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粗略看的詞語
表示粗略看的詞語:1. 粗略;2. 草率;3. 匆忙;4. 粗略地;5. 隨意;6. 草草;7. 粗糙;8. 草率地;9. 粗略看;10. 馬虎;11. 大略;12. 潦草;13. 粗心;14. 匆匆;15. 速覽;16. 粗淺;17. 粗略估計;18. 隨便;19. 草率從事;20. 粗略評估
表示粗略看的詞語 相關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看來 | 看來 看來,指粗略地判斷。表示經觀察而作出判斷。 |
看來 | 看來 看來,指粗略地判斷。表示經觀察而作出判斷。 |
仔細 | 仔細 仔細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zǐ xì,意思是仔細檢查;小心,當心、細心;節儉的;不浪費的。出自杜甫《九日藍田崔氏莊》詩:“明年此會知誰健,醉把茱萸仔細看。”近義詞是細致,詳盡,詳細,周密小心,注意,把穩,當心,留心,留神,留意,謹慎,小心,防備,提防,提神,貫注,注重,著重,詳明,周詳。反義詞是馬虎,粗略,粗略大意,疏忽,粗心。 |
仔細 | 仔細 仔細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zǐ xì,意思是仔細檢查;小心,當心、細心;節儉的;不浪費的。出自杜甫《九日藍田崔氏莊》詩:“明年此會知誰健,醉把茱萸仔細看。”近義詞是細致,詳盡,詳細,周密小心,注意,把穩,當心,留心,留神,留意,謹慎,小心,防備,提防,提神,貫注,注重,著重,詳明,周詳。反義詞是馬虎,粗略,粗略大意,疏忽,粗心。 |
馬上看花 | 馬上看花【解釋】指粗略行事,走馬看花。【出處】明·天然癡叟《石點頭·玉簫女再世玉杯緣》:“分明馬上看花,但過眼即忘,何嘗在意。”【近義詞】走馬觀花【語法】偏正式;作賓語;含貶義 |
涉獵 | 涉獵 涉獵是一個漢語詞匯,讀音為shè liè。意思是粗略地閱讀、瀏覽,不深入鉆研。涉即步行過水,獵即捕捉禽獸。出自《漢書·賈山傳》。 |
涉獵 | 涉獵 涉獵是一個漢語詞匯,讀音為shè liè。意思是粗略地閱讀、瀏覽,不深入鉆研。涉即步行過水,獵即捕捉禽獸。出自《漢書·賈山傳》。 |
馬上看花 | 【解釋】指粗略行事,走馬看花。【出處】明·天然癡叟《石點頭·玉簫女再世玉杯緣》:“分明馬上看花,但過眼即忘,何嘗在意。”【近義詞】走馬觀花【語法】偏正式;作賓語;含貶義 |
走馬看花 | 走馬看花【解釋】走馬:騎著馬跑。騎在奔跑的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觀察一下。【出處】唐·孟郊《登科后》詩:“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近義詞】走馬觀花、浮光掠影、蜻蜓點水【語法】連動式;作謂語、狀語、賓語;含貶義 |
走馬看花 | 【解釋】走馬:騎著馬跑。騎在奔跑的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觀察一下。【出處】唐·孟郊《登科后》詩:“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近義詞】走馬觀花、浮光掠影、蜻蜓點水【語法】連動式;作謂語、狀語、賓語;含貶義 |
對付 | 對付 對付指應對、抵擋,并含有粗略將就未用心的意思。 |
對付 | 對付 對付指應對、抵擋,并含有粗略將就未用心的意思。 |
粗心浮氣 | 粗心浮氣【解釋】浮:浮躁。形容人不細心,不沉著。【出處】清·葉燮《原詩外篇》卷四:“學詩者不可忽略古人,亦不可附會古人。忽略古人,粗心浮氣,僅獵古人皮毛。”【示例】《新光》中作者皆少年,往往~,傲然凌人,勢所難免。 ◎魯迅《書信集·致鄭振鐸》【近義詞】心浮氣躁、粗心大意【反義詞】小心謹慎、小心翼翼【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形容辦事急躁不細心 |
粗心浮氣 | 【解釋】浮:浮躁。形容人不細心,不沉著。【出處】清·葉燮《原詩外篇》卷四:“學詩者不可忽略古人,亦不可附會古人。忽略古人,粗心浮氣,僅獵古人皮毛。”【示例】《新光》中作者皆少年,往往~,傲然凌人,勢所難免。 ◎魯迅《書信集·致鄭振鐸》【近義詞】心浮氣躁、粗心大意【反義詞】小心謹慎、小心翼翼【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形容辦事急躁不細心 |
粗樸 | 粗樸 1.簡略樸素。《新唐書·劉晏傳》:“﹝ 晏 ﹞所居 脩行里 ,粗樸庳陋,飲食儉狹,室無媵婢。” 2.粗壯樸實。 茅盾 《北方的原野》:“﹝他﹞正待再上前線,回到那些勇敢而愉快、粗樸然而多風趣的伙伴的隊伍里去。” 魏巍 《東方》第五部第十四章:“就是在星光之下,也可以看出他那粗樸的容貌和赤誠的迫不及待的表情。” |
粗樸 | 粗樸 1.簡略樸素。《新唐書·劉晏傳》:“﹝ 晏 ﹞所居 修行里 ,粗樸庳陋,飲食儉狹,室無媵婢。” 2.粗壯樸實。 茅盾 《北方的原野》:“﹝他﹞正待再上前線,回到那些勇敢而愉快、粗樸然而多風趣的伙伴的隊伍里去。” 魏巍 《東方》第五部第十四章:“就是在星光之下,也可以看出他那粗樸的容貌和赤誠的迫不及待的表情。” |
粗枝大葉 | 粗枝大葉【解釋】繪畫,畫樹木粗枝大葉,不用工筆。比喻工作粗糙,不認真細致。【出處】《朱子語類》卷七八:“《書序》恐不是孔安國做,漢文粗枝大葉,今《書序》細膩,只似六朝時文字。”【示例】這么細細給你說,三天三夜也說不完,還是~告訴你吧! ◎趙樹理《地板》【近義詞】粗心大意【反義詞】精雕細刻、小心謹慎【語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狀語;比喻作風草率,不精細 |
粗枝大葉 | 【解釋】繪畫,畫樹木粗枝大葉,不用工筆。比喻工作粗糙,不認真細致。【出處】《朱子語類》卷七八:“《書序》恐不是孔安國做,漢文粗枝大葉,今《書序》細膩,只似六朝時文字。”【示例】這么細細給你說,三天三夜也說不完,還是~告訴你吧! ◎趙樹理《地板》【近義詞】粗心大意【反義詞】精雕細刻、小心謹慎【語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狀語;比喻作風草率,不精細 |
草略 | 草略 草略,是漢語詞匯,拼音是cǎo lüè,是指粗糙疏略。 |
瀏覽 | 瀏覽 瀏覽,指我國傳統的讀書法,南朝的蕭統在《<文選>序》中就指出要廣泛地閱讀。瀏覽一般是略觀大意,它與精讀相輔相成。現今也指通過其URL檢索資源。如果資源是包含指向其他資源的鏈接的網頁,瀏覽網頁將同時查找已鏈接資源的URL。用戶單擊映射對象的問號圖標、使用“瀏覽”命令時MicrosoftContentAnalyzer 將瀏覽資源。方便大家上網時一眼看出。 |
瀏覽 | 瀏覽 瀏覽,指我國傳統的讀書法,南朝的蕭統在《<文選>序》中就指出要廣泛地閱讀。瀏覽一般是略觀大意,它與精讀相輔相成。現今也指通過其URL檢索資源。如果資源是包含指向其他資源的鏈接的網頁,瀏覽網頁將同時查找已鏈接資源的URL。用戶單擊映射對象的問號圖標、使用“瀏覽”命令時MicrosoftContentAnalyzer 將瀏覽資源。方便大家上網時一眼看出。 |
地理學 | 地理學 (學科分類)地理學(geography)是關于地球及其特征、居民和現象的學問。它是研究地球表層各圈層相互作用關系,及其空間差異與變化過程的學科體系,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學和人文地理學兩大部分。 地理學家在傳統上被視為和地圖學家(cartographers)同一類,認為兩者都研究地名與數字。雖然很多地理學家都經歷過地名學及地圖學的訓練,但兩者都不是他們的關注重點。地理學家研究眾多現象、過程、特征以及人類和自然環境的相互關系在空間及時間上的分布。因為空間及時間影響了多種主題例如經濟、健康、氣候、植物及動物,所以地理學是一個高度跨學科性的學科。 地理學作為一個學科可以粗略分為兩個較小的領域:自然地理學及人文地理學。自然地理學調查自然環境及如何造成地形及氣候、水、土壤、植被、生命的各種現象及們它們的相互關系。人文地理學專注于人類建造的環境和空間是如何被人類制造、看待及管理以及人類如何影響其占用的空間。因為以上兩者的原因,使用不同的方法令第三領域出現,為環境地理學(environmental geography)。環境地理學在自然地理學與人文地理學的研究成果上,評價人類與自然的相互關系,并提出人類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以適應自身永續發展的安全狀態和技術(包括生產技術和制度技術)條件。 |
地理學 | 地理學 (學科分類)地理學(geography)是關于地球及其特征、居民和現象的學問。它是研究地球表層各圈層相互作用關系,及其空間差異與變化過程的學科體系,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學和人文地理學兩大部分。 地理學家在傳統上被視為和地圖學家(cartographers)同一類,認為兩者都研究地名與數字。雖然很多地理學家都經歷過地名學及地圖學的訓練,但兩者都不是他們的關注重點。地理學家研究眾多現象、過程、特征以及人類和自然環境的相互關系在空間及時間上的分布。因為空間及時間影響了多種主題例如經濟、健康、氣候、植物及動物,所以地理學是一個高度跨學科性的學科。 地理學作為一個學科可以粗略分為兩個較小的領域:自然地理學及人文地理學。自然地理學調查自然環境及如何造成地形及氣候、水、土壤、植被、生命的各種現象及們它們的相互關系。人文地理學專注于人類建造的環境和空間是如何被人類制造、看待及管理以及人類如何影響其占用的空間。因為以上兩者的原因,使用不同的方法令第三領域出現,為環境地理學(environmental geography)。環境地理學在自然地理學與人文地理學的研究成果上,評價人類與自然的相互關系,并提出人類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以適應自身永續發展的安全狀態和技術(包括生產技術和制度技術)條件。 |
看樣子 | 看樣子 kàn yàngzi[look;appear;seem] 看來;看起來 |
看樣子 | 看樣子 kàn yàngzi[look;appear;seem] 看來;看起來 |
翻閱 | 翻閱 翻閱,拼音fān yuè,是指翻看書畫文件等。 |
翻閲 | 翻閱 翻閱,拼音fān yuè,是指翻看書畫文件等。 |
翻閱 | 翻閱 翻閱,拼音fān yuè,是指翻看書畫文件等。 |
望遠鏡 | 望遠鏡 望遠鏡是一種利用透鏡或反射鏡以及其他光學器件觀測遙遠物體的光學儀器。利用通過透鏡的光線折射或光線被凹鏡反射使之進入小孔并會聚成像,再經過一個放大目鏡而被看到。又稱“千里鏡”。 望遠鏡的第一個作用是放大遠處物體的張角,使人眼能看清角距更小的細節。望遠鏡第二個作用是把物鏡收集到的比瞳孔直徑(最大8毫米)粗得多的光束,送入人眼,使觀測者能看到原來看不到的暗弱物體。1608年,荷蘭的一位眼鏡商漢斯·利伯希偶然發現用兩塊鏡片可以看清遠處的景物,受此啟發,他制造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架望遠鏡。1609年意大利佛羅倫薩人伽利略·伽利雷發明了40倍雙鏡望遠鏡,這是第一部投入科學應用的實用望遠鏡。 經過400多年的發展,望遠鏡的功能越來越強大,觀測的距離也越來越遠。 |
望遠鏡 | 望遠鏡 望遠鏡是一種利用透鏡或反射鏡以及其他光學器件觀測遙遠物體的光學儀器。利用通過透鏡的光線折射或光線被凹鏡反射使之進入小孔并會聚成像,再經過一個放大目鏡而被看到。又稱“千里鏡”。 望遠鏡的第一個作用是放大遠處物體的張角,使人眼能看清角距更小的細節。望遠鏡第二個作用是把物鏡收集到的比瞳孔直徑(最大8毫米)粗得多的光束,送入人眼,使觀測者能看到原來看不到的暗弱物體。1608年,荷蘭的一位眼鏡商漢斯·利伯希偶然發現用兩塊鏡片可以看清遠處的景物,受此啟發,他制造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架望遠鏡。1609年意大利佛羅倫薩人伽利略·伽利雷發明了40倍雙鏡望遠鏡,這是第一部投入科學應用的實用望遠鏡。 經過400多年的發展,望遠鏡的功能越來越強大,觀測的距離也越來越遠。 |
棠梨 | 棠梨 李時珍說:棠梨,是一種野梨,處處山林都有。塒比梨樹小,葉邊都有鋸齒。二月開白花,霜后可吃。棠梨樹與梨嫁接最好。有甜、酸,紅、白兩種。 它的葉味微苦,嫩時烘熟,用水淘凈后,可加油、鹽調食,或蒸曬后當茶。它的花也可烘熟吃,或曬干磨面作燒餅充饑。 味酸、甘,澀,性寒,無毒。 燒束吃,止滑痢。 主治霍亂吐瀉不止,轉筋腹痛。將一把枝葉同二兩木瓜煎汁,細呷。 落葉喬木,高4~10米。樹皮灰褐色,縱裂;幼枝黑褐色,被絨毛,有時具刺。 喜光,稍耐蔭,耐寒,耐干旱、瘠薄。對土壤要求不嚴,在堿性土中也能生長。深根性。具抗病蟲害能力。生長較慢。 野生于荒郊、山腳、路邊或道旁。分布江蘇、浙江、湖北、江西、河南、河北、山東、山西,甘肅、陜西、遼寧等地。常用來做梨樹嫁接的砧木。 【異名】杜、甘棠(《詩經》),杜梨(陸璣《詩疏》),杜棠(《爾雅》郭璞注),野梨(《綱目》),土梨(《中國樹木分類學》)。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棠梨的果實。 【化學成分】果實含糖量19.62%,水分50.93%。葉含綠原酸、異綠原酸、新綠原酸和槲皮素衍生物。又含多量蛋白質。 【性味】酸甘,寒。 ①《救荒本草》:"味甘酸。" ②《綱目》:"酸甘澀,寒,無毒。" ③《玉楸藥解》:"味酸,性澀微寒。" 【歸經】《玉楸藥解》:"入手太陰肺、足厥陰肝經。" 【功用主治】斂肺,澀腸。治咳嗽,瀉痢。 ①《綱目》:"燒食止滑痢。" ②《玉楸藥解》:"收腸斂肺,止泄除嘔。" 棠梨的果實 【考證】出自《本草綱目》。 ③《中華本草》: 【功能主治】斂肺,澀腸,消食。主咳嗽,瀉痢,食積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 ⒈陸璣《詩疏》:甘棠,今棠梨,赤棠也,與白棠同耳,但子有赤白美惡。子白色為白棠,甘棠也,少酢,清美。赤棠子澀而酢,無味。俗語云,澀如杜是也。 ⒉《救荒本草》:棠梨樹,今處處有之,生荒野中。葉似蒼術葉,亦有團葉者,有三叉葉者,葉邊皆有鋸齒,又似女兒茶葉,其葉色頗白。開白花,結棠梨如小楝子大。 ⒊《綱目》:赤者杜,白者棠;或云牝曰杜,牡曰棠;或云澀者杜,甘者棠。杜者澀也,棠者糖也,三說俱通,末說近是。棠梨,野梨也。霜后可食,其樹接梨甚嘉,有甘酢、赤白二種。 ⑴肺熱咳嗽,干咳無痰:取鮮果60克,冰糖30克,水煎服,每天三次。 ⑵急慢性咽喉炎:鮮果90克或干果60克,去皮后慢慢嚼服,連服3天。 ⑶瀉痢不止:鮮果90克,炭火烘至微焦,趁熱去皮吃,每天3次。 ⑷勞累過度,手足無力,全身酸痛:鮮果60克,搗爛后加米酒30克,水煎服,早晚各一次;或以干品250克,米酒1000克,浸泡10天,即成棠梨酒,每天服50克,效果明顯。 ⑸反胃吐食:取葉油炒去刺,研為末,每天早晨起床后以酒送服5克。 通常作栽培梨的砧木,也可直接作園林樹木栽植。花白色,樹形美,耐粗放管理。 甘棠又稱為棠梨,因常常野生于荒郊、山腳、路旁,所以人們常常叫它野梨。它果小、味道酸澀,并不是味美之果,人們一般把它當做嫁接各種梨樹的砧木。但2000年來中國文學作品中常常詠頌它,這又是為何?這得從《詩經》中的一首說起。 《詩經·國風-召南》中寫道: 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蘢。 蔽芾甘棠,勿剪勿敗,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說。 這首詩里提到的召伯就是召公。 召公和周公都是周文王的兒子,周武王的弟弟。周武王滅商紂三年后去世,他的兒子周成王繼位,當時才十二歲,于是就由召公和周公共同輔佐成王。成王繼位不久,弟弟管叔、蔡叔與紂王兒子武庚在殷商故地發動叛亂。周公用了三年時間平定了叛亂,為穩固東方,他就在東邊建立一個新的都城叫做洛邑(現在的洛陽)。這樣周王朝就有兩個都城,西部是鎬京(今陜西長安縣西北),又叫宗周。東部是洛邑,又叫成周。從此以后周公、召公分陜而治,陜縣(現屬河南三門峽市)以西由召公治理,東則歸周公。 召公有著廣施仁政的博愛之心,他治陜期間時常下鄉體恤民情。一次在鄉間處理民事,當地官吏就讓百姓騰出房子讓他休息,并準備豐盛宴席款待他。他立即阻止,說道:“不勞一身而勞百姓,非吾先君文王之志”。他就在甘棠樹下露宿,并食自己攜帶的干糧,做到了不擾民,不驚民。 召公經常在甘棠樹下受理民事,聽百姓訴訟,判決刑獄。他秉公而斷,不避權貴,讓人民再沒有冤屈。自古至今,聽訟決獄大多為民事,其常為土地、婚姻、爭執、財產。就是這種民事常常比殺人、搶盜等更難決斷,因為公平二字在權貴面前是那么的渺小,權貴多以權勢欺壓百姓,使百姓有冤不能訴,有屈不能聲,能在民事訴訟上做到真正的公平,真是難得。 召公治理陜地使當地經濟繁榮,百姓安居樂業。于是召公死后,人們銘記他的政績,懷念甘棠樹,就寫下甘棠的詩篇,廣為唱頌。就是開篇提到的那首。它的意思是:“美麗的甘棠樹,不要剪它枝葉,不要砍伐它,因為召公照顧過它,讓它青翠茂盛。挺拔的甘棠樹,不要傷害它,召公在這里休息過。可愛的甘棠樹,不要攀折它,召公在這里聽問政事。” 自此以后人們常常就用“甘棠”稱頌賢吏,以贊揚他們的德政和對民情的體恤。 唐朝駱賓王在武則天當政時任侍御史,他上書縱論天下大事,得罪了武則天,被捕下獄。在被囚之所,駱賓王時常望著窗外景色(武則天雖囚駱賓王,但并沒有為難他,給他好的食宿條件,否則他會和其他囚徒一樣住在暗室,過著暗無天日的生活)。他看到窗外秋蟬,就寫下一篇《獄中詠蟬》,以蟬的高潔為自己力辯(“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余心”)。他在詩序中,提到所囚之地西邊就是法廳(審決刑獄的官廳),那里有幾棵槐樹,而秋蟬并沒有在上面嗚叫,它嗚叫的地方應該是召公的甘棠樹。駱賓王認為他就是那秋蟬,只有甘棠樹才聽得懂它的明辯。 武則天看到駱賓王所作之后,很快就把他放了出來。武則天廢中宗自立后,駱賓王就隨徐敬業在揚州起兵反對武則天,并寫下那篇著名的《討武氏檄》。上面寫道“狐媚偏能惑主”(如同狐貍精那樣迷惑皇帝),“加以虺蜴為心,豺狼成性”(就如蛇蝎心腸,豺狼一般野性)。不過武則天看后并沒有大怒,而是感嘆日:“宰相安得失此人?” 駱賓王寄托甘棠樹為他辯明清白,白居易則以“沒有甘棠”來借喻沒有德政。他在杭州任刺史多年,雖盡心竭力,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但百業依然凋敝不堪。他被迫離任之時,所治百姓感恩于他,無論老少皆提壺擺筵為他餞行,他感動不已,寫下一篇《別州民》: 耆老遮歸路,壺漿滿別筵。 甘棠無一樹,那得淚潸然? 稅重多貧戶,農饑足旱田。 唯留一湖水,與汝救兇年。 [今春增筑錢塘湖堤,貯水以防天旱,故云。] 白居易感嘆,沒有甘棠樹,何以能訴說自己清白。淚不由得灑落。稅多讓人們貧苦,加上天旱,百姓就多疾苦。于是他在西湖上筑了一道長堤,蓄水灌田,并寫了一篇通俗易懂的《錢塘湖石記》,刻在石上,告訴人們如何蓄水泄水,認為只要“堤防如法,蓄泄及時”,就不會受旱災之苦了。這就是有名的“白堤”。 在詩中,他認為“自己無法改變人們的苦難,只能留下一湖水,為百姓解救荒年”。但就是這一湖水,也使得百姓對他感恩萬分。 在寒食時節,白居易去郊外祭奠故友。看到甘棠花白,隨風飄蕩就如空中飛舞的紙錢,心中不由悲苦萬分。他寫下一首《寒食野望吟》: 丘墟郭門外,寒食誰家哭? 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累累春草綠。 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離別處。 冥寞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 在甘棠花舞動的時節,自居易將被貶南國。看到故友之墓,想到自己要遠赴千里之外,眼淚不由涌下。甘棠也許會帶走一些自己的愁緒。 白居易詩句提到甘棠的地方還很多,他渴望著百姓安居樂業,自己能施展抱負,能過上召公治理陜地那樣的平穩、安定生活。這種思想不僅是白居易,許多文人也通過歌頌甘棠來表達自己情懷。唐宋詩詞提到甘棠的詩詞就有一百多首,在《全漢文》、《全唐文》等文集中贊嘆甘棠的詩詞更多。甘棠雖不是美味之果,但卻是一個類似桃源的象征,它給予人們眾多渴望,無怪人們都詠嘆它。 |
小頭 | 小頭 xiǎo tóu 小頭(小頭) 1、尖頭。 唐 白居易 《上陽白發人》詩:“小頭鞋履窄衣裳,青黛點眉眉細長。” 2、兩頭粗細不同的棍棒的細頭。《舊唐書·刑法志》:“訊囚杖,大頭徑三分二釐,小頭二分二釐。常行杖,大頭二分七釐,小頭一分七釐。笞杖,大頭二分,小頭一分半。” 3、賭博時的少量抽頭錢。 清 李漁 《連城璧》外編卷四:“﹝ 王小三 ﹞自小在色盆行里走動,替頭家分分籌,記記帳,拈些小頭,一來學乖,二來糊口。到后來人頭熟了,本事強了,漸漸的大弄起來。” 4、舊時的一種銀幣,因幣面上的頭像略小,故名。 5、整體中的小部分。《人民日報》1984.8.3:“得的多少不是問題的本質,關鍵是看是不是勞動所得,是不是合乎國家得大頭,企業得中頭,個人得小頭這一原則。” |
小頭 | 小頭 xiǎo tóu 小頭(小頭) 1、尖頭。 唐 白居易 《上陽白發人》詩:“小頭鞋履窄衣裳,青黛點眉眉細長。” 2、兩頭粗細不同的棍棒的細頭。《舊唐書·刑法志》:“訊囚杖,大頭徑三分二厘,小頭二分二厘。常行杖,大頭二分七厘,小頭一分七厘。笞杖,大頭二分,小頭一分半。” 3、賭博時的少量抽頭錢。 清 李漁 《連城璧》外編卷四:“﹝ 王小三 ﹞自小在色盆行里走動,替頭家分分籌,記記帳,拈些小頭,一來學乖,二來糊口。到后來人頭熟了,本事強了,漸漸的大弄起來。” 4、舊時的一種銀幣,因幣面上的頭像略小,故名。 5、整體中的小部分。《人民日報》1984.8.3:“得的多少不是問題的本質,關鍵是看是不是勞動所得,是不是合乎國家得大頭,企業得中頭,個人得小頭這一原則。” |
袋熊 | 袋熊 袋熊(學名:Phascolomidae):是袋熊科2屬3種動物的通稱。包括昆士蘭毛吻袋熊、南澳毛吻袋熊和塔斯馬尼亞袋熊。體格粗壯,尾極短,外表似小型的熊類,而習性更接近嚙齒類。食草,善于挖掘,在地下挖復雜的深洞居住。昆士蘭毛吻袋熊已瀕臨滅絕。 體形粗壯似熊,眼小,臉似鼠。體重可達35千克,頭骨略扁平,鼻面部相對較短,它們的腳短及肌肉發達,身長約有1米,尾巴也很短,體型比樹袋熊還短粗。 生活于溫帶地區適合穴居的開放的森林、丘陵及海岸附近生活。海拔約0-1800米處左右。營穴居生活,善于挖洞。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亞的東部、南部及塔斯馬尼亞島。 |
九天使者 | 九天使者 唐朝開元年間,唐玄宗夢見了神仙的儀仗隊,千乘萬騎會集在空中。有一個人穿著紅色衣服,戴著金色帽子,從車上下來,拜見唐玄宗說:“我是九天的采訪使,到人間來巡察探訪,想要在廬山的西北面蓋一所下宮,木石基址已經有了,只是需要人力罷了。”唐玄宗就派中使到廬山西北去看,果然有基址在那里。過了兩宿,又有幾千根大木頭自然地到來,不是什么人所運來的。按照殿、堂、廊、宇的不同需要,分別弄來不同的木料,長短粗細都很適用。有人說,這些木頭是以前九江王采伐的,打算建造宮殿,沉沒在江州湓水岸邊,其實是神仙運來供使用的。 |
游心寓目 | 游心寓目【解釋】指留心觀看。 |
遊心寓目 | 【解釋】指留心觀看。 |
槍桿子 | 槍桿子 作 者: 張正隆 著 出 版 社: 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8-9 字 數: 508000 頁 數: 505 開 本: 16開 I S B N : 9787010072944 包 裝: 平裝 定價:¥59.80 還原戰爭血腥,還原戰爭雄性,還原戰爭人性,還原戰爭真相。 一本關于“四野”歷史的正本清源之作,血性作家封筆巨獻。 遼沈戰役后,東北野戰軍進關、南下,一直打到海南島。 這部長篇報告文學,記述了主要發生在共和國元年的這樣一個全過程。槍打炮轟中,是鮮為人知的歷史中的新聞,是用槍桿子打江山的親歷者的刻骨銘心的記憶,和只有他們才能一觸摸到的那種惟此一次的感覺,也是因此改變了命運的人類中有著共同歷史文化的最大的一群人的彌足珍貴的精神遺產。 目錄 第一篇 紅了黑土地 第一章 太陽是從東邊升起來的 一、勝利來得太快 二、毛澤東吃著碗里,看著鍋里 三、蔣介石步步不跟趟 第二章 “狗皮帽子,進關了!” 一、“二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 二、四野夠榮耀的 三、“東北大軍進了關,就像猛虎下了山”——“東北虎”之一 第二篇 黃土地 第三章 各打各的算盤 一、“布衣將軍”——“戰犯錄”之一 二、蔣介石缺乏統帥氣度 三、毛澤東用兵真如神 第四章 傅作義的命根子——35軍 一、郭景云一錯再錯——“戰犯錄”之二 二、機斷專行——“四野名將錄”之一 三、虎撲羊群——“東北虎”之二 四、忠肝義膽——續“戰犯錄”之二 五、如虎添翼——“東北虎”之三 第五章 瑞雪 一、統帥 二、血戰豐臺——“東北虎”之四 三、張家口決口 四、傅作義沒出一招好棋——續“戰犯錄”之一 第六章 虎嘯津門 一、實話實說——“四野名將錄”之二 二、都希望另人說出自己想說的話 三、天津已是囊中物 四、前線總指揮——“四野名將錄”之三 五、虎氣——“四野名將錄”之四 六、將軍原是放牛娃——“四野名將錄”之五 七、金湯橋!金湯橋!——“東北虎”之五 八、這個184師“真頑強”呀! 九、“一切為傅負責”——“戰犯錄”之三 十、共產黨沒有海軍 第三篇 北平和平 第七章 能戰方能和 一、“基本方針是徹底解除他們的武裝” 二、最痛苦的人是誰?——再續“戰犯錄”之一 三、名將無名——“四野名將錄”之六 四、傅作義之義——他不是戰犯了 五、“殺頭將軍”與“抹淚將軍” 第八章 看紅裝素裹 一、虎師雄威——“東北虎”之六 二、大改編 三、“到皇帝住的地方看看”——“1949年的感覺”之一 第四篇 下江南 第九章 長江不是三八線 一、蔣介石要“和平”了 二、李宗仁去不掉個“代”字——“戰犯錄”之四 三、白崇禧一國民黨的最后一張王牌一“戰犯錄”之五 四、毛澤東一口一個“白匪” 第十章 南下!南下! 一、先遣兵團 二、南下工作團 三、國軍成了“扒路軍” 第十一章 血路 一、5縱還未攻過城呢——“東北虎”之七 二、戰江南——“東北虎”之八 三、“當年的紅軍回來了”——“1949年的感覺”之二 第五篇 攻心為上 第十二章 識時務者 一、瓜熟蒂落 二、“我是共產黨” 三、張軫成了解放軍的軍長 四、“大好河山” 第十三章 長沙不是四平 一、程潛要為毛澤東劃船了 二、陳明仁之明 三、“就范” 四、血火青樹坪 第六篇 南下——難下 第十四章 水土不服 一、江南路難行——“東北虎”之九 二、正負40度——“東北虎”之十 三、拉稀生疥打擺子——“東北虎”之十一 四、“南船北馬” 五、“又紅又綠三道箍,兩頭細來中間粗——打一物” 第十五章 “糧食問題現成為影響行動的根本問題” 一、一天兩頓稀粥——“東北虎”之十二 二、“是騾子是馬,拉出去遛遛” 三、糧食!糧食! 四、南方北方 第十六章 “兵強馬壯運動” 一、養好本錢 二、三伏練兵 三、“成績不說跑不了,問題不說不得了” 四、“誰對老百姓好,老百姓就跟誰走” 五、“誰不說俺家鄉好” 第十七章 走遍中國 一、腳是最寶貴的 二、巾幗風采 三、“漫行中國” 第七篇 紅土地 第十八章 大迂回、大包圍 一、白崇禧像條泥鰍——續“戰犯錄”之五 二、渴望決戰 三、毛澤東高瞻遠矚 第十九章 并非“反越位戰術”——、“那眼睛毒啊” 二、白崇禧太需要場勝仗了——再續“戰犯錄”之五 三、越級指揮 四、不開會 五、不輕敵 六、“我們要活潑” 七、吃了一個梨 第二十章 紅月亮 一、旗宮丁盛——“四野名將錄”之七 二、又一道鐵閘——“四野名將錄”之八 三、白崇禧的命根子——7軍. 四、餓虎撲食——“東北虎”之十三 五、新中國叫“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的感覺”之三 第八篇 向前!向前! 第二十一章 國民黨沒有“主場” 一、國民黨暗無天日 二、“廣東大團結” 三、白崇禧回老家——仍續“戰犯錄”之五 第二十二章 追窮寇 一、跑進羊城——“東北虎”之十四 二、“此為帶最后陸的最重要的一次大戰”——“東北虎”之十五 三、“將你們的威風從錦州、天津一直顯到桂林、南寧去!”——“東北虎”之十六 四、“兄弟部隊” 五、“照張狼狽相吧” 六、戰爭景觀 第九篇 解放區的天 第二十三章 接收!接收! 一、接收城市真忙 二、我們是共產黨 三、“中南王” 第二十四章 剿匪 一、“打了大仗打小仗,打了大蔣打小蔣”——“東北虎”之十七 二、“山多洞多槍多匪多”——“東北虎”之十八 三、“天下太平,廣西大亂”——“東北虎”之十九 第十篇 向天涯 第二十五章 兵發雷州半島 一、“伯陵防線”——“戰犯錄”之六 二、“原子手榴彈” 三、船是個大問題 四、虎變蛟龍——“東北虎”之二十 第二十六章 最后一戰 一、打江山是為了坐江山——“1949年的感覺”之五 二、迎擊最后一顆子彈——“1949年的感覺”之六并“四野名將錄”之九 三、23年紅旗不倒——“四野名將錄”之十 四、大醫醫國——“四野名將錄”之十一 五、要不是他極力推動,海南島會不會成為第二個臺灣?——“四野名將錄”之十二 第二十七章 跨海之戰 一、偷渡——“東北虎”之二十一 二、陸軍海戰隊——“東北虎”之二十二 三、包圍、反包圍、反反包圍——“東北虎”之二十三 四、天涯海角——“東北虎”之二十四 后記 身后有只狼 第一篇 紅了黑土地 第一章 太陽是從東邊升起來的 充滿生機與活力的中國共產黨人,以迅雷不及 掩耳之勢攻城略地,所向披靡。 一、勝利來得太快 黑土地上的最后一面“青天白日”旗,是1948年11月8日在錦西葫蘆島消逝的。 3年前,也是這個季節,國民黨最先闖關東的幾個軍,就是從秦皇島和葫蘆島登陸的。襯著蔚藍色的大海,美械、半美械的軍人,黃潮般蜂擁上岸,蝗蟲樣撲向黑土地。幾個回合后,東北民主聯軍就被趕過松花江,在南滿則被擠壓在瀕臨朝鮮的臨江、蒙江(今靖字)、撫松、長白4個巴掌大的小縣。窮追不舍的國民黨軍隊大喊大叫:共軍兄弟們,你們沒路走了,快投降吧!不投降就把你們趕進長白山啃樹皮,轟進鴨綠江喝涼水! 那時候,要說3年后的黑土地會變成這等模樣,別說國民黨,連共產黨自己都不會相信。 初冬清冷的陽光下,長春在刺鼻的尸臭中喘出了活氣兒。比之槍打炮轟、血火飛進的錦州,沈陽應該說基本完好無損。在那村鎮大多叫做“窩棚”的遼西平原上,打塌的房屋朝天張著大口,燒焦的樹木有的還在冒著青煙,東倒西歪的車炮都成了黑糊糊的鐵骷髏,胃囊飽滿的野狗、烏鴉興奮地嬉鬧、聒叫著。 先后闖進關東的,加上在各地擴充的,110萬國民黨軍隊,只從營口跑掉幾萬人。 黑土地上的共產黨人,這一刻在做什么? 全力以赴進行史無前例的大接收。 1948年10月26日,圍殲廖耀湘兵團的遼西大會戰還在激烈進行時,東北局就在哈爾濱南崗的高崗住處召開緊急會議,決定成立以陳云為首的沈陽軍管會。隨即抽調干部,進行動員,29日乘專列南下,30日趕到開原時,沈陽尚未解放。軍管會就在專列上辦公、開會,制定人城守則,準備發布公告,編好一天的《沈陽時報》,連軍管會、衛戍區、市政府及各部門的招牌都做好了。 專列上的燈光通宵達旦。 11月2日黃昏,就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宣布沈陽解放的同時,軍管會進入這座東北最大的城市。 在此之前,錦州、長春、鞍山、撫順、本溪等地,也陸續實施軍管。 首當其沖的是糧食問題。或者向當地商會籌借,或者從外地調運,有的城市運糧車隊是隨軍管會一道進城的。長春不用說了,對于這座餓殍之城而言,那是重中之重。遼寧洪澇,沈陽周圍各縣主要農作物高梁,1948年顆粒無收。我們是共產黨,讓老百姓吃不飽飯,那算什么為人民打江山,還怎么坐江山? 票子是個大問題。治安是個大問題。恢復供水供電及交通是個大問題。目光到處,那些堆積如山的問題,哪個是容你慢慢來的小問題?就說走路吧,全國各地都是右側通行,唯獨東北還是沿襲偽滿時期的左側通行。有人說解放了,連路也不知道怎么走了。軍管會開了兩次會,兩種意見爭執不下,也不能再爭執下去了。那時被老百姓稱做“電車”的汽車,雖不像今天這樣多,可馬車、人力車多呀,幾乎要覆住路面了。人命關天,不迅速決斷,隨時都可能出事、添亂。 敵機轟炸,重點目標是兵工廠和彈藥庫。敵特活動,縱火暗殺造謠。幾萬國民黨散俘在街頭游蕩,流氓和少數貧民乘亂打劫。必須盡快使該停的停下來,該動的動起來,萬家燈火簇擁著的城市才能活起來。 東北局抽調4干多新老干部接收沈陽,哈爾濱除看家守攤的外,幾乎是傾巢出動了。可偌大個沈陽,區區4千人才哪到哪呀,只能是重要部門、廠礦才派去個軍代表。更何況還有那么多城市等著接收呢。 “戰錦方為大問題”,毛澤東高瞻遠矚。 打下錦州,攻城部隊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往城外搶運戰利品。槍炮、彈藥、被服、糧食、罐頭,大都是美國貨,車拉肩扛,汽油桶則手推腳蹬,像壓路機一樣轟轟隆隆朝城外滾。 錦州打下來就是自己的了,為什么還要往城外搶運東西呀?因為當時心里還不大有底,擔心東西對進的敵人可能將其重新奪占。 離休前為駐錦州某軍副軍長的翟文清,自1938年參軍后就不斷立功,并在遼沈戰役攻克錦州中成為戰斗英雄。 這位個頭不高、身上還嵌著彈片的老人,身體很結實。老人每天4點半起床,到錦州鐵路分局廣場,那兒有個老年活動中心,伴著音樂做健身操,然后慢跑、快走。每月要交1元錢,許多人認識他,說老軍長是戰斗英雄,還是解放咱錦州的戰斗英雄,不用交錢。他說那是過去的事了。大家說沒有過去哪有現在呀?他說現在咱們都一樣,都是在這里健身的老人,我不過是個打過仗的老頭,不能搞特殊化。 當年這里叫錦州鐵路局,是范漢杰的指揮所之一,充滿耳鼓的是槍炮聲和沖鋒號。“打過仗的老頭”,當時是3縱7師2l團8連指導員,率領連隊打下遼西省政府大樓,又沖到這里的。是夜間,喘著粗氣,全速奔跑。周圍槍炮聲不斷,子彈在路面上犁出一道道火星子,腳下都是磚頭瓦塊和敵人的尸體。他記得在這個廣場上還絆了一跤,爬起來再跑,手上、身上都是血,黏糊糊的。 在東北第一次受傷,是1947年初四保臨江中的三保臨江的小荒溝戰斗,右膝蓋被子彈打穿。零下40多度,滴水成冰,雪白血紅,那人一會兒就凍僵了。 比天氣更冷酷的是形勢。三九天,許多官兵穿著單衣。沒吃的,扒開沒膝深的積雪,翻尋老鄉因戰亂而沒來得及收獲的玉米棒子,煮玉米粒子吃。敵人那個猖狂呀,像瘋狗似的追攆你,打了敗仗也咬住你不放,當了俘虜也不服你。那時候政治教育講得最多的,也最形象的,就是現在是黎明前的黑暗,是爬山頭,爬上山頭就是勝利。 闖到關東后有個口號,叫“獨霸東北”,因為太離譜了,很快就沒了聲息。翟文清15歲參軍,無論多么艱難困苦,從未對勝利失去過信心。只是這“山頭”要爬到什么時候呀?那時看那形勢,少說也得個八年抗戰吧? 沒想到一打下錦州、長春、沈陽,還有在遼西的那個精銳的廖耀湘兵團,國民黨就像多米諾骨牌似的稀里嘩啦了,就“獨霸東北”了。 連毛澤東都覺得勝利來得太快了。 二、毛澤東吃著碗里,看著鍋里 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一個有50多戶人家的小山村。 西靠太行山麓,東鄰華北平原,周圍山嶺環抱,覆滿村后山岡的蒼松翠柏,讓人想到“西柏坡”的得名。村中農舍頂上聳立的電臺天線,伴著村前奔騰不息的滹沱河,日夜彈唱著共產黨人的勝利進行曲。 錦州城破,范漢杰化裝出逃被俘,被押送到城北30里的忙牛屯,吃驚不小:林彪就在這里呀! 那潛臺詞是:早知道林彪在這里,早把這里炸平了。 而自1947年3月離開延安后,就在國民黨的視線中沒了蹤影的毛澤東,魚兒游進大海般隱身在這黃土地的山村農家,籌劃、指揮了蜚聲中外的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 毛澤東在滹沱河邊散步。 太陽通紅,河水清亮,就像毛澤東的心情和思緒。 井岡山→瑞金→延安→西柏坡,在毛澤東踏動歷史的足音中,中國革命正在硝煙中隆隆馳向下一個停靠點一一不,那已經不是停靠點,而是定都北平。 “革命搖籃井岡山”,這是后來的話,還有什么“井岡山道路通天下”。當年一些人是怎么說毛澤東的?“山大王”,“農民領袖”,“麥淇淋式的馬克思主義者”。也是,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列主義,他卻放著現成的、正宗的十月革命道路不走,倒把隊伍拉上了土匪出沒的井岡山,“占山為王”,這不是明擺著的“歪門邪道”嗎? “奪取一省或數省的首先勝利”,這話沒錯。誰也不能一口吃成個胖子,一下子把全中國收入囊中,只能一省、數省一步步地來,就如同今天已被黑土地那數省勝利的現實證明了的那樣。問題在于這“奪取一省或數省的首先勝利”,做的卻是“奪取中心城市”的文章。在農村有時都站不住腳,讓人家攆得到處跑,卻惦著去攻打、奪取大城市,這不是沒會走就想跑,拿雞蛋往石頭上碰嗎? 罷工、罷課、示威、游行,人家一出動軍隊,你就沒咒念了。你也拿起槍桿子,在城市里能干過人家?八一南昌起義,占領南昌又不得不退出,秋收起義攻打長沙的計劃根本就行不通。城市歷來是反動勢力最強大的地方,共產黨人在城市連生存都困難,又談何發展?符合中國國情的唯一的出路,只能是到農村去,到天高地闊的廣大農村中去。 井岡山道路一一農村包圍城市并最終奪取城市之路。 毛澤東“一覽眾山小”的睿智和氣度,在于無論中國革命面臨怎樣的窘境、險境,都能以其最具中國特色的思想指點迷津,照亮征程,并一往無前的付諸行動。 正如鄧小平上世紀80年代所言,如果沒有毛澤東同志的正確領導,中國革命還會在黑暗中探索更長的時間。 而這一刻,一想到東北和包括熱河、內蒙東部的那片從未涉足的豐饒的黑土地,毛澤東就激動、興奮不已。 新中國成立后的“鋼都”(鞍山)、“煤都”(撫順)、“電都”(小豐滿),都在東北。而據1943年統計,東北生鐵生產量占全國87.7%,鋼材占93%,煤炭占49.5%,發電量占78.2%,水泥占66%,鐵路、公路長度分別占全國的一半以上和將近一半。沈陽還有中國最大的兵工廠。東北素有“糧倉”之稱,盛產大豆、高梁、玉米、小麥,其中大豆產量占全世界的60%以上。東北還有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木材蓄量占全國的1/3。 1945年,毛澤東在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指出:“東北是很重要的,從我們黨,從中國革命的最近將來的前途看,東北是特別重要的。如果我們把現有的一切根據地都丟了,只要我們有了東北,中國革命就有了鞏固的基礎。” 只要有了東北! 現在有了東北! 東北豐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在中國革命和建設中,日益顯見其舉足輕重的作用。 而這一刻,毛澤東立馬想用、也立馬可用的,則是黑土地上那支兵強馬壯、驍勇善戰的東北野戰軍,即后來的第四野戰軍。 1948年11月6日,即遼沈戰役結束的第四天,華東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聯合發起淮海戰役,包圍了黃百韜兵團5個軍,并對徐州形成合圍態勢,以爭取殲滅劉峙集團于長江以北。與此同時,西北野戰軍發起冬季攻勢,挫敗了胡宗南集團的“機動防御”戰略,將其牢牢地鉗制在西北戰場而動彈不得。 華北野戰兵團先后發起察綏戰役和太原戰役,包圍了歸綏(今呼和浩特)和太原。 與初冬的曠野和群山融為一色的西柏坡,隨著電臺滴滴答答的發報聲呼應而來的,都是令毛澤東心曠神怡的捷報佳音。 全國各戰場的勝利,特別是遼沈大捷,使國共雙方的力量對比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國民黨軍隊已由內戰初始的430萬人下降到290萬人,解放軍則由120余萬人增至300萬,翻了一番還多。而比數量更重要的,是質量、士氣和人心。 1948年11月14日,毛澤東在《中國軍事形勢的重大變化》一文中斷言:“原來預計,從一九四六年七月起,大約需要五年左右時間,便可以從根本上打倒國民黨反動政府。現在看來,只需從現時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時間,就可能將國民黨反動政府從根本上打倒了。” 而兩個月前的9月7日,即遼沈戰役即將發起前五天,毛澤東在給“林羅劉”的電報中說:“我們準備五年左右(從一九四六年七月起)根本上打倒國民黨,這是具有可能性的。” 一個遼沈戰役,把5年打成3年。 問題是下一步挪動哪個棋子? 西北、中原、華東、東北,毛澤東高屋建瓴的目光通覽周邊戰場,一次次地凝望東北時,他關注的是華北,是平津。 10月31日,中央軍委就東北野戰軍在遼沈戰役結束后的任務,電示“林羅劉”并東北局和華北局:“應休整一個月左右,約于十二月上旬或中旬開始出動,攻擊平津一帶。” 11月4日,在給“林羅劉譚”。的電報中,又說明了同樣的意見。 而現在,毛澤東準備讓林彪提前進關了。 因為自淮海戰役第一階段將黃百韜兵團大部殲滅后,有跡象表明華北傅作義系的20個師可能退守綏遠,蔣介石的中央軍24個師可能海運江南,加強長江下游防線,從而延緩國民黨的反動統治。 毛澤東的既定方針是:務將華北敵軍就地殲滅1 11月16日凌晨4時,毛澤東給“林羅劉”發電,征詢意見: 請你們考慮你們究以早日入關為好.還是在東北完成休整計劃然后入關為好,并以結果電告為盼。 第二天下午,“林羅劉譚”復電: 東北主力提早入關很困難。因為東北解放后,部隊思想發生很大波動。東北籍戰士怕離開家鄉,怕走路太遠,甚至某些干部已開始生長享受情緒。需要以大力解決這一問題。過去因忙于戰后問題的處理,還未正式向戰士解釋此問題,正布置通過各種方式解釋此問題。同時新兵和俘虜戰士的補充還未就緒,爭取工作也要有相當時間,否則逃亡減員會更嚴重。此外部隊冬大衣、棉帽、棉鞋均尚未發下。 一大堆困難,都是實情。 自9月12日奔襲北寧線始,到11月10日占領錦西、葫蘆島,東北全境解放,東北野戰軍人未解甲,馬未停蹄,就沒閑著。錦州血戰,塔山阻擊戰,黑山阻擊戰,圍殲廖耀湘兵團,再奔去沈陽、營口,急行軍,強行軍,許多人都累脫相了。戰后一些老戰友見面,都有點認不出來了。傷亡也大。攻打錦州的5個縱隊和阻援的兩個縱隊,傷亡都在1/3左右。黑土地上最能打的“虎師”2縱5師,傷亡將近一半。 林彪講的和沒講的這些困難,毛澤東大體上都清楚。 同一天22時,毛澤東再次致電“林羅劉”: 欲抑留蔣、傅兩部于華北,以華北我軍現有兵力。是無法完成的。如 果蔣匪集中其24個師于津沽一帶掩護海運,我們集中程黃、楊羅耿兩兵團,無法破壞其計劃。如果使用楊羅耿于察綏方面,亦沒有充分把握阻止傅系西退,因傅系可在楊羅耿到達綏東之前,乃至楊羅耿到達綏東之后,利用其騎兵、汽車及地方熟悉等條件,經大青山北麓沖過去,我軍只能截殲其一部,難于殲其主力,傅系一退,蔣系必同時南退,使我們兩頭失塌…… 由于上述種種原因,望你們鄭重考慮下述兩個方案: (甲)東北野戰軍提前于本月25日(戌有)左右起向關內開動,預計現在錦、義地區的部隊,下月10日(亥灰)以前可到天津、唐山地區,如敵正在南撤,我可殲其一部或大部;如敵尚未開動,我可抑留該敵,繼續休整,并修復北寧路,然后大舉殲敵。 (乙)不管蔣、傅軍是否撤走,仍按原計劃休整到12月半,然后南進。即使說,蔣、傅要撒就讓其撤走,你們則準備到平津后無仗可打時即沿平漢路南下,先在長江中游作戰,逐步東進與劉、陳會攻京滬。 |
槍桿子 | 槍桿子 作 者: 張正隆 著 出 版 社: 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8-9 字 數: 508000 頁 數: 505 開 本: 16開 I S B N : 9787010072944 包 裝: 平裝 定價:¥59.80 還原戰爭血腥,還原戰爭雄性,還原戰爭人性,還原戰爭真相。 一本關于“四野”歷史的正本清源之作,血性作家封筆巨獻。 遼沈戰役后,東北野戰軍進關、南下,一直打到海南島。 這部長篇報告文學,記述了主要發生在共和國元年的這樣一個全過程。槍打炮轟中,是鮮為人知的歷史中的新聞,是用槍桿子打江山的親歷者的刻骨銘心的記憶,和只有他們才能一觸摸到的那種惟此一次的感覺,也是因此改變了命運的人類中有著共同歷史文化的最大的一群人的彌足珍貴的精神遺產。 目錄 第一篇 紅了黑土地 第一章 太陽是從東邊升起來的 一、勝利來得太快 二、毛澤東吃著碗里,看著鍋里 三、蔣介石步步不跟趟 第二章 “狗皮帽子,進關了!” 一、“二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 二、四野夠榮耀的 三、“東北大軍進了關,就像猛虎下了山”——“東北虎”之一 第二篇 黃土地 第三章 各打各的算盤 一、“布衣將軍”——“戰犯錄”之一 二、蔣介石缺乏統帥氣度 三、毛澤東用兵真如神 第四章 傅作義的命根子——35軍 一、郭景云一錯再錯——“戰犯錄”之二 二、機斷專行——“四野名將錄”之一 三、虎撲羊群——“東北虎”之二 四、忠肝義膽——續“戰犯錄”之二 五、如虎添翼——“東北虎”之三 第五章 瑞雪 一、統帥 二、血戰豐臺——“東北虎”之四 三、張家口決口 四、傅作義沒出一招好棋——續“戰犯錄”之一 第六章 虎嘯津門 一、實話實說——“四野名將錄”之二 二、都希望另人說出自己想說的話 三、天津已是囊中物 四、前線總指揮——“四野名將錄”之三 五、虎氣——“四野名將錄”之四 六、將軍原是放牛娃——“四野名將錄”之五 七、金湯橋!金湯橋!——“東北虎”之五 八、這個184師“真頑強”呀! 九、“一切為傅負責”——“戰犯錄”之三 十、共產黨沒有海軍 第三篇 北平和平 第七章 能戰方能和 一、“基本方針是徹底解除他們的武裝” 二、最痛苦的人是誰?——再續“戰犯錄”之一 三、名將無名——“四野名將錄”之六 四、傅作義之義——他不是戰犯了 五、“殺頭將軍”與“抹淚將軍” 第八章 看紅裝素裹 一、虎師雄威——“東北虎”之六 二、大改編 三、“到皇帝住的地方看看”——“1949年的感覺”之一 第四篇 下江南 第九章 長江不是三八線 一、蔣介石要“和平”了 二、李宗仁去不掉個“代”字——“戰犯錄”之四 三、白崇禧一國民黨的最后一張王牌一“戰犯錄”之五 四、毛澤東一口一個“白匪” 第十章 南下!南下! 一、先遣兵團 二、南下工作團 三、國軍成了“扒路軍” 第十一章 血路 一、5縱還未攻過城呢——“東北虎”之七 二、戰江南——“東北虎”之八 三、“當年的紅軍回來了”——“1949年的感覺”之二 第五篇 攻心為上 第十二章 識時務者 一、瓜熟蒂落 二、“我是共產黨” 三、張軫成了解放軍的軍長 四、“大好河山” 第十三章 長沙不是四平 一、程潛要為毛澤東劃船了 二、陳明仁之明 三、“就范” 四、血火青樹坪 第六篇 南下——難下 第十四章 水土不服 一、江南路難行——“東北虎”之九 二、正負40度——“東北虎”之十 三、拉稀生疥打擺子——“東北虎”之十一 四、“南船北馬” 五、“又紅又綠三道箍,兩頭細來中間粗——打一物” 第十五章 “糧食問題現成為影響行動的根本問題” 一、一天兩頓稀粥——“東北虎”之十二 二、“是騾子是馬,拉出去遛遛” 三、糧食!糧食! 四、南方北方 第十六章 “兵強馬壯運動” 一、養好本錢 二、三伏練兵 三、“成績不說跑不了,問題不說不得了” 四、“誰對老百姓好,老百姓就跟誰走” 五、“誰不說俺家鄉好” 第十七章 走遍中國 一、腳是最寶貴的 二、巾幗風采 三、“漫行中國” 第七篇 紅土地 第十八章 大迂回、大包圍 一、白崇禧像條泥鰍——續“戰犯錄”之五 二、渴望決戰 三、毛澤東高瞻遠矚 第十九章 并非“反越位戰術”——、“那眼睛毒啊” 二、白崇禧太需要場勝仗了——再續“戰犯錄”之五 三、越級指揮 四、不開會 五、不輕敵 六、“我們要活潑” 七、吃了一個梨 第二十章 紅月亮 一、旗宮丁盛——“四野名將錄”之七 二、又一道鐵閘——“四野名將錄”之八 三、白崇禧的命根子——7軍. 四、餓虎撲食——“東北虎”之十三 五、新中國叫“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的感覺”之三 第八篇 向前!向前! 第二十一章 國民黨沒有“主場” 一、國民黨暗無天日 二、“廣東大團結” 三、白崇禧回老家——仍續“戰犯錄”之五 第二十二章 追窮寇 一、跑進羊城——“東北虎”之十四 二、“此為帶最后陸的最重要的一次大戰”——“東北虎”之十五 三、“將你們的威風從錦州、天津一直顯到桂林、南寧去!”——“東北虎”之十六 四、“兄弟部隊” 五、“照張狼狽相吧” 六、戰爭景觀 第九篇 解放區的天 第二十三章 接收!接收! 一、接收城市真忙 二、我們是共產黨 三、“中南王” 第二十四章 剿匪 一、“打了大仗打小仗,打了大蔣打小蔣”——“東北虎”之十七 二、“山多洞多槍多匪多”——“東北虎”之十八 三、“天下太平,廣西大亂”——“東北虎”之十九 第十篇 向天涯 第二十五章 兵發雷州半島 一、“伯陵防線”——“戰犯錄”之六 二、“原子手榴彈” 三、船是個大問題 四、虎變蛟龍——“東北虎”之二十 第二十六章 最后一戰 一、打江山是為了坐江山——“1949年的感覺”之五 二、迎擊最后一顆子彈——“1949年的感覺”之六并“四野名將錄”之九 三、23年紅旗不倒——“四野名將錄”之十 四、大醫醫國——“四野名將錄”之十一 五、要不是他極力推動,海南島會不會成為第二個臺灣?——“四野名將錄”之十二 第二十七章 跨海之戰 一、偷渡——“東北虎”之二十一 二、陸軍海戰隊——“東北虎”之二十二 三、包圍、反包圍、反反包圍——“東北虎”之二十三 四、天涯海角——“東北虎”之二十四 后記 身后有只狼 第一篇 紅了黑土地 第一章 太陽是從東邊升起來的 充滿生機與活力的中國共產黨人,以迅雷不及 掩耳之勢攻城略地,所向披靡。 一、勝利來得太快 黑土地上的最后一面“青天白日”旗,是1948年11月8日在錦西葫蘆島消逝的。 3年前,也是這個季節,國民黨最先闖關東的幾個軍,就是從秦皇島和葫蘆島登陸的。襯著蔚藍色的大海,美械、半美械的軍人,黃潮般蜂擁上岸,蝗蟲樣撲向黑土地。幾個回合后,東北民主聯軍就被趕過松花江,在南滿則被擠壓在瀕臨朝鮮的臨江、蒙江(今靖字)、撫松、長白4個巴掌大的小縣。窮追不舍的國民黨軍隊大喊大叫:共軍兄弟們,你們沒路走了,快投降吧!不投降就把你們趕進長白山啃樹皮,轟進鴨綠江喝涼水! 那時候,要說3年后的黑土地會變成這等模樣,別說國民黨,連共產黨自己都不會相信。 初冬清冷的陽光下,長春在刺鼻的尸臭中喘出了活氣兒。比之槍打炮轟、血火飛進的錦州,沈陽應該說基本完好無損。在那村鎮大多叫做“窩棚”的遼西平原上,打塌的房屋朝天張著大口,燒焦的樹木有的還在冒著青煙,東倒西歪的車炮都成了黑糊糊的鐵骷髏,胃囊飽滿的野狗、烏鴉興奮地嬉鬧、聒叫著。 先后闖進關東的,加上在各地擴充的,110萬國民黨軍隊,只從營口跑掉幾萬人。 黑土地上的共產黨人,這一刻在做什么? 全力以赴進行史無前例的大接收。 1948年10月26日,圍殲廖耀湘兵團的遼西大會戰還在激烈進行時,東北局就在哈爾濱南崗的高崗住處召開緊急會議,決定成立以陳云為首的沈陽軍管會。隨即抽調干部,進行動員,29日乘專列南下,30日趕到開原時,沈陽尚未解放。軍管會就在專列上辦公、開會,制定人城守則,準備發布公告,編好一天的《沈陽時報》,連軍管會、衛戍區、市政府及各部門的招牌都做好了。 專列上的燈光通宵達旦。 11月2日黃昏,就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宣布沈陽解放的同時,軍管會進入這座東北最大的城市。 在此之前,錦州、長春、鞍山、撫順、本溪等地,也陸續實施軍管。 首當其沖的是糧食問題。或者向當地商會籌借,或者從外地調運,有的城市運糧車隊是隨軍管會一道進城的。長春不用說了,對于這座餓殍之城而言,那是重中之重。遼寧洪澇,沈陽周圍各縣主要農作物高梁,1948年顆粒無收。我們是共產黨,讓老百姓吃不飽飯,那算什么為人民打江山,還怎么坐江山? 票子是個大問題。治安是個大問題。恢復供水供電及交通是個大問題。目光到處,那些堆積如山的問題,哪個是容你慢慢來的小問題?就說走路吧,全國各地都是右側通行,唯獨東北還是沿襲偽滿時期的左側通行。有人說解放了,連路也不知道怎么走了。軍管會開了兩次會,兩種意見爭執不下,也不能再爭執下去了。那時被老百姓稱做“電車”的汽車,雖不像今天這樣多,可馬車、人力車多呀,幾乎要復住路面了。人命關天,不迅速決斷,隨時都可能出事、添亂。 敵機轟炸,重點目標是兵工廠和彈藥庫。敵特活動,縱火暗殺造謠。幾萬國民黨散俘在街頭游蕩,流氓和少數貧民乘亂打劫。必須盡快使該停的停下來,該動的動起來,萬家燈火簇擁著的城市才能活起來。 東北局抽調4干多新老干部接收沈陽,哈爾濱除看家守攤的外,幾乎是傾巢出動了。可偌大個沈陽,區區4千人才哪到哪呀,只能是重要部門、廠礦才派去個軍代表。更何況還有那么多城市等著接收呢。 “戰錦方為大問題”,毛澤東高瞻遠矚。 打下錦州,攻城部隊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往城外搶運戰利品。槍炮、彈藥、被服、糧食、罐頭,大都是美國貨,車拉肩扛,汽油桶則手推腳蹬,像壓路機一樣轟轟隆隆朝城外滾。 錦州打下來就是自己的了,為什么還要往城外搶運東西呀?因為當時心里還不大有底,擔心東西對進的敵人可能將其重新奪占。 離休前為駐錦州某軍副軍長的翟文清,自1938年參軍后就不斷立功,并在遼沈戰役攻克錦州中成為戰斗英雄。 這位個頭不高、身上還嵌著彈片的老人,身體很結實。老人每天4點半起床,到錦州鐵路分局廣場,那兒有個老年活動中心,伴著音樂做健身操,然后慢跑、快走。每月要交1元錢,許多人認識他,說老軍長是戰斗英雄,還是解放咱錦州的戰斗英雄,不用交錢。他說那是過去的事了。大家說沒有過去哪有現在呀?他說現在咱們都一樣,都是在這里健身的老人,我不過是個打過仗的老頭,不能搞特殊化。 當年這里叫錦州鐵路局,是范漢杰的指揮所之一,充滿耳鼓的是槍炮聲和沖鋒號。“打過仗的老頭”,當時是3縱7師2l團8連指導員,率領連隊打下遼西省政府大樓,又沖到這里的。是夜間,喘著粗氣,全速奔跑。周圍槍炮聲不斷,子彈在路面上犁出一道道火星子,腳下都是磚頭瓦塊和敵人的尸體。他記得在這個廣場上還絆了一跤,爬起來再跑,手上、身上都是血,黏糊糊的。 在東北第一次受傷,是1947年初四保臨江中的三保臨江的小荒溝戰斗,右膝蓋被子彈打穿。零下40多度,滴水成冰,雪白血紅,那人一會兒就凍僵了。 比天氣更冷酷的是形勢。三九天,許多官兵穿著單衣。沒吃的,扒開沒膝深的積雪,翻尋老鄉因戰亂而沒來得及收獲的玉米棒子,煮玉米粒子吃。敵人那個猖狂呀,像瘋狗似的追攆你,打了敗仗也咬住你不放,當了俘虜也不服你。那時候政治教育講得最多的,也最形象的,就是現在是黎明前的黑暗,是爬山頭,爬上山頭就是勝利。 闖到關東后有個口號,叫“獨霸東北”,因為太離譜了,很快就沒了聲息。翟文清15歲參軍,無論多么艱難困苦,從未對勝利失去過信心。只是這“山頭”要爬到什么時候呀?那時看那形勢,少說也得個八年抗戰吧? 沒想到一打下錦州、長春、沈陽,還有在遼西的那個精銳的廖耀湘兵團,國民黨就像多米諾骨牌似的稀里嘩啦了,就“獨霸東北”了。 連毛澤東都覺得勝利來得太快了。 二、毛澤東吃著碗里,看著鍋里 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一個有50多戶人家的小山村。 西靠太行山麓,東鄰華北平原,周圍山嶺環抱,覆滿村后山岡的蒼松翠柏,讓人想到“西柏坡”的得名。村中農舍頂上聳立的電臺天線,伴著村前奔騰不息的滹沱河,日夜彈唱著共產黨人的勝利進行曲。 錦州城破,范漢杰化裝出逃被俘,被押送到城北30里的忙牛屯,吃驚不小:林彪就在這里呀! 那潛臺詞是:早知道林彪在這里,早把這里炸平了。 而自1947年3月離開延安后,就在國民黨的視線中沒了蹤影的毛澤東,魚兒游進大海般隱身在這黃土地的山村農家,籌劃、指揮了蜚聲中外的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 毛澤東在滹沱河邊散步。 太陽通紅,河水清亮,就像毛澤東的心情和思緒。 井岡山→瑞金→延安→西柏坡,在毛澤東踏動歷史的足音中,中國革命正在硝煙中隆隆馳向下一個停靠點一一不,那已經不是停靠點,而是定都北平。 “革命搖籃井岡山”,這是后來的話,還有什么“井岡山道路通天下”。當年一些人是怎么說毛澤東的?“山大王”,“農民領袖”,“麥淇淋式的馬克思主義者”。也是,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列主義,他卻放著現成的、正宗的十月革命道路不走,倒把隊伍拉上了土匪出沒的井岡山,“占山為王”,這不是明擺著的“歪門邪道”嗎? “奪取一省或數省的首先勝利”,這話沒錯。誰也不能一口吃成個胖子,一下子把全中國收入囊中,只能一省、數省一步步地來,就如同今天已被黑土地那數省勝利的現實證明了的那樣。問題在于這“奪取一省或數省的首先勝利”,做的卻是“奪取中心城市”的文章。在農村有時都站不住腳,讓人家攆得到處跑,卻惦著去攻打、奪取大城市,這不是沒會走就想跑,拿雞蛋往石頭上碰嗎? 罷工、罷課、示威、游行,人家一出動軍隊,你就沒咒念了。你也拿起槍桿子,在城市里能干過人家?八一南昌起義,占領南昌又不得不退出,秋收起義攻打長沙的計劃根本就行不通。城市歷來是反動勢力最強大的地方,共產黨人在城市連生存都困難,又談何發展?符合中國國情的唯一的出路,只能是到農村去,到天高地闊的廣大農村中去。 井岡山道路一一農村包圍城市并最終奪取城市之路。 毛澤東“一覽眾山小”的睿智和氣度,在于無論中國革命面臨怎樣的窘境、險境,都能以其最具中國特色的思想指點迷津,照亮征程,并一往無前的付諸行動。 正如鄧小平上世紀80年代所言,如果沒有毛澤東同志的正確領導,中國革命還會在黑暗中探索更長的時間。 而這一刻,一想到東北和包括熱河、內蒙東部的那片從未涉足的豐饒的黑土地,毛澤東就激動、興奮不已。 新中國成立后的“鋼都”(鞍山)、“煤都”(撫順)、“電都”(小豐滿),都在東北。而據1943年統計,東北生鐵生產量占全國87.7%,鋼材占93%,煤炭占49.5%,發電量占78.2%,水泥占66%,鐵路、公路長度分別占全國的一半以上和將近一半。沈陽還有中國最大的兵工廠。東北素有“糧倉”之稱,盛產大豆、高梁、玉米、小麥,其中大豆產量占全世界的60%以上。東北還有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木材蓄量占全國的1/3。 1945年,毛澤東在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指出:“東北是很重要的,從我們黨,從中國革命的最近將來的前途看,東北是特別重要的。如果我們把現有的一切根據地都丟了,只要我們有了東北,中國革命就有了鞏固的基礎。” 只要有了東北! 現在有了東北! 東北豐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在中國革命和建設中,日益顯見其舉足輕重的作用。 而這一刻,毛澤東立馬想用、也立馬可用的,則是黑土地上那支兵強馬壯、驍勇善戰的東北野戰軍,即后來的第四野戰軍。 1948年11月6日,即遼沈戰役結束的第四天,華東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聯合發起淮海戰役,包圍了黃百韜兵團5個軍,并對徐州形成合圍態勢,以爭取殲滅劉峙集團于長江以北。與此同時,西北野戰軍發起冬季攻勢,挫敗了胡宗南集團的“機動防御”戰略,將其牢牢地鉗制在西北戰場而動彈不得。 華北野戰兵團先后發起察綏戰役和太原戰役,包圍了歸綏(今呼和浩特)和太原。 與初冬的曠野和群山融為一色的西柏坡,隨著電臺滴滴答答的發報聲呼應而來的,都是令毛澤東心曠神怡的捷報佳音。 全國各戰場的勝利,特別是遼沈大捷,使國共雙方的力量對比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國民黨軍隊已由內戰初始的430萬人下降到290萬人,解放軍則由120余萬人增至300萬,翻了一番還多。而比數量更重要的,是質量、士氣和人心。 1948年11月14日,毛澤東在《中國軍事形勢的重大變化》一文中斷言:“原來預計,從一九四六年七月起,大約需要五年左右時間,便可以從根本上打倒國民黨反動政府。現在看來,只需從現時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時間,就可能將國民黨反動政府從根本上打倒了。” 而兩個月前的9月7日,即遼沈戰役即將發起前五天,毛澤東在給“林羅劉”的電報中說:“我們準備五年左右(從一九四六年七月起)根本上打倒國民黨,這是具有可能性的。” 一個遼沈戰役,把5年打成3年。 問題是下一步挪動哪個棋子? 西北、中原、華東、東北,毛澤東高屋建瓴的目光通覽周邊戰場,一次次地凝望東北時,他關注的是華北,是平津。 10月31日,中央軍委就東北野戰軍在遼沈戰役結束后的任務,電示“林羅劉”并東北局和華北局:“應休整一個月左右,約于十二月上旬或中旬開始出動,攻擊平津一帶。” 11月4日,在給“林羅劉譚”。的電報中,又說明了同樣的意見。 而現在,毛澤東準備讓林彪提前進關了。 因為自淮海戰役第一階段將黃百韜兵團大部殲滅后,有跡象表明華北傅作義系的20個師可能退守綏遠,蔣介石的中央軍24個師可能海運江南,加強長江下游防線,從而延緩國民黨的反動統治。 毛澤東的既定方針是:務將華北敵軍就地殲滅1 11月16日凌晨4時,毛澤東給“林羅劉”發電,征詢意見: 請你們考慮你們究以早日入關為好.還是在東北完成休整計劃然后入關為好,并以結果電告為盼。 第二天下午,“林羅劉譚”復電: 東北主力提早入關很困難。因為東北解放后,部隊思想發生很大波動。東北籍戰士怕離開家鄉,怕走路太遠,甚至某些干部已開始生長享受情緒。需要以大力解決這一問題。過去因忙于戰后問題的處理,還未正式向戰士解釋此問題,正布置通過各種方式解釋此問題。同時新兵和俘虜戰士的補充還未就緒,爭取工作也要有相當時間,否則逃亡減員會更嚴重。此外部隊冬大衣、棉帽、棉鞋均尚未發下。 一大堆困難,都是實情。 自9月12日奔襲北寧線始,到11月10日占領錦西、葫蘆島,東北全境解放,東北野戰軍人未解甲,馬未停蹄,就沒閑著。錦州血戰,塔山阻擊戰,黑山阻擊戰,圍殲廖耀湘兵團,再奔去沈陽、營口,急行軍,強行軍,許多人都累脫相了。戰后一些老戰友見面,都有點認不出來了。傷亡也大。攻打錦州的5個縱隊和阻援的兩個縱隊,傷亡都在1/3左右。黑土地上最能打的“虎師”2縱5師,傷亡將近一半。 林彪講的和沒講的這些困難,毛澤東大體上都清楚。 同一天22時,毛澤東再次致電“林羅劉”: 欲抑留蔣、傅兩部于華北,以華北我軍現有兵力。是無法完成的。如 果蔣匪集中其24個師于津沽一帶掩護海運,我們集中程黃、楊羅耿兩兵團,無法破壞其計劃。如果使用楊羅耿于察綏方面,亦沒有充分把握阻止傅系西退,因傅系可在楊羅耿到達綏東之前,乃至楊羅耿到達綏東之后,利用其騎兵、汽車及地方熟悉等條件,經大青山北麓沖過去,我軍只能截殲其一部,難于殲其主力,傅系一退,蔣系必同時南退,使我們兩頭失塌…… 由于上述種種原因,望你們鄭重考慮下述兩個方案: (甲)東北野戰軍提前于本月25日(戌有)左右起向關內開動,預計現在錦、義地區的部隊,下月10日(亥灰)以前可到天津、唐山地區,如敵正在南撤,我可殲其一部或大部;如敵尚未開動,我可抑留該敵,繼續休整,并修復北寧路,然后大舉殲敵。 (乙)不管蔣、傅軍是否撤走,仍按原計劃休整到12月半,然后南進。即使說,蔣、傅要撒就讓其撤走,你們則準備到平津后無仗可打時即沿平漢路南下,先在長江中游作戰,逐步東進與劉、陳會攻京滬。 |
體形 | 體形 ① 人或動物身體的形狀:~太胖丨保持標準~。 ② 指機器等的形狀。 從兩性差異上看,男性肩寬臀窄,女性肩窄臀寬;男性胸部寬闊、軀干厚實,顯得腰部以上發達,女性臀部寬闊、大腿豐滿,顯得腰部以下發達;男性脂肪多半集中于腹部,女性脂肪多半集中于臀部和大腿;男性身體重心位置相對比女性高。 男性腰節線較低,女性較高;但以身高減坐高表示腿長,腿身比平均值、馬氏軀干腿長指數平均值男女差不多,男性略大于女性。 在一項研究中,讓18~30歲的女青年描述她們所喜歡的男子的體型,一般都傾向于男子有細長的腿、肩寬臀窄、呈“V”字形體型;最厭惡粗短的腿、肩窄臀寬,呈“梨”形體型(S.J.Korn,1975)。 在一系列跨文化研究中,不同年齡的男性都認為腰臀比是0.7的女性最有魅力。 |
身材 | 身材 (1) [stature]∶在直立狀態下的自然身高;(2) [figure]∶指身體的高矮胖瘦。 從兩性差異上看,男性肩寬臀窄,女性肩窄臀寬;男性胸部寬闊、軀干厚實,顯得腰部以上發達,女性臀部寬闊、大腿豐滿,顯得腰部以下發達;男性脂肪多半集中于腹部,女性脂肪多半集中于臀部和大腿;男性身體重心位置相對比女性高。 男性腰節線較低,女性較高;但以身高減坐高表示腿長,腿身比平均值、馬氏軀干腿長指數平均值男女差不多,男性略大于女性。 在一項研究中,讓18~30歲的女青年描述她們所喜歡的男子的體型,一般都傾向于男子有細長的腿、肩寬臀窄、呈“V”字形體型;最厭惡粗短的腿、肩窄臀寬,呈“梨”形體型(S.J.Korn,1975)。 在一系列跨文化研究中,不同年齡的男性都認為腰臀比是0.7的女性最有魅力。 |
體形 | 體形 ① 人或動物身體的形狀:~太胖丨保持標準~。 ② 指機器等的形狀。 從兩性差異上看,男性肩寬臀窄,女性肩窄臀寬;男性胸部寬闊、軀干厚實,顯得腰部以上發達,女性臀部寬闊、大腿豐滿,顯得腰部以下發達;男性脂肪多半集中于腹部,女性脂肪多半集中于臀部和大腿;男性身體重心位置相對比女性高。 男性腰節線較低,女性較高;但以身高減坐高表示腿長,腿身比平均值、馬氏軀干腿長指數平均值男女差不多,男性略大于女性。 在一項研究中,讓18~30歲的女青年描述她們所喜歡的男子的體型,一般都傾向于男子有細長的腿、肩寬臀窄、呈“V”字形體型;最厭惡粗短的腿、肩窄臀寬,呈“梨”形體型(S.J.Korn,1975)。 在一系列跨文化研究中,不同年齡的男性都認為腰臀比是0.7的女性最有魅力。 |
減殺 | 減殺 在希臘稱為多利亞式,柱子特點從上到下刻以凹槽(一般為20條)。多利亞柱式雖然與其他柱子一樣從下到上逐漸收縮(下粗上細),但收縮不是簡單的直線式,而是在中間略微膨脹,形成一條可以感覺到的曲線。這種收縮曲線使柱子顯得更有彈性和力量,賦予石頭以生命的韻律。多利亞式柱子的柱身之上由方圓兩個構件組成,下連柱身的圓形頸石,它向外挑伸的輪廓也非常注意構造優美的曲線。上接檐部的是方形石板。柱子以上是檐部。它由上承屋頂的檐壁(也稱中楣)和下連柱頂的額枋(也稱框緣)構成。檐壁之上還有挑出的檐口,額枋是平整的石條,干凈利落,不帶任何裝飾,檐壁則交替由三隴板和間板構成。三隴板是長方形板面,上刻浮雕。檐壁是柱式中最富有裝飾的部位。由于額枋和檐壁之高都不小于柱寬,因此多利亞式的檐部看起來相當突出,往往達到柱高的1/3,早期甚至可達1/2。檐部之上的平緩屋頂相當簡單,各種柱式都相同。其特點在帕特農神廟建筑中表現的相對較完整。 |
減殺 | 減殺 在希臘稱為多利亞式,柱子特點從上到下刻以凹槽(一般為20條)。多利亞柱式雖然與其他柱子一樣從下到上逐漸收縮(下粗上細),但收縮不是簡單的直線式,而是在中間略微膨脹,形成一條可以感覺到的曲線。這種收縮曲線使柱子顯得更有彈性和力量,賦予石頭以生命的韻律。多利亞式柱子的柱身之上由方圓兩個構件組成,下連柱身的圓形頸石,它向外挑伸的輪廓也非常注意構造優美的曲線。上接檐部的是方形石板。柱子以上是檐部。它由上承屋頂的檐壁(也稱中楣)和下連柱頂的額枋(也稱框緣)構成。檐壁之上還有挑出的檐口,額枋是平整的石條,干凈利落,不帶任何裝飾,檐壁則交替由三隴板和間板構成。三隴板是長方形板面,上刻浮雕。檐壁是柱式中最富有裝飾的部位。由于額枋和檐壁之高都不小于柱寬,因此多利亞式的檐部看起來相當突出,往往達到柱高的1/3,早期甚至可達1/2。檐部之上的平緩屋頂相當簡單,各種柱式都相同。其特點在帕特農神廟建筑中表現的相對較完整。 |
一眼 | 一眼 一眼,拼音yī yǎn,是指一只眼睛。特指獨存一眼。 |
簡單 | 簡單 簡單(allan)、89年出生、是潮汕情歌作詞人,也是網絡80后作詞人。擅長歌詞創作,偏愛改編潮語詞。風格多變,既有80的情感憂傷風味又有90新穎風格,目前代表作品有《心肝寶貝潮語版》,《知己難求》,《謊》,《下雪的琴房》,《寂寞旅行》等。 簡單 (漢語詞語)簡單,指不復雜;頭緒少。也指草率;不細致、平凡等。還有理解為單純、不復雜,平凡、一般、普通等等……語出茅盾《宿莽·陀螺》四:“她的那間屋子多么精致,事務又簡單。老了干不動時,我想謀這份差使。”巴金《探索集·春蠶》:“我的經驗很簡單,很平常,一句話:不說謊,把心交給讀者。”峻青《海嘯》第二章:“小于,你真是好樣的,一口氣能在水里憋那么長的時間,真不簡單。” |
簡單 | 簡單 簡單(allan)、89年出生、是潮汕情歌作詞人,也是網絡80后作詞人。擅長歌詞創作,偏愛改編潮語詞。風格多變,既有80的情感憂傷風味又有90新穎風格,目前代表作品有《心肝寶貝潮語版》,《知己難求》,《謊》,《下雪的琴房》,《寂寞旅行》等。 簡單 (漢語詞語)簡單,指不復雜;頭緒少。也指草率;不細致、平凡等。還有理解為單純、不復雜,平凡、一般、普通等等……語出茅盾《宿莽·陀螺》四:“她的那間屋子多么精致,事務又簡單。老了干不動時,我想謀這份差使。”巴金《探索集·春蠶》:“我的經驗很簡單,很平常,一句話:不說謊,把心交給讀者。”峻青《海嘯》第二章:“小于,你真是好樣的,一口氣能在水里憋那么長的時間,真不簡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