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本曲的讀音 大本曲的意思
大本曲 白族大本曲是流傳于中國境內的一種白族民間特有的說唱藝術,白族大本曲也叫“唱大本子曲”、“大本子”,有長篇故事含義,故唱大曲可以解釋為唱長篇故事的曲子,在白族民間,經過數百年的演出發展,深深扎根于白族生活之中,在白族人民精神生活領域中起到很重要作用,寓教于娛樂之中是白族大本曲的藝術魅力。
- 大
- 本
- 曲
“大本曲”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dà běn qǔ]
- 漢字注音:
- ㄉㄚˋ ㄅㄣˇ ㄑㄩˇ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大本曲”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白族曲藝曲種。流行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相傳明代已經形成。一人說唱,另一人彈三弦伴奏。有南腔和北腔兩個流派。傳統曲目除白族民間故事外,也有依據漢族戲曲故事改編的作品。
網絡解釋
大本曲
白族大本曲是流傳于中國境內的一種白族民間特有的說唱藝術,白族大本曲也叫“唱大本子曲”、“大本子”,有長篇故事含義,故唱大曲可以解釋為唱長篇故事的曲子,在白族民間,經過數百年的演出發展,深深扎根于白族生活之中,在白族人民精神生活領域中起到很重要作用,寓教于娛樂之中是白族大本曲的藝術魅力。
“大本曲”的單字解釋
【大】:[dà]1.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3.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大局。大眾。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淺或次數少:不大高興。5.年長,排行第一:老大。6.敬辭:大作。大名。大手筆。7.時間更遠: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職,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過事物一半,不很詳細,不很準確:大概。大凡。[dài]1.〔大夫〕醫生(“夫”讀輕聲)。2.〔大王〕戲曲、舊小說中對強盜首領的稱呼(“王”讀輕聲)。[tài]1.古同“太”。2.古同“泰”。
【本】:1.草木的根:本草(泛指中藥)。無本之木。2.事物的根源,與“末”相對:本末(頭尾;始終)。根本(根源;徹底;本質上)。3.草的莖,樹的干:草本植物。4.中心的,主要的:本部。本體。5.原來:本來。本領。6.自己這方面的:本國。本身。本位。本分(fèn)。
【曲】:[qǔ]1.一種韻文形式,出現于南宋和金代,盛行于元代,是受民間歌曲的影響而形成的,句法較詞更為靈活,多用口語,用韻也更接近口語。一支曲可以單唱,幾支曲可以合成一套,也可以用幾套曲子寫成戲曲。2.(曲兒)歌曲:曲調。戲曲。小曲兒。高歌一曲。3.歌譜:《義勇軍進行曲》是聶耳作的曲。[qū]1.彎曲(跟“直”相對):曲線。曲尺。彎腰曲背。山回水曲。曲徑通幽。2.使彎曲:曲肱而枕(肱:胳膊)。曲突徙薪。3.彎曲的地方:河曲。4.不公正;無理:是非曲直。5.姓。6.用曲霉和它的培養基(多為麥子、麩皮、大豆的混合物)制成的塊狀物,用來釀酒或制醬。
“大本曲”的相關詞語
* 大本曲的讀音是:dà běn qǔ,大本曲的意思:大本曲 白族大本曲是流傳于中國境內的一種白族民間特有的說唱藝術,白族大本曲也叫“唱大本子曲”、“大本子”,有長篇故事含義,故唱大曲可以解釋為唱長篇故事的曲子,在白族民間,經過數百年的演出發展,深深扎根于白族生活之中,在白族人民精神生活領域中起到很重要作用,寓教于娛樂之中是白族大本曲的藝術魅力。
基本解釋
白族曲藝曲種。流行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相傳明代已經形成。一人說唱,另一人彈三弦伴奏。有南腔和北腔兩個流派。傳統曲目除白族民間故事外,也有依據漢族戲曲故事改編的作品。大本曲
白族大本曲是流傳于中國境內的一種白族民間特有的說唱藝術,白族大本曲也叫“唱大本子曲”、“大本子”,有長篇故事含義,故唱大曲可以解釋為唱長篇故事的曲子,在白族民間,經過數百年的演出發展,深深扎根于白族生活之中,在白族人民精神生活領域中起到很重要作用,寓教于娛樂之中是白族大本曲的藝術魅力。【大】:[dà]1.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3.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大局。大眾。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淺或次數少:不大高興。5.年長,排行第一:老大。6.敬辭:大作。大名。大手筆。7.時間更遠: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職,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過事物一半,不很詳細,不很準確:大概。大凡。[dài]1.〔大夫〕醫生(“夫”讀輕聲)。2.〔大王〕戲曲、舊小說中對強盜首領的稱呼(“王”讀輕聲)。[tài]1.古同“太”。2.古同“泰”。
【本】:1.草木的根:本草(泛指中藥)。無本之木。2.事物的根源,與“末”相對:本末(頭尾;始終)。根本(根源;徹底;本質上)。3.草的莖,樹的干:草本植物。4.中心的,主要的:本部。本體。5.原來:本來。本領。6.自己這方面的:本國。本身。本位。本分(fèn)。
【曲】:[qǔ]1.一種韻文形式,出現于南宋和金代,盛行于元代,是受民間歌曲的影響而形成的,句法較詞更為靈活,多用口語,用韻也更接近口語。一支曲可以單唱,幾支曲可以合成一套,也可以用幾套曲子寫成戲曲。2.(曲兒)歌曲:曲調。戲曲。小曲兒。高歌一曲。3.歌譜:《義勇軍進行曲》是聶耳作的曲。[qū]1.彎曲(跟“直”相對):曲線。曲尺。彎腰曲背。山回水曲。曲徑通幽。2.使彎曲:曲肱而枕(肱:胳膊)。曲突徙薪。3.彎曲的地方:河曲。4.不公正;無理:是非曲直。5.姓。6.用曲霉和它的培養基(多為麥子、麩皮、大豆的混合物)制成的塊狀物,用來釀酒或制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