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陶《到蜀后記途中經歷》閱讀答案
到蜀后記途中經歷
雍陶[注]
劍峰重疊雪云漫,憶昨來時處處難。
大散嶺頭春足雨,褒斜谷里夏猶寒。
蜀門去國三千里,巴路登山八十盤。
自到成都燒酒熟,不思身更入長安。
注 雍陶:字國鈞,成都人。大和年間進士,曾任侍御史、國子毛詩博士。遭蜀中亂后,流亡在外,羈旅他鄉。此為其晚年返鄉后的作品。
(1)本詩頷聯中哪兩個字用得最好?請結合詩句簡要賞析。
(2)作者在詩中寄寓了哪些思想感情?請簡要概括。
參考答案
(1)“足”字和“猶”字用得最好。在大散嶺,滂沱的春雨鋪天蓋地而來,“足”字極言雨之突然和迅猛;褒斜谷雖已到了初夏季節,卻依然寒氣逼人,“猶”字突出了谷之狹窄和深邃。
(2)①抒發了對山高谷深、歷程艱險的驚嘆。②寄寓官場險惡、仕途多艱的人生感慨。③宣示厭倦宦途、淡泊宦情的態度。④表達回到家鄉的喜悅之情。
二
1、前四句寫“途中經歷”時,用了哪些表達技巧?
2、全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
1、①借景抒情。如“大散嶺頭春足雨,褒斜谷里夏猶寒”,表達出旅途步履維艱的慨嘆。②描寫和議論相結合。前四個句子中,第二句是議論,其他三句是描寫。③逐層推進。“劍峰重疊雪云漫”為第一層,“大散嶺頭春足雨”是第二層,“褒斜谷里夏猶寒”是第三層。景色隨時間地點轉換,層層推進。④鋪陳渲染。“劍峰重疊”“雪云漫”“嶺頭春足雨”“谷里夏猶寒”等,表現了途中的萬般驚險與艱難。⑤對偶。如“大散嶺頭春足雨,褒斜谷里夏猶寒”一聯。(3分,答出兩條即可,如有其他有創見的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就可酌情給分)
2、①蜀道行旅之難的慨嘆之情;②人生旅途的感喟之情;③回到家鄉時的愜意和喜悅之情。(4分,答對一條給2分,答對兩條給滿分)
雍陶[注]
劍峰重疊雪云漫,憶昨來時處處難。
大散嶺頭春足雨,褒斜谷里夏猶寒。
蜀門去國三千里,巴路登山八十盤。
自到成都燒酒熟,不思身更入長安。
注 雍陶:字國鈞,成都人。大和年間進士,曾任侍御史、國子毛詩博士。遭蜀中亂后,流亡在外,羈旅他鄉。此為其晚年返鄉后的作品。
(1)本詩頷聯中哪兩個字用得最好?請結合詩句簡要賞析。
(2)作者在詩中寄寓了哪些思想感情?請簡要概括。
參考答案
(1)“足”字和“猶”字用得最好。在大散嶺,滂沱的春雨鋪天蓋地而來,“足”字極言雨之突然和迅猛;褒斜谷雖已到了初夏季節,卻依然寒氣逼人,“猶”字突出了谷之狹窄和深邃。
(2)①抒發了對山高谷深、歷程艱險的驚嘆。②寄寓官場險惡、仕途多艱的人生感慨。③宣示厭倦宦途、淡泊宦情的態度。④表達回到家鄉的喜悅之情。
二
1、前四句寫“途中經歷”時,用了哪些表達技巧?
2、全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
1、①借景抒情。如“大散嶺頭春足雨,褒斜谷里夏猶寒”,表達出旅途步履維艱的慨嘆。②描寫和議論相結合。前四個句子中,第二句是議論,其他三句是描寫。③逐層推進。“劍峰重疊雪云漫”為第一層,“大散嶺頭春足雨”是第二層,“褒斜谷里夏猶寒”是第三層。景色隨時間地點轉換,層層推進。④鋪陳渲染。“劍峰重疊”“雪云漫”“嶺頭春足雨”“谷里夏猶寒”等,表現了途中的萬般驚險與艱難。⑤對偶。如“大散嶺頭春足雨,褒斜谷里夏猶寒”一聯。(3分,答出兩條即可,如有其他有創見的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就可酌情給分)
2、①蜀道行旅之難的慨嘆之情;②人生旅途的感喟之情;③回到家鄉時的愜意和喜悅之情。(4分,答對一條給2分,答對兩條給滿分)
上一篇:《白門感舊》閱讀答案
下一篇:《墨梅》閱讀答案及賞析
* 到蜀后記途中經歷雍陶[注]劍峰重疊雪云漫,憶昨來時處處難。大散嶺頭春足雨,褒斜谷里夏猶寒。蜀門去國三千里,巴路登山八十盤。自到成都燒酒熟,不思身更入長安。注 雍陶:字國鈞,成都人。大和年間進士,曾任侍御史、國子毛詩博士。遭蜀中亂后,流亡在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