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歌鑒賞答題技巧分析
詩歌鑒賞答題技巧
基本答題格式
1.先觀點后理由,解題時先表明觀點,再陳述理由。
2.答題時,先分說后總說或先總說后分說。
3.分點作答,答題時,分成幾點,列出答案。
一、形象類題目:
這首詩塑造了什么樣的形象?試說說這首詩中的形象特點?通過詩中的形象塑造,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答題要領:詩歌中的形象包括事象、物象、意象(事象物象以特定的情意構成了固定的關系)等,既是指敘事詩中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詩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則是指詩歌中所描寫的景與物。比如湖光山色、田園桑麻、大漠孤城之類,都是詩歌中的形象。詩歌中的形象傾注著詩人的思想和情感,因此只有真正理解了詩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領會詩歌的思想感情。分析詩歌形象要根據所描寫的具體物象和畫面識別其性質,概括出詩歌的象征意義和社會意義。回答時應包括三個要點:(1)是什么形象;(2)形象的具體特征是什么;(3)形象的意義是什么。
答題步驟:(1)找出并描摹詩歌形象;(2)概括形象特點;(3)揭示作者情感。
[或(1)找到詩人描繪的形象的有關詩句(2)分析形象的基本含義(3)結合文章主旨分析詩人為什么要寫這一形象(4)指出描繪形象的意義作用或效果。]
(1)人物形象:身份+性格+思想。
(2)詩歌意象:表層含義+深層含義(即解釋詩句)
二、意境類題目:
這首詩營造了一個怎樣的意境氛圍?這首詩為我們展示了一幅怎樣的畫面?這首詩描寫了什么樣的景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懷?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
答題要領: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意境是詩中意與境兩個因素的和諧統一。意是詩人在詩中抒發的思想感情,境是詩中所描繪的藝術圖景。所謂意境,就是詩人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與詩中所描繪的生活圖景有機融合而形成的一種耐人尋味的藝術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分析詩歌意境要抓住三方面的內容,一要描摹詩歌圖景,二要概括意境特點,三要剖析作者思想。
具體答題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考生應該用自己的語言把詩歌所營造的意境描摹出來。這里有兩個要點,一是用自己的語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個景物都寫到,但要寫到主要的景物,語言力求優美。第二部分,應在描摹出圖景后,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些景物所營造的情境的氛圍特點,或雄渾壯麗、高闊遠深,或蕭瑟凄涼、蒼涼悲壯,或生機勃勃、神奇瑰麗,或恬靜優美、閑適安逸,或孤寂冷清、凄清悲涼,或熱烈明快、清新自然,或沉郁憂愁,或和諧靜謐……準確體現其特點和情調。第三部分,根據這首詩情境氛圍的特點再來談詩人的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為:愉悅、歡快、激動、沉痛、悲憤、哀傷,贊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別之情、依戀之情、豪邁之情、閑適恬淡之情等。
答題步驟:(1)抓意象(找出詩中的物象、意象)(2)描圖景(展開聯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再現畫面時既要忠于原詩,又要力求語言優美)。(3)點氛圍(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4)析情感(分析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或給人什么樣的啟示和思考)。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哀傷的情懷”是不夠的,還應答出為什么而“哀傷”。
解題格式:客觀形象+主觀感受+交融了什么樣的感情。
三、情感主旨(思想內容)
考查方向:1.對所抒感情的理解
2.對詩歌深層含義的揭示
3.對詩歌主旨的理解
題目類型:“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實”,“表現了怎樣的情趣”,“主旨是什么”
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思想感情(內涵);請概括這首詩的主題思想;歸納本詩的思想內容;闡述詩歌所表達的觀點、態度、主張。或結合意境提問,或就某句某聯發問。
答題要領:評價思想內容,首先必須明確詩歌的表層意思與深刻意義,把握詩歌的主旨和思想傾向。要立足于對詩歌形象、語言、表達技巧的賞析之上,做到全面、準確、深入、客觀、恰如其分地進行分析評價。不要犯“拔高”或“套用”的毛病,更不要出現言不及意,似是而非的問題,努力忠于原詩,做到言之成理,言之有據。答題要點應包括三點:一是根據詩句描述內容,分析所涉及的詩句具體寫了什么(塑造的形象),二是作品的主旨、作者的情感,三是作品的思想意義。在具體操作中,我們往往用“描繪了……的景物,塑造了……的形象,抒發了詩人……的情感,歌頌了……的品質,批判了……的觀點等句式。
解題格式:
1.所抒感情:通過什么內容+抒發(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2.概括詩歌主旨:這是一首什么樣的詩+詩歌各句分別寫了什么+通過什么手法+抒發什么情感+評價(總分總式)
四、表達技巧題
表達技巧有三個層面的內容:修辭方法、表現手法(表達方式、文藝表現方法)、篇章結構。
題目類型:這首詩歌采用了何種表現手法?
變體:這首詩歌運用了怎樣的表現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來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或就某一方面提具體問題。
答題要領:分析表達技巧,就是分析詩人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首先要區分鑒賞要求,即試卷設題是要我們從修辭角度,還是表現手法角度,還是篇章結構,還是兼而有之。(1)明手法(準確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現手法或何種技巧)。
其次才是對相關表達技巧的具體的鑒賞。(2)闡運用(結合詩句和具體的詞語闡釋說明詩人如何運用了這種手法)。(3)說說作者采取這種手法的原因。
再次,解釋(4)析效果(這種手法表現了什么樣的內容,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刻畫了什么形象,傳達怎樣的旨趣或揭示了什么樣的道理。運用該手法的好處)。在鑒賞過程中的語言表述必須是將詩歌的意境解釋和形式技巧的鑒賞結合在一起的流暢優美的賞析。
解題格式:
賞析修辭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賞析表達方式:怎樣敘(描寫)+敘(描寫)什么+抒什么情
賞析表現手法:手法+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常見錯誤:解答這類提問時,常犯的一個錯誤是對詩歌某個局部的修辭手法進行闡述。這是不對的。但在闡述具體某句詩時,可以談及修辭手法的運用。
注意事項:
鑒賞技法時,如果沒有規定角度,應選擇作品最為突出的、自己最有把握的角度切入。采取此項解題策略,既能提高解題的速度,又能提高解題的準確性。
五、語言賞析題
考查方向
1.對關鍵詞語的品味(含義及表達作用)
2.對關鍵詩句的理解(含義、色彩、情味、效果等)
3.當題干要求品評某一個字眼的藝術效果時,就是考析詩眼或析煉字。
詩眼,一般是動詞或形容詞。析詩眼就是抓詩句中最精練傳神的動詞或形容詞品味,看其在拓深詩的意境、傳達詩人情感上起的作用。煉字,指錘煉詞語,指詩人經過反復琢磨,從詞匯寶庫中挑選出最妥帖、最精確、最形象生動的詞語來描摹事物或表情達意;析煉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詞語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為形象生動的效果。
4.對語言風格的概括(格調、色彩、境界、情味等)
解題格式
品味關鍵詞句:含義+手法+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答題要領:
1.煉字類答題
提問方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么字?為什么?
提問變體:①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或與其它某字比較提出優劣問題。②對詩中某字某句,你認為寫得好不好?為什么?③從哪一句中可以找出最能體現詩人感情的一個字?④此詩某句中某個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覺得這兩個哪個更好,為什么?⑤某字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解答分析:古人做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煉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并結合全詩的主旨、意境和詩人的思想感情來分析。
答題步驟:(1) 下判斷(肯定“好”或肯定哪一個更好)。(2) 釋含義(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3) 描景象(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再現詩人所描繪的情景)。 (4) 點情境(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2.煉句(鑒賞詩詞名句)類答題
提問方式:(1)描述名句所展現的畫面,并揭示詩句的含義。
(2)解釋某一聯的意思,并分析其情與景的關系。
(3)解釋詩詞的意思,說出它們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名句是整首詩(詞)精華所在。它們往往在景、情、意(理)方面有被人們稱道的地方。根據具體的句子,可三者皆說,也可側重一個方面。
答題步驟:(1)明確詩中具體景物形象。
(2)展開想象和聯想,用自己的語言再現景物形象(名句的內容解釋) 。
(3)概括該句語言風格、煉字方面的特點或表達技巧。概括詩人描繪景物的特點。
(4)扣住重點詞語分析,回答題干的問題。
(5)表達了詩什么樣的思想感情或給人什么樣的啟示和思考。
3.關鍵詞類答題
提問方式:某詞是全詩的關鍵,為什么?
解答分析:古詩(詞)非常講究構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全詩的思想,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出考生對全詩的把握程度。
答題步驟:(1) 慮主旨(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 思結構(從該詞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考慮)。
4.分析語言特色類答題
提問方式:這首詩歌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提問變體:這首詩歌具有怎樣的語言風格?談談這首詩歌的語言藝術。
解答分析: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能用來答題的詞一般有: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淺顯、辭藻華麗、委婉含蓄、簡潔洗練、沉郁頓挫、渾厚雄壯、多用口語、明白如話、樸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筆調婉約等。此外還要準確地使用評價詩歌的一些術語,如:“簡練傳神”、“生動形象”、“一字傳神”、“對仗工穩”、“語近情遙”等等。再熟悉一些著名詩人的語言特色,如陶淵明的平淡、李商隱的絢麗、白居易的明快、杜牧絕句的含蓄、賈島的簡潔等,了解這些對解題不無幫助。
答題步驟:(1) 明特色(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2) 列例證(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3) 析感情(指出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六、開放題
開放型題是近幾年才在高考中出現的新題型,其用意也是考察學生的思維辨證的能力,對這類題型的解答,沒有什么正確與錯誤之分,但卻有論述的合理與不合理之說。要想使自己的論述做到合理,除了在平時的備考訓練外,還需要了解一些解題策略才能夠游刃有余。在答題時,不應只有自己的分析和說明,也應照顧到原詩,把原詩中的個別有用的詩詞引用到你的分析中,這樣使分析更顯得有理有據,分析綜合能力和思維辨證能力自然而然體現出來了。
題型分析
1.評價題型
評價題是先列舉出一首或幾首詩詞,再引用一段古代詩詞評論家或后世人對詩詞特點的評論語,要求你先判斷這個評論是否正確,是否合理,然后闡明理由。這種題型酷似政史考試中的判斷說理題。
提問方式:有人這樣認為,有人那樣認為,你覺得呢?
提問變體:有人認為某字用得好,有人認為某字用得好,你認為呢?
解答分析:依據原詩詞作答,一定要從原詩詞中找到原因、理由。
答題步驟::找要點(找到原詩句中的關鍵幾點)+分條述(分條作答,用翻譯的形式就可以)。
2.比較評價題型
這種題型命題者往往給出兩首或幾首詩詞,要求學生比較閱讀后,對其異同進行分析評價。
答題步驟:(1)通過研讀兩首詩,比較它們之間的異同點。
(2)根據題目要求,扣住作品中的字、詞、句加以分析闡述。
3.綜合表述型
綜合表述型就是命題者在問題設置上比較籠統,要求考生根據自己的認知水平來分析評價詩歌。這是一種全開放性的鑒賞題型,可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從作答結果看,答案相當于一篇100~200字的小論文。
答題步驟:在明白要求的基礎上,一般可采用“總-分-總”式
(1)概括特色(用一個判斷句來表明觀點)。
(2)緊扣住題目要求,結合詩句進行分析闡述,以證明觀點。
(3)揭示這樣寫的好處。
基本答題格式
1.先觀點后理由,解題時先表明觀點,再陳述理由。
2.答題時,先分說后總說或先總說后分說。
3.分點作答,答題時,分成幾點,列出答案。
一、形象類題目:
這首詩塑造了什么樣的形象?試說說這首詩中的形象特點?通過詩中的形象塑造,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答題要領:詩歌中的形象包括事象、物象、意象(事象物象以特定的情意構成了固定的關系)等,既是指敘事詩中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詩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則是指詩歌中所描寫的景與物。比如湖光山色、田園桑麻、大漠孤城之類,都是詩歌中的形象。詩歌中的形象傾注著詩人的思想和情感,因此只有真正理解了詩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領會詩歌的思想感情。分析詩歌形象要根據所描寫的具體物象和畫面識別其性質,概括出詩歌的象征意義和社會意義。回答時應包括三個要點:(1)是什么形象;(2)形象的具體特征是什么;(3)形象的意義是什么。
答題步驟:(1)找出并描摹詩歌形象;(2)概括形象特點;(3)揭示作者情感。
[或(1)找到詩人描繪的形象的有關詩句(2)分析形象的基本含義(3)結合文章主旨分析詩人為什么要寫這一形象(4)指出描繪形象的意義作用或效果。]
(1)人物形象:身份+性格+思想。
(2)詩歌意象:表層含義+深層含義(即解釋詩句)
二、意境類題目:
這首詩營造了一個怎樣的意境氛圍?這首詩為我們展示了一幅怎樣的畫面?這首詩描寫了什么樣的景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懷?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
答題要領: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意境是詩中意與境兩個因素的和諧統一。意是詩人在詩中抒發的思想感情,境是詩中所描繪的藝術圖景。所謂意境,就是詩人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與詩中所描繪的生活圖景有機融合而形成的一種耐人尋味的藝術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分析詩歌意境要抓住三方面的內容,一要描摹詩歌圖景,二要概括意境特點,三要剖析作者思想。
具體答題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考生應該用自己的語言把詩歌所營造的意境描摹出來。這里有兩個要點,一是用自己的語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個景物都寫到,但要寫到主要的景物,語言力求優美。第二部分,應在描摹出圖景后,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些景物所營造的情境的氛圍特點,或雄渾壯麗、高闊遠深,或蕭瑟凄涼、蒼涼悲壯,或生機勃勃、神奇瑰麗,或恬靜優美、閑適安逸,或孤寂冷清、凄清悲涼,或熱烈明快、清新自然,或沉郁憂愁,或和諧靜謐……準確體現其特點和情調。第三部分,根據這首詩情境氛圍的特點再來談詩人的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為:愉悅、歡快、激動、沉痛、悲憤、哀傷,贊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別之情、依戀之情、豪邁之情、閑適恬淡之情等。
答題步驟:(1)抓意象(找出詩中的物象、意象)(2)描圖景(展開聯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再現畫面時既要忠于原詩,又要力求語言優美)。(3)點氛圍(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4)析情感(分析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或給人什么樣的啟示和思考)。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哀傷的情懷”是不夠的,還應答出為什么而“哀傷”。
解題格式:客觀形象+主觀感受+交融了什么樣的感情。
三、情感主旨(思想內容)
考查方向:1.對所抒感情的理解
2.對詩歌深層含義的揭示
3.對詩歌主旨的理解
題目類型:“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實”,“表現了怎樣的情趣”,“主旨是什么”
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思想感情(內涵);請概括這首詩的主題思想;歸納本詩的思想內容;闡述詩歌所表達的觀點、態度、主張。或結合意境提問,或就某句某聯發問。
答題要領:評價思想內容,首先必須明確詩歌的表層意思與深刻意義,把握詩歌的主旨和思想傾向。要立足于對詩歌形象、語言、表達技巧的賞析之上,做到全面、準確、深入、客觀、恰如其分地進行分析評價。不要犯“拔高”或“套用”的毛病,更不要出現言不及意,似是而非的問題,努力忠于原詩,做到言之成理,言之有據。答題要點應包括三點:一是根據詩句描述內容,分析所涉及的詩句具體寫了什么(塑造的形象),二是作品的主旨、作者的情感,三是作品的思想意義。在具體操作中,我們往往用“描繪了……的景物,塑造了……的形象,抒發了詩人……的情感,歌頌了……的品質,批判了……的觀點等句式。
解題格式:
1.所抒感情:通過什么內容+抒發(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2.概括詩歌主旨:這是一首什么樣的詩+詩歌各句分別寫了什么+通過什么手法+抒發什么情感+評價(總分總式)
四、表達技巧題
表達技巧有三個層面的內容:修辭方法、表現手法(表達方式、文藝表現方法)、篇章結構。
題目類型:這首詩歌采用了何種表現手法?
變體:這首詩歌運用了怎樣的表現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來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或就某一方面提具體問題。
答題要領:分析表達技巧,就是分析詩人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首先要區分鑒賞要求,即試卷設題是要我們從修辭角度,還是表現手法角度,還是篇章結構,還是兼而有之。(1)明手法(準確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現手法或何種技巧)。
其次才是對相關表達技巧的具體的鑒賞。(2)闡運用(結合詩句和具體的詞語闡釋說明詩人如何運用了這種手法)。(3)說說作者采取這種手法的原因。
再次,解釋(4)析效果(這種手法表現了什么樣的內容,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刻畫了什么形象,傳達怎樣的旨趣或揭示了什么樣的道理。運用該手法的好處)。在鑒賞過程中的語言表述必須是將詩歌的意境解釋和形式技巧的鑒賞結合在一起的流暢優美的賞析。
解題格式:
賞析修辭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賞析表達方式:怎樣敘(描寫)+敘(描寫)什么+抒什么情
賞析表現手法:手法+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常見錯誤:解答這類提問時,常犯的一個錯誤是對詩歌某個局部的修辭手法進行闡述。這是不對的。但在闡述具體某句詩時,可以談及修辭手法的運用。
注意事項:
鑒賞技法時,如果沒有規定角度,應選擇作品最為突出的、自己最有把握的角度切入。采取此項解題策略,既能提高解題的速度,又能提高解題的準確性。
五、語言賞析題
考查方向
1.對關鍵詞語的品味(含義及表達作用)
2.對關鍵詩句的理解(含義、色彩、情味、效果等)
3.當題干要求品評某一個字眼的藝術效果時,就是考析詩眼或析煉字。
詩眼,一般是動詞或形容詞。析詩眼就是抓詩句中最精練傳神的動詞或形容詞品味,看其在拓深詩的意境、傳達詩人情感上起的作用。煉字,指錘煉詞語,指詩人經過反復琢磨,從詞匯寶庫中挑選出最妥帖、最精確、最形象生動的詞語來描摹事物或表情達意;析煉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詞語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為形象生動的效果。
4.對語言風格的概括(格調、色彩、境界、情味等)
解題格式
品味關鍵詞句:含義+手法+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答題要領:
1.煉字類答題
提問方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么字?為什么?
提問變體:①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或與其它某字比較提出優劣問題。②對詩中某字某句,你認為寫得好不好?為什么?③從哪一句中可以找出最能體現詩人感情的一個字?④此詩某句中某個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覺得這兩個哪個更好,為什么?⑤某字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解答分析:古人做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煉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并結合全詩的主旨、意境和詩人的思想感情來分析。
答題步驟:(1) 下判斷(肯定“好”或肯定哪一個更好)。(2) 釋含義(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3) 描景象(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再現詩人所描繪的情景)。 (4) 點情境(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2.煉句(鑒賞詩詞名句)類答題
提問方式:(1)描述名句所展現的畫面,并揭示詩句的含義。
(2)解釋某一聯的意思,并分析其情與景的關系。
(3)解釋詩詞的意思,說出它們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名句是整首詩(詞)精華所在。它們往往在景、情、意(理)方面有被人們稱道的地方。根據具體的句子,可三者皆說,也可側重一個方面。
答題步驟:(1)明確詩中具體景物形象。
(2)展開想象和聯想,用自己的語言再現景物形象(名句的內容解釋) 。
(3)概括該句語言風格、煉字方面的特點或表達技巧。概括詩人描繪景物的特點。
(4)扣住重點詞語分析,回答題干的問題。
(5)表達了詩什么樣的思想感情或給人什么樣的啟示和思考。
3.關鍵詞類答題
提問方式:某詞是全詩的關鍵,為什么?
解答分析:古詩(詞)非常講究構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全詩的思想,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出考生對全詩的把握程度。
答題步驟:(1) 慮主旨(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 思結構(從該詞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考慮)。
4.分析語言特色類答題
提問方式:這首詩歌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提問變體:這首詩歌具有怎樣的語言風格?談談這首詩歌的語言藝術。
解答分析: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能用來答題的詞一般有: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淺顯、辭藻華麗、委婉含蓄、簡潔洗練、沉郁頓挫、渾厚雄壯、多用口語、明白如話、樸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筆調婉約等。此外還要準確地使用評價詩歌的一些術語,如:“簡練傳神”、“生動形象”、“一字傳神”、“對仗工穩”、“語近情遙”等等。再熟悉一些著名詩人的語言特色,如陶淵明的平淡、李商隱的絢麗、白居易的明快、杜牧絕句的含蓄、賈島的簡潔等,了解這些對解題不無幫助。
答題步驟:(1) 明特色(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2) 列例證(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3) 析感情(指出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六、開放題
開放型題是近幾年才在高考中出現的新題型,其用意也是考察學生的思維辨證的能力,對這類題型的解答,沒有什么正確與錯誤之分,但卻有論述的合理與不合理之說。要想使自己的論述做到合理,除了在平時的備考訓練外,還需要了解一些解題策略才能夠游刃有余。在答題時,不應只有自己的分析和說明,也應照顧到原詩,把原詩中的個別有用的詩詞引用到你的分析中,這樣使分析更顯得有理有據,分析綜合能力和思維辨證能力自然而然體現出來了。
題型分析
1.評價題型
評價題是先列舉出一首或幾首詩詞,再引用一段古代詩詞評論家或后世人對詩詞特點的評論語,要求你先判斷這個評論是否正確,是否合理,然后闡明理由。這種題型酷似政史考試中的判斷說理題。
提問方式:有人這樣認為,有人那樣認為,你覺得呢?
提問變體:有人認為某字用得好,有人認為某字用得好,你認為呢?
解答分析:依據原詩詞作答,一定要從原詩詞中找到原因、理由。
答題步驟::找要點(找到原詩句中的關鍵幾點)+分條述(分條作答,用翻譯的形式就可以)。
2.比較評價題型
這種題型命題者往往給出兩首或幾首詩詞,要求學生比較閱讀后,對其異同進行分析評價。
答題步驟:(1)通過研讀兩首詩,比較它們之間的異同點。
(2)根據題目要求,扣住作品中的字、詞、句加以分析闡述。
3.綜合表述型
綜合表述型就是命題者在問題設置上比較籠統,要求考生根據自己的認知水平來分析評價詩歌。這是一種全開放性的鑒賞題型,可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從作答結果看,答案相當于一篇100~200字的小論文。
答題步驟:在明白要求的基礎上,一般可采用“總-分-總”式
(1)概括特色(用一個判斷句來表明觀點)。
(2)緊扣住題目要求,結合詩句進行分析闡述,以證明觀點。
(3)揭示這樣寫的好處。
* 詩歌鑒賞答題技巧基本答題格式1.先觀點后理由,解題時先表明觀點,再陳述理由。2.答題時,先分說后總說或先總說后分說。3.分點作答,答題時,分成幾點,列出答案。一、形象類題目:這首詩塑造了什么樣的形象?試說說這首詩中的形象特點?通過詩中的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