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邊且欲留同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池邊且欲留同醉”全詩
好音忽有雙魚至,喜氣遙知五馬來。
梨顆玉腴含雨重,菊房金粉傍寒開。
池邊且欲留同醉,思拙難酬白雪才。
分類:
作者簡介(曾鞏)

曾鞏(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豐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稱“南豐先生”。漢族,建昌南豐(今屬江西)人,后居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西)。曾致堯之孫,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進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為“南豐七曾”(曾鞏、曾肇、曾布、曾紆、曾纮、曾協、曾敦)之一。在學術思想和文學事業上貢獻卓越。
《和張伯常自郢中將及敝境先寄長句》曾鞏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張伯常自郢中將及敝境先寄長句》是宋代文學家曾鞏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拔薤威名高外服,握蘭風力冠中臺。
好音忽有雙魚至,喜氣遙知五馬來。
梨顆玉腴含雨重,菊房金粉傍寒開。
池邊且欲留同醉,思拙難酬白雪才。
中文譯文:
拔起薤蔥的聲名在外,握著蘭花的風力居于中臺之上。
美好的音樂聲中突然有雙魚出現,喜慶的氣氛讓人遙知五馬的到來。
梨子晶瑩剔透,含雨而重,菊花房間邊緣金粉點綴著寒意中開放。
在池邊,我欲留下與你共飲醉,但愚拙的才華難以回報白雪的聰慧。
詩意:
這首詩以描寫自然景物以及表達情感為主題。詩人曾鞏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和對情感的思考,表達了自己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對才華的自謙。他以薤蔥、蘭花、梨子和菊花等象征物,展示了自然界中的美麗和豐饒。同時,雙魚和五馬的出現象征著喜慶和吉祥。然而,詩人也坦誠地承認自己的才華有限,無法回報白雪的聰慧。
賞析:
這首詩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展示了作者對美的追求和對生活的熱愛。薤蔥、蘭花、梨子和菊花等花果的描繪,使詩中的景物充滿了生動的畫面感和情感色彩。雙魚和五馬的出現,則增添了喜慶和吉祥的氛圍,使整首詩具有一種愉悅和慶祝的情緒。池邊的飲酒之情表達了詩人對友誼和歡樂的向往,同時又表達了對自己才華的自謙和對白雪才的贊美。這首詩以其形象生動的描寫和情感真摯的表達,展示了宋代文人的藝術才華和情感世界,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池邊且欲留同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zhāng bó cháng zì yǐng zhōng jiàng jí bì jìng xiān jì cháng jù
和張伯常自郢中將及敝境先寄長句
bá xiè wēi míng gāo wài fú, wò lán fēng lì guān zhōng tái.
拔薤威名高外服,握蘭風力冠中臺。
hǎo yīn hū yǒu shuāng yú zhì, xǐ qì yáo zhī wǔ mǎ lái.
好音忽有雙魚至,喜氣遙知五馬來。
lí kē yù yú hán yǔ zhòng, jú fáng jīn fěn bàng hán kāi.
梨顆玉腴含雨重,菊房金粉傍寒開。
chí biān qiě yù liú tóng zuì, sī zhuō nán chóu bái xuě cái.
池邊且欲留同醉,思拙難酬白雪才。
“池邊且欲留同醉”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