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詠史懷古詩--古代詩歌鑒賞

    詠史懷古詩--古代詩歌鑒賞

    一、什么是懷古詩
    懷古詩又稱懷古詠史詩,它一般以歷史典故為題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諷今抨擊社會現實,或抒發滄桑變化的人生感慨。風格一般雄渾壯闊。
    1、詠史懷古詩的類別:
    A、詠古跡 ——懷想與該古跡有關的人、事
    B、懷古人——借古人自比(相似之處)
    與古人對比(相反之處)
    C、憶古事——借古諷今   借古傷今
    2、詠史懷古詩思想內容:
    A、感慨盛衰(世事)無常      B、感慨國運衰微
    C、抒發愛國情懷              D、評價歷史是非
    E、感慨壯志難酬,懷才不遇,報國無門,抑郁不得志
    F、揭露統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
    3、詠史懷古詩常用手法:
    對比,用典

    二、高考懷古詩常見題型
    (一)、從情感角度:“詩中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1、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湖州歌(其六) 南宋–汪元量
    北望煙云不盡頭, 大江東去水悠悠。夕陽一片寒鴉外, 目斷東西四百州。
    [注]此詩是元滅南宋時,作者被元軍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簡析:“大江東去水悠悠”與蘇東坡“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表達的不同情感,蘇軾的詩句表達了對歷史流轉、英雄不在的感慨,側重懷古。
    【答案】大江東去水悠悠”抒發了作者身處國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時的悲痛心情,側重現實。
    (二)、從手法角度:“詩中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
    1、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6 分)
    江漢  杜甫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擾壯,秋風病欲蘇。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1)這是杜甫晚年客滯江漢時所寫的一首詩。詩中二三聯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風”幾個意象,請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答案】“片云”“孤月”意境凄涼,流露出作者孤獨、苦無知音的煩悶;“落日”“秋風”意境雄壯、開闊,又體現了作者“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樂觀曠達。
    (2)有人認為這首詩洋溢著詩人自強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認為這首詩表達了詩人的怨憤之情,你同意哪種看法?請說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見。
    【答案】開放題,言之成理即可。答“自強不息”的要聯系“落日心猶壯”,答“怨憤”的要聯系“不必取長途”。

    2、                                       華清宮
    吳融
    四郊飛雪暗云端,惟此宮中落便干。綠樹碧檐相掩映,無人知道外邊寒。
    過華清宮
    李約
    君王游樂萬機輕,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輦升天人已盡,故宮惟有樹長生。
    “兩首詩描寫了不同時期的華清宮,請指出二者主要運用了哪種相同的表現手法,并作簡要說明。”

    【答案】①兩首詩都運用了對比(或對照、映襯)手法。(2分)
    ②第一首詩宮內宮外(或空間)對比:宮外飛雪陰云,分外寒冷;宮內綠樹掩映,溫暖如春。(1分)第二首詩今昔(或時間)對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雜樹叢生,宮殿荒涼。(1分)

    (三)從綜合的角度:從一個角度,寫鑒賞性的文字。
    1、(上海卷)閱讀下面的詩和對聯,完成題目。
    赤壁   杜庠①
    水軍東下本雄圖,  千里長江隘舳艫②。諸葛心中空有漢,  曹瞞③眼里已無吳。
    兵銷炬影東風猛,  夢斷簫聲夜月孤。過此不堪回首處,  荒礬鷗鳥滿煙蕪。
    [注]①杜庠:明朝詩人,曾任知縣,不久罷歸;不得志,放情詩酒。  ②舳艫;船只首尾相接非常多的樣子。  ③曹瞞:即曹操。

    客到黃州,或從夏口西來,武昌東去
    天生赤壁,不過周郎一炬,蘇子兩游
                       ——郭朝祚題湖北黃岡東坡赤壁門樓
    (1)對聯在語言形式上的最大特點是□□,律詩中的頷聯和頸聯也具有這樣的特點。(1分)
    (2)對聯中的“周郎一炬”與上面詩歌中的“___________”一句同說一事;“蘇子兩游”與上面詩歌中的“____________”一句同說—事。(2分)
    (3)就詩歌中畫線的句子,結合全詩,從—個角度(如景和情的關系)寫一段鑒賞文字(80字左右)。(5分)
    【答案】1、對仗(或:對偶)     2、兵銷炬影東風猛    夢斷簫聲夜月孤
    3、從角度、內容、語言三方面綜合考慮。
    【賞析】這是作者經過赤壁時,回憶起一千二百年前發生在這里的一場大戰而寫出的一首懷古詩。詩的前五句,作者以巨匠之手,舉重若輕地把一場歷史的風雷任意驅遣于筆底,并從一定角度對當年叱咤風云的英雄人物給予評價。
    首聯“水軍東下本雄圖,千里長江隘舟由艫”,詩人以驚人的藝術腕力寫出了曹軍以泰山壓卵之勢順長江東下。睥睨一切的氣焰和威勢。然而,句中著一“本”字,則明白暗示了其驕兵必敗,“雄圖”終將化為泡影的歷史結局。
    頷聯“諸葛心中空有漢,曹滿眼里已無吳”,分述諸葛亮和曹操兩個歷史人物。“心中空有漢”是說,漢朝國祚將亡,諸葛亮縱然逞其才智,終究也是枉費心機。對句寫曹操的狂妄輕敵。
    頸聯出句“兵銷炬影東風猛”,寫曹軍的失敗。接下來的對句“夢斷簫聲夜月孤”,則出現一個大跨度的跳躍、轉折,作者移宮換羽,詩筆一揮越過八、九百年,聯想到大蘇泛赤壁的遺事,一種虛空悵惘的情緒隨之升騰起來,詩境也由粗放轉為凄清。句中“夢斷”、“簫聲”、“夜月”的意象,全由蘇軾《前赤壁賦》一文化出。這一聯的兩句詩對比強烈,出句尚是千帆爭渡,煙焰張天的戰爭場景,對句卻繪出一幅清幽的長江月夜聽簫圖,讀者如聞那“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嫋嫋,不絕如縷”的洞簫聲在耳畔索回飄蕩,令人黯然銷魂。
    尾聯詩人從幽思冥想中重又回到使他感興趣的眼前風物上來:“過此不堪回首處,荒磯鷗鳥滿煙蕪。”不堪回首是傷感于歷史的變遷和現實的荒涼。那些三國時代的英雄人物——一世之雄的曹操,足智多謀的諸葛亮,雄姿英發的周郎,“而今安在哉”!就連那月夜泛舟,臨風吹簫、放言宏論的蘇軾和客子,也早已杳如黃鶴。面對荒磯鷗鳥、哀草寒煙,多情善感的詩人撫今追昔,念往思來,能不感慨萬端!更兼那仕途的失意,生活的坎坷,命運的乖舛,……一腔憂思愁緒向誰傾?末句以景結情,作者的百般感觸盡在不言中,也給全詩籠上了一層由歷史的滄桑感、宇宙的蒼涼感和人生短暫渺小的感喟相交織而成的凄愴意緒。
    〖分析〗
    該題為全開放性的題目。扣住內容(作者闡明的道理)和獨特的構思兩個角度來回答。
    〖失誤及矯正〗
    綜合表述題型常見的失誤有:一是對詩歌的分析評價失之膚淺,或分析字句,或分析修辭,或簡要概括內容等; 二是分析時邏輯不明,表述時思路不清。學生在作答時,往往把內容和形式絞在一起,時而內容,時而手法,時而形象,角度不一,邏輯不清,缺乏條理性。加上語言表達不簡潔,答案給人一種模糊感覺。三是分析評價牽強附會。在理解詩詞內容、情感、形象、藝術手法、語言風格時,或脫離詩詞背景作無端的想象或無據的推理歸納;或在評論某一點時,總喜歡聯系作者的時代背景、心情及遭遇來回答,答案牽強生硬。
    回答時要注意:在作答時,要充分解讀詩詞題目、后面注釋文字及相關材料的提示,抓住詩詞中抒情議論的語句來重點展開評價。同時要借助詩中景物特點、詩歌意境來進行合理想象,防止答題片面,主觀臆斷。題干中若無分析角度,則按“寫了什么(主要對象)→怎么寫的(表達方式、表現手法、修辭等)→什么表達效果”思路來回答,若有分析角度,按題目要求答。這種題型答案開放,表達自由。若要答案精簡完美,必須注意表達的條理性、簡明性。你最好依照題目提問順序一問一問地答,最好采用數字序號或字母分點來答,最好按照先總說(或具體分析)后分說(總說)的思路來答。同時還要注意用語準確,書寫規范。

    三、解題思路把握
    1、讀懂注解,弄清歷史典故。-------作者“懷”什么“古”
        對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實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這就要求我們要積累一些歷史知識。在閱讀一首詩時,一定要讀好注解,這也是讀懂材料的一把鑰匙。
    2、結合背景,領會作者意圖。------作者為什么懷古
    后代作家對塵封的往事發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現實的原因或觸發感慨的媒介。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被貶黃州,到過當地一處叫赤鼻磯的地方——傳聞就是當年三國時的古戰場赤壁——憑吊,這赤鼻磯也可以說是觸發詩人感想的媒介。
    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詩人登上京口北固亭,從歷史上的孫權、劉裕以京口為基地堅持抗擊北方勁敵,聯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風雨飄搖中茍且偷安,這京口北固亭是觸發詩人感想的媒介。南宋小朝廷的茍且偷安,自己報國無門,是詩人引發詩情的現實原因。
    3、深入分析,體悟作者感情-------作者在懷古中表達了什么感情
    詩人懷古詠古,大致有這樣幾種情況:
        一種是對歷史作冷靜的理性思考,詩人自己不置身其中。
    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寫過《題烏江亭》詩。杜牧為項羽自刎而惋惜:“江東弟子多俊才,卷土重來未可知。”然而王安石卻感到項羽的失敗是歷史的必然:“江東弟子今雖在,肯為君王卷土來。”
        第二種情況是把史實和現實交織在一起,或是感慨個人遭遇,或是抨擊社會現實。我們學過的兩首宋詞《念奴嬌·赤壁懷古》和《京口北固亭懷古》,便是如此。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蘇軾《念奴嬌  赤壁懷古》
    借古人少年得志、建功立業來抒發自己年華易逝、功業未竟的人生感慨。
    “ 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辛棄疾《京口北固亭懷古》
    作者借歌頌和追慕英雄及其功勛業績來譴責南宋朝廷的腐敗無能和茍且偷安,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壯志難酬的悲憤之情。

    第三種情況是只抓住歷史的影子,故意借題發揮,如李商隱的《賈生》就是這么一首借古諷今的杰作。
    賈生     李商隱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孝文帝“夜半前席”,鄭重求賢,虛心垂詢,不是為了尋求治國安民之道,卻是為了“問鬼神”的本原問題。諷刺何其辛辣!
    作者以此寓諷時主,又包含了自己懷才不遇的自憐。感慨何其深沉!
    4、總體把握,分析寫法-------特別要注意分析典故。(對比、用典)
        在構思上,懷古詠史詩可以說百花齊放,有以景襯情的,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有議論引發的,如清人劉獻庭的“六奇已出陳平計,王餌曾聞賈誼言。敢借妄自歸異國,漢家長策在和番。”(《王昭君》),對漢元帝的統治無能作了辛辣的諷刺。
    在章法上,或作正對比,或側面烘托等。
    總之,欣賞這類詩歌,我們往往要了解的是作者寫了怎樣的古人、往事,詩人為什么要寫這個古人、這段往事,他在詩中表現出什么態度,這種態度又是運用什么方法來表達的。

    自我總結
    懷古詩的思想內容主要有:                                            。

    在藝術技巧上主要有:                                                。


    實戰演練
    1、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
    江 城 子   
    五代·歐陽炯
      晚日金陵異草平,落霞明,水無情。六代繁華,暗逐逝波聲。空有始蘇臺上月,如西子鏡照江城。
    【注】姑蘇臺:吳王夫差與寵妃西施長夜作樂之地,原址在蘇州市西南姑蘇山上。
    這首詞明寫眼前實景,暗寓歷史滄桑。詞中“水無情”、“空有姑蘇臺上月”兩句含有深意。試結合全詩加以賞析。
    答案:“水無情”明寫落日余輝中金陵城外長江浩蕩東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歷史無情地淘汰,他們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復返。“空有”明寫六朝繁華已去,只剩月亮高掛,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轍之意。

    2、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3、4題
    登金陵鳳凰臺①      李白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①此詩系作者于天寶年間,被排擠離開長安,南游金陵時所作。
    (1)結合頷聯分析,詩中的“鳳去臺空”有什么意味?(3分)
    答:作者用鳳凰的飛去象征六朝的繁華不復存在,表達了昔盛今衰的感慨。三、四句是說吳國昔時繁華的宮廷已經荒蕪,東晉的一代風流人物也早已進了墳墓,這是對鳳去臺空之意的進一步書寫。
    (2)分析尾聯的修辭效果及所表達的思想感情。(3分)
    答:“日”喻帝王,“浮云”喻小人,比喻修辭的運用含蓄地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表達了皇帝被奸邪蒙蔽,而自己報國無門的傷痛,抒發了憂國傷時的情懷

    3、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題
    西塞山懷古 劉禹錫
    王浚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從今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注釋】①西塞山:三國時吳國的西部要塞。②王浚:西晉龍驤將軍,建造大型戰船以伐吳。王氣:帝王所在地有一種祥瑞之氣。黯然:暗淡無光的樣子。③尋:古代八尺為一尋。鐵鎖:吳國在長江險要處裝置鐵鎖鏈。降幡:降旗。④傷:感傷。往事:這里指東吳和六朝破亡的歷史。山形:指西塞山。枕:靠。寒流:指長江。⑤四海為家:指國家統一。故壘:指西塞山要塞。蕭蕭:風聲。蘆荻:蘆葦一類植物。

    (1)詩人寫王浚攻破南京城時的情景,采用了什么手法?這一情景的描寫看似懷古,其弦外之音又是什么?請作具體的分析。
    【解題指要】對詩詞的分析、鑒賞不結合創作茲篇的時代背景是不行的,而懷古詩有外之音,只要是好詩則無一例外。
    答:采用強烈的對比手法。其弦外之音是充滿了對割據一方的藩鎮勢力的無情嘲諷,你看“王氣”也好,“鐵鎖”也好,豈能擋住祖國統一的步伐?
    (2)這首律詩以蘆葦在秋風中顫抖著,發出了悲鳴作結,妙在哪里?請結合原詩作簡要的分析。
    【解題指要】以寫景為結尾無一不含有余不盡之意,這是放之所有詩詞而皆準的真理。只是“意”是什么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答:它妙在含有余不盡之意,這破敗荒涼的西塞山不就像割據一方的藩鎮嗎?他們最終逃脫不了滅亡的命運。其諷刺入木三分,而詩人對割據一方的藩鎮勢力的警告可謂義正辭嚴。

    4、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金陵晚望                                 金陵圖
    高蟾                                    韋莊
    曾伴浮云歸晚翠,猶陪落日泛秋聲。        誰謂傷心畫不成? 畫人心逐世人情。
    世間無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滿古城。
    【注】高蟾、韋莊,均為晚唐詩人。
    (1)這兩首詩都寫到了“傷心”,詩人為什么傷心?
    答: 詩人為唐朝的衰敗而傷心。
    (2)兩位詩人一位說“一片傷心畫不成”,一位說“誰謂傷心畫不成”。請結合詩歌對此作簡要分析。
    答:這兩首詩從不同的角度,表達了相同的思想感情。高詩作者通過晚望金陵,從“落日”“秋聲”等意象中,生出一片傷心之情,詩人認為這種深重的傷心,世上的畫家是看不出來的。韋詩作者通過觀看金陵圖,認為畫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現出對國事衰敗的傷痛之情,所以說,傷心是難畫成的。
    * 詠史懷古詩--古代詩歌鑒賞一、什么是懷古詩懷古詩又稱懷古詠史詩,它一般以歷史典故為題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諷今抨擊社會現實,或抒發滄桑變化的人生感慨。風格一般雄渾壯闊。1、詠史懷古詩的類別:A、詠古跡——懷想與該古跡有關的人、事B、懷 ......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