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古典詩詞鑒賞專題訓練及答案

    御街行 秋日懷舊
    范仲淹
    紛紛墜葉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如練,長是人千里。
    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殘燈明滅枕頭敧,諳盡孤眠滋味。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
    (1)有人認為“寒聲碎”的“寒”“碎”兩字用得極妙,你同意嗎?請簡述理由。(4分)
    (2)請從“情”和“景”交融的角度對這首詞作一賞析。(4分)

    參考答案
    12(1)同意。“寒”意為寒冷,“碎”意為破碎。表現秋寒時節,秋葉紛紛墜地的無奈。體現了自己孤寒處境的感受,渲染出寂夜中悲涼寥寞的心情。
    (2)這首詞上片描繪秋夜寒寂的景象,下片抒寫孤眠愁思的情懷,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作者從夜靜葉落寫起,因夜之愈靜,故愈覺寒聲之碎。“真珠”五句,極寫遠空皓月澄澈之境。“長是人千里”之語,可見作者久羈之苦。下片即從此生發,步步深婉。酒未到已先成淚,情更凄切。“殘燈”兩句,寫屋內黯淡情景,與前片月光映照,亦倍增傷感。末三句,愁更難堪,情更凄切。



    12.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回答問題。
    秋波媚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①,望長安南山。
    秋到邊城角聲哀,烽火照高臺。悲歌擊筑,憑高酹酒,此興悠哉。
    多情誰似南山月,特地暮云開。灞橋②煙柳,曲江③池館,應待人來。
    [注]①高興亭,在南鄭(南鄭地處南宋抗金前線,當時陸游在南鄭)西北,正對南山。②灞橋,在長安東,漢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③曲江:池名,池邊有亭臺樓閣,是長安著名的風景區。
    (1)開篇兩句描繪了怎樣一幅的畫面
    (2)下闋所采用的主要藝術手法是什么?請結合具體內容加以賞析。


    參考答案
    12.答案:(1)開篇兩旬渲染了秋日里邊地緊張的戰爭氣氛,哀怨的號角聲與烽火的光焰交織在一起,有聲有色地描繪出一幅邊地悲壯雄渾的畫面。(答案要有“戰爭氣氛”和“悲壯雄渾的畫面”之類的內容,同時要扣住詩的內容加以描述。)
    (2)以大膽的想象,擬人化的手法,描寫長安之景。“多情誰似南山月,特地暮云開”,暮云不知何時已經散去,露出皎潔的明月,多情的月亮把詩人遙想中的長安照得如同白晝:“灞橋煙柳,曲江池館”都在多情地等待著宋軍收復失地.勝利歸來的情景,表達了詩人對抗金戰爭的前景充滿信心的樂觀態度,
    抒發了勝利在望的感情。(藝術手法2分,具體分析3分)



    12.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
    聽箏
    柳中庸
    抽弦促柱聽秦箏,無限秦人悲怨聲。
    似逐春風知柳態,如隨啼鳥識花情。
    誰家獨夜愁燈影?何處空樓思月明?
    更入幾重離別恨,江南歧路洛陽城。
    (1)這首詩題目是“聽箏”,頷聯主要運用哪些藝術手法來描寫音樂?試結合詩句分析其表達效果。(4分
    (2)有人說頸聯中“獨”與“空”堪稱詩人煉字的典范,請對這兩個字作簡要賞析。(4分)

    參考答案
    12.(1)這一聯主要運用了通感、比喻、擬人手法。(答出其中兩種得2分)通過對“柳態“和“啼鳥”的描摹,以視覺寫聽覺,化無形為有形,更加形象可感地寫出了分別的傷感。(2分)。
    (2)“獨”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對孤燈的形象,“空”表現離人遠行、無所依從的情景;這兩個字渲染了一種孤寂、凄清的氣氛,抒寫了人物內心的憂郁和思念。(能將兩個字結合詩歌準確分析即可得分)


    15.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5分)
    謁金門
    李好古
    花過雨,又是一番紅素。燕子歸來愁不語,舊巢無覓處。
    誰在玉關勞苦?誰在玉樓歌舞?若使胡塵吹得去,東風侯萬戶。
    (1) 這首詞的題目為《懷故居》,上闋采用 手法,描寫 這一主體形象,表現一種春仍歸來,人無歸處的情感。(2分)
    (2) 后人評價“若使胡塵吹得去,東風侯萬戶”是“寓莊于諧,別開生面”,你同意這種說法嗎,請結合詞句簡要分析。(3分)
    參考答案:
    15.(5分)
    (1)(2分)擬人 燕子
    (2)(3分)這一結句寫得令人耳目一新:想“東風”吹去“胡塵”,是一奇;封“東風”為“萬戶侯”,是奇之又奇。而更妙的是在這不經意之中,用俏皮幽默的文字隱含一個重大嚴肅的社會政治問題:百姓渴望統一,朝中卻無人抗金。給人天真之處露真情,風趣之中藏冷峻之感,真可謂“寓莊于諧,別開生面”。


    12.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題龍陽縣青草湖① 唐溫如
    西風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②白發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
    【注】①青草湖:位于洞庭湖的東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青草湖”與洞庭
    湖一脈相連,所以,詩中又寫成了“洞庭湖”②湘君:堯的女兒,舜的妃子,死后化為
    湘水女神
    (1)請對首句中的“老”字進行賞析。(3分)
    (2)后人評說這首詩極有“太白遺風”。請指出唐溫如這首詩的風格特征,并作簡要分
    析。(5分)
    參 考 答 案
    12.(8分)
    (1)(3分)運用擬人的手法,融情于境,生動傳神。不僅是洞庭湖被西風吹老,詩人自己也被無情的時光吹老,一夜發白,寫出了詩人因秋風而生發的悲秋之意,遲暮之感。
    答出擬人手法1分,賞析2分,意思答對即可。
    (2)(5分)
    風格特征:想象奇特,飄渺奇幻,浪漫色彩。(1分,答出任意一點即可給分)
    ① 運用擬人和夸張的手法,如“西北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發多”“滿船清夢壓星
    河”
    ② 意象奇特。將神話傳說、夢境與自然景象組合起來構成一幅飄渺奇幻的畫面。如“湘
    君”“清夢”“星河”。(4分,每點2分)


    13.閱讀下面的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山居即事
    王 維
    寂寞掩柴扉,蒼茫對落暉。
    鶴巢松樹遍,人訪蓽門稀。
    嫩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
    渡頭煙火起,處處采菱歸。
    (1)簡析“遍”字在頷聯中的表達效果。
    (2)詩的后四句寫出了怎樣的景與情?
    參考答案
    13.(8分)
    (1)“遍”字表現松茂鶴多,“稀”字表現來訪者少,兩者對照寫出山居環境的幽靜。
    (2)寫出了夕陽西下,炊煙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愛,人們采菱而歸的景象。表現出作者悠然閑適的心情。


    12.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鄭 谷
    春風用意勻顏色, 銷得攜觴與賦詩。 秾麗最宜新著雨, 嬌嬈全在欲開時。
    莫愁粉黛臨窗懶, 梁廣丹青點筆遲。朝醉暮吟看不足, 羨他蝴蝶宿深枝。
    (1)明代的王象晉形容海棠曰:“其花甚豐,其葉甚茂,其枝甚柔,望之綽綽如處女。”本詩中那兩句表達了這種意思?并寫出海棠怎樣的風韻美?(4分)
    (2)本詩的第三聯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2、(1)本詩中三、四句表達了這種意思。(1分) 海棠最美最動人之處就在于含苞待放之時。海棠花蕾“新著雨”而又在“欲開時”,色澤分外鮮紅艷麗,看上去有如少女含羞時的紅暈,嬌嬈而嫵媚。海棠顯得別具一番風韻,顯得異常之美。(3分)(意思對即可)
    (2)第三聯詩人從側面對海棠進行烘托。(1分)那美麗勤勞的莫愁女為欣賞海棠的嬌艷竟懶于梳妝,善畫海棠的畫家梁廣也為海棠的嬌美所吸引而遲遲動筆,不肯輕易點染,唯恐描畫不出海棠的豐姿神韻。則海棠的美麗和風韻也就可想而知,真所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了。(3分)(意思對即可)
    * 御街行秋日懷舊范仲淹紛紛墜葉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如練,長是人千里。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殘燈明滅枕頭敧,諳盡孤眠滋味。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1)有人認為“寒聲碎”的“寒”“ ......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