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風自古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民風自古淳”全詩
家寄汀蘋久,名題桂籍新。
溪鱗清可數,澤雉到應馴。
黟歙非難治,民風自古淳。
分類:
作者簡介(楊億)

楊億(974—1020)北宋文學家,“西昆體”詩歌主要作家。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屬福建浦城縣)人。年十一,太宗聞其名,詔送闕下試詩賦,授秘書省正字。淳化中賜進士,曾為翰林學士兼史館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氣節,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準抵抗遼兵入侵。又反對宋真宗大興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動。卒謚文,人稱楊文公。
《元奉宗宰績溪》楊億 翻譯、賞析和詩意
《元奉宗宰績溪》是宋代楊億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春天,我游歷了幾度梁山,時光中有著美好的天倫之樂。我家的書信寄往遠方已經很久了,而我的名字卻被題寫在新的桂籍上。溪水中的魚鱗清澈可數,澤地上的野雞也被馴服了。我所在的黟縣和歙縣并不難治理,因為這里的民風自古以來就是純樸的。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作者在溪水邊的游歷經歷,以及對家庭、名譽和地方的思考。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社會環境,表達了對平靜寧和的生活和傳統價值觀的贊美。
賞析:
楊億的《元奉宗宰績溪》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自然風景和人文景觀,通過對細節的描摹,展示了作者對鄉土情懷和家國之愛的表達。詩中溪水清澈可數、澤地野雞馴服等描寫,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妙和生機,同時也暗示了黟歙之地的宜居之境。詩人對家庭和名譽的思念,體現了對傳統價值觀的尊重和珍視。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傳遞了作者內心的淳樸情感和對安定幸福生活的向往。
這首詩詞以其樸素、自然的表達方式,展現了宋代文人的典型風格,融合了對自然景物和人文環境的細膩觀察和感悟。同時,詩中對家庭、名譽和地方的關懷,反映了作者對社會秩序和個人價值的思考,體現了宋代士人的家國情懷和對社會穩定的渴望。整首詩以其清新淡雅的詞句和平和寧靜的意境,使人感受到作者內心的平和與寧靜,領略到詩人對人生的深思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民風自古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uán fèng zōng zǎi jī xī
元奉宗宰績溪
yóu liáng dù jǐ chūn, shí yù ǎi tiān lún.
游梁度幾春,時譽藹天倫。
jiā jì tīng píng jiǔ, míng tí guì jí xīn.
家寄汀蘋久,名題桂籍新。
xī lín qīng kě shǔ, zé zhì dào yīng xún.
溪鱗清可數,澤雉到應馴。
yī shè fēi nàn zhì, mín fēng zì gǔ chún.
黟歙非難治,民風自古淳。
“民風自古淳”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