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下辨的詩詞(408首)

    121 《從斤竹澗越嶺溪行》 南北朝·謝靈運

    猿鳴誠知曙,谷幽光未顯。
    巖下云方合,花上露猶泫。
    逶迤傍隈隩,迢遞陟陘峴。
    過澗既厲急,登棧亦陵緬。

    山水

    122 《水調歌頭》 宋·葛勝仲

    下瀨驚船駛,揮塵恐尊空。
    誰吹尺八寥亮,嚼徵更含宮。
    坐愛金波瀲滟,影落蒲萄漲綠,夜漏盡移銅。
    回棹攜紅袖,一水帶香濃。

    123 《蝶戀花》 宋·王安中

    先發看紅梅。
    青玉一枝紅類吐。
    粉頰愁寒,濃與胭脂傅。
    辨杏猜桃君莫誤。
    天姿不到風塵處。
    云破月來花下住。
    要伴佳人,弄影參差舞。
    只有暗香穿繡戶。
    昭華一曲驚吹去。

    秋天西湖感慨

    124 《點絳唇(詠梅)》 宋·洪皓

    不假施朱,鶴翎初試輕紅亞。
    為栽堂下。
    更詠樵人畫。
    綠葉青枝,辨認詩虧價。
    休催也。
    忍寒郊野。
    留待東坡馬。

    125 《一枝花(醉中戲作)》 宋·辛棄疾

    千丈擎天手。
    萬卷懸河口。
    黃金腰下印,大如斗。
    更千騎弓刀,揮霍遮前后。

    126 《哨遍(秋水觀)》 宋·辛棄疾

    蝸角斗爭,左觸右蠻,一戰連千里。
    君試思、方寸此心微。
    總虛空、并包無際。
    喻此理。

    127 《賀新郎(題傳巖叟悠然閣)》 宋·辛棄疾

    路入門前柳。
    到君家、悠然細說,淵明重九。
    歲晚凄其無諸葛,惟有黃花入手。
    更風雨、東籬依舊。

    128 《水調歌頭》 宋·夏元鼎

    其胎息注想之迷,因與酬唱水調歌頭于后。
    采取鉛須密,誠意辨妍媸。
    休教錯認,奪來鼎內及其時。
    二物分明真偽,一得還君永得,此事契天機。

    129 《滿江紅(壬子生日)》 宋·方岳

    曉傍蒼崖,滴寒露、研朱點易。
    五十四卦為歸姝,惟幽人吉。
    彼美人兮春上下,如吾徒者山南北。
    辨一生、堅壁臥煙霞,詩無敵。

    130 《滿江紅(壬子生日)》 宋·方岳

    曉傍蒼崖,滴寒露、研朱點易。
    五十四卦為歸姝,惟幽人吉。
    彼美人兮春上下,如吾徒者山南北。
    辨一生、堅壁臥煙霞,詩無敵。

    131 《摸魚兒(為卞南仲賦月溪)》 宋·張炎

    溯空明、霽蟾飛下,湖湘難辨遙樹。
    流來那得清如許,不與眾流東注。
    浮凈宇。
    任消息虛盈,壺內藏今古。

    132 《括賀新涼》 宋·林正大

    環滁皆山也。
    望西南、蔚然深秀,者瑯邪也。
    泉水潺潺峰路轉,上有醉翁亭也。
    亭、太守自名之也。

    133 《感皇恩》 宋·張侃

    換骨有丹砂,阿誰傳與。
    愛惜芳心不輕吐。
    客來爛熳,解得此情良苦。
    有時三兩點、胭脂雨。
    舊說江南,紅羅亭下,未必春光便如許。
    認桃辨杏,最是渠家低處。
    問花曾怨不、嬌無語。

    134 《八聲甘州(吳編修解任)》 宋·吳編修

    系酒船、夜入古江樓,渾莫辨西東。
    嘆從前眼底,一丁不識,四海曾空。
    老去休休莫莫,誰識舊元龍。
    尚解被襟去,賦大王雄。

    135 《中呂·山坡羊》 元·陳草庵

    伏低伏弱,裝呆裝落,是非猶自來著莫。
    任從他,待如何?天公尚有妨農過,蠶怕雨寒苗怕火。
    陰,也是錯;晴,也是錯。
    身無所干,心無所患,一生不到風波岸。

    小令諷喻抒情

    136 《飲酒·其五》 魏晉·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古詩三百首初中古詩高中古詩閑適生活理想哲理

    137 《問說》 清·劉開

    君子之學必好問。
    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
    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好學而不勤問,非真能好學者也。
    理明矣,而或不達于事;識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細,舍問,其奚決焉?賢于己者,問焉以破其疑,所謂“就有道而正”也。

    小學文言文學習哲理

    138 《送石處士序》 唐·韓愈

    河陽軍節度、御史大夫烏公,為節度之三月,求士于從事之賢者。
    有薦石先生者。
    公曰:“先生何如?”曰:“先生居嵩、邙、瀍、谷之間,冬一裘,夏一葛,食朝夕,飯一盂,蔬一盤。
    人與之錢,則辭;請與出游,未嘗以事免;勸之仕,不應。

    古文觀止規勸序文

    139 《魯仲連義不帝秦》 先秦·佚名

    秦圍趙之邯鄲。
    魏安釐王使將軍晉鄙救趙,畏秦,止于蕩陰不進。
    魏王使客將軍辛垣衍間入邯鄲,因平原君謂趙王曰:“秦所以急圍趙者,前與齊閔王爭強為帝,已而復歸帝,以齊故;今齊閔王已益弱,方今唯秦雄天下,此非必貪邯鄲,其意欲求為帝。
    趙誠發使尊秦昭王為帝,秦必喜,罷兵去。

    古文觀止寫人歷史故事

    140 《祭鱷魚文》 唐·韓愈

    維年月日,潮州刺史韓愈使軍事衙推秦濟,以羊一、豬一,投惡溪之潭水,以與鱷魚食,而告之曰:昔先王既有天下,列山澤,罔繩擉刃,以除蟲蛇惡物為民害者,驅而出之四海之外。
    及后王德薄,不能遠有,則江漢之間,尚皆棄之以與蠻、夷、楚、越;況潮嶺海之間,去京師萬里哉!鱷魚之涵淹卵育于此,亦固其所。
    今天子嗣唐位,神圣慈武,四海之外,六合之內,皆撫而有之;況禹跡所揜,揚州之近地,刺史、縣令之所治,出貢賦以供天地宗廟百神之祀之壤者哉?鱷魚其不可與刺史雜處此土也。
    刺史受天子命,守此土,治此民,而鱷魚睅然不安溪潭,據處食民畜、熊、豕、鹿、獐,以肥其身,以種其子孫;與刺史亢拒,爭為長雄;刺史雖駑弱,亦安肯為鱷魚低首下心,伈伈睍睍,為民吏羞,以偷活于此邪!且承天子命以來為吏,固其勢不得不與鱷魚辨。

    古文觀止檄文

    * 關于下辨的詩詞 描寫下辨的詩詞 帶有下辨的詩詞 包含下辨的古詩詞(408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