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義的讀音 口義的意思
口義 口義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kǒu yì,意思是唐 代明經科試士有口試,要求口頭答述經義,故稱。
- 口
- 義
“口義”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kǒu yì]
- 漢字注音:
- ㄎㄡˇ ㄧˋ
- 簡繁字形:
- 口義
- 是否常用:
- 否
“口義”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唐代明經科試士有口試,要求口頭答述經義,故稱。與"墨義"相對。 辭典解釋
口義 kǒu yì ㄎㄡˇ ㄧˋ 口述經義,為唐代科舉取士的一種方法。
《新唐書.卷四四.選舉志上》:「明經停口義,復試墨義十條。」
講義。如宋胡瑗著有《周易口義》及《洪范口義》。
網絡解釋
口義
口義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kǒu yì,意思是唐 代明經科試士有口試,要求口頭答述經義,故稱。
“口義”的單字解釋
【口】:1.嘴。2.出入通過的地方:門口。海口。3.特指港口。也特指長城的關口:轉口。出口轉內銷。口外。古北口。4.行業;系統;專業方向:對口支援。文教口。專業不對口。5.容器與外面相通的部位:碗口兒。瓶子口兒。6.指人口:戶口。拖家帶口。7.指口味:口重。8.破裂的地方:裂口。瘡口。9.刀劍等的鋒刃:刀卷口了。10.騾、馬、驢等的年齡(因可以由牙齒的狀況判斷):這匹馬六歲口。11.量詞。用于人,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三口人。一口豬。兩口缸。
【義】:1.合宜的事情。《論語?為政》:“見義不為,無勇也。”《淮南子?齊俗》:“為義者,布施而德。”2.正道、正理。《孟子?公孫丑上》:“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3.死節、殉難。《禮記?禮運》:“故國有患,君死社稷謂之義。”《宋史?卷四五○?忠義傳五?尹穀傳》:“尹務實,男子也,先我就義矣。”4.法則。《呂氏春秋?孟春紀?貴公》:“無偏無頗,遵王之義。”5.意思:“意義”、“字義”。漢?孔安國《尚書序》:“以所聞伏生之書,考論文義,定其可知者,為隸古定。”6.功用。《左傳?昭公三十一年》:“故君子動則思禮,行則思義,不為利回,不為義疚。”7.姓。如漢代有義縱。8.合於正義的:“義民”、“義婦”、“義舉”。《書經?康誥》:“汝陳時臬事,罰蔽殷彝,用其義刑義殺,勿庸以次汝封。”9.用來周濟公眾的:“義莊”、“義塾”、“義舍”。《三國志?卷八?魏書?張魯傳》:“諸祭酒皆作義舍,如今之亭傳。”10.假的,有其名而非真﹑非親的:“義父”﹑“義子”﹑“義肢”﹑“義齒”。
“口義”的相關詞語
* 口義的讀音是:kǒu yì,口義的意思:口義 口義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kǒu yì,意思是唐 代明經科試士有口試,要求口頭答述經義,故稱。
基本解釋
唐代明經科試士有口試,要求口頭答述經義,故稱。與"墨義"相對。辭典解釋
口義 kǒu yì ㄎㄡˇ ㄧˋ口述經義,為唐代科舉取士的一種方法。
《新唐書.卷四四.選舉志上》:「明經停口義,復試墨義十條。」
講義。如宋胡瑗著有《周易口義》及《洪范口義》。
口義
口義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kǒu yì,意思是唐 代明經科試士有口試,要求口頭答述經義,故稱。【口】:1.嘴。2.出入通過的地方:門口。海口。3.特指港口。也特指長城的關口:轉口。出口轉內銷。口外。古北口。4.行業;系統;專業方向:對口支援。文教口。專業不對口。5.容器與外面相通的部位:碗口兒。瓶子口兒。6.指人口:戶口。拖家帶口。7.指口味:口重。8.破裂的地方:裂口。瘡口。9.刀劍等的鋒刃:刀卷口了。10.騾、馬、驢等的年齡(因可以由牙齒的狀況判斷):這匹馬六歲口。11.量詞。用于人,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三口人。一口豬。兩口缸。
【義】:1.合宜的事情。《論語?為政》:“見義不為,無勇也。”《淮南子?齊俗》:“為義者,布施而德。”2.正道、正理。《孟子?公孫丑上》:“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3.死節、殉難。《禮記?禮運》:“故國有患,君死社稷謂之義。”《宋史?卷四五○?忠義傳五?尹穀傳》:“尹務實,男子也,先我就義矣。”4.法則。《呂氏春秋?孟春紀?貴公》:“無偏無頗,遵王之義。”5.意思:“意義”、“字義”。漢?孔安國《尚書序》:“以所聞伏生之書,考論文義,定其可知者,為隸古定。”6.功用。《左傳?昭公三十一年》:“故君子動則思禮,行則思義,不為利回,不為義疚。”7.姓。如漢代有義縱。8.合於正義的:“義民”、“義婦”、“義舉”。《書經?康誥》:“汝陳時臬事,罰蔽殷彝,用其義刑義殺,勿庸以次汝封。”9.用來周濟公眾的:“義莊”、“義塾”、“義舍”。《三國志?卷八?魏書?張魯傳》:“諸祭酒皆作義舍,如今之亭傳。”10.假的,有其名而非真﹑非親的:“義父”﹑“義子”﹑“義肢”﹑“義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