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俗造句
“風俗”的解釋
1、 教之有道,則人才濟濟,風俗丕丕。康有為
2、 無論在哪里,只要風俗與時尚腐敗了,語言也會腐敗。本·瓊森
3、 各市有各市的風俗,各鄉有各鄉的。蒙田
4、 在北方,“扒龍船”的風俗是不常見的,因為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節只吃粽子,不如南方的轟轟烈烈,激情熱鬧。這就是我家故鄉端午節的獨特之處所在。
5、 詩人總天下之心,四方風俗,以為己意。孔穎達
6、 全世界都有一樣的風俗"先看衣裳后看人"。
7、 目擊世趨,方知治亂之關必在人心風俗,而所以轉移人心整頓風俗,則教化紀綱為不可缺矣。
8、 文可以變風俗,學可以究天人。李白
9、 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的風俗由來已久。
10、 好法律是由壞風俗創造出來的。
11、 最理想的生活方式,就是一方面輕蔑一個時代的風俗習慣,另一方面又絲毫不破壞風俗習慣。芥川龍之介
12、 夫明六經之指,涉百家之書,縱不能增益德行,敦厲風俗,猶為一藝,得以自資。
13、 端午節,民間有吃粽子、賽龍舟的風俗,傳說是為了紀念屈原。
14、 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是中華民族古老的風俗習慣。
15、 我們看到一種風俗只要起了頭,就能繼續流行。
16、 無論在哪里,只要風俗與時尚腐敗了,語言也會腐敗,它模仿公眾的驕奢淫逸。本·瓊森
17、 風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廢除法律。約翰遜
18、 天下無不可變之風俗。
19、 重陽節的種種風俗習慣,不辜負這大好光景,增添了這個秋天的快樂,有多少人畫上了這個秋天的快樂,為多少人畫上了一絲微笑,它看不見,摸不著,要發自內心去感受。
20、 妓女乃公共風俗的最大災害。法朗士
21、 一風俗而成治功,莫善于取人以德,其本莫重于謹癢序之教。
22、 春節是中國最古老的節日,是一年四季中最隆重的日子。盡管我們民族眾多,幅員遼闊,但是千百年以來,還是逐漸形成了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
23、 從前經商,只要有些計謀,敏捷迅速,就可以成功;可現在的企業家,還必須要有相當豐富的知識資產,對于國內外的地理、風俗、人情、市場調查、會計統計等都非常熟悉不可。
24、 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約己愛民,達孝道於先君,布仁心於寰宇,提拔隱逸,以進賢良,屏黜奸讒,以厚風俗。
25、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自古就有發壓歲錢、貼春聯、貼側福等風俗。人們也早早地購買好了年貨,門前貼好了紅紅的春聯,孩子們也穿上了新衣服……家家戶戶張燈結彩籌備著,因為春節到了!
26、 法律要跟一個傷心的人找多少麻煩,真是想像不到的。那簡直要教人恨文明而覺得野蠻人的風俗可愛了。巴爾扎克
27、 圣人承天之明,正日月之行,錄星辰之度,因天地之利,等高下之宜,設山川之便,平四海,分九州,同好惡,一風俗。
28、 竊聞治人之道,防淫佚之原,廣道德之端,抑末利而開仁義,毋示以利,然后教化可興,而風俗可移也。
29、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
30、 今天過得真快,讓我明白了很多知識,也知道了許多民間風俗,讓我感到很開心很快樂地過完這個端午節。
31、 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杜甫
32、 當一個小小的心念釀成成為運動時,便能成了風俗;從而形成性格,而性格就決定你一生的成敗。
33、 重陽節還有插茱萸,飲菊花酒,吃重陽糕等風俗。茱萸,也叫越椒,是一種重要植物,氣味辛烈,可以防止惡濁重陽花糕是用粳米制成的一種節令美食。
34、 過年長輩給晚輩壓歲錢是我國的傳統,壓歲錢的風俗源遠流長,它代表著一種長輩對晚輩的美好祝福。
35、 浮光掠影地游覽,怎能深入了解各個地方的風俗民情?
36、 有些民間風俗來自迷信,久而久之,也就積非成是了。
37、 聽導游龔姐姐講,白族人素有烤茶待客的風俗習慣,因一般要沖水三道,顧名思義取名三道茶。
38、 如果一個社會總是你爭我奪,于是上行下效,風俗必然敗壞,道德必然淪喪。
39、 你別以為他成天到處游山玩水,其實是在了解各地人情風俗,收集寫作素材。
40、 章教授是一位研究世界各國人民風俗習慣的專家。
41、 澳門的土生葡人作為中國近現代史上東西方種族混血、民族融合的一個特例,具有歐亞混血的體質特征,以及歐亞混合的“澳門土語”及諳熟雙語的語言能力,中西合璧的風俗習慣,二元化的宗教信仰和根在澳門的族群意識。
42、 這個節目專門介紹各地的風俗民情,內容包羅萬象,你一定要看看。
43、 墨守陳規,囿于舊的傳統之中,而對新的消費風俗萌芽缺乏敏感性,不聞不問,就很容易在激烈的經濟競爭中打敗仗。
44、 但從未見懲處記載,蓋所謂禮制早已成具文,風俗變遷無時,官方亦不以為意。
45、 浮扁掠影地游覽,怎能深入了解各個地方的風俗民情?
46、 這種風俗由來已久,已經根深蒂固在當地人心中,不易改變。
47、 各地有五八門的風俗,當地人們不解釋還真讓我不明白它的含義呢?
48、 一般說來,一個民族愈文明,愈彬彬有禮,它的風俗習慣也就愈沒有詩意。
49、 君不見太湖煙波浩渺,運河碧波涌動,水巷綠帶漣漪,園內滄波渺然,水鄉人臨水而居,以水為生,風俗民情離不開水的背景臨水民居面水民居跨水民居是水鄉民居的主要形式。
50、 他這次出海回來后,給我講了很多聞所未聞的異域風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