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歌鑒賞之思想內容與觀點態度類試題練習及答案
鷓鴣天
【宋】張炎
樓上誰將玉笛吹,山前水闊暝云低。勞勞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賣餳③時,故鄉惟有夢相隨。夜來折得江頭柳,不是蘇堤④也皺眉。
【注】①勞勞:遙遠。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濱設祭。③賣餳:清明前后賣糖粥。④蘇堤:作者家鄉杭州的名勝,以柳聞名。
(1)作者在詞的上片是怎樣借景抒情的?(4分)
【答案】 借樓上笛聲、迷蒙山水、千里燕子、雨中梨花,用典、對偶的手法委婉儲蓄的表達了愁苦的思鄉之情。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
(2)作者為什么說“不是蘇堤也皺眉”?請結合詞的下片分析。(3分)
【答案】 修禊熱鬧場景,清明時節的祭祀,都因自己遠離家鄉、漂泊異地而不能參加,增添愁緒,夜不能寐,江畔獨步折柳,更又回想親人蘇堤“折柳”送別之場景,更添思鄉之愁苦,也就令人愁眉不展了。
考點: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二、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醉 眠
唐 庚
山靜似太古,日長如小年。
馀花猶可醉,好鳥不妨眠。
世味門常掩,時光簟已便。
夢中頻得句,拈筆又忘筌。
注:唐庚,北宋文學家,此詩為其謫居惠州時所作。
(l)說明“山靜似太古”一句的含意。(2分)
答:
【答案】(l)用遠古時期的寧靜寫出山中的幽靜。
考點: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2)“世味門常掩,時光簟已便”一聯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心境?(4分)
答:
【答案】 (2)表達了厭惡官場、追求恬淡的心境。
【解析】
試題分析:這一聯談及兩個對象——“世味”與“時光”。對“世味”詩人是“門常掩”,對“時光”詩人稱“簟已便”。一句一事一心境。結合詩后所給注釋,可知“世味門常掩”,表達出詩人對官場的厭惡;盛夏時分,醉臥竹席,是多么愜意,由詩意可知詩人恬淡的心境。
考點: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3)《宋詩鈔》中說唐庚的詩“芒焰在簡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蘊藏著激烈情感,試結合本詩作簡要分析。(4分)
答:
【答案】 (3)“門掩世味”、“拈筆忘筌”暗含詩人難忘世事,透露幽憤不平之氣;全詩卻以“山”、“馀花” 、“好鳥”等閑適悠遠的意象,形成一種簡樸的風格,意味平淡深長。
考點: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 D。
三、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寓 驛 舍
陸 游
閑坊古驛掩朱扉,又憩空堂綻客衣。九萬里中鯤自化,一千年外鶴仍歸。
繞庭數竹饒新筍,解帶量松長舊圍。惟有壁間詩句在,暗塵殘墨兩依依。
【小題1】“九萬里中鯤自化”運用了什么典故?出自何處?(2分)
【小題2】頸聯有何表達特色?請結合詩句進行分析。(4分)
【小題3】請分析尾聯中所蘊含的作者情感。(4分)
【答案】
【小題1】“鯤化而為鵬”,《逍遙游》(或《莊子》)
【小題2】運用白描手法,“數竹”“量松”的動作寫出歲月變化,間接抒發(暗含)深沉的人生感慨。(手法2分,分析2分。)
【小題3】作者看到“壁間詩句”、“殘墨”與“暗塵”等景象,撫今追昔,流露了懷往感舊之情。(情感2分,分析2分)
考點: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小題2】
試題分析:這里是采用白描的寫法。故地重游,驛中庭院已經起了變化。那片竹子比過去長得更多了,那株古松比過去長得更粗大了。竹子,他是一根根數過的;古松,他是解下腰帶量過 的:這哪里是在數竹、量松,他分明是在思量這些年閑拋的歲月,分明是在尋找這些年往來奔波的腳印。竹增松長,歲月如流。可見這數竹量松看似悠閑的動作中,實含有無窮感慨,萬種凄惶。
考點: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考點: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提升突圍測
一、(2014屆廣東卷)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7分)
望江怨
送別
[清]萬樹
春江渺,斷送扁舟過林杪①。愁云清未了,布帆遙比沙鷗小。
恨殘照,猶有一竿紅。怪人催去早。
[注] ①杪:樹梢。
(1)這首詞的前四句描寫了怎樣的送別場景?(3分)
【答案】江水渺茫,扁舟遠去,愁云慘淡低垂,帆船在飄蕩中越來越遠。作者采用了以景襯情的手法,淋漓盡致的表現了離別時難舍難分的纏綿婉惻的情景。
考點: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2)怎樣理解“怪人催去早”?請結合全詞分析。(4分)
【答案】殘陽即將落去,責怨人們催促的太早。該句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的寫出了斜陽不愿離去而責怨人催促的情緒,詞人以殘陽來暗喻自己,抒發了作者與友人離別時的難舍難分的纏綿之情。全詞雖沒有一句言離別,卻以景襯情的手法、以含蓄蘊藉的語言將景和情表達的韻味十足。
【解析】
試題分析:此題可結合著前面的詞句“恨殘 照,猶有一竿紅”,展開聯想和形象,描述“怪人催去早”的大意,然后結合著關鍵詞句“恨”“怪”等,分析所運用的擬人和比喻的修辭手法及其表達作用,答出作者與友人 離別時的難舍難分的纏綿之情即可。
考點: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二、(2013•湖北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8分)
臨 江 仙
歐陽修
記得金鑾同唱第,春風上國繁華。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負曲江花。
聞說閬山通閬苑,樓高不見君家。孤城寒日等閑斜。離愁難盡,紅樹遠連霞。
【注】歐陽修貶任滁州太守期間,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將赴任閬州(今四川閬中)通判,遠道來訪,歐陽修席上作此詞相送。詞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進士的宴會,“閬苑”指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1)這首詞蘊含著豐富的情感,請簡要概括。(3分)
【答案】
這首詞蘊含的情感主要有:①久別重逢的喜悅;②宦海沉浮的悲惋無奈;③離別在即的愁緒。
考點: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2)前人評此詞,稱其“飄逸”。請結合“聞說閬山通閬苑,樓高不見君家”兩句作簡要賞析。(5分)
【答案】①想象奇特,虛實相生。詞人忽發奇想,將本來荒僻的閬州點化為神仙閬苑,賦予閬州神話般的美麗。虛實處理得當,富有浪漫色彩。②境界縹緲開闊,語言灑脫靈動。“閬山”通“閬苑”,“滁州”望“閬州”,展現了多重時空的組合變化。“聞說”二字導入傳說, 忽又接以“樓高”句設想將來,靈動超逸,揮灑自如。
考點: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三、(14屆江蘇蘇州高三一模)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過蘇州
蘇舜欽①
東出盤門刮眼明,蕭蕭疏雨更陰晴。
綠楊白鷺俱自得,近水遠山皆有情。
萬物盛衰天意在,一身羈苦俗人輕。
無窮好景無緣住,旅棹區區②暮亦行。
注:①蘇舜欽,字子美,北宋詩人,詩與梅堯臣齊名,世稱“蘇梅”,這首詩是詩人過蘇州時流連光景之作。②區區:既“仆仆”,形容旅途勞累困頓。
【小題1】詩的頷聯寫景,頗具特色,請作簡要賞析。(4分)
【小題2】“萬物盛衰天意在,一身羈苦俗人輕”兩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境?(2分)
【小題3】評論家認為,此詩“以清切閑淡為主”,請作簡要分析。(4分)
【答案】
【小題1】運用擬人手法,寫綠楊白鷺的自得,寫山水有情;(2分)以色彩表現美景,“綠楊白鷺”“綠”“白”相間;(1分)遠近結合,“近水”“遠山”結合,畫面生動。(1分)
【小題2】坦然面對自然和人生的盛衰;(1分)對自身“羈苦”被俗人所輕的自嘲。(1分)
【小題3】意象清新:選取“綠楊”“白鷺”“近水”“遠山”等意象,氣清水秀,別有韻致;語言樸素,不肆雕琢,清新自然。情感平實,坦然面對萬物變化和人生盛衰。 (每點2分,答出2點即可)
考點: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小題2】
試題分析:這道題比較直觀,從字面意思可以看出作者坦然面對自然和人生的盛衰,對自身“羈苦”被俗人所輕的自嘲。
考點: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考點: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四、(14屆九江七校高三上期中聯考)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的題目。(8分)
雨后曉行獨至愚溪北池
柳宗元
宿云散洲渚①,曉日明村塢②。
高樹臨清池,風驚夜來雨。
予心適無事,偶此成賓主。
[注]①洲渚:水中的小塊陸地。這里指水邊山地。②村塢:村落。
【小題1】“風驚夜來雨”在《藏海詩話》中宋人吳可說 “‘驚’字甚奇”,你怎么理解?(4分)
【小題2】“予心適無事,偶此成賓主”一句運用了什么表達方式,表達了怎樣的情感?(4分)
【答案】
【小題1】“驚”字。用了擬人手法,夜雨乍晴,沾在樹上的雨點,經風一吹,仿佛因受驚而灑落,奇妙生動,寫活了小雨點,饒有情趣
【小題2】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直寫心中感受,恰好今天心中無憂煩之事,信步走出,大自然便如熱情好客的主人,捧出奇異的美景招待我,真讓我欣喜不已又感激萬分。表達了詩人輕松愉悅之情
考點:分析作品體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現手法。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考點: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 D。
五、(2013•新課標Ⅰ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8~9題。
鵲 橋 仙
陸 游
華燈縱博,雕鞍馳射,誰記當年豪舉①?酒徒一一取封候,獨去作江邊漁父。
輕舟八尺,低逢三扇,占斷蘋洲煙雨②。鏡湖③元自屬閑人,又何必君恩賜與!
【注】①這三句是追憶當年軍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種棋戲。 ②占斷:占盡。蘋洲煙雨:指長滿蘋草、 煙雨空濛的風光。③鏡湖:即鑒湖,在今浙江紹興。唐天寶初,賀知章請求回家鄉會稽當道士,玄宗詔賜他鏡湖一角。
8.上闋最后兩句是什么意思?他表達了作者什么意思的情感?(5分)
【答案】那些整天酣飲的酒徒一個個都巧取封侯,而自己只能做個閑散的江邊漁翁,表達了對自己壯志未酬而只能隱居的無奈和牢騷。
考點: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9.詞的結尾借用了賀知章的故事,這有什么用意?請簡要分析。(6分)
【答案】用來含蓄地表現對統治者的不屑以及憤慨不平。皇帝既置我于閑散,鏡湖風月本來就屬于閑散之人,有何必要你皇帝的恩賜?再說,天地之大,何處容不下我一個閑散之人?誰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賜。
考點: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宋】張炎
樓上誰將玉笛吹,山前水闊暝云低。勞勞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賣餳③時,故鄉惟有夢相隨。夜來折得江頭柳,不是蘇堤④也皺眉。
【注】①勞勞:遙遠。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濱設祭。③賣餳:清明前后賣糖粥。④蘇堤:作者家鄉杭州的名勝,以柳聞名。
(1)作者在詞的上片是怎樣借景抒情的?(4分)
【答案】 借樓上笛聲、迷蒙山水、千里燕子、雨中梨花,用典、對偶的手法委婉儲蓄的表達了愁苦的思鄉之情。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
(2)作者為什么說“不是蘇堤也皺眉”?請結合詞的下片分析。(3分)
【答案】 修禊熱鬧場景,清明時節的祭祀,都因自己遠離家鄉、漂泊異地而不能參加,增添愁緒,夜不能寐,江畔獨步折柳,更又回想親人蘇堤“折柳”送別之場景,更添思鄉之愁苦,也就令人愁眉不展了。
考點: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二、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醉
唐 庚
山靜似太古,日長如小年。
馀花猶可醉,好鳥不妨眠。
世味門常掩,時光簟已便。
夢中頻得句,拈筆又忘筌。
答:
【答案】(l)用遠古時期的寧靜寫出山中的幽靜。
考點: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答:
【答案】 (2)表達了厭惡官場、追求恬淡的心境。
【解析】
試題分析:這一聯談及兩個對象——“世味”與“時光”。對“世味”詩人是“門常掩”,對“時光”詩人稱“簟已便”。一句一事一心境。結合詩后所給注釋,可知“世味門常掩”,表達出詩人對官場的厭惡;盛夏時分,醉臥竹席,是多么愜意,由詩意可知詩人恬淡的心境。
考點: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答:
【答案】 (3)“門掩世味”、“拈筆忘筌”暗含詩人難忘世事,透露幽憤不平之氣;全詩卻以“山”、“馀花” 、“好鳥”等閑適悠遠的意象,形成一種簡樸的風格,意味平淡深長。
考點: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 D。
三、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寓 驛 舍
陸
閑坊古驛掩朱扉,又憩空堂綻客衣。九萬里中鯤自化,一千年外鶴仍歸。
繞庭數竹饒新筍,解帶量松長舊圍。惟有壁間詩句在,暗塵殘墨兩依依。
【小題1】“九萬里中鯤自化”運用了什么典故?出自何處?(2分)
【小題2】頸聯有何表達特色?請結合詩句進行分析。(4分)
【小題3】請分析尾聯中所蘊含的作者情感。(4分)
【答案】
【小題1】“鯤化而為鵬”,《逍遙游》(或《莊子》)
【小題2】運用白描手法,“數竹”“量松”的動作寫出歲月變化,間接抒發(暗含)深沉的人生感慨。(手法2分,分析2分。)
【小題3】作者看到“壁間詩句”、“殘墨”與“暗塵”等景象,撫今追昔,流露了懷往感舊之情。(情感2分,分析2分)
考點: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小題2】
試題分析:這里是采用白描的寫法。故地重游,驛中庭院已經起了變化。那片竹子比過去長得更多了,那株古松比過去長得更粗大了。竹子,他是一根根數過的;古松,他是解下腰帶量過 的:這哪里是在數竹、量松,他分明是在思量這些年閑拋的歲月,分明是在尋找這些年往來奔波的腳印。竹增松長,歲月如流。可見這數竹量松看似悠閑的動作中,實含有無窮感慨,萬種凄惶。
考點: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考點: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提升突圍測
一、(2014屆廣東卷)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7分)
望江怨
送別
[清]萬樹
春江渺,斷送扁舟過林杪①。愁云清未了,布帆遙比沙鷗小。
恨殘照,猶有一竿紅。怪人催去早。
[注] ①杪:樹梢。
(1)這首詞的前四句描寫了怎樣的送別場景?(3分)
【答案】江水渺茫,扁舟遠去,愁云慘淡低垂,帆船在飄蕩中越來越遠。作者采用了以景襯情的手法,淋漓盡致的表現了離別時難舍難分的纏綿婉惻的情景。
考點: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2)怎樣理解“怪人催去早”?請結合全詞分析。(4分)
【答案】殘陽即將落去,責怨人們催促的太早。該句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的寫出了斜陽不愿離去而責怨人催促的情緒,詞人以殘陽來暗喻自己,抒發了作者與友人離別時的難舍難分的纏綿之情。全詞雖沒有一句言離別,卻以景襯情的手法、以含蓄蘊藉的語言將景和情表達的韻味十足。
【解析】
試題分析:此題可結合著前面的詞句“恨殘 照,猶有一竿紅”,展開聯想和形象,描述“怪人催去早”的大意,然后結合著關鍵詞句“恨”“怪”等,分析所運用的擬人和比喻的修辭手法及其表達作用,答出作者與友人 離別時的難舍難分的纏綿之情即可。
考點: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二、(2013•湖北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8分)
臨 江 仙
歐陽修
記得金鑾同唱第,春風上國繁華。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負曲江花。
聞說閬山通閬苑,樓高不見君家。孤城寒日等閑斜。離愁難盡,紅樹遠連霞。
【注】歐陽修貶任滁州太守期間,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將赴任閬州(今四川閬中)通判,遠道來訪,歐陽修席上作此詞相送。詞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進士的宴會,“閬苑”指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1)這首詞蘊含著豐富的情感,請簡要概括。(3分)
【答案】
這首詞蘊含的情感主要有:①久別重逢的喜悅;②宦海沉浮的悲惋無奈;③離別在即的愁緒。
考點: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2)前人評此詞,稱其“飄逸”。請結合“聞說閬山通閬苑,樓高不見君家”兩句作簡要賞析。(5分)
【答案】①想象奇特,虛實相生。詞人忽發奇想,將本來荒僻的閬州點化為神仙閬苑,賦予閬州神話般的美麗。虛實處理得當,富有浪漫色彩。②境界縹緲開闊,語言灑脫靈動。“閬山”通“閬苑”,“滁州”望“閬州”,展現了多重時空的組合變化。“聞說”二字導入傳說, 忽又接以“樓高”句設想將來,靈動超逸,揮灑自如。
考點: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三、(14屆江蘇蘇州高三一模)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過蘇州
蘇舜欽①
東出盤門刮眼明,蕭蕭疏雨更陰晴。
綠楊白鷺俱自得,近水遠山皆有情。
萬物盛衰天意在,一身羈苦俗人輕。
注:①蘇舜欽,字子美,北宋詩人,詩與梅堯臣齊名,世稱“蘇梅”,這首詩是詩人過蘇州時流連光景之作。②區區:既“仆仆”,形容旅途勞累困頓。
【小題1】詩的頷聯寫景,頗具特色,請作簡要賞析。(4分)
【小題2】“萬物盛衰天意在,一身羈苦俗人輕”兩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境?(2分)
【小題3】評論家認為,此詩“以清切閑淡為主”,請作簡要分析。(4分)
【答案】
【小題1】運用擬人手法,寫綠楊白鷺的自得,寫山水有情;(2分)以色彩表現美景,“綠楊白鷺”“綠”“白”相間;(1分)遠近結合,“近水”“遠山”結合,畫面生動。(1分)
【小題2】坦然面對自然和人生的盛衰;(1分)對自身“羈苦”被俗人所輕的自嘲。(1分)
【小題3】意象清新:選取“綠楊”“白鷺”“近水”“遠山”等意象,氣清水秀,別有韻致;語言樸素,不肆雕琢,清新自然。情感平實,坦然面對萬物變化和人生盛衰。 (每點2分,答出2點即可)
考點: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小題2】
試題分析:這道題比較直觀,從字面意思可以看出作者坦然面對自然和人生的盛衰,對自身“羈苦”被俗人所輕的自嘲。
考點: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考點: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四、(14屆九江七校高三上期中聯考)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的題目。(8分)
雨后曉行獨至愚溪北池
柳宗元
宿云散洲渚①,曉日明村塢②。
高樹臨清池,風驚夜來雨。
予心適無事,偶此成賓主。
【小題1】“風驚夜來雨”在《藏海詩話》中宋人吳可說 “‘驚’字甚奇”,你怎么理解?(4分)
【小題2】“予心適無事,偶此成賓主”一句運用了什么表達方式,表達了怎樣的情感?(4分)
【答案】
【小題1】“驚”字。用了擬人手法,夜雨乍晴,沾在樹上的雨點,經風一吹,仿佛因受驚而灑落,奇妙生動,寫活了小雨點,饒有情趣
【小題2】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直寫心中感受,恰好今天心中無憂煩之事,信步走出,大自然便如熱情好客的主人,捧出奇異的美景招待我,真讓我欣喜不已又感激萬分。表達了詩人輕松愉悅之情
考點:分析作品體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現手法。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考點: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 D。
五、(2013•新課標Ⅰ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8~9題。
鵲 橋 仙
陸 游
華燈縱博,雕鞍馳射,誰記當年豪舉①?酒徒一一取封候,獨去作江邊漁父。
輕舟八尺,低逢三扇,占斷蘋洲煙雨②。鏡湖③元自屬閑人,又何必君恩賜與!
【注】①這三句是追憶當年軍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種棋戲。 ②占斷:占盡。蘋洲煙雨:指長滿蘋草、 煙雨空濛的風光。③鏡湖:即鑒湖,在今浙江紹興。唐天寶初,賀知章請求回家鄉會稽當道士,玄宗詔賜他鏡湖一角。
8.上闋最后兩句是什么意思?他表達了作者什么意思的情感?(5分)
【答案】那些整天酣飲的酒徒一個個都巧取封侯,而自己只能做個閑散的江邊漁翁,表達了對自己壯志未酬而只能隱居的無奈和牢騷。
考點: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9.詞的結尾借用了賀知章的故事,這有什么用意?請簡要分析。(6分)
【答案】用來含蓄地表現對統治者的不屑以及憤慨不平。皇帝既置我于閑散,鏡湖風月本來就屬于閑散之人,有何必要你皇帝的恩賜?再說,天地之大,何處容不下我一個閑散之人?誰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賜。
考點: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上一篇: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和觀點態度的方法
下一篇:古代詩歌中的感情類型分析介紹
* 鷓鴣天【宋】張炎樓上誰將玉笛吹,山前水闊暝云低。勞勞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修禊②近,賣餳③時,故鄉惟有夢相隨。夜來折得江頭柳,不是蘇堤④也皺眉。【注】①勞勞:遙遠。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濱設祭。③賣餳:清明前后賣糖粥。④蘇堤:作者家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