的俗曲和滿族薩滿教的巫歌“單鼓詞”的曲調,配以八角鼓擊節,編詞演唱,以抒發思歸之情,或反映軍中時事。這種演唱后來傳入北京,約在乾隆初年,北京部分八旗子弟以這種曲調為基礎,參照當時民間鼓詞的形式,創造出一種以七言為體,沒有說白,以敘述故事為主的書段,演唱時仍以八角鼓擊節,正式稱為子弟書。
    • shū

    “子弟書”的讀音

    拼音讀音
    [zǐ dì shū]
    漢字注音:
    ㄗˇ ㄉㄧˋ ㄕㄨ
    簡繁字形:
    子弟書
    是否常用:

    “子弟書”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即清音子弟書。

    辭典解釋

    子弟書  zǐ dì shū  ㄗˇ ㄉㄧˋ ㄕㄨ  

    一種流行于清代的曲藝。是乾隆期間滿族八旗子弟所創。說唱體材多取明、清小說、戲曲和當時社會故事。其興盛期間不長,清末時已衰落,但對京韻大鼓、梅花大鼓等曲種,頗有影響。

    網絡解釋

    子弟書

    子弟書是清代由八旗子弟首創并流行的講唱文學。清初,很多旗籍子弟在戌邊時利用當時流行的俗曲和滿族薩滿教的巫歌“單鼓詞”的曲調,配以八角鼓擊節,編詞演唱,以抒發思歸之情,或反映軍中時事。這種演唱后來傳入北京,約在乾隆初年,北京部分八旗子弟以這種曲調為基礎,參照當時民間鼓詞的形式,創造出一種以七言為體,沒有說白,以敘述故事為主的書段,演唱時仍以八角鼓擊節,正式稱為子弟書。

    “子弟書”的單字解釋

    】:1.古代指兒女,現專指兒子:子女。子孫。子嗣。子弟(后輩人,年輕人)。2.植物的果實、種子:菜子。瓜子兒。子實。3.動物的卵:魚子。蠶子。4.幼小的,小的:子雞。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顆粒狀的東西:子彈(dàn)。棋子兒。6.與“母”相對: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輔音)。7.對人的稱呼:男子。妻子。士子(讀書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對人的尊稱;稱老師或稱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孔子。先秦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屬鼠:子丑寅卯(喻有條不紊的層次或事物的條理)。10.用于計時:子時(夜十一點至一點)。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詞、動詞、形容詞后,具有名詞性(讀輕聲):旗子。亂子。胖子。13.個別量詞后綴(讀輕聲):敲了兩下子門。14.姓。
    】:[dì]1.同父母(或只同父、只同母)的比自己年紀小的男子:弟弟。兄弟。2.親戚或親族間輩分相同的比自己年紀小的男子:表弟。堂弟。3.稱同輩比自己年紀小的男性:老弟。師弟。4.學生對老師自稱或別人指稱:弟子。徒弟。5.古同“”,次序。6.古同“”,但。[tì]古同“”,孝悌。[tuí]〔弟靡〕頹唐;柔順。
    】:1.“書”的繁體字。2.有文字或圖畫的冊子:“教科書”﹑“圖畫書”﹑“百科全書”。3.信件:“家書”﹑“情書”。唐?杜甫《石壕吏詩》:“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4.文件:“證書”﹑“說明書”﹑“申請書”。《儒林外史?第十九回》:“卻因講親的時節,不曾寫個婚書,沒有憑據。”5.字體:“草書”﹑“楷書”﹑“隸書”。《隋書?卷六十八?閻毗傳》:“能篆書,工草隸。尤善畫,為當時之妙。”6.見“六書”。7.姓。如清代有書綸。8.寫:“請以中文書寫。”、“大書凌煙閣三字。”9.記載。《周禮?地官?黨正》:“正歲屬民讀法,而書其德行道藝。”

    “子弟書”的相關詞語

    * 子弟書的讀音是:zǐ dì shū,子弟書的意思:子弟書 子弟書是清代由八旗子弟首創并流行的講唱文學。清初,很多旗籍子弟在戌邊時利用當時流行的俗曲和滿族薩滿教的巫歌“單鼓詞”的曲調,配以八角鼓擊節,編詞演唱,以抒發思歸之情,或反映軍中時事。這種演唱后來傳入北京,約在乾隆初年,北京部分八旗子弟以這種曲調為基礎,參照當時民間鼓詞的形式,創造出一種以七言為體,沒有說白,以敘述故事為主的書段,演唱時仍以八角鼓擊節,正式稱為子弟書。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