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決權的讀音 否決權的意思
否決權 否決權(veto)指某一組織或個人有權力單方面決定停止一項立法工作,否決權的擁有者擁有無限的權力來禁止一項政策的改變,但是沒有無限的權力來推動一項政策或法案。 否決權指的是聯合國非程序性事項的決議需要安理會15個成員國中9個理事國的贊成票、其中包括5個"常任理事國的一致贊成"方可通過。這樣每個常任理事國在安理會內就享有一票否決權。 在聯合國,安理會的5個常任理事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俄羅斯聯邦、法蘭西共和國、英國和美國)都擁有否決權。即使其他14國(4個常任理事國+10個非常任理事國)全部贊成某一提案,只要其中任何一個常任理事國反對,該提案也無法在安理會通過。 動用否決權也就是通過投反對票、阻止安理會通過某項決議。這其中特別是前蘇聯和美國,使用反對票次數更多。
- 否
- 決
- 權
“否決權”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fǒu jué quán]
- 漢字注音:
- ㄈㄡˇ ㄐㄩㄝˊ ㄑㄨㄢˊ
- 簡繁字形:
- 否決權
- 是否常用:
- 是
“否決權”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否決權 fǒujuéquán
[veto;veto power] 政府的一個部門具有最終或臨時禁止執行另一個部門試圖實行的計劃的權力;尤指行政首腦得到授權永久或暫時阻止立法機關通過法案的權力
辭典解釋
否決權 fǒu jué quán ㄈㄡˇ ㄐㄩㄝˊ ㄑㄩㄢˊ 少數對于多數決議的否定權利。
如:「聯合國常務理事擁有否決權。」
網絡解釋
否決權
否決權(veto)指某一組織或個人有權力單方面決定停止一項立法工作,否決權的擁有者擁有無限的權力來禁止一項政策的改變,但是沒有無限的權力來推動一項政策或法案。
否決權指的是聯合國非程序性事項的決議需要安理會15個成員國中9個理事國的贊成票、其中包括5個"常任理事國的一致贊成"方可通過。這樣每個常任理事國在安理會內就享有一票否決權。
在聯合國,安理會的5個常任理事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俄羅斯聯邦、法蘭西共和國、英國和美國)都擁有否決權。即使其他14國(4個常任理事國+10個非常任理事國)全部贊成某一提案,只要其中任何一個常任理事國反對,該提案也無法在安理會通過。
動用否決權也就是通過投反對票、阻止安理會通過某項決議。這其中特別是前蘇聯和美國,使用反對票次數更多。
“否決權”的單字解釋
【否】:[fǒu]1.不是這樣,表示不同意。2.否定:否決。否認。3.“是否”“可否”等表示“是不是”“可不可”等意思。[pǐ]1.壞;惡:否極泰來。2.批評人家的壞處:臧否人物(評論人的好壞)。
【決】:1.水沖破堤岸;開口子:決口。2.確定;拿定主意:表決。猶豫不決。3.確定最后勝負:決賽。決出前三名。4.副詞。一定:決不后退。5.處(chǔ)死:槍決。處決。
【權】:1.秤錘。2.權衡:權其輕重。3.權力:當權。有職有權。掌握大權。生殺予奪之權。4.權利:人權。公民權。選舉權。發言權。5.有利的形勢:主動權。制空權。6.權變;權宜:權詐。權謀。通權達變。7.權且;姑且:權充。死馬權當活馬醫。8.又同“顴”。
“否決權”的相關詞語
“否決權”造句
人民代表大會對人事任免可以行使否決權。
中國的否決權使用有著光明磊落,有理有節,該堅決時就堅決、要靈活時就靈活的特點。
國際刑事法庭應拒絕對美國政府的否決權.
北約絕不該允許俄羅斯擁有對成員資格的否決權,但同樣明白的是,俄羅斯仍然警惕北約東擴。
干預行動如何能獲得手握否決權的安理會五強的首肯?
1936年國會置羅斯福的否決權不顧而強行通過一項對一戰退伍老兵發放獎金的決議,這一決議促進了當年的經濟增長,而到了1937年,這一刺激經濟的因素已不存在了。
中國仍然表示反對,但可能投棄權票,而不是行使否決權。
握有歐盟否決權的柏林,在敦促步履蹣跚的歐元成員國拿出壯士斷腕的精神進行改革,以重建投資者信心。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包括像中國和俄羅斯這樣擁有否決權的國家,相比歐盟來說更加迅速地對利比亞施加了制裁措施。
他使用否決權阻止該計畫被采納.
* 否決權的讀音是:fǒu jué quán,否決權的意思:否決權 否決權(veto)指某一組織或個人有權力單方面決定停止一項立法工作,否決權的擁有者擁有無限的權力來禁止一項政策的改變,但是沒有無限的權力來推動一項政策或法案。 否決權指的是聯合國非程序性事項的決議需要安理會15個成員國中9個理事國的贊成票、其中包括5個"常任理事國的一致贊成"方可通過。這樣每個常任理事國在安理會內就享有一票否決權。 在聯合國,安理會的5個常任理事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俄羅斯聯邦、法蘭西共和國、英國和美國)都擁有否決權。即使其他14國(4個常任理事國+10個非常任理事國)全部贊成某一提案,只要其中任何一個常任理事國反對,該提案也無法在安理會通過。 動用否決權也就是通過投反對票、阻止安理會通過某項決議。這其中特別是前蘇聯和美國,使用反對票次數更多。
基本解釋
否決權 fǒujuéquán
[veto;veto power] 政府的一個部門具有最終或臨時禁止執行另一個部門試圖實行的計劃的權力;尤指行政首腦得到授權永久或暫時阻止立法機關通過法案的權力
辭典解釋
否決權 fǒu jué quán ㄈㄡˇ ㄐㄩㄝˊ ㄑㄩㄢˊ少數對于多數決議的否定權利。
如:「聯合國常務理事擁有否決權。」
否決權
否決權(veto)指某一組織或個人有權力單方面決定停止一項立法工作,否決權的擁有者擁有無限的權力來禁止一項政策的改變,但是沒有無限的權力來推動一項政策或法案。否決權指的是聯合國非程序性事項的決議需要安理會15個成員國中9個理事國的贊成票、其中包括5個"常任理事國的一致贊成"方可通過。這樣每個常任理事國在安理會內就享有一票否決權。
在聯合國,安理會的5個常任理事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俄羅斯聯邦、法蘭西共和國、英國和美國)都擁有否決權。即使其他14國(4個常任理事國+10個非常任理事國)全部贊成某一提案,只要其中任何一個常任理事國反對,該提案也無法在安理會通過。
動用否決權也就是通過投反對票、阻止安理會通過某項決議。這其中特別是前蘇聯和美國,使用反對票次數更多。

【否】:[fǒu]1.不是這樣,表示不同意。2.否定:否決。否認。3.“是否”“可否”等表示“是不是”“可不可”等意思。[pǐ]1.壞;惡:否極泰來。2.批評人家的壞處:臧否人物(評論人的好壞)。
【決】:1.水沖破堤岸;開口子:決口。2.確定;拿定主意:表決。猶豫不決。3.確定最后勝負:決賽。決出前三名。4.副詞。一定:決不后退。5.處(chǔ)死:槍決。處決。
【權】:1.秤錘。2.權衡:權其輕重。3.權力:當權。有職有權。掌握大權。生殺予奪之權。4.權利:人權。公民權。選舉權。發言權。5.有利的形勢:主動權。制空權。6.權變;權宜:權詐。權謀。通權達變。7.權且;姑且:權充。死馬權當活馬醫。8.又同“顴”。
人民代表大會對人事任免可以行使否決權。
中國的否決權使用有著光明磊落,有理有節,該堅決時就堅決、要靈活時就靈活的特點。
國際刑事法庭應拒絕對美國政府的否決權.
北約絕不該允許俄羅斯擁有對成員資格的否決權,但同樣明白的是,俄羅斯仍然警惕北約東擴。
干預行動如何能獲得手握否決權的安理會五強的首肯?
1936年國會置羅斯福的否決權不顧而強行通過一項對一戰退伍老兵發放獎金的決議,這一決議促進了當年的經濟增長,而到了1937年,這一刺激經濟的因素已不存在了。
中國仍然表示反對,但可能投棄權票,而不是行使否決權。
握有歐盟否決權的柏林,在敦促步履蹣跚的歐元成員國拿出壯士斷腕的精神進行改革,以重建投資者信心。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包括像中國和俄羅斯這樣擁有否決權的國家,相比歐盟來說更加迅速地對利比亞施加了制裁措施。
他使用否決權阻止該計畫被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