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將赴吳興登樂游原一絕》閱讀答案及賞析
將赴吳興登樂游原一絕
杜牧
清時有味是無能,閑愛孤云靜愛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樂游原上望昭陵。
【注】①這首詩是作者于公元850年(宣宗大中四年)將離長安到湖州(即吳興,今浙江湖州市)任刺史時所作。
(1)詩的前兩句是怎樣體現“閑”的?結合前兩句試作分析。(5分)
(2)杜牧不但長于文學,而且具有政治、軍事才能,渴望為國家作出貢獻。有學者稱此詩是一首“言在此而意在彼”、“言已盡而意有余”的名篇。結合全詩,分析本詩所表達的情感。(6分)
(3)請你把詩歌內容試著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4分)
參考答案
(1)詩的起句稱其時為“清時”,而且進一步指出,既然如此,沒有才能的自己,倒反而可以借此藏拙,這是很有意趣的。次句承上,點明“閑”與“靜”就是上句所指之“味”。而以愛孤云之閑見自己之閑,愛和尚之靜見自己之靜,這就把閑靜之味這樣一種抽象的感情形象地顯示了出來。
(2)詩人登高縱目,西望昭陵,就不能不想起當前國家衰敗的局勢,自己閑靜的處境來,而深感生不逢時之可悲可嘆了。詩句雖然只是以登樂游原起興,說到望昭陵,戛然而止,不再多寫一字,但其對祖國的熱愛,對盛世的追懷,對自己無所施展的悲憤,無不包括在內。這首詩采用了“托事于物”的興體寫法,表達了作者的愛國之情。
(3)太平時有閑情逸興,是無能之人;喜歡孤云悠閑,也喜歡和尚清靜。我想手擎旌麾,遠去江海的吳興;再登上樂游原,遙望太宗的昭陵。
譯文
清平時無所作為,喜歡那種孤云悠閑的感覺,也喜歡那種像僧人一樣的清凈,想要去扔掉現在的官位,去太湖遙望唐太宗的陵墓。

賞析
《將赴吳興登樂游原》是唐朝詩人杜牧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杜牧于宣宗大中四年(850)將離長安到湖州任刺史時所作。這首詩表達了杜牧想出守外郡為國出力,又不忍離京的忠君愛國之情。以登樂游原起興,以望昭陵戛止。熱愛祖國,追懷盛世之情自在,為國捐軀,抱負未能施展之意自見。通過這首詩,杜牧表現了對朝政的無言諷刺。
詩人登高縱目,西望昭陵,就不能不想起當前國家衰敗的局勢,自己閑靜的處境來,而深感生不逢時之可悲可嘆了。詩句雖然只是以登樂游原起興,說到望昭陵,戛然而止,不再多寫一字,但其對祖國的熱愛,對盛世的追懷,對自己無所施展的悲憤,無不包括在內。寫得既深刻,又簡煉;既沉郁,又含蓄,真所謂“稱名也小,取類也大”
杜牧
清時有味是無能,閑愛孤云靜愛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樂游原上望昭陵。
【注】①這首詩是作者于公元850年(宣宗大中四年)將離長安到湖州(即吳興,今浙江湖州市)任刺史時所作。
(1)詩的前兩句是怎樣體現“閑”的?結合前兩句試作分析。(5分)
(2)杜牧不但長于文學,而且具有政治、軍事才能,渴望為國家作出貢獻。有學者稱此詩是一首“言在此而意在彼”、“言已盡而意有余”的名篇。結合全詩,分析本詩所表達的情感。(6分)
(3)請你把詩歌內容試著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4分)
參考答案
(1)詩的起句稱其時為“清時”,而且進一步指出,既然如此,沒有才能的自己,倒反而可以借此藏拙,這是很有意趣的。次句承上,點明“閑”與“靜”就是上句所指之“味”。而以愛孤云之閑見自己之閑,愛和尚之靜見自己之靜,這就把閑靜之味這樣一種抽象的感情形象地顯示了出來。
(2)詩人登高縱目,西望昭陵,就不能不想起當前國家衰敗的局勢,自己閑靜的處境來,而深感生不逢時之可悲可嘆了。詩句雖然只是以登樂游原起興,說到望昭陵,戛然而止,不再多寫一字,但其對祖國的熱愛,對盛世的追懷,對自己無所施展的悲憤,無不包括在內。這首詩采用了“托事于物”的興體寫法,表達了作者的愛國之情。
(3)太平時有閑情逸興,是無能之人;喜歡孤云悠閑,也喜歡和尚清靜。我想手擎旌麾,遠去江海的吳興;再登上樂游原,遙望太宗的昭陵。
譯文
清平時無所作為,喜歡那種孤云悠閑的感覺,也喜歡那種像僧人一樣的清凈,想要去扔掉現在的官位,去太湖遙望唐太宗的陵墓。

賞析
《將赴吳興登樂游原》是唐朝詩人杜牧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杜牧于宣宗大中四年(850)將離長安到湖州任刺史時所作。這首詩表達了杜牧想出守外郡為國出力,又不忍離京的忠君愛國之情。以登樂游原起興,以望昭陵戛止。熱愛祖國,追懷盛世之情自在,為國捐軀,抱負未能施展之意自見。通過這首詩,杜牧表現了對朝政的無言諷刺。
詩人登高縱目,西望昭陵,就不能不想起當前國家衰敗的局勢,自己閑靜的處境來,而深感生不逢時之可悲可嘆了。詩句雖然只是以登樂游原起興,說到望昭陵,戛然而止,不再多寫一字,但其對祖國的熱愛,對盛世的追懷,對自己無所施展的悲憤,無不包括在內。寫得既深刻,又簡煉;既沉郁,又含蓄,真所謂“稱名也小,取類也大”
上一篇:趙鼎《蝶戀花·河中作》閱讀答案
下一篇:李白《夜泊黃山聞殷十四吳吟》閱讀答案及賞析
* 將赴吳興登樂游原一絕杜牧清時有味是無能,閑愛孤云靜愛僧。欲把一麾江海去,樂游原上望昭陵。【注】①這首詩是作者于公元850年(宣宗大中四年)將離長安到湖州(即吳興,今浙江湖州市)任刺史時所作。(1)詩的前兩句是怎樣體現“閑”的?結合前兩句試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