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造句
用“曾國藩”造句 第1組1、科技世界深如海,正如曾國藩所說的,必須有智、有識,當你懂得一門技藝,并引以為榮,便愈知道深如海,而我根本未到深如海的境界,我只知道別人走快我們幾十年,我們現在才起步追,有很多東西要學習。
2、其實,無論是在思想的影響還是在事功的建立上,曾國藩都稍遜其偶像王陽明一籌。
3、唐太宗克己納諫、勵精圖治,開創貞觀盛世;曾國藩克己戒色、修身治國,立下不朽功業。
4、就后者講,曾國藩處于清政府陷入深重的和文化危機之時,時局幾至于不可收拾之地步,他以對傳統倫理秩序眷戀不舍又翼借西學以自強的積極主張,對晚清時局的解危救困做出了貢獻。
5、曾國藩的"四條遺囑":一是慎獨則心里平靜。二是主敬則身體強健。三是追求仁愛則人高興。四是參加勞動則鬼神也敬重。
6、曾國藩開創的湘鄉文派是建立在湖南固有的“情韻”和“義理”兩個文學傳統基礎之上,也取決于湖南地域獨特的地理和風俗。
7、作為晚清重臣曾國藩的長子,他自幼便受到家父的嚴格教育。
8、當時一位最偉大的書法家何紹基贊成曾國藩的觀念,而且稱許他的見識.
9、正是在這一獨特的歷史語境下,曾國藩通過對桐城派的改造和革新,使其再度走向“中興”,并影響了清朝末期半個多世紀。
10、曾國荃是曾國藩的胞弟,著名湘軍將領。
11、曾國藩在晚清特定歷史文化背景下,發展了桐城派古文理論。
12、“雷霆與雨露,一例是春風。”,——多次受過曾國藩彈劾的李元度,在曾死后,也毫不抱怨曾對自己的打擊,在挽詩。李元度
13、這是一部據歷史人物曾國藩生平史跡原型拍攝的電視連續劇。
14、泉池上建有亭閣,四壁刻有詩文,并嵌有由曾國藩手書的“天下第三泉”石匾,氣派非凡。
15、中國大將軍和宰相曾國藩在他的一封家書里說:書法只有兩個基本的原則,就是形式和表現。
16、曾國藩修齊治平的邏輯過程,與黑格爾主觀精神、客觀精神、絕對精神的辯證發展過程具有相似性。
17、曾國藩終生對“恒”最為用力。舉讀書一例,他推崇“讀書不二”:“一書未點完,斷不看他書,東翻西閱,都是詢外為人。”。張宏杰
18、清末重臣曾國藩的家訓思想對當今家庭教育頗具借鑒價值。
19、1863年9月,容閎應邀到達安慶,入曾國藩大營.
20、被成功學洗腦多年的中國人應該捫心自問一下:為什么天天讀曾國藩還是仕途失意?為什么日夜學胡雪巖仍然一貧如洗?
21、身為總督眷屬,他們需要與同一層次的家庭社交,也需要有自己的生活和娛樂。曾國藩以自己的“圣人”標準,去約束他們的日常生活,勢必讓他們在社會上顯得寒酸落伍,造成他們在社交及生活中的種種尷尬不便。張宏杰
22、他的很多批評,都是“對事不對人”的,不過,有些關于曾國藩的批評,被有心人傳給曾國藩,曾當然覺得左忘恩負義。
23、權力是個好東西,奸臣需要,忠臣、能臣更需要,唯有庸臣不需要。倘或無權在手,便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大丈夫抱負如何伸展?無權在手,我師曾國藩無非一潦倒京官,鴻章亦無非一落魄翰林,蠅營狗茍,飽食終日。雪珥
24、面對太平天國的聲勢,清政府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才讓大臣練兵的。1853年(咸豐三年),政府任命的督辦團練大臣多達四十余位。這其中,練出名堂的就是曾國藩及其湘軍。端木賜香
25、這些明來暗去的猜忌,曾國藩豈能不知。
26、曾國藩這樣說是有道理的,因為歷史上因驕傲而不能忍辱負重所導致失敗的事例舉不勝舉。
27、因此,對謝安與曾國藩來說,圍棋都不過是“矯情鎮物”的道具。
28、曾國藩是一個注重自我內在修煉的人,他待人接物主張寬厚,廣泛地交游社會各個階層、各種類型的人士。
29、張宏杰形容曾國藩不比海瑞,他不是“自虐狂”,在曾國藩為官的終身,對官場的明規則和潛規則都十分的尊重,慶吊往來,禮數周到。
30、(曾國藩當年的指揮艦“威靖號”成功被復制,成為湘鄉旅游難得的景觀。
31、???????所以,曾國藩久綰軍務而轉戰東南,一路都在用心召喚、省察和匯聚地處下層的士林人物,并因之而成其幕府和周圍的濟濟多士。
32、我輩窮措大有此二惟,大概便可如曾國藩所說“撐起兩根窮骨頭”矣。
33、曾國藩保持了良好的記日記的習慣,每天的一記,都是對自己一天生命的總結,這種總結直到他得中風臨死前一天還進行著,足可見他踐行自己“一日生死”。
34、曾國藩讓周升在書房放了凳兒,重新和宮里來的兩個人見禮,請教尊姓臺甫。
35、事后,曾國藩“外慚清議,內疚神明”《曾國藩家書》。
36、至于文人好名,曾國藩幕中也養了一批“鴻儒碩學”之輩,以滿足他們的好名之心,以為他自己服務。
37、以此,在湖北官場軍界深度混過的李云麟在光緒年間辟謠,說大家千萬不要以為官文“百無一長”,甚至說什么他能封伯爵,也全靠曾國藩讓功。
38、1872年2月,曾國藩堅持到城外去迎接河帥蘇賡堂,半路上忽然痰迷心竅,想和旁邊的衛兵說話,嘴巴張開了半天,卻發不出聲音。
39、所以他致書曾國藩,批評他存在輕敵思想,說湘軍此時“將士之氣漸驕,將帥之謀漸亂”,要求他提高警惕,以防大的閃失。
40、本書開篇即提到1867年曾國藩和幕僚趙烈文的對話,趙稱“異日之禍,必先根本顛仆,而后方州為主,人自為政,殆不出五十年矣。
41、無獨有偶,曾國藩也有這樣的話:“淡泊二字最好,淡,恬淡也;泊,安泊也。
42、天津教案后,曾國藩曾感嘆自己“內疚神明,外慚清議”。
43、曾國藩也不例外,他把學術和實踐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所獲得的認知含金量十分充足。
44、1852年鄉試中舉人出仕,文才韜略深為兩湖總督曾國藩賞識。
45、道光二十年七月初一,曾國藩生了一場重病,因在千佛庵乏人照料,搬到騾馬市大街南果子巷外萬順客寓,兩個多月后才病愈,于十月初六由客寓搬到果子巷。
46、一到銀庫,司庫便帶著屬下各官差,將曾國藩等人迎進辦事房。
47、在曾國藩的眼里,勤勞既是興家立業的奠基石,又是修養身心的必修課,因此,在不斷教育子女的過程中,他總是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48、而二十年前漫言“逆夷性同犬羊”的曾國藩,這個時候亦知“西人素重信義”,因此中西交涉宜以立誠之心“平情說理”。
49、曾國藩在日記中是這樣記的,“肆口謾罵,忿戾不顧,幾于忘身及親若此”,這對于讀書人來講非常有辱斯文,后來曾國藩也很后悔。
50、崇尚火力制勝的陳安,將北洋新軍營制餉章照搬照抄的同時,大量套入曾國藩湘軍治軍理念,強調穩扎穩打,遞次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