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全國課表1歷年高考詩歌鑒賞試題及答案

    全國課表1高考詩歌鑒賞試題
    2016年全國卷1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8---9題。
    金陵望漢江      李白
    漢江回萬里,派作九龍盤①。
    橫潰豁中國,崔嵬飛迅湍。
    六帝淪亡后②,三吳不足觀③。
    我君混區宇,垂拱眾流安。
    今日任公子,滄浪罷釣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長江在湖北、江西一帶,分為很多直流,②六帝:代指六朝,
    ③三吳,古吳地后分為三,即吳興、吳郡、會稽,
    ④這兩句的意思是,當今任公子已無須垂釣了,因為江海中已無巨魚,比喻一無危害國家的巨寇。任公子是《莊子》中的傳說人物,他用很大的釣鉤和極多的食餌釣起一條巨大魚。
    8、詩的前四句描寫了什么樣的景象?這樣寫有什么用意?(6分)
    9、詩中運用任公子的典故,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5分)
    參考答案
    8、(6分)①前四句主要描繪出了長江下游萬流橫潰,直下東海,水勢浩瀚,氣勢磅礴的景象。②這樣寫的用意是,以江水壯闊的氣勢與盛唐的國力相對應,為歌頌當下盛世蓄好氣勢,鋪墊出一派雄壯氣象。
    9、(5分)詩的后兩句運用傳說人物任公子的典故,既歌頌了圣主明政,治下盛唐在一派祥和安寧之中,又隱約透露出詩人心中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淡淡悲哀,自然又蘊含豐富地表達出盛世才子的惆悵。

    2015年全國卷Ⅰ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8--9題。
    發臨洮將赴北庭留別①   
    岑參
    聞說輪臺路②,連年見雪飛。
    春風不曾到,漢使亦應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過武威。
    勤王敢道遠,私向夢中歸。
    [注]①臨洮:在今甘肅臨潭西。北庭:.唐六都護府之一,治所為庭州(今新疆吉木薩爾北。②輪臺:庭州厲縣.在今新疆烏魯木齊。
    8.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相比,本詩描寫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5分)
    本詩描寫的邊塞風光并非作者親眼所見,而是出于想象。從標題可以看出,作者此時尚處于前往邊塞的途中;開頭“聞說”二字也表明的一面的描寫是憑聽聞所得。
    9.詩的尾聯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對全詩的情感抒發有怎樣的作用?(6分)
    第一問(3分):表現了詩人雖有羈旅思鄉之愁,卻能以國事為重的愛國熱忱。
    第二問(3分):使得詩中的思鄉之情不至于流于感傷,也提升了全詩的格調。


    2014年全國卷Ⅰ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8~9題。
    阮  郎歸    無名氏①
    春風吹雨繞殘枝,落花無可飛。
    小池寒淥欲生漪,雨晴還日西。
    簾半卷,燕雙歸。諱愁無奈眉②。
    翻身整頓著殘棋,沉吟應劫遲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觀。②諱愁:隱瞞內心的痛苦。③劫:圍棋術語。
    8.詞上半闋的景物描寫對全詞的感情抒發起了什么作用?請結合內容分析。(5分)
    奠定了詞的情感基調。春風吹雨,殘紅滿地,詞一開始就給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來寫風雨雖停,紅日卻已西沉,凄涼的氛圍非但沒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層暗淡的暮色。
    9.末尾兩句表現了詞中人物什么樣的情緒?是如何表現的?請簡要闡述。(6分)
    末尾兩句表現了詞中人物思緒紛亂、無法排遣的愁情。是通過人物自身的動作來表現的。回身整理殘棋并想續下,借以轉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猶豫不決,落子遲緩。
    2013年全國卷Ⅰ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8~9題。
      鵲橋仙  陸游
    華燈縱博,雕鞍馳射,誰記當年豪舉①?酒徒一取封候,獨去作江邊漁父。  
    輕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斷蘋洲煙雨②。鏡湖③元自屬閑人,又何必君恩賜與!
    【注】①這三句是追憶當年軍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種棋戲。 ②占斷:占盡。蘋洲煙雨:指長滿蘋草、煙雨空濛的風光。    ③鏡湖:即鑒湖,在今浙江紹興。唐天寶初,賀知章請求回家鄉會稽當道士,玄宗詔賜他鏡湖一角。
    8.上闋最后兩句是什么意思?他表達了作者什么意思的情感?(5分)
    那些整天酣飲的酒徒一個個都巧取封侯,而自己只能做個閑散的江邊漁翁,表達了對自己壯志未酬而只能隱居的無奈和牢騷。
    9.詞的結尾借用了賀知章的故事,這有什么用意?請簡要分析。(6分)
    用來含蓄地表現對統治者的不屑以及憤慨不平。皇帝既置我于閑散,鏡湖風月原本就屬于閑散之人,有何必要你皇帝的恩賜?再說,天地之大,何處容不下我一個閑散之人?誰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賜。


    2012年年全國新課標卷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8~9題。
      思  遠  人   
    晏幾道
     紅葉黃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飛云過盡,歸鴻無信,何處寄書得。  
     淚彈不盡臨窗滴,就硯旋研墨。漸寫到別來,此情深處,紅箋為無色。
    8. 這首詞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紅葉黃花秋意晚”一句對表達這種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答案:這首詞表達了對遠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興,以紅葉黃花染繪出深秋的特殊色調,渲染離別的悲涼氣氛,增添對遠方行人綿綿不盡的思念情懷。
    9. “就硯旋研墨”與“臨窗滴”有什么關系?“紅箋為無色”的原因是什么?請簡要分析。(6分)
    答案:關系是:“就硯旋研墨”暗指以臨窗滴下的淚水研墨,和淚作書。
    原因是:紅箋被淚水浸濕。由于情到深處,詞中主人公在作書時不停流淚,淚水落到紙上,紅箋因而褪去了顏色。

    2011年全國新課標卷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8—9題。
    春日秦國懷古 
    周樸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涇水縈紆傍遠村。
    牛馬放多春草盡,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積雪蒼山晚,煙伴殘陽綠樹昏。
    數里黃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樸(?~878):字太樸,吳興(今屬浙江)人。②消魂;這里形容極其哀愁。③涇水:渭水支流,在今陜西省中部,古屬秦國。縈紆:旋繞曲折。  
    8. 這首詩表現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5分)
    答:表現了懷古傷今之情。詩人春日眺望經水之濱,不見春草,只見古碑,行客之路盡是黃沙,想當年秦國何等強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國勢日衰,眼前一片荒涼,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9.你認為這首詩在寫作上是如何處理情景關系的?(6分)
      答:①觸景生情;②寓情于景;  ③寫哀景抒哀情。2010年新課標全國卷(適用于寧夏、海南、陜西、吉林、黑龍江)
    閱讀下面這首樂府詩,完成8-9題。
    雨 雪 曲
    江 總①
    雨雪隔榆溪②,從軍度隴西③。
    繞陣看狐跡,依山見馬蹄。
    天寒旗彩壞,地暗鼓聲低。
    漫漫愁云起,蒼蒼別路迷。
    【注】①江總(518-590):南朝陳文學家,字總持,濟陽考城(今河南蘭考)人。歷侍梁、陳、隋三朝。②榆溪:指邊塞。③隴西:在今甘肅東部。
    8.這首詩描寫了什么樣的環境?末句中的“別路”是什么意思?
    9.詩人把“旗彩壞”、“鼓聲低”分別接在“天寒”、“地暗”之后,這樣寫有什么好處?這首詩表現了戍卒什么樣的情感?
    【參考答案】
    8.答;這首詩描寫了邊地雨雪交加、荒涼苦寒的環境。“別路”的意思是戍卒離別家鄉到邊關的路。
    9.答:這樣寫的好處是,不僅點明了邊塞“天寒”“地暗”的環境,也真實生動地透露出戍卒在這種環境中產生的“旗彩壞”“鼓聲低”的心理感受。這首詩表現了戍卒身處遼遠而艱苦的邊塞的思鄉之情。
    【賞析】
    江總今存征戍詩五首:《隴頭水二首》、《關山月》、《驄馬驅》、《雨雪曲》,皆為樂府橫吹曲辭,多描寫邊塞之荒僻與離人之憂愁,尤值一提是《雨雪曲》。起句“雨雪”點題,“榆溪”乃邊關之溪,“隴西”乃邊關要塞,可見戍地之寒遠。“天寒旗彩壞”雖未如“風擎紅旗凍不翻”形象,卻異曲同工。詩末回首遙望來時路,無限思鄉之愁起。《樂府詩鑒賞辭典》稱此詩“蒼涼勁直,頗有氣骨”,筆者亦有同感。
    江總(519─594),字總持,濟陽考城(今河南蘭考東)人,南朝陳大臣。幼聰敏,有文才。年十八,為宣惠武陵王府法曹參軍,遷尚書殿中郎。所作詩篇,深受梁武帝賞識,遂擢為侍郎,后更官至太子中舍人。張纘、王筠、劉之遴,乃一時高才學士,皆對江總雅相推重,與之為忘年友。侯景反,臺城陷,輾轉避難,流寓嶺南。陳文帝天嘉四年(563年)還為中書侍郎。后主即位,歷任尚書仆射、尚書令,世稱「江令」。江總雖身為宰相,但不理政務,終日與陳暄、孔范等陪侍陳后主,游宴后宮,吟作艷詩,荒唐無度,當時謂之狎客。入隋,為秦王文學,卒于江都。有集三十卷,已亡佚,明人輯有《江令君集》。江總是宮體詩重要作家,今存詩近百首,浮艷靡麗,內容貧弱,多是一些為統治者淫樂助興之作。

    2009年高考語文(全國課標卷)試題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8~9題。
    鷓鴣天 代人賦①  辛棄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東鄰蠶種已生些。平岡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
    山遠近,路橫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
    [注]①這首詞作于作者遭彈劾解官歸居時。②青旗:酒旗,酒店門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8.詞的上闋描繪了什么樣的景象?請簡要敘述。
    【參考答案】詞的上闋描繪了初春時鄉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間桑樹萌發出新芽,東鄰家蠶卵已孵出幼蠶;平緩的山坡上長著細嫩青草,黃色的牛犢在那兒鳴叫;夕陽斜照著初春傍晚的樹林,晚歸的烏鴉散落在那兒棲息。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考生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能力層級為D級。
    【試題分析】這道題既是考查考生評價作品內容的能力,也是為下一題評價作者思想感情作出鋪墊。詞的上闋對初春時鄉村景色的描寫具體生動形象,首句用一個“破”字寫桑葉嫩芽突破外包薄膜萌出的動態,表達了春來萬物復生的速度和歡欣。第二句寫東鄰農家蠶卵已化生為幼蠶,象征著民間生活的勃勃生機。第三、第四句通過青草黃牛、夕暉黑鴉的色彩對比,點染出初春傍晚鄉間的風光,第三句的“鳴”極富韻味,第四句的“點”非常傳神,而牛犢回欄、暮鴉歸林這兩個特定的意象,也與作者解官棄職、回歸田園境遇中的心緒感受相通。這些景象的要素,只要用心體會,敘述起來并不困難。
    9.詞的最后兩句作者運用了哪種寫作手法?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詞題為“代人賦”,作者為什么要取這樣的題?
    【參考答案】運用了對照(或對比)的寫作手法。作者將城里愁風畏雨的桃李,與鄉間溪頭迎春開放的薺菜花相對照,借景抒情,表達了他解官歸居后鄙棄城市官場、熱愛田園生活的感情。題為“代人賦”,實則為己賦,采用代人填詞的形式,以薺菜花自況,效果獨特。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考生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能力層級為D級。
    【試題分析】本題重點考查考生鑒賞分析作品表達技巧的能力。城中的桃花李花雖然高居枝頭艷麗多姿,但一遇風雨就會凋落,就好像朝廷官場總是充滿邪風惡雨,達官貴人往往朝不保夕;而鄉間的薺菜花雖然貼地而開樸素無奇,卻能沐浴春風在溪頭競放,就像自己回到鄉下民間,獲得了新的生活樂趣。詞的最后兩句巧妙地運用了對照(對比)的寫作手法,將城中桃李與鄉間薺菜花兩相對照,結合前面所寫的桑芽幼蠶、細草黃牛、青旗酒家等充滿生機的景物,體現了作者鄙棄城市官場、熱愛田園生活的情感。
    詞題作“代人賦”,結合注解①的提示,可能是有友人對作者遭彈劾解官歸居的生活表示擔憂,作者就以代友人填詞的形式來表明自己的心態。而以友人口吻道出自己的心跡,使以薺菜花自況更加自然,同時也有與友人共勉的意味,效果獨特。
    對詩詞的鑒賞,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因此考生的答案不必與參考答案完全一樣,只要能言之成理,就可酌情給分。
    2008年高考語文全國課標卷試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8~9題。
    題李世南畫扇①
    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澗,秋風瑟瑟細吹林。
    逢人抱甕知村近③,隔塢聞鐘覺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畫家,擅畫山水。②蔡肇(?—1119):字天啟,丹陽(今屬江蘇)人。曾任吏部員外郎、中書舍人等職。③甕:這里指水甕。④塢:地勢周圍高而中央的地方。這里指山塢。
    8.請簡單描述一下李世南畫的扇面中應有的景物。這樣一幅畫面呈現出什么樣的氣氛?
    【參考答案】畫面大概是:有條小溪從兩山之間流出,樹林里樹葉飄落,一個人抱著甕在路上(或在溪邊),山谷那邊隱約露出寺廟。畫面中應有小溪、山(山塢)、樹林(落葉)、人、甕、寺廟等六種景物。
    這畫面呈現出的是鄉村野外恬靜、安詳的氣氛。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能力層級為D級。
    【試題解析】這道題是為了讓考生更好地理解、賞析這首詩而作的一個鋪墊。所選的鑒賞材料是首題畫詩,要想真正能鑒賞這首詩就應在腦海中先有這幅畫的圖像:一條小溪從兩山之間流出;林子里樹葉已顯泛黃,有些也已墜落在地;一個人抱著水甕在行走;山那邊隱隱約約地露出了寺廟的一角。畫面上,小溪、樹林(樹葉)、人、甕、山(山塢)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至于寺廟,則可有可無。這畫面呈現出的,確是一種鄉村野外恬靜、安詳的氣氛。
    9.古人的題畫詩往往會闡發畫面以外的意趣,你覺得這首詩哪些描寫表現了畫面以外的景和趣?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參考答案】①“水潺潺”聲音的描寫,②“秋風瑟瑟”聲音的描寫,③聯想到附近有個村莊的描寫,④遠處寺廟傳來“鐘”聲的描寫,都表現了畫面以外的景和趣。
    這樣寫的好處是:①使畫面上靜止的景物活動了起來,變得有聲有色;②拓展了畫面,使之更顯豐富多彩。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能力層級為D級。
    【試題解析】上一題的鋪墊,使人的腦海里有了李世南所畫扇面的一個大概圖像。但題畫詩不只是簡單地描述畫面,還要發揮想象,闡發畫面之外的東西。這是詩人要做的,也是我們讀詩的人需要去體會并加以鑒賞的。畫面上有小溪,詩人便讓它發出了“潺潺”的水流聲。畫面中有樹林黃葉,詩人便聯想到“秋風”,并使之發出“瑟瑟”的聲響。畫面里出現了一個人抱著個甕,不管此人是去溪邊汲水還是汲滿了水匆匆趕回家,詩人便推定附近必然有座村莊。畫面如有寺廟一角,就使詩人很自然地想起了寺廟里的鐘,并似乎聽到了它發出的悠揚的聲音;也有可能畫面中沒有出現寺廟,但詩人由畫面渲染的氣氛而耳邊仿佛響起了富有韻味的鐘聲,并想象此鐘聲定然來自山塢那邊的寺廟!詩人所添加的畫面之外的這些內容,一方面使畫面上原先靜止的東西似乎都動了起來,有聲有色,這些添加的聲響也使野外鄉村顯得更為幽靜;另一方面,它還拓展了畫面,如村莊、寺廟的鐘(甚至寺廟),原本都不在畫面之中,這樣使畫面更豐富多彩了。

    2007年全國高考語文課標卷
    小齋即事 
    劉一止①
        憐琴為弦直,愛棋因局②方。  未用較得失,那能記宮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萬事妨。    雖此二物隨,不系有興亡。
        [注]①劉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進士,曾任監察御使等職,有記載說他曾因“忤秦檜”而被罷官。②局:指棋盤。
    8.詩的第二聯對第一聯的句意起了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5分)
    【參考答案】第二聯兩句是對第一聯句意的補充。“未用較得失”一句是承“愛棋”句而說,因為“愛棋”是愛棋的方,所以沒想到要用棋來較量勝負;“那能記宮商”一句是承“憐琴”句而說的,由于“憐琴”愛的是“弦直”,不在琴聲,故怎能用它來記宮商角徵羽五音呢?正是有了這第二聯的兩句,更突出了第一聯中“為弦直”“因局方”的句意。
    9.作者為什么要寫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發一種什么的情懷?
    作者寫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他以琴棋二物的“品”,來寫自己的“志”:直—正直、方——有棱角。正因為自己方直之品不變,結果到頭來“世愈疏”、“萬事妨”,只落得小齋獨處,無關乎國家的興亡了。這些都抒發了作者對個人遭遇的感慨,對世事譏諷的情懷。
    * 全國課表1高考詩歌鑒賞試題2016年全國卷1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8---9題。金陵望漢江?????李白漢江回萬里,派作九龍盤①。橫潰豁中國,崔嵬飛迅湍。六帝淪亡后②,三吳不足觀③。我君混區宇,垂拱眾流安。今日任公子,滄浪罷釣竿④。【注】① ......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