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而論的讀音 一概而論的意思
【解釋】一概:同一標準,一律。指處理事情或問題不分性質,不加區別,用同一標準來對待或處理。【出處】《楚辭·九章·懷沙》:“同糅玉石兮,一而相量。”唐·劉知幾《史通·敘事》:“而作者安可以方古,一概而論得失?”【示例】我們對具體問題要做具體分析,決不能~。【近義詞】相提并論、同日而語、等量齊觀【反義詞】天壤之別【語法】偏正式;作主語、謂語、賓語;用于否定句
- 一
- 概
- 而
- 論
“一概而論”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yī gài ér lùn]
- 漢字注音:
- ㄧ ㄍㄞˋ ㄦˊ ㄌㄨㄣˋ
- 簡繁字形:
- 一概而論
- 是否常用:
- 否
“一概而論”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一概而論 yīgài’érlùn
[lump together under one head;treat different matters as the same] 指不作分析,不加區別,對不同事物都同樣對待
辭典解釋
一概而論 yī gài ér lùn ㄧ ㄍㄞˋ ㄦˊ ㄌㄨㄣˋ 語本《楚辭.屈原.九章.懷沙》:「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指不區別狀況,而以同一標準看待事物。《鏡花緣.第九十五回》:「你要曉得,小兒驚風,其癥不一,并非一概而論!豈可冒昧亂投治驚之藥?」也作「一概而言」。
近義詞
等量齊觀英語 to lump different matters together (idiom)?
德語 verallgemeinern
法語 considérer les choses en bloc, placer qch sur le même plan, généraliser les cas
網絡解釋
【解釋】一概:同一標準,一律。指處理事情或問題不分性質,不加區別,用同一標準來對待或處理。
【出處】《楚辭·九章·懷沙》:“同糅玉石兮,一而相量。”唐·劉知幾《史通·敘事》:“而作者安可以方古,一概而論得失?”
【示例】我們對具體問題要做具體分析,決不能~。
【近義詞】相提并論、同日而語、等量齊觀
【反義詞】天壤之別
【語法】偏正式;作主語、謂語、賓語;用于否定句
“一概而論”的單字解釋
【一】:1.最小的正整數。見〖數字〗。2.表示同一:咱們是一家人。你們一路走。這不是一碼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紅柿。4.表示整個;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專一:一心一意。6.表示動作是一次,或表示動作是短暫的,或表示動作是試試的。a)用在重疊的動詞(多為單音)中間:歇一歇。笑一笑。讓我聞一聞。b)用在動詞之后,動量詞之前:笑一聲。看一眼。讓我們商量一下。7.用在動詞或動量詞前面,表示先做某個動作(下文說明動作結果):一跳跳了過去。一腳把它踢開。他在旁邊一站,再也不說什么。8.與“就”配合,表示兩個動作緊接著發生:一請就來。一說就明白了。9.一旦;一經: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單用或在一詞一句末尾念陰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聲字前念陽平,如“一半、一共”,在陰平、陽平、上聲字前念去聲,如“一天、一年、一點”。本詞典為簡便起見,條目中的“一”字,都注陰平。11.我國民族音樂音階上的一級,樂譜上用作記音符號,相當于簡譜的“”。見〖工尺〗。
【概】:1.大略:概況。大概。2.一律:不能一概而論。3.情況;景象:勝概(美好景象)。4.氣度神態:氣概。5.舊時量谷物時用來平斗斛的刮板。
【而】:1.連接動詞、形容詞或詞組、分句等。a)連接語意相承的成分:偉大而艱巨的任務。戰而勝之。取而代之。我們正從事一個偉大的事業,而偉大的事業必須有最廣泛的群眾的參加和支持。b)連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補充的成分:梔子花的香,濃而不烈,清而不淡。馬克思主義叫我們看問題不要從抽象的定義出發,而要從客觀存在的事實出發。c)連接語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轉折:如果能集中生產而不集中,就會影響改進技術、提高生產。d)連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難而畏懼而退卻而消極的人,不會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時間、方式、目的、原因、依據等的成分連接到動詞上面:匆匆而來。挺身而出。為正義而戰。因公而死。視情況而定。4.插在主語謂語中間,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戰爭而不依靠人民大眾,毫無疑義將不能取得勝利。5.姓。
【論】:[lùn]1.議論;分析和說明事理。2.衡量;評定。3.編次。4.研究。5.調查。6.推知。7.問,考慮。8.定罪。9.論告;彈劾。10.謂按照某種單位或類別等。11.敘說;說。12.言論;輿論。13.主張;學說;觀點。14.相貌。15.憑藉;倚仗。16.古代的一種氣球。是游戲、運動用具。17.文體的一種。即議論文。18.泛指文章。19.佛教解釋經義、論辯法相的書籍。梵名阿毗達摩,意為“對法”。同經、律合稱“三藏”。20.吐蕃大臣的稱號。又稱論逋。例由貴族擔任。後西藏仍沿用此稱。\\v。21.姓。[lún]1.《論語》的簡稱。2.用在大數目前,表示約數。3.同“掄”。選擇;選拔。4.同“掄”。用力揮動。5.同“倫”。事物的條理、秩序。6.同“倫”。類。7.同“倫”。道理。
“一概而論”的相關詞語
* 一概而論的讀音是:yī gài ér lùn,一概而論的意思:【解釋】一概:同一標準,一律。指處理事情或問題不分性質,不加區別,用同一標準來對待或處理。【出處】《楚辭·九章·懷沙》:“同糅玉石兮,一而相量。”唐·劉知幾《史通·敘事》:“而作者安可以方古,一概而論得失?”【示例】我們對具體問題要做具體分析,決不能~。【近義詞】相提并論、同日而語、等量齊觀【反義詞】天壤之別【語法】偏正式;作主語、謂語、賓語;用于否定句
基本解釋
一概而論 yīgài’érlùn
[lump together under one head;treat different matters as the same] 指不作分析,不加區別,對不同事物都同樣對待
辭典解釋
一概而論 yī gài ér lùn ㄧ ㄍㄞˋ ㄦˊ ㄌㄨㄣˋ語本《楚辭.屈原.九章.懷沙》:「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指不區別狀況,而以同一標準看待事物。《鏡花緣.第九十五回》:「你要曉得,小兒驚風,其癥不一,并非一概而論!豈可冒昧亂投治驚之藥?」也作「一概而言」。
近義詞
等量齊觀英語 to lump different matters together (idiom)?
德語 verallgemeinern
法語 considérer les choses en bloc, placer qch sur le même plan, généraliser les cas
【解釋】一概:同一標準,一律。指處理事情或問題不分性質,不加區別,用同一標準來對待或處理。
【出處】《楚辭·九章·懷沙》:“同糅玉石兮,一而相量。”唐·劉知幾《史通·敘事》:“而作者安可以方古,一概而論得失?”
【示例】我們對具體問題要做具體分析,決不能~。
【近義詞】相提并論、同日而語、等量齊觀
【反義詞】天壤之別
【語法】偏正式;作主語、謂語、賓語;用于否定句
【一】:1.最小的正整數。見〖數字〗。2.表示同一:咱們是一家人。你們一路走。這不是一碼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紅柿。4.表示整個;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專一:一心一意。6.表示動作是一次,或表示動作是短暫的,或表示動作是試試的。a)用在重疊的動詞(多為單音)中間:歇一歇。笑一笑。讓我聞一聞。b)用在動詞之后,動量詞之前:笑一聲。看一眼。讓我們商量一下。7.用在動詞或動量詞前面,表示先做某個動作(下文說明動作結果):一跳跳了過去。一腳把它踢開。他在旁邊一站,再也不說什么。8.與“就”配合,表示兩個動作緊接著發生:一請就來。一說就明白了。9.一旦;一經: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單用或在一詞一句末尾念陰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聲字前念陽平,如“一半、一共”,在陰平、陽平、上聲字前念去聲,如“一天、一年、一點”。本詞典為簡便起見,條目中的“一”字,都注陰平。11.我國民族音樂音階上的一級,樂譜上用作記音符號,相當于簡譜的“”。見〖工尺〗。
【概】:1.大略:概況。大概。2.一律:不能一概而論。3.情況;景象:勝概(美好景象)。4.氣度神態:氣概。5.舊時量谷物時用來平斗斛的刮板。
【而】:1.連接動詞、形容詞或詞組、分句等。a)連接語意相承的成分:偉大而艱巨的任務。戰而勝之。取而代之。我們正從事一個偉大的事業,而偉大的事業必須有最廣泛的群眾的參加和支持。b)連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補充的成分:梔子花的香,濃而不烈,清而不淡。馬克思主義叫我們看問題不要從抽象的定義出發,而要從客觀存在的事實出發。c)連接語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轉折:如果能集中生產而不集中,就會影響改進技術、提高生產。d)連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難而畏懼而退卻而消極的人,不會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時間、方式、目的、原因、依據等的成分連接到動詞上面:匆匆而來。挺身而出。為正義而戰。因公而死。視情況而定。4.插在主語謂語中間,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戰爭而不依靠人民大眾,毫無疑義將不能取得勝利。5.姓。
【論】:[lùn]1.議論;分析和說明事理。2.衡量;評定。3.編次。4.研究。5.調查。6.推知。7.問,考慮。8.定罪。9.論告;彈劾。10.謂按照某種單位或類別等。11.敘說;說。12.言論;輿論。13.主張;學說;觀點。14.相貌。15.憑藉;倚仗。16.古代的一種氣球。是游戲、運動用具。17.文體的一種。即議論文。18.泛指文章。19.佛教解釋經義、論辯法相的書籍。梵名阿毗達摩,意為“對法”。同經、律合稱“三藏”。20.吐蕃大臣的稱號。又稱論逋。例由貴族擔任。後西藏仍沿用此稱。\\v。21.姓。[lún]1.《論語》的簡稱。2.用在大數目前,表示約數。3.同“掄”。選擇;選拔。4.同“掄”。用力揮動。5.同“倫”。事物的條理、秩序。6.同“倫”。類。7.同“倫”。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