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根本的詩詞(756首)

    701 《寄懷三首》 宋·李覯

    根生但為松,翼飛但為鳳。
    王侯尚可輕,道義本來重。
    癡兒似婢妾,寸步矜恩寵。
    傍人忍笑時,佯把衣祛弄。

    702 《寄祖祕丞》 宋·李覯

    我本山田人,好尚與眾異,平生重交游,所得國無幾。
    昨者應茂才,西行覷朝美。
    時當慶歷初,選舉寶多士。

    703 《聞女子瘧疾偶書二十四韻寄示》 宋·李覯

    昨日家人來,言汝苦寒熱。
    想由卑濕地,頗失飲食節。
    脾官驕不治,氣馬癡如絏。
    乃致四體煩,故當雙日發。

    704 《胡廣文以直養名堂余舉伊川之說問之往反數十》 宋·彭龜年

    以物養物,如水沃木。
    推彼有余,益此不足。
    惟直與氣,如木有根。
    本既充盛,枝葉自繁。

    705 《求約》 宋·丘葵

    求約未能休厭繁,每於得處自難言。
    書曾過眼平心看,道不依形觸目存。
    木本草根如有見,山巔水際盡逢源。
    可憐日月惟空過,休聽鐘聲送黃昏。

    706 《老學忽有所得》 宋·丘葵

    刊落間枝葉,推尋到本根。
    始知酬酢處,無化不乾坤。

    707 《偈頌一百零二首》 宋·釋紹曇

    有服藥,甚功效。
    不收肘后方書,不入神農本草。
    善財采處不識真,文殊用之不得妙。
    佛壟信手拈來,百病根源俱掃。

    708 《偈頌一百零四首》 宋·釋紹曇

    綠暗紅稀,人家翠微。
    杜鵑啼月,紫燕銜泥。
    莫春者,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709 《緣侍者之浙右》 宋·釋紹曇

    一本潼川花瑞菜,全蜀知名誰不愛。
    夜雨叢凝色染藍,春風花噀香如麝。
    不知何處得靈根,栽遍牛頭山后前。
    古佛低頭看不厭,聲聞鼻孔衩渠穿。

    710 《為修樗作歌》 宋·釋文珦

    我愛巖間古樗櫟,蔽日參云過千尺。
    樵蘇來往作陰涼,不為風霜變顏色。
    匠氏入林持斧斤,材無大小皆選掄。
    豫章楩楠豈復有,獨以無用全其身。

    711 《哀理樗散》 宋·釋文珦

    樗散本靈種,根於廣莫鄉。
    繁陰深雨露,怪節老風霜。
    幸自忘封植,何須較短長。
    世交多未達,為子重悲傷。

    712 《偈頌一百五十首》 宋·釋心月

    至人無已,言猶在耳。
    萬法作本根,天地相終始。
    一占帝與九齡夢,三聽山呼萬歲聲。

    713 《頌證道歌·證道歌》 宋·釋印肅

    摘葉尋枝我不能,和根拔出示眾生。
    只這菩提本無樹,撩天映岳碧層層。

    714 《偈頌三十首》 宋·釋印肅

    眾生本是佛,悟了一體同。
    若人不達本,逐末走西東。
    君子當務本,本立佛性同。
    通一萬事畢,終不被塵籠。

    715 《金剛隨機無盡頌·正信希有分第六》 宋·釋印肅

    善根經遠劫,一念還迦葉。
    微笑領玄宗,了本無交涉。

    716 《金剛隨機無盡頌·不受不貪分第二十八》 宋·釋印肅

    古今人易老,無異霜凋草。
    本根依舊青,不解尋元討。

    717 《行童搬土》 宋·釋印肅

    童子聚沙為佛塔,而今搬土豈無功。
    忽然覺后知非土,當處回頭識本宗。
    老僧念你善根微,所以教伊不失時。
    朝歌暮擊三摩地,不久迷開解我機。

    718 《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 宋·釋正覺

    緘默之妙,本光自照。
    鑒物之真,眼里有筋。
    出氣之快,鼻頭有竅。
    見道之根,德象之要。
    處處相應兮,不余不少。

    719 《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 宋·釋正覺

    湛存不渾,靈明不昏。
    派分河漢底,流決崑崙源。
    見聞了成一相,影響應空六根。
    體本真如,能來生滅之界;用隨生滅,卻入真如之門。
    叢林參飽三條篾,云夢等閑八九吞。

    720 《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 宋·釋正覺

    行起解絕,宗全說缺。
    根根塵塵兮元自現成,佛佛祖祖兮何勞施設。
    本色當行家,賞音個時節。
    遲日風流轉柳腰,遷林語軟調鶯舌。

    * 關于根本的詩詞 描寫根本的詩詞 帶有根本的詩詞 包含根本的古詩詞(756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