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古詩詞鑒賞之技巧類題型答案技巧步驟與練習解答

    技巧類
    (一)設問方式
    1、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達技巧(表現手法、藝術手法、藝術技巧)?
    2、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手法(藝術手法、表達技巧)。
    3、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4、這首詩(某某詩句)在寫景(抒情、描寫人物/某某)上有什么特點?
    (二)分析思路
    這類提問注重的是詩歌整體的藝術表現特色,主要應從詩歌的整體構思、詩歌整體的藝術技巧方面來解答。
    【表達技巧】(藝術技巧)
    1、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2、表現手法:
    (1)修辭手法:比喻、比擬(擬人、擬物)、夸張、借代、對偶、設問、反問、雙關、頂真、諧音、互文、反語、通感、排比、反復等。??????
    (2)抒情手法: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②間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樂景寫哀情、樂景寫樂情、哀景寫哀情、哀景寫樂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懷(借古諷今)。
    (3)描寫方法:A、動靜結合、以動襯靜、以靜襯動;B、虛實結合、虛實相生、由實到虛、由虛到實;C、正側結合(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D、點面結合(以點寫面、以面寫點);E、遠近結合;F、抑揚結合(先抑后揚/欲揚先抑、先揚后抑/欲抑先楊);G、褒貶結合(似貶實褒/寓褒于貶/正話反說、似褒實貶/寓貶于褒/反話正說);H、明暗結合;I、聲色結合;J、細節描寫;K、比興;L、白描;M、工筆;N、象征;O、對比;P、襯托(正襯、反襯);Q、烘托;R、渲染;S、用典;T、鋪陳;U、聯想、想象;V、以小見大;W、側面描寫;X、主客移位(側面虛寫)。
    (4)結構技巧:首尾照應、開門見山、層層深入、曲筆入題、卒章顯志、以景結情、總分得當、以小見大、過渡、鋪墊、伏筆、懸念等。

    【設題角度】
    1、“小角度”設題。此類設問的“切入點”較小,考查的針對性強,題干要求上明確規定了從表達技巧中的某一個具體方面鑒賞。如:
    ①2008年四川卷:這首元散曲主要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試作賞析。
    ②2008年江西卷:請從“虛實”關系的角度賞析這首詩。
    ③2007年全國卷Ⅰ:請從“景”和“情”的角度對這首詞作一賞析。
    ④2006年湖北卷:《暮春浐水送別》是怎樣融情于景的?請作簡要賞析。
    此類題目的考查目標非常明確,題干明確告訴考生須從“修辭方法”、“虛實”、“景”和“情”、“融情于景”等角度鑒賞,答題時我們只要根據題干所要求的相關表達技巧知識,并結合詩歌的具體內容作出分析說明即可。
    2、“大角度”設題。此類設題往往“泛泛而談”,沒有具體的角度要求,出現在題干中的關鍵詞通常是“表現手法”、“藝術手法”或“手法”等較為寬泛的概念。如:
    ①2007年浙江卷:請簡要賞析這三篇作品的表現手法及語言特色。
    ②2006年江西卷:詩人采用什么手法表達作品主旨?試結合全詩作簡要分析。
    ③2006年福建卷:這首詩三、四兩句在藝術手法上有什么特點?請作簡要分析。
    此類題目較之上一類鑒賞難度要大,因未規定表達技巧的具體類型,所以答案的不確定性因素很大,答案有可能是表達技巧中的任何一種甚至幾種類型。這些題型往往給考生答題帶來很大盲目性。
    (三)答題步驟:
    1、明手法: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
    2、釋理由:結合詩句闡釋為什么是用了這種手法。
    3、析作用:此手法怎樣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四)答題示例:
    【例題1】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
    早行
    陳與義
    露侵駝褐曉寒輕,星斗闌干分外明。寂寞小橋和夢過,稻田深處草蟲鳴。
    問:此詩主要用了什么表現手法?有何效果?
    【答案】(步驟一)主要用了反襯手法。(步驟二)天未放亮,星斗縱橫,分外明亮,反襯夜色之暗;“草蟲鳴”反襯出環境的寂靜。(步驟三)兩處反襯都突出了詩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飄泊引起的孤獨寂寞。
    * 技巧類(一)設問方式1、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達技巧(表現手法、藝術手法、藝術技巧)?2、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手法(藝術手法、表達技巧)。3、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4、這首詩(某某詩句)在寫景(抒情、描寫人物/某某)上有什么特點? ......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