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歌閱讀試題及答案
6.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問題。
綿谷①回寄蔡氏昆仲②
羅隱
一年兩度錦江游,前值東風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礙馬,好云無處不遮樓。
山牽別恨和腸斷,水帶離聲入夢流。
今日因君試回首,淡煙喬木隔綿州。
【注】①綿谷:地名,今四川廣元縣。②“蔡氏昆仲”:是羅隱游錦江時認識的兩兄弟。
(1)、這首詩依次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作具體分析。(7分)
(2)、中間兩聯主要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請簡要分析。(8分)
7.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問題。
幽居初夏
陸游
湖山勝處放翁家, 槐柳陰中野徑斜。
水滿有時觀下鷺, 草深無處不鳴蛙。
籜龍已過頭番筍, 木筆猶開第一花。
嘆息老來交舊盡, 睡來誰共午甌茶。
【注】籜龍,就是筍。木筆,又名辛夷花。兩者都是初夏常見之物。
(1)、詩人寫景是從哪幾方面突出表現一個“幽”字的?試作簡要分析。(8分)
(2)、這首詩抒發了詩人哪些復雜的思想感情?(7分)
8.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問題。
春 思
賈至
草色青青柳色黃,桃花歷亂李花香。
東風不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長。
(1)、分析詩的第一、二句描繪出了怎樣的春景?(7分)
(2)、有人認為,全詩側重表現了詩人對春天的喜愛之情。你認為是這樣嗎?詩歌中的景物描寫對抒情起到了什么作用?試結合全詩簡要賞析。(8分)
9.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問題。
越調•平湖樂
王惲
采菱人語隔秋煙,波靜如橫練。入手風光莫流轉,共留連。畫船一笑春風面。江山信美,終非吾土,何日是歸年?
(1)、開頭五句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美景?(7分)
(2)、從情景關系的角度簡要分析這首元曲在表現手法上的特點。(8分)
參考答案
6、(1)、這首詩依次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作具體分析。(6分)
答:先寫游覽錦江之喜悅,次寫離別友人之悵恨,再寫與朋友之深情和對錦江之留戀。
詩歌開始敘寫一年兩次游覽錦江,字里行間流露喜悅之情。接著取景寄情,寫告別錦江山水的離愁別恨,極言別去之難,以表達對蔡氏兄弟的友情,寄托對他們的懷念。末聯回首遠望,又因寄書蔡氏兄弟之便,再抒發對錦江的留戀之情。
(2)、中間兩聯主要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請簡要分析。(6分)
答:表現手法:以情取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或:移情手法,擬人手法,2分)頷聯中“芳草”“礙馬”,“好云”“遮樓”,詩人將人的感情賦予碧草和好云,說它們像友人一樣,為了殷勤地挽留自己而有意絆馬蹄遮樓臺,表現了朋友對客人(自己)的熱情和殷勤。(2分)頸聯說山牽著“別恨”、水帶著“離聲”,表現了詩人自己對朋友的依戀難舍。(2分)
7、(1)、詩人寫景是從哪幾方面突出表現一個“幽”字的?試作簡要分析。(6分)
答:①通過描寫“槐柳陰"“野徑斜”“水滿”“草深”等意象寫出環境之幽靜、初夏景色之幽美;(2分)②以動襯“幽”, 白鷺不時自藍天緩緩下翔,落到湖邊覓食,安詳不驚,襯出了環境的清幽;以聲襯“幽”,綠草叢中,蛙鳴處處,一片熱鬧喧騰,表面上似與上句清幽景色相對立,其實是以有聲襯無聲,還是渲染幽靜的側筆。(4分)
(2)、這首詩抒發了詩人哪些復雜的思想感情?(4分)
答: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發了怡然自得之樂(閑適之情)
②尾聯“嘆息”,一是嘆志士空老,報國無成:二是嘆往日舊交零落殆盡,頓感寂寞惆悵。
8、(1)、分析詩的第一、二句描繪出了怎樣的春景?(4分)
答:這首詩的前二句描寫了草青柳黃、桃李飄香,(1分)鮮妍明媚、生機盎然的春景
(2)、有人認為,全詩側重表現了詩人對春天的喜愛之情。你認為是這樣嗎?詩歌中的景物描寫對抒情起到了什么作用?試結合全詩簡要賞析。(5分)
答:不是。全詩側重表現詩人內心的愁思。①景物描寫是抒情的基礎和依據。詩歌前兩句,詩人選取春天景物進行描繪,著意渲染春天的絢爛風光;三、四句抒情,轉寫愁思,東風不能吹愁,春日卻能興恨,前詠美好之景,全成了春恨之鋪墊。②用美好景色反襯內心的愁恨(樂景寫哀),情感表達婉曲深刻。
9、(1)、開頭五句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美景?(4分)
答:描繪了一幅南方水鄉的清秋美景,秋煙朦朧,波平如鏡,小船蕩漾,姑娘語柔笑甜。景美、人美、生活美,令人神迷心醉。
(2)、從情景關系的角度簡要分析這首元曲在表現手法上的特點。(5分)
答:以樂景襯悲情(反襯)(2分)。用風光旖旎嫵媚的水鄉之景反襯苦悶思歸的心情。
綿谷①回寄蔡氏昆仲②
羅隱
一年兩度錦江游,前值東風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礙馬,好云無處不遮樓。
山牽別恨和腸斷,水帶離聲入夢流。
今日因君試回首,淡煙喬木隔綿州。
【注】①綿谷:地名,今四川廣元縣。②“蔡氏昆仲”:是羅隱游錦江時認識的兩兄弟。
(1)、這首詩依次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作具體分析。(7分)
(2)、中間兩聯主要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請簡要分析。(8分)
7.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問題。
幽居初夏
陸游
湖山勝處放翁家, 槐柳陰中野徑斜。
水滿有時觀下鷺, 草深無處不鳴蛙。
籜龍已過頭番筍, 木筆猶開第一花。
嘆息老來交舊盡, 睡來誰共午甌茶。
【注】籜龍,就是筍。木筆,又名辛夷花。兩者都是初夏常見之物。
(1)、詩人寫景是從哪幾方面突出表現一個“幽”字的?試作簡要分析。(8分)
(2)、這首詩抒發了詩人哪些復雜的思想感情?(7分)
8.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問題。
春 思
賈至
草色青青柳色黃,桃花歷亂李花香。
東風不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長。
(1)、分析詩的第一、二句描繪出了怎樣的春景?(7分)
(2)、有人認為,全詩側重表現了詩人對春天的喜愛之情。你認為是這樣嗎?詩歌中的景物描寫對抒情起到了什么作用?試結合全詩簡要賞析。(8分)
9.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問題。
越調•平湖樂
王惲
采菱人語隔秋煙,波靜如橫練。入手風光莫流轉,共留連。畫船一笑春風面。江山信美,終非吾土,何日是歸年?
(1)、開頭五句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美景?(7分)
(2)、從情景關系的角度簡要分析這首元曲在表現手法上的特點。(8分)
參考答案
6、(1)、這首詩依次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作具體分析。(6分)
答:先寫游覽錦江之喜悅,次寫離別友人之悵恨,再寫與朋友之深情和對錦江之留戀。
詩歌開始敘寫一年兩次游覽錦江,字里行間流露喜悅之情。接著取景寄情,寫告別錦江山水的離愁別恨,極言別去之難,以表達對蔡氏兄弟的友情,寄托對他們的懷念。末聯回首遠望,又因寄書蔡氏兄弟之便,再抒發對錦江的留戀之情。
(2)、中間兩聯主要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請簡要分析。(6分)
答:表現手法:以情取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或:移情手法,擬人手法,2分)頷聯中“芳草”“礙馬”,“好云”“遮樓”,詩人將人的感情賦予碧草和好云,說它們像友人一樣,為了殷勤地挽留自己而有意絆馬蹄遮樓臺,表現了朋友對客人(自己)的熱情和殷勤。(2分)頸聯說山牽著“別恨”、水帶著“離聲”,表現了詩人自己對朋友的依戀難舍。(2分)
7、(1)、詩人寫景是從哪幾方面突出表現一個“幽”字的?試作簡要分析。(6分)
答:①通過描寫“槐柳陰"“野徑斜”“水滿”“草深”等意象寫出環境之幽靜、初夏景色之幽美;(2分)②以動襯“幽”, 白鷺不時自藍天緩緩下翔,落到湖邊覓食,安詳不驚,襯出了環境的清幽;以聲襯“幽”,綠草叢中,蛙鳴處處,一片熱鬧喧騰,表面上似與上句清幽景色相對立,其實是以有聲襯無聲,還是渲染幽靜的側筆。(4分)
(2)、這首詩抒發了詩人哪些復雜的思想感情?(4分)
答: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發了怡然自得之樂(閑適之情)
②尾聯“嘆息”,一是嘆志士空老,報國無成:二是嘆往日舊交零落殆盡,頓感寂寞惆悵。
8、(1)、分析詩的第一、二句描繪出了怎樣的春景?(4分)
答:這首詩的前二句描寫了草青柳黃、桃李飄香,(1分)鮮妍明媚、生機盎然的春景
(2)、有人認為,全詩側重表現了詩人對春天的喜愛之情。你認為是這樣嗎?詩歌中的景物描寫對抒情起到了什么作用?試結合全詩簡要賞析。(5分)
答:不是。全詩側重表現詩人內心的愁思。①景物描寫是抒情的基礎和依據。詩歌前兩句,詩人選取春天景物進行描繪,著意渲染春天的絢爛風光;三、四句抒情,轉寫愁思,東風不能吹愁,春日卻能興恨,前詠美好之景,全成了春恨之鋪墊。②用美好景色反襯內心的愁恨(樂景寫哀),情感表達婉曲深刻。
9、(1)、開頭五句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美景?(4分)
答:描繪了一幅南方水鄉的清秋美景,秋煙朦朧,波平如鏡,小船蕩漾,姑娘語柔笑甜。景美、人美、生活美,令人神迷心醉。
(2)、從情景關系的角度簡要分析這首元曲在表現手法上的特點。(5分)
答:以樂景襯悲情(反襯)(2分)。用風光旖旎嫵媚的水鄉之景反襯苦悶思歸的心情。
上一篇:蕭子范《春望古意》閱讀答案
下一篇:萬俟詠《昭君怨·春到南樓雪盡》閱讀答案及賞析
* 6.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問題。綿谷①回寄蔡氏昆仲②羅隱一年兩度錦江游,前值東風后值秋。芳草有情皆礙馬,好云無處不遮樓。山牽別恨和腸斷,水帶離聲入夢流。今日因君試回首,淡煙喬木隔綿州。【注】①綿谷:地名,今四川廣元縣。②“蔡氏昆仲”:是羅隱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