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何曾惜歲齋僧”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金何曾惜歲齋僧”全詩
花不忍看春哭后,金何曾惜歲齋僧。
失身亡國非無痛,保士全民尚可矜。
復遇大梁愛文藝,余臣往往與瀛登。
分類:
《南唐》方回 翻譯、賞析和詩意
《南唐》是宋代作家方回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中原的紅光已經重新興起,難道就一定要把橋江的罪惡像冰一樣凍結嗎?花兒不愿意看到春天哭泣過后的景象,黃金又何曾舍得在歲月中惜留給齋僧。失去自身而喪失國家,雖然痛苦,但保住士兵,保全人民還是值得自豪的。再次來到大梁,我愛上了文藝之城,我這些居士常常與瀛洲的人一起登臨高處。
詩意和賞析:
《南唐》這首詩詞寫了方回對南唐的苦衷和不甘。南唐是五代十國時期的一個小朝廷,它曾經在中原地區勢力興盛,但最終被北方的宋朝所滅。詩中的"中原赤氣已龍興"表達了方回對中原的看重和渴望重建南唐的愿望。他認為南唐的罪行不足以被冰封,希望南唐能夠重新崛起。
花兒不忍看春天哭后的景象,表達了方回對戰亂和苦難的感同身受,希望能夠保護美好的事物,不愿看到它們受到傷害。而"金何曾惜歲齋僧"則指出了當時統治者的奢侈和不顧國家財政的行為,對金錢的浪費和不舍得給予僧侶歲月一定的尊重。
詩的后半部分,方回表達了對自身和國家命運的思考。他承認失去國家是痛苦的,但他認為保住士兵、保全人民是值得驕傲的,這體現了他忠誠于自己信仰和責任的精神。最后,他意味深長地說"余臣往往與瀛登",表明他再次來到大梁(即宋朝的首都)后,對文化藝術的熱愛和對美好事物的追求。
整首詩詞既表達了方回對南唐興亡的思考和感慨,也展示了他作為一個知識分子對文化藝術的追求和對美好事物的珍視。通過對國家命運和個人命運的思考,他表達了對復興和美好未來的希冀,并表達了對藝術和文化的熱愛。
“金何曾惜歲齋僧”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nán táng
南唐
zhōng yuán chì qì yǐ lóng xīng, qǐ bì qiáo jiāng zuì ruò bīng.
中原赤氣已龍興,豈必橋江罪若冰。
huā bù rěn kàn chūn kū hòu, jīn hé zēng xī suì zhāi sēng.
花不忍看春哭后,金何曾惜歲齋僧。
shī shēn wáng guó fēi wú tòng, bǎo shì quán mín shàng kě jīn.
失身亡國非無痛,保士全民尚可矜。
fù yù dà liáng ài wén yì, yú chén wǎng wǎng yǔ yíng dēng.
復遇大梁愛文藝,余臣往往與瀛登。
“金何曾惜歲齋僧”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蒸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