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贊美酒的詞語

    贊美酒的詞語:1. 香醇;2. 甘美;3. 芳香;4. 綿長;5. 留香;6. 醇厚;7. 醉人;8. 濃郁;9. 悠久;10. 柔和;11. 清爽;12. 陳年;13. 純正;14. 爽口;15. 醇香;16. 醇美;17. 醇熟;18. 口感豐富;19. 醇韻;20. 酣暢

    贊美酒的詞語 相關詞語和解釋

    詞語拼音/解釋
    贊期 贊期 贊期,讀音為zàn qī,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齊誦贊美詩的日期。
    讚期 贊期 贊期,讀音為zàn qī,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齊誦贊美詩的日期。
    瓊漿玉液 瓊漿玉液【解釋】瓊:美玉。用美玉制成的漿液,古代傳說飲了它可以成仙。比喻美酒或甘美的漿汁。【出處】漢·王逸《九思·疾世》:“吮玉液兮止渴,嚙芝華兮療饑。”戰國楚·宋玉《招魂》:“華酌既陳,有瓊漿些。”【示例】師父,我這酒賽過~哩。 ◎元·馬致遠《岳陽樓》第一折
    瓊漿玉液 【解釋】瓊:美玉。用美玉制成的漿液,古代傳說飲了它可以成仙。比喻美酒或甘美的漿汁。【出處】漢·王逸《九思·疾世》:“吮玉液兮止渴,嚙芝華兮療饑。”戰國楚·宋玉《招魂》:“華酌既陳,有瓊漿些。”【示例】師父,我這酒賽過~哩。 ◎元·馬致遠《岳陽樓》第一折
    喝采 喝采 (1980年蔡繼光執導電影)《喝采》是由富山有限公司于1980年10月2日出品的一部溫馨浪漫青春影片。由蔡繼光執導,陳百強、張國榮、鐘保羅、翁靜晶等人主演。 該片主要講述了陳百強扮演的中學生KEN和三個朋友團結友好,享受生活;陳百強與翁靜晶扮演的女同學談戀愛;陳百強喜愛的叔叔去世;陳百強參加業余歌唱比賽得獎。張國榮在片中是一個處處跟他做對的驕傲同學,全部出場只有十三個短短的片段,短暫的露面里光芒四射,所以雖然出場只有十幾分鐘,仍然被列為第二主角。 喝采 (漢語詞語)喝采,亦作“喝彩”。1、舊指賭博時的呼喝叫采。采,骰子上的標志。2、大聲叫好贊美。
    斗酒學士 斗酒學士【解釋】指酒量大的文士或名臣。【出處】《新唐書·王績傳》:“以前官待詔門下省,故事,官給酒三升。或問:‘待詔何樂邪?’答曰:‘良醞可戀耳。’侍中陳叔達聞之,日給一斗,時稱‘斗酒學士’。”
    斗酒學士 【解釋】指酒量大的文士或名臣。【出處】《新唐書·王績傳》:“以前官待詔門下省,故事,官給酒三升。或問:‘待詔何樂邪?’答曰:‘良醞可戀耳。’侍中陳叔達聞之,日給一斗,時稱‘斗酒學士’。”
    宋五嫂 宋五嫂 (南宋著名民間女廚師)宋五嫂,為南宋著名民間女廚師,高宗趙構乘龍舟西湖,曾嘗其魚羹,贊美不已,于是名聲大振,奉為膾魚之“師祖”。
    美味佳肴 美味佳肴 上等的精致可口的飯菜或味道鮮美的食品,也指個人所定義的可口的食品。形容食物可口美味,讓人贊不絕口。佳肴,指精美的飯菜和可口的食品,形容食物非常好吃。語出元張養浩《翠陰亭落成自和》詩之一:“撫尊笑向兒童道,安得佳肴錦鯉雙。”
    干酪 干酪 gānlào[cheese] 用牛、羊等的乳經發酵、凝固制成的食品一只烤野鴨,蘇比尋思,那就差不離——再來一瓶夏白立酒,然后是一分戛曼倉干酪,一小杯咖啡,再來一支雪茄煙。—— 歐· 亨利《警察和贊美詩》
    什剎海 什剎海 (北京市旅游景區)什剎海,是北京市歷史文化旅游風景區、北京市歷史文化保護區。位于市中心城區西城區,毗鄰北京城中軸線。水域面積33.6萬平方米,與中南海水域一脈相連,是北京內城唯一一處具有開闊水面的開放型景區,也是北京城內面積最大、風貌保存最完整的一片歷史街區,在北京城規劃建設史上占有獨特的地位。在2000年批準的北京25片歷史文化保護區中,什剎海地區面積是最大的。 什剎海包括前海、后海和西海(又稱積水潭)三個水域及臨近地區,與“前三海”相呼應,俗稱“后三海”。什剎海也寫作“十剎海”,四周原有十座佛寺,故有此稱。清代起就成為游樂消夏之所,為燕京勝景之一。什剎海景區的不少古建筑在北京城市建設發展史上及政治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主要代表有恭王府及花園、宋慶齡故居及醇王府、郭沫若紀念館、鐘鼓樓、德勝門箭樓、廣化寺、匯通祠、會賢堂。 著名的《帝京景物略》中則以“西湖春,秦淮夏,洞庭秋”來贊美什剎海的神韻。什剎海景區風光秀麗,被譽為“北方的水鄉”。隨著游客的增多,這里逐漸出現了一些古文化商店、小吃街和酒吧等,因此,也成為了京城文化街之一。
    濟楚 濟楚 濟楚,漢語詞目。 注音:jǐ chǔ 釋義:美好。引申為出眾、出色;興隆;整齊鮮明。
    濟楚 濟楚 濟楚,漢語詞目。 注音:jǐ chǔ 釋義:美好。引申為出眾、出色;興隆;整齊鮮明。
    什剎海 什剎海 (北京市旅游景區)什剎海,是北京市歷史文化旅游風景區、北京市歷史文化保護區。位于市中心城區西城區,毗鄰北京城中軸線。水域面積33.6萬平方米,與中南海水域一脈相連,是北京內城唯一一處具有開闊水面的開放型景區,也是北京城內面積最大、風貌保存最完整的一片歷史街區,在北京城規劃建設史上占有獨特的地位。在2000年批準的北京25片歷史文化保護區中,什剎海地區面積是最大的。 什剎海包括前海、后海和西海(又稱積水潭)三個水域及臨近地區,與“前三海”相呼應,俗稱“后三海”。什剎海也寫作“十剎海”,四周原有十座佛寺,故有此稱。清代起就成為游樂消夏之所,為燕京勝景之一。什剎海景區的不少古建筑在北京城市建設發展史上及政治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主要代表有恭王府及花園、宋慶齡故居及醇王府、郭沫若紀念館、鐘鼓樓、德勝門箭樓、廣化寺、匯通祠、會賢堂。 著名的《帝京景物略》中則以“西湖春,秦淮夏,洞庭秋”來贊美什剎海的神韻。什剎海景區風光秀麗,被譽為“北方的水鄉”。隨著游客的增多,這里逐漸出現了一些古文化商店、小吃街和酒吧等,因此,也成為了京城文化街之一。
    乾酪 干酪 gānlào[cheese] 用牛、羊等的乳經發酵、凝固制成的食品一只烤野鴨,蘇比尋思,那就差不離——再來一瓶夏白立酒,然后是一分戛曼倉干酪,一小杯咖啡,再來一支雪茄煙。—— 歐· 亨利《警察和贊美詩》
    夸揚 夸揚 出處 《醒世恒言·錢秀才錯占鳳凰儔》:“ 高贊 為選中了乘龍佳壻,到處夸揚,今日定要女壻上門親迎,準備大開筵宴,遍請遠近親鄰喫喜酒。” 劉半農 《讀》:“用這種筆法的好處在什么地方呢?且看作者在例言中自己夸揚的話。”
    誇揚 夸揚 出處 《醒世恒言·錢秀才錯占鳳凰儔》:“ 高贊 為選中了乘龍佳壻,到處夸揚,今日定要女壻上門親迎,準備大開筵宴,遍請遠近親鄰吃喜酒。” 劉半農 《讀》:“用這種筆法的好處在什么地方呢?且看作者在例言中自己夸揚的話。”
    瓊酥 瓊酥 1.即瓊蘇,酒名。 隋 薛道衡 《和許給事善心戲場轉韻》:“共酌瓊酥酒,同傾鸚鵡杯。” 宋 晏幾道 《玉樓春》詞:“瓊酥酒面風吹醒,一縷斜紅臨晚鏡。” 元 張可久 《落梅風·席上為真士陳玉林作》曲:“銷金 黨家 何處也,攪瓊酥 惠船 明月。”參見“ 瓊蘇 ”。 2.酥酪的美稱。 元 無名氏 《百花亭》第一折:“端的是膩胭脂紅處紅如血,潤瓊酥白處白如雪,比玉呵軟且溫,比花呵花更別。” 瓊酥酒素有“三杯下肚渾身爽,一滴沾唇滿口香”的贊譽。向有“名酒之鄉”美稱的四川省宜賓市,是宜賓瓊酥酒的故鄉。1928年,“利川永”烤酒作坊老板鄧子均,又采用紅高粱、大米、糯米、麥子、玉米為原料,釀造出了香味純濃的“瓊酥酒”。
    瓊酥 瓊酥 1.即瓊蘇,酒名。 隋 薛道衡 《和許給事善心戲場轉韻》:“共酌瓊酥酒,同傾鸚鵡杯。” 宋 晏幾道 《玉樓春》詞:“瓊酥酒面風吹醒,一縷斜紅臨晚鏡。” 元 張可久 《落梅風·席上為真士陳玉林作》曲:“銷金 黨家 何處也,攪瓊酥 惠船 明月。”參見“ 瓊蘇 ”。 2.酥酪的美稱。 元 無名氏 《百花亭》第一折:“端的是膩胭脂紅處紅如血,潤瓊酥白處白如雪,比玉呵軟且溫,比花呵花更別。” 瓊酥酒素有“三杯下肚渾身爽,一滴沾唇滿口香”的贊譽。向有“名酒之鄉”美稱的四川省宜賓市,是宜賓瓊酥酒的故鄉。1928年,“利川永”烤酒作坊老板鄧子均,又采用紅高粱、大米、糯米、麥子、玉米為原料,釀造出了香味純濃的“瓊酥酒”。
    戚里 戚里 1.帝王外戚聚居的地方。《史記·萬石張叔列傳》:“于是高祖召其姊為美人,以奮為中捐,受書謁,徒其家長安中戚里 。” 司馬貞《索隱》引顏師古曰:“于上有姻戚者皆居之,故名其里為戚里 。”《文選·左思<魏都賦>》:“亦有戚里 ,寘宮之東。” 呂延濟注:“ 戚里 ,外戚所居之里。” 北周·庾信 《春賦》:“移 戚里 而家富,入 新豐 而酒美。” 唐·戴叔倫 《長安早春贈萬評事》詩:“春風歸戚里 ,曉日上花枝。” 2.借指外戚。《后漢書·張霸傳贊》:“ 霸貴知止,辭交戚里。”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立秋》:“中貴戚里,取索供賣。” 清·吳偉業 《圓圓曲》:“許將戚里箜篌伎,等取將軍油碧車。” 況周頤 《蕙風詞話》卷四:“朝臣戚里,寅緣關通。” 3.泛指親戚鄰里。 清·蒲松齡 《聊齋志異·細柳》:“村中有貨美材者,女不惜重直致之,價不能足,又多方乞貸于戚里。”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新郎》:“村人有為子娶婦者,新人入門,戚里畢賀。” ”
    珠璧交輝 珠璧交輝【解釋】比喻美好事物交相輝映。【出處】蔡寅《游上野博覽會》詩:“珠璧交輝近日邊,上清高會敞瓊筵。”【示例】他們有幾個人稱贊我那位朋友有福分,今天已經喝他令郎的喜酒了。有幾個滿口地說些‘~’‘鸞鳳和鳴’的成語。 ◎葉圣陶《一個朋友》
    珠璧交輝 【解釋】比喻美好事物交相輝映。【出處】蔡寅《游上野博覽會》詩:“珠璧交輝近日邊,上清高會敞瓊筵。”【示例】他們有幾個人稱贊我那位朋友有福分,今天已經喝他令郎的喜酒了。有幾個滿口地說些‘~’‘鸞鳳和鳴’的成語。 ◎葉圣陶《一個朋友》
    禮器 禮器 禮器是古代中國貴族在舉行祭祀、宴饗、征伐及喪葬等禮儀活動中使用的器物。用來表明使用者的身份、等級與權力。禮器是在原始社會晚期隨著氏族貴族的出現而產生的 。如在山西襄汾陶寺遺址的龍山文化大墓中,出土有彩繪龍盤及鼉鼓,在良渚文化的一些大墓中,出土有玉琮、玉璧等。進入商周社會后,禮器有了很大的發展,成為“禮治”的象征,用以調節王權內部的秩序,從而維護社會穩定。這時的禮器包括玉器、青銅器及服飾。玉禮器有璧、琮、圭、璋等。青銅禮器種類數量眾多,工藝精美,最為重要,種類有食器(如煮肉盛肉的鼎、盛飯的簋)、酒器(如飲酒器爵,盛酒器尊、壺)、水器(如盥洗器盤、匜)、樂器(如鐘、鐃)和雜器(罐、箕形器、方形器)。進入秦漢社會后期,社會混亂,禮崩樂壞,禮儀文明難以為繼,從而使青銅禮器逐漸淡出了歷史舞臺。
    禮器 禮器 禮器是古代中國貴族在舉行祭祀、宴饗、征伐及喪葬等禮儀活動中使用的器物。用來表明使用者的身份、等級與權力。禮器是在原始社會晚期隨著氏族貴族的出現而產生的 。如在山西襄汾陶寺遺址的龍山文化大墓中,出土有彩繪龍盤及鼉鼓,在良渚文化的一些大墓中,出土有玉琮、玉璧等。進入商周社會后,禮器有了很大的發展,成為“禮治”的象征,用以調節王權內部的秩序,從而維護社會穩定。這時的禮器包括玉器、青銅器及服飾。玉禮器有璧、琮、圭、璋等。青銅禮器種類數量眾多,工藝精美,最為重要,種類有食器(如煮肉盛肉的鼎、盛飯的簋)、酒器(如飲酒器爵,盛酒器尊、壺)、水器(如盥洗器盤、匜)、樂器(如鐘、鐃)和雜器(罐、箕形器、方形器)。進入秦漢社會后期,社會混亂,禮崩樂壞,禮儀文明難以為繼,從而使青銅禮器逐漸淡出了歷史舞臺。
    圣人 圣人 (洪荒流網文中的術語)網絡虛擬小說洪荒流的設定,圣人是洪荒流世界觀中宇宙食物鏈最頂端的存在,又稱天地圣人、天道圣人。即混元大羅金仙。 圣人 (漢語名詞(對人物稱呼))得道的人是圣人,知名的人是圣人。比如馬克思總結出貨幣是一般等價物,那么他就是市場經濟學方面的圣人。牛頓總結出力等于質量乘以加速度,他就是力學方面的圣人。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圣人”指知行完備、至善之人,是有限世界中的無限存在。總的來說,“才德全盡謂之圣人”。這個詞語最初出于對“至善”“至美”的人格追求,所以圣人的原意,是專門指向完美的。但后來的諸子百家,乃至古今各種宗教、學派,也都有自己認定的圣人,但道家的黃老列莊;儒家的堯舜孔孟;墨家的大禹等圣人是受到后世公認的。在先秦古代圣人一詞非儒家專有。 所謂“圣人”,上左有“耳”以表聞道,通達天地之正理;上右有“口”表以宣揚道理,教化大眾;下邊的“王”代表統率萬物為王之徳,德行遍處施行。 《說文解字》曰:“圣者,通也。《邶風》:「母氏圣善。」傳云:圣、叡也。《小雅》:「或圣或不。」傳云:「人有通圣者。有不能者。」《周禮》:「六德敎萬民。智仁圣義忠和。」注云:「圣通而先識。」《洪范》曰「睿作圣。凡一事精通、亦得謂之圣。」按:耳順之謂圣。彼教所言耳根圓通亦此意。”
    聖人 圣人 (洪荒流網文中的術語)網絡虛擬小說洪荒流的設定,圣人是洪荒流世界觀中宇宙食物鏈最頂端的存在,又稱天地圣人、天道圣人。即混元大羅金仙。 圣人 (漢語名詞(對人物稱呼))得道的人是圣人,知名的人是圣人。比如馬克思總結出貨幣是一般等價物,那么他就是市場經濟學方面的圣人。牛頓總結出力等于質量乘以加速度,他就是力學方面的圣人。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圣人”指知行完備、至善之人,是有限世界中的無限存在。總的來說,“才德全盡謂之圣人”。這個詞語最初出于對“至善”“至美”的人格追求,所以圣人的原意,是專門指向完美的。但后來的諸子百家,乃至古今各種宗教、學派,也都有自己認定的圣人,但道家的黃老列莊;儒家的堯舜孔孟;墨家的大禹等圣人是受到后世公認的。在先秦古代圣人一詞非儒家專有。 所謂“圣人”,上左有“耳”以表聞道,通達天地之正理;上右有“口”表以宣揚道理,教化大眾;下邊的“王”代表統率萬物為王之徳,德行遍處施行。 《說文解字》曰:“圣者,通也。《邶風》:「母氏圣善。」傳云:圣、叡也。《小雅》:「或圣或不。」傳云:「人有通圣者。有不能者。」《周禮》:「六德教萬民。智仁圣義忠和。」注云:「圣通而先識。」《洪范》曰「睿作圣。凡一事精通、亦得謂之圣。」按:耳順之謂圣。彼教所言耳根圓通亦此意。”
    田家 田家 (宋代范成大詩作)《田家》是一首宋代詩人范成大的作品,這首詩以樸素淺進的語言,熱情地贊頌了農村少年兒童熱愛勞動的美好品質。
    棠梨 棠梨 李時珍說:棠梨,是一種野梨,處處山林都有。塒比梨樹小,葉邊都有鋸齒。二月開白花,霜后可吃。棠梨樹與梨嫁接最好。有甜、酸,紅、白兩種。 它的葉味微苦,嫩時烘熟,用水淘凈后,可加油、鹽調食,或蒸曬后當茶。它的花也可烘熟吃,或曬干磨面作燒餅充饑。 味酸、甘,澀,性寒,無毒。 燒束吃,止滑痢。 主治霍亂吐瀉不止,轉筋腹痛。將一把枝葉同二兩木瓜煎汁,細呷。 落葉喬木,高4~10米。樹皮灰褐色,縱裂;幼枝黑褐色,被絨毛,有時具刺。 喜光,稍耐蔭,耐寒,耐干旱、瘠薄。對土壤要求不嚴,在堿性土中也能生長。深根性。具抗病蟲害能力。生長較慢。 野生于荒郊、山腳、路邊或道旁。分布江蘇、浙江、湖北、江西、河南、河北、山東、山西,甘肅、陜西、遼寧等地。常用來做梨樹嫁接的砧木。 【異名】杜、甘棠(《詩經》),杜梨(陸璣《詩疏》),杜棠(《爾雅》郭璞注),野梨(《綱目》),土梨(《中國樹木分類學》)。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棠梨的果實。 【化學成分】果實含糖量19.62%,水分50.93%。葉含綠原酸、異綠原酸、新綠原酸和槲皮素衍生物。又含多量蛋白質。 【性味】酸甘,寒。 ①《救荒本草》:"味甘酸。" ②《綱目》:"酸甘澀,寒,無毒。" ③《玉楸藥解》:"味酸,性澀微寒。" 【歸經】《玉楸藥解》:"入手太陰肺、足厥陰肝經。" 【功用主治】斂肺,澀腸。治咳嗽,瀉痢。 ①《綱目》:"燒食止滑痢。" ②《玉楸藥解》:"收腸斂肺,止泄除嘔。" 棠梨的果實 【考證】出自《本草綱目》。 ③《中華本草》: 【功能主治】斂肺,澀腸,消食。主咳嗽,瀉痢,食積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 ⒈陸璣《詩疏》:甘棠,今棠梨,赤棠也,與白棠同耳,但子有赤白美惡。子白色為白棠,甘棠也,少酢,清美。赤棠子澀而酢,無味。俗語云,澀如杜是也。 ⒉《救荒本草》:棠梨樹,今處處有之,生荒野中。葉似蒼術葉,亦有團葉者,有三叉葉者,葉邊皆有鋸齒,又似女兒茶葉,其葉色頗白。開白花,結棠梨如小楝子大。 ⒊《綱目》:赤者杜,白者棠;或云牝曰杜,牡曰棠;或云澀者杜,甘者棠。杜者澀也,棠者糖也,三說俱通,末說近是。棠梨,野梨也。霜后可食,其樹接梨甚嘉,有甘酢、赤白二種。 ⑴肺熱咳嗽,干咳無痰:取鮮果60克,冰糖30克,水煎服,每天三次。 ⑵急慢性咽喉炎:鮮果90克或干果60克,去皮后慢慢嚼服,連服3天。 ⑶瀉痢不止:鮮果90克,炭火烘至微焦,趁熱去皮吃,每天3次。 ⑷勞累過度,手足無力,全身酸痛:鮮果60克,搗爛后加米酒30克,水煎服,早晚各一次;或以干品250克,米酒1000克,浸泡10天,即成棠梨酒,每天服50克,效果明顯。 ⑸反胃吐食:取葉油炒去刺,研為末,每天早晨起床后以酒送服5克。 通常作栽培梨的砧木,也可直接作園林樹木栽植。花白色,樹形美,耐粗放管理。 甘棠又稱為棠梨,因常常野生于荒郊、山腳、路旁,所以人們常常叫它野梨。它果小、味道酸澀,并不是味美之果,人們一般把它當做嫁接各種梨樹的砧木。但2000年來中國文學作品中常常詠頌它,這又是為何?這得從《詩經》中的一首說起。 《詩經·國風-召南》中寫道: 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蘢。 蔽芾甘棠,勿剪勿敗,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說。 這首詩里提到的召伯就是召公。 召公和周公都是周文王的兒子,周武王的弟弟。周武王滅商紂三年后去世,他的兒子周成王繼位,當時才十二歲,于是就由召公和周公共同輔佐成王。成王繼位不久,弟弟管叔、蔡叔與紂王兒子武庚在殷商故地發動叛亂。周公用了三年時間平定了叛亂,為穩固東方,他就在東邊建立一個新的都城叫做洛邑(現在的洛陽)。這樣周王朝就有兩個都城,西部是鎬京(今陜西長安縣西北),又叫宗周。東部是洛邑,又叫成周。從此以后周公、召公分陜而治,陜縣(現屬河南三門峽市)以西由召公治理,東則歸周公。 召公有著廣施仁政的博愛之心,他治陜期間時常下鄉體恤民情。一次在鄉間處理民事,當地官吏就讓百姓騰出房子讓他休息,并準備豐盛宴席款待他。他立即阻止,說道:“不勞一身而勞百姓,非吾先君文王之志”。他就在甘棠樹下露宿,并食自己攜帶的干糧,做到了不擾民,不驚民。 召公經常在甘棠樹下受理民事,聽百姓訴訟,判決刑獄。他秉公而斷,不避權貴,讓人民再沒有冤屈。自古至今,聽訟決獄大多為民事,其常為土地、婚姻、爭執、財產。就是這種民事常常比殺人、搶盜等更難決斷,因為公平二字在權貴面前是那么的渺小,權貴多以權勢欺壓百姓,使百姓有冤不能訴,有屈不能聲,能在民事訴訟上做到真正的公平,真是難得。 召公治理陜地使當地經濟繁榮,百姓安居樂業。于是召公死后,人們銘記他的政績,懷念甘棠樹,就寫下甘棠的詩篇,廣為唱頌。就是開篇提到的那首。它的意思是:“美麗的甘棠樹,不要剪它枝葉,不要砍伐它,因為召公照顧過它,讓它青翠茂盛。挺拔的甘棠樹,不要傷害它,召公在這里休息過。可愛的甘棠樹,不要攀折它,召公在這里聽問政事。” 自此以后人們常常就用“甘棠”稱頌賢吏,以贊揚他們的德政和對民情的體恤。 唐朝駱賓王在武則天當政時任侍御史,他上書縱論天下大事,得罪了武則天,被捕下獄。在被囚之所,駱賓王時常望著窗外景色(武則天雖囚駱賓王,但并沒有為難他,給他好的食宿條件,否則他會和其他囚徒一樣住在暗室,過著暗無天日的生活)。他看到窗外秋蟬,就寫下一篇《獄中詠蟬》,以蟬的高潔為自己力辯(“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余心”)。他在詩序中,提到所囚之地西邊就是法廳(審決刑獄的官廳),那里有幾棵槐樹,而秋蟬并沒有在上面嗚叫,它嗚叫的地方應該是召公的甘棠樹。駱賓王認為他就是那秋蟬,只有甘棠樹才聽得懂它的明辯。 武則天看到駱賓王所作之后,很快就把他放了出來。武則天廢中宗自立后,駱賓王就隨徐敬業在揚州起兵反對武則天,并寫下那篇著名的《討武氏檄》。上面寫道“狐媚偏能惑主”(如同狐貍精那樣迷惑皇帝),“加以虺蜴為心,豺狼成性”(就如蛇蝎心腸,豺狼一般野性)。不過武則天看后并沒有大怒,而是感嘆日:“宰相安得失此人?” 駱賓王寄托甘棠樹為他辯明清白,白居易則以“沒有甘棠”來借喻沒有德政。他在杭州任刺史多年,雖盡心竭力,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但百業依然凋敝不堪。他被迫離任之時,所治百姓感恩于他,無論老少皆提壺擺筵為他餞行,他感動不已,寫下一篇《別州民》: 耆老遮歸路,壺漿滿別筵。 甘棠無一樹,那得淚潸然? 稅重多貧戶,農饑足旱田。 唯留一湖水,與汝救兇年。 [今春增筑錢塘湖堤,貯水以防天旱,故云。] 白居易感嘆,沒有甘棠樹,何以能訴說自己清白。淚不由得灑落。稅多讓人們貧苦,加上天旱,百姓就多疾苦。于是他在西湖上筑了一道長堤,蓄水灌田,并寫了一篇通俗易懂的《錢塘湖石記》,刻在石上,告訴人們如何蓄水泄水,認為只要“堤防如法,蓄泄及時”,就不會受旱災之苦了。這就是有名的“白堤”。 在詩中,他認為“自己無法改變人們的苦難,只能留下一湖水,為百姓解救荒年”。但就是這一湖水,也使得百姓對他感恩萬分。 在寒食時節,白居易去郊外祭奠故友。看到甘棠花白,隨風飄蕩就如空中飛舞的紙錢,心中不由悲苦萬分。他寫下一首《寒食野望吟》: 丘墟郭門外,寒食誰家哭? 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累累春草綠。 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離別處。 冥寞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 在甘棠花舞動的時節,自居易將被貶南國。看到故友之墓,想到自己要遠赴千里之外,眼淚不由涌下。甘棠也許會帶走一些自己的愁緒。 白居易詩句提到甘棠的地方還很多,他渴望著百姓安居樂業,自己能施展抱負,能過上召公治理陜地那樣的平穩、安定生活。這種思想不僅是白居易,許多文人也通過歌頌甘棠來表達自己情懷。唐宋詩詞提到甘棠的詩詞就有一百多首,在《全漢文》、《全唐文》等文集中贊嘆甘棠的詩詞更多。甘棠雖不是美味之果,但卻是一個類似桃源的象征,它給予人們眾多渴望,無怪人們都詠嘆它。
    橙蟹 橙蟹 (食品)橙蟹 用橙子和螃蟹調制的食品。 宋 林洪 《山家清供·蟹釀橙》:“橙用黃熟大者,截頂剜去穰,留少液,以蟹膏肉實其內,仍以帶枝頂覆之。入小甑,用酒醋水蒸熟,用醋鹽供食,香而鮮,使人有新酒菊花、香橙螃蟹之興。因記 危巽齋 《贊蟹》云:‘黃中通理,美在其中,暢於四肢,美之至也。’此本諸《易》,而於蟹得之矣。今於橙蟹又得之矣。”
    成德 成德 (納蘭性德原名)[清]成德(1655-1685)姓納蘭,后改名性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康熙十五年(一六七六)進士,官侍衛。工書,妙得撥鐙法,臨摹飛動。其書法摹褚遂良臨本禊帖,間出入于黃庭、內景經。常入對殿廷,數千言立就。點畫落紙,無一筆非古人者。以意制器多巧。精鑒藏。善騎射。工詩詞,有飲水詞傳世。年僅三十一。《八旂通志》、《納蘭君神道碑》、《納蘭君墓志銘》、《茶余客話》。 納蘭性德于順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降生在北京,其父是康熙時期權傾朝野的宰相明珠,母親覺羅氏為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一品誥命夫人。而其家族——納蘭氏,隸屬正黃旗,為清初滿族最顯赫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稱的“葉赫那拉氏”。納蘭性德的曾祖父名金臺什,為葉赫部貝勒,其妹孟古姐姐,于明萬歷十六年嫁努爾哈赤為妃,生皇子皇太極。其后納蘭家族與皇室的姻戚關系也非常緊密。因而可以說,納蘭性德一出生就被命運安排到了一個天皇貴胄的家庭里,他的一生注定是富貴榮華,繁花著錦的。然而,也許是造化弄人,納蘭性德偏偏是“雖履盛處豐,抑然不自多。于世無所芬華,若戚戚于富貴而以貧賤為可安者。身在高門廣廈,常有山澤魚鳥之思”。 納蘭性德因生于臘月,小時稱冬郎,自幼天資聰穎,讀書過目不忘,數歲時即習騎射,17歲入太學讀書,為國子監祭酒徐文元賞識,推薦給其兄內閣學士,禮部侍郎徐乾學。納蘭性德18歲參加順天府鄉試,考中舉人,19歲 準備參加會試,但因病沒能參加殿試。爾后數年中他更發奮研讀,并拜徐乾學為師。在名師的指導下,他在兩年中,主持編纂了一部1792卷編的儒學匯編—《通志堂經解》,受到皇上的賞識,也為今后發展打下了基礎。他又把熟讀經史過程中的見聞和學友傳述記錄整理成文,用三四年時間,編成四卷集《淥水亭雜識》,其中包含歷史、地理、天文、歷算、佛學、音樂、文學、考證等方面知識。表現出他相當廣博的學識基礎和各方面的意趣愛好。 納蘭性德22歲時,再次參加進士考試,以優異成績考中二甲第七名。康熙皇帝授他三等侍衛的官職,以后升為二等,再升為一等。作為皇帝身邊的御前侍衛,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參與風流斯文的詩文之事。隨皇帝南巡北狩,游歷四方,奉命參與重要的戰略偵察,隨皇上唱和詩詞,譯制著述,因稱圣意,多次受到恩賞,是人們羨慕的文武兼備的年少英才,帝王器重的隨身近臣,前途無量的達官顯貴。 但作為詩文藝術的奇才,他在內心深處厭倦官場庸俗和侍從生活,無心功名利祿。雖“身在高門廣廈,常有山澤魚鳥之思”。他詩文均很出色,尤以詞作杰出,著稱于世。24歲時,他把自己的詞作編選成集,名為《側帽集》,后更名為 《飲水詞》,再后有人將兩部詞集增遺補缺,共342首,編輯一處,名為《納蘭詞》。傳世的《納蘭詞》在當時社會上就享有盛譽,為文人、學士等高度評價, 成為那個時代詞壇的杰出代表。 在交友上,納蘭性德最突出的特點是其所交“皆一時俊異,于世所稱落落難合者”,這些不肯落俗之人,多為江南漢族布衣文人,如顧貞觀、嚴繩孫、朱彝尊、陳維崧、姜宸英等等。納蘭性德對朋友極為真誠,不僅仗義疏財,而且敬重他們的品格和才華,就象平原君食客三千一樣,當時許多的名士才子都圍繞在他身邊,使得其住所淥水亭(現宋慶齡故居內恩波亭)因文人騷客雅聚而著名,客觀上也促進了康乾盛世的文化繁榮。究其原因,納蘭性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和漢族知識分子學到他所傾慕的漢文化知識,而更重要的是他自身有著不同于一般滿清貴族紈绔子弟的遠大理想和高尚人格,這就顯然使得他的舉動背離了社會主流,從而成為后世的一個研究焦點。 1674年,納蘭性德二十歲時,娶兩廣總督盧興祖之女為妻,賜淑人。是年盧氏年方十八,“生而婉孌,性本端莊”。成婚后,二人夫妻恩愛,感情篤深,新婚美滿生活激發他的詩詞創作。但是僅三年,盧氏因難產而亡,這給納蘭性德造成極大痛苦,從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沉重的精神打擊使他在以后的悼亡詩詞中一再流露出哀惋凄楚的不盡相思之情和悵然若失的懷念心緒。納蘭性德后又續娶官氏,并有側室顏氏。值得一提的是,納蘭性德三十歲時,在好友顧貞觀的幫助下,納江南才女沈宛。沈宛,字御蟬,浙江烏程人,著有《選夢詞》。集中悼亡之作“豐神不減夫婿”。可惜他們的愛情因納蘭性德的家庭原因以悲劇告終,沈宛回歸江南。納蘭性德作為一代風流才子,他的愛情生活因而被后人津津樂道,也有捕風捉影的各種市井流言,最為盛傳的是表妹入宮一事,但終不可考。 詩人落拓無羈的性格,以及天生超逸脫俗的秉賦,加之才華出眾,功名輕取的瀟灑,與他出身豪門,鐘鳴鼎食,入值宮禁,金階玉堂,平步宦海的前程,構成一種常人難以體察的矛盾感受和無形的心理壓抑。加之愛妻早亡,后續難圓舊時夢,以及文學摯友的聚散,使他無法擺脫內心深處的困惑與悲觀。對職業的厭倦,對富貴的輕看,對仕途的不屑,使他對凡能輕取的身外之物無心一顧,但對求之卻不能長久的愛情,對心與境合的自然合諧狀態,他卻流連向往。他于康熙二十四年暮春,抱病與好友一聚,一醉,一詠三嘆,然后便一病不起,七日后于五月三十日溘然而逝。 納蘭性德雖然只有短短三十一年生命,但他卻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詞人之一。在當時詞壇中興的局面下,他與陽羨派代表陳維崧、浙西派掌門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稱“清詞三大家”。然而與之區別的,納蘭性德是入關不久的滿族顯貴,能夠對漢族文化掌握并運用得如此精深,是不得不令人大為稱奇的。 納蘭性德詞作現存348首(一說342首),內容涉及愛情友誼、邊塞江南、詠物詠史及雜感等方面。盡管以作者的身份經歷,他的詞作數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開闊,但是由于詩緣情而旖旎,而納蘭性德是極為性真的人,因而他的詞作盡出佳品,倍受當時及后世好評。近代著名學者王國維就給其極高贊揚:“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而況周頤也在《蕙風詞話》中譽其為“國初第一詞手”。 納蘭性德24歲將自己的詞作結集為《側帽》后更名為《飲水》,后人多稱納蘭詞。縱觀納蘭性德詞風,清新雋秀、哀感頑艷,頗近南唐后主。而他本人也十分欣賞李煜,他曾說:“花間之詞如古玉器,貴重而不適用;宋詞適用而少貴重,李后主兼而有其美,更饒煙水迷離之致。”此外,他的詞也受《花間集》和晏幾道的影響。 休為西風瘦,痛飲頻搔首。 舊歡如在夢魂中,自然腸欲斷,何必更秋風。 莫恨流年似水,恨消殘蝶粉。 閑愁總付醉來眠,只恐醒時依舊到樽前。 不如前事不思量,且枕紅蕤欹側看斜陽。 人間所事堪惆悵,莫向橫塘問舊游。 當時領略,而今斷送,總負多情。 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里憶平生。 粉香看又別,空剩當時月。月也異當時,凄清照鬢絲。 靜數秋天,又誤心期到下弦。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 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 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 成德 (詞語釋義)成德,漢語詞匯。 拼音:chénɡ dé 釋義:1、盛德。 2.成年人應有的品德。 3.成就品德。
    唐寅 唐寅 (明代著名畫家、書法家、詩人)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南直隸蘇州府吳縣人。明代著名畫家、書法家、詩人。 唐寅的始祖是前涼涼州晉昌郡陵江將軍唐輝,這也直接影響到了唐寅,他在自己的書畫題名中也常用“晉昌唐寅”落款。而到了唐初,其祖唐儉跟隨李淵起兵,被封為“莒國公”,所以唐寅也自稱“魯國唐生”。到了明代,其祖唐泰任兵部車駕主事,死于土木堡之役。唐泰的后代子孫多散部在蘇州吳縣白下、橋里間一代。唐寅也正是出生在這一帶,其父唐廣德經營一家小酒館。其父讓他讀書求取功名,唐寅不負父望,十六歲中蘇州府試第一入庠讀書。28歲時中南直隸鄉試第一,次年入京應戰會試。因弘治十二年科舉案受牽連入獄被貶為吏,突發變故讓唐寅喪失進取心,從此游蕩江湖,埋沒于詩畫之間,終成一代名畫家。 繪畫宗法李唐、劉松年,融會南北畫派,筆墨細秀,布局疏朗,風格秀逸清俊。人物畫師承唐代傳統,色彩艷麗清雅,體態優美,造型準確;亦工寫意人物,筆簡意賅,饒有意趣。其花鳥畫長于水墨寫意,灑脫秀逸。書法奇峭俊秀,取法趙孟頫。 繪畫上與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稱“吳門四家”,又稱“明四家”。詩文上,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并稱“吳中四才子”。 (概述內圖片來源:清·顧沅輯《吳郡名賢圖傳贊·唐解元像》)
    羽林郎 羽林郎 《羽林郎》是漢代詩人辛延年的作品。此詩描寫的是一位賣酒的胡姬,義正辭嚴而又委婉得體地拒絕了一位權貴家豪奴的調戲。首四句是全詩的故事提要,交待了兩個正反面人物及其矛盾沖突的性質;中間前十句描繪女主人公胡姬的美貌俏麗,后十句是女主人公直接控訴豪奴調戲婦女的無恥行徑;最后八句寫胡姬柔中有剛、義不容辱的嚴辭拒絕豪奴的調戲。全詩主要通過人物語言,運用鋪陳夸張的手法,譜寫了一曲反抗強暴凌辱的贊歌。詩中的故事、對話、結構和描寫方法上都具有樂府民歌的特色。
    馬圖 馬圖 馬圖(1450--1529),字道原,號瑞菴,彰德府林慮南流泉鄉人(今河南林州),明朝列大夫沁州知州。 生平事跡: 成化庚子(1480年)舉河南鄉試,六次參加禮部會試。 弘治丙辰(1496年)授巴陵知縣。赴任不辦迎送,身體力行減輕徭賦趨利避害。當時知府張舉感動涕零,稱其為君子。 弘治巳未(1499年)改興縣知縣。時縣民喧囂訴訟藐視公堂,官員無法約束乃至很少能為官屆滿。馬圖到任后推誠布澤,治除世惡以誡新究不發,最終居官七年。民風大變,改建當地文廟時,百姓踴躍出力捐物,耗材得當處置合度,建筑精美而民不勞。九年的任期屆滿,百姓置酒挽留,泣送遍野,后世立祠敬祀。 正德二年(1507)正值劉瑾篡政,馬圖改任東昌推官。任內裁抑適當,不畏豪橫,開釋冤獄。運官誣其賣行糧得侵盜罪,馬圖列舉舊制才獲免,因而遭劉瑾矯旨革罷,調官返回林慮。 正德五年(1510)瑾誅不久,有淮安流賊萬人入境,守劉祥招募監徒前往擒拿。馬圖說:“監徒故海上群盜,惟熟自利,不任將舍城而出,難見深淵之鯨。”螻蟻得制,守銳意邀功。都御史陶琰稱贊其廉,晉沁州知州。州民樸直,開辟署后空地種茹自給,或旬不肉,后請致仕得允,兩蒙恩進散官至朝列大夫。 馬圖著有《林縣志》,包括俚語、家教、族譜、家祭、儀節等章節,合若干卷。
    馬圖 馬圖 馬圖(1450--1529),字道原,號瑞庵,彰德府林慮南流泉鄉人(今河南林州),明朝列大夫沁州知州。 生平事跡: 成化庚子(1480年)舉河南鄉試,六次參加禮部會試。 弘治丙辰(1496年)授巴陵知縣。赴任不辦迎送,身體力行減輕徭賦趨利避害。當時知府張舉感動涕零,稱其為君子。 弘治巳未(1499年)改興縣知縣。時縣民喧囂訴訟藐視公堂,官員無法約束乃至很少能為官屆滿。馬圖到任后推誠布澤,治除世惡以誡新究不發,最終居官七年。民風大變,改建當地文廟時,百姓踴躍出力捐物,耗材得當處置合度,建筑精美而民不勞。九年的任期屆滿,百姓置酒挽留,泣送遍野,后世立祠敬祀。 正德二年(1507)正值劉瑾篡政,馬圖改任東昌推官。任內裁抑適當,不畏豪橫,開釋冤獄。運官誣其賣行糧得侵盜罪,馬圖列舉舊制才獲免,因而遭劉瑾矯旨革罷,調官返回林慮。 正德五年(1510)瑾誅不久,有淮安流賊萬人入境,守劉祥招募監徒前往擒拿。馬圖說:“監徒故海上群盜,惟熟自利,不任將舍城而出,難見深淵之鯨。”螻蟻得制,守銳意邀功。都御史陶琰稱贊其廉,晉沁州知州。州民樸直,開辟署后空地種茹自給,或旬不肉,后請致仕得允,兩蒙恩進散官至朝列大夫。 馬圖著有《林縣志》,包括俚語、家教、族譜、家祭、儀節等章節,合若干卷。
    唾罵 唾罵 唾罵,漢語詞匯。 拼音:tuò mà 出自宋徐鉉《稽神錄·清源都將》, 解釋:鄙棄辱罵.
    唾罵 唾罵 唾罵,漢語詞匯。 拼音:tuò mà 出自宋徐鉉《稽神錄·清源都將》, 解釋:鄙棄辱罵.
    唾駡 唾罵 唾罵,漢語詞匯。 拼音:tuò mà 出自宋徐鉉《稽神錄·清源都將》, 解釋:鄙棄辱罵.
    萬緣 萬緣 萬緣,漢語詞匯, 拼音:wàn yuán 釋義:指一切因緣、眾多緣份。
    萬緣 萬緣 萬緣,漢語詞匯, 拼音:wàn yuán 釋義:指一切因緣、眾多緣份。

    其它詞語熱搜

    * 贊美酒的詞語:1. 香醇;2. 甘美;3. 芳香;4. 綿長;5. 留香;6. 醇厚;7. 醉人;8. 濃郁;9. 悠久;10. 柔和;11. 清爽;12. 陳年;13. 純正;14. 爽口;15. 醇香;16. 醇美;17. 醇熟;18. 口感豐富;19. 醇韻;20. 酣暢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