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草原的詞語
形容草原的詞語:1. 廣袤;2. 翠綠;3. 茂密;4. 美麗;5. 望不盡;6. 風吹草低見牛羊;7. 開闊;8. 清新;9. 碧綠;10. 恬靜;11. 草長鶯飛;12. 沒有盡頭;13. 野趣;14. 神秘;15. 純凈;16. 青青;17. 自由;18. 寧靜;19. 悠閑;20. 壯美
形容草原的詞語 相關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草原 | 草原 (地理區域)草原是地球生態系統的一種,分為熱帶草原、溫帶草原等多種類型,是地球上分布最廣的植被類型。 草原的形成原因是土壤層薄或降水量少,草本植物受影響小,使植物無法廣泛生長。 中國是世界上草原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草原總面積將近4億公頃,占全國土地總面積的40%,為現有耕地面積的3倍。 |
科爾沁草原 | 科爾沁草原 科爾沁,蒙語意為“弓箭手”,在元代,是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圖哈撒爾管轄的游牧區之一,位于內蒙古東部,在松遼平原西北端,興安盟和通遼市的部分地方。科爾沁草原西與錫林郭勒草原相接,北鄰呼倫貝爾草原,地域遼闊,風景優美,資源豐富。 科爾沁草原(Horqin Grassland)又稱科爾沁沙地。沿用古代蒙古族部落名稱命名。科爾沁草原處于西拉木倫河西岸和老哈河之間的三角地帶,西高東低,綿亙400余千米 ,面積約4.23 萬平方千米 。屬中國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的翁牛特旗、敖漢旗與通遼市的開魯縣、通遼市和科爾沁左翼后旗、奈曼旗、庫倫旗轄區。是以蒙古族為主體,漢族為多數的多民族聚居區。 科爾沁草原——曾經孝莊文皇后的出生地,蒙語是“最忠于皇帝的部落”的意思。原始的泉河,原始的植被,原始的天空,原始的風味。平坦而又柔軟的天然綠茵場,置身其中,有如親臨大海,當人們或乘車或徒步走過的時候,無不被她的美麗所吸引。仰天望去,云在走,鳥在飛;閉眼聆聽,鳥兒在鳴叫羊群在合唱,那已經不是一種聲音,而是大自然創作的一首交響樂。 |
呼倫貝爾草原 | 呼倫貝爾草原 呼倫貝爾草原位于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大興安嶺以西,因呼倫湖、貝爾湖而得名。地勢東高西低,海拔在650~700米之間,總面積約為10萬平方千米(一億四千九百萬畝),是世界著名的天然牧場,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被稱為世界上最好的草原,是全國旅游二十勝景之一。 |
彭巴草原 | 彭巴草原 彭巴平原(西班牙語:Pampa,“彭巴”在當地克丘亞語中是“平原”的意思)是南美洲一片大平原。 |
大草原 | 大草原 (賀西格專輯)如果大海能夠,喚回曾經的愛· 就讓我用一生等待· 如果深情往事,你已不再留戀· 就讓它隨風飄遠· 如果大海能夠,帶走我的哀愁· 就象帶走每條河流· 所有受過的傷,所有流過的淚· 我的愛…… |
敕勒歌 | 敕勒歌 (南北朝時期民歌)《敕勒歌》選自《樂府詩集》,是南北朝時期黃河以北的北朝流傳的一首民歌,一般認為是由鮮卑語譯成漢語的。民歌歌詠了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風光,抒寫敕勒人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豪情。開頭兩句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聳云霄的陰山腳下,將草原的背景襯托得十分雄偉。接著兩句用“穹廬”作比喻,說天空如蒙古包,蓋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來形容極目遠望,天野相接,無比壯闊的景象。最后三句描繪了一幅水草豐盛、牛羊肥壯的草原全景圖。有靜有動,有形象,有色彩。 全詩風格明朗豪爽,境界開闊,音調雄壯,語言明白如話,藝術概括力極強,一直受到歷代文論家和文學史論著的一致好評。對它的學術研究,時至今日也經久不衰。 |
內蒙古高原 | 內蒙古高原 內蒙古高原(Inner Mongolian Plateau)是中國四大高原中的第二大高原,為蒙古高原的一部分,又稱北部高原,位于陰山山脈之北,大興安嶺以西,北至國界,西至東經106°附近。介于北緯40°20′~50°50′,東經106°~121°40′。面積約34萬平方千米。廣義的內蒙古高原還包括陰山以南的鄂爾多斯高原和賀蘭山以西的阿拉善高原。 內蒙古高原一般海拔1000~1200米,南高北低,北部形成東西向低地,最低海拔降至600米左右,古有“瀚海”之稱。內蒙古高原戈壁、沙漠、沙地依次從西北向東南略呈弧形分布,是中國多風地區之一,年均風速4~6米/秒;是中國湖泊較多的地區之一,常年有水的湖泊湖水淺,面積小,或為雨季湖。 內蒙古高原是中國重要的牧場,草原面積約占高原面積的80%,屬歐亞溫帶草原區的一部分,是中國最大的綿羊及山羊放牧區和中國駱駝主要產區之一。內蒙古高原平均每平方千米僅3人,為蒙古族、達斡爾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和漢族等各族人民長期從事畜牧業生產活動的地區。 |
漠南草原 | 辭典解釋漠南草原 mò nán cǎo yuán 察哈爾省與綏遠省草原區所形成的區域草原。 |
端木蕻良 | 端木蕻良 端木蕻良,(1912年9月25日—1996年10月5日),原名曹漢文(曹京平),遼寧省昌圖縣人。曾任北京市作家協會副主席。 1928年入天津南開中學讀書。1932年考入清華大學歷史系,同年加入“左聯”,發表小說處女作《母親》。1933年開始創作長篇小說《科爾沁旗草原》,1935年完成,成為三十年代東北作家群產生重要影響的力作之一。 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端木從香港回到北京。1960年5月與鐘耀群結婚。1980年,端木當選為北京市作家協會副主席,1984年當選為中國作家協會理事。1985年,《曹雪芹》中卷(與夫人鐘耀群合著)出版。1996年10月5日,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84歲 。 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科爾沁旗草原》《大地的海》《江南風景》《大江》,短篇小說集《土地的誓言》《憎恨》《風陵渡》,童話《星星記》,京劇《戚繼光斬子》《除三害》,評劇《羅漢錢》《梁山伯與祝英臺》及長篇歷史小說集《曹雪芹》等,影響卓著,為世人所流傳。同時,文章《土地的誓言》被錄用為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教科書第7課和魯教版六年級下冊第16課。 |
大查科平原 | 大查科平原 大查科平原(英文名Gran Chaco)亦譯大廈谷,南美洲中部的平原。海拔在100~400米之間。是南美洲夏季最熱的地區之一。有廣大的灌木林和熱帶草原。特產破斧樹,可作建筑材料和提制鞣酸。主要農作物為棉花。 |
東非高原 | 東非高原 東非高原是非洲湖泊最集中的地區,有非洲最大的湖泊維多利亞湖和其他大大小小的湖泊。因而,東非高原有“湖泊高原”之稱。屬熱帶草原氣候。農業較發達。 |
寬曠 | 寬曠 寬曠,指寬廣空曠。如:寬曠的草原。 |
寬曠 | 寬曠 寬曠,指寬廣空曠。如:寬曠的草原。 |
平莽 | 平莽 平莽是漢語詞匯,拼音是píng mǎng,解釋為平坦廣闊的草原。 |
草原氣候 | 辭典解釋草原氣候 cǎo yuán qì hòu 沙漠氣候與其他氣候間的過渡氣候。多位于沙漠地區四周外圍,雨水稍多,可生長耐旱的短草。 |
北美草原地帶 | 辭典解釋北美草原地帶 běi měi cǎo yuán dì dài 位于北美中北部的中央大平原,屬大陸性氣候。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農牧業發達。其農業使用機械大規模經營,種植稻、豆科等作物,是美國重要的農產區。 |
曲腰哈背 | 曲腰哈背 形容十分恭順 端木蕻良 《科爾沁旗草原》十八:“ 袖吞金 連忙曲腰哈背地連聲道:‘是,是。’” |
群落 | 群落 群落 community 亦稱生物群落(biological community)。 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時間內一定空間內上的分布各物種的種群集合,包括動物、植物、微生物等各個物種的種群,共同組成生態系統中有生命的部分。組成群落的各種生物種群不是任意地拼湊在一起的,而有規律組合在一起才能形成一個穩定的群落。如在農田生態系統中的各種生物種群是根據人們的需要組合在一起的,而不是由于他們的復雜的營養關系組合在一起,所以農田生態系統極不穩定,離開了人的因素就很容易被草原生態系統所替代。 |
迎火 | 迎火 yíng huǒ 為清除一塊地方以阻擋前進的森林或草原大火而點的一種火。 |
猛古丁 | 猛古丁 měng gǔ dīng 猛古丁 突然。 端木蕻良 《科爾沁旗草原》一:“ 李四哥 一個箭步竄過去,鉗住了那干癟老頭子就搖、搖、搖,然后猛古丁地向前一搡。” |
息雞草 | 息雞草 息雞草即羊草,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它是歐亞大陸草原區東部草甸草原及干旱草原上的重要建群種之一。我國東北部松嫩平原及內蒙古東部為其分布中心,在河北、山西、河南、陜西、寧夏、甘肅、青海、新疆等省(自治區)亦有分布;俄羅斯、蒙古、朝鮮、日本也大量種植。 |
息雞草 | 息雞草 息雞草即羊草,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它是歐亞大陸草原區東部草甸草原及干旱草原上的重要建群種之一。我國東北部松嫩平原及內蒙古東部為其分布中心,在河北、山西、河南、陜西、寧夏、甘肅、青海、新疆等省(自治區)亦有分布;俄羅斯、蒙古、朝鮮、日本也大量種植。 |
麻黃 | 麻黃 (麻黃科麻黃屬植物)麻黃是《中國藥典》收錄的草藥,藥用來源為買麻藤綱、麻黃科、麻黃屬植物草麻黃、中麻黃或木賊麻黃的干燥草質莖。秋季采割綠色的草質莖,曬干。其性溫,味辛、微苦,有發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腫的功效,可治療風寒感冒、胸悶喘咳風水浮腫、支氣管哮喘等病癥。別名:草麻黃,華麻黃,拉丁文名:Ephedra sinica Stapf,麻黃科、麻黃屬草本植物,高20-40厘米;木質莖短或成匍匐狀。有三種麻黃屬的植物:草麻黃(Ephedra sinica)、木賊麻黃(Ephedra equisetina)與中麻黃(Ephedra intermedia),為草本狀灌木,采用部位為草質莖,也是重要的藥用植物。 生物堿含量豐富,是提取麻黃堿的主要資源。木質莖少,易加工提煉;由于常生于平原、山坡、河床、草原等處,故易于采收,因為麻黃的發汗力強,故外感風寒輕證、心悸、失眠、肺虛咳喘等均應忌用或慎用。老人、體虛及小兒宜用麻黃絨。中藥中的發散風寒藥(因為味道和顏色得名《本草綱目》說:“其味麻,其色黃”)。 |
格格 | 格格 格格,原名蒙克其其格,出生于內蒙古烏蘭布統大草原,蒙漢混血兒,中國內地女歌手,新派女中音。 2007年發行單曲《想你想到草綠了》進入娛樂圈;2009年推出個人首張個人專輯 《火苗》,其中同名主打歌《火苗》獲得廣泛關注;2010年發行第二張專輯 《雪蓮》再續殊榮,主打歌《萬樹繁花》走紅。2011年發行第三張專輯《等你來草原》。2012年推出專輯《很有味道》。2013年1月發行單曲《羞答答的玫瑰唱情歌》。2013年8月推出專輯《草原上的月光》。 2013年12月與李健仁合作出演微電影《貌美如花》。2014年6月擔任《星光大道》評委,推出佛教MV 《金頂佛光》、《四季圣蓮》。2015年1月份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行的“影響中國”大型評選活動頒獎典禮上獲得“杰出民族貢獻獎”;7月赴泰國受邀參加中泰建交四十周年演出,被聘為”中泰藝術家聯合會海外文藝部主任“;11月份發行單曲《飛鳥的夢想》。12月受邀擔任《百萬造星》真人秀節目評委;2016年受邀《星光大道》嘉賓評委;7月獲得“CCTV《百姓春晚》群眾最喜歡歌手獎”。 此外,她還是中國名譽環保形象大使、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公益大使和中國佛教圣地吉林敦化六頂山金鼎大佛形象大使、中國國際野外科研“守望地球”志愿者、中泰藝術家聯合會海外文藝部主任、“內蒙古禁毒大使”和“赤峰市終身禁毒大使”。 |
放牧 | 放牧 放牧,家畜飼養方式之一。是使人工管護下的草食動物在草原上采食牧草并將其轉化成畜產品的一種飼養方式,也是最經濟、最適應家畜生理學和生物學特性的一種草原利用方式。 |
狒狒 | 狒狒 狒狒(學名:Papio ):靈長目猿猴亞目狹鼻組猴科的1屬,通稱狒狒。有5種:阿拉伯狒狒、幾內亞狒狒、東非狒狒、草原狒狒和豚尾狒狒。體型較大,在靈長類中僅次于猩猩屬,體長50.8-114.2厘米,尾長38.2-71.1厘米,體重可達60千克;頭部粗長,吻部突出,耳小,眉弓突出,眼深陷,犬齒長而尖,可達5厘米;具頰囊;體型粗壯,4肢等長,短而粗,適應于地面活動;臀部有色彩鮮艷的胼胝;毛黃、黃褐、綠褐至褐色,一般尾部毛色較深;毛粗糙,顏面部和耳上生有短毛,雄性的顏面周圍、頸部、肩部有長毛,雌性則較短。 棲息于熱帶雨林、稀樹草原、半荒漠草原、高原山地、低山丘陵、平原或峽谷峭壁中。主要地面活動,也爬到樹上睡覺或覓食。善游泳。能發出很大叫聲。白天活動,夜間棲于大樹枝或巖洞中。食物包括各種小動物及植物。群居,每群十幾只至百余。主要天敵是豹。無固定繁殖季節,每胎產1仔。野生壽命約20年。主要分布于非洲,個別種類也見于阿拉伯半島。 |
獅子 | 獅子 (大型貓科類動物)獅子(學名:Panthera leo;英文名:Lion):簡稱獅,中國古稱狻猊。是一種生存在非洲與亞洲的大型貓科動物,是現存平均體重最大的貓科動物,也是在世界上唯一一種雌雄兩態的貓科動物。 獅子體型大,軀體均勻,四肢中長,趾行性。頭大而圓,吻部較短,視、聽、嗅覺均很發達。犬齒及裂齒極發達;上裂齒具三齒尖,下裂齒具2齒尖;臼齒較退化,齒冠直徑小于外側門齒高度。皮毛柔軟。前足5趾,后足4趾;爪鋒利,可伸縮。尾較發達。有“草原之王”的稱號,是非洲頂級的貓科食肉動物。野生非洲雄獅平均體重240千克,全長可達3.2米。獅子的毛發短,體色有淺灰、黃色或茶色,雄獅還長有很長的鬃毛,鬃毛有淡棕色、深棕色、黑色等等,長長的鬃毛一直延伸到肩部和胸部。 生活在熱帶稀樹草原和草地,也出現于灌木和旱林。肉食,常以伏擊方式捕殺其他溫血動物。分布于非洲草原、亞洲印度。在野外獅子活10到14年,圈養下更長壽,一般達二十余年。 (概述圖片參考資料來源:) 獅子 (詞語概念)獅子:猛獸名,其體大雄壯,身毛呈棕黃色,尾端生叢毛。語出漢 荀悅 《漢紀·武帝紀三》:“ 烏弋國去長安萬五千三百里,出獅子、犀牛。” |
獅子 | 獅子 (大型貓科類動物)獅子(學名:Panthera leo;英文名:Lion):簡稱獅,中國古稱狻猊。是一種生存在非洲與亞洲的大型貓科動物,是現存平均體重最大的貓科動物,也是在世界上唯一一種雌雄兩態的貓科動物。 獅子體型大,軀體均勻,四肢中長,趾行性。頭大而圓,吻部較短,視、聽、嗅覺均很發達。犬齒及裂齒極發達;上裂齒具三齒尖,下裂齒具2齒尖;臼齒較退化,齒冠直徑小于外側門齒高度。皮毛柔軟。前足5趾,后足4趾;爪鋒利,可伸縮。尾較發達。有“草原之王”的稱號,是非洲頂級的貓科食肉動物。野生非洲雄獅平均體重240千克,全長可達3.2米。獅子的毛發短,體色有淺灰、黃色或茶色,雄獅還長有很長的鬃毛,鬃毛有淡棕色、深棕色、黑色等等,長長的鬃毛一直延伸到肩部和胸部。 生活在熱帶稀樹草原和草地,也出現于灌木和旱林。肉食,常以伏擊方式捕殺其他溫血動物。分布于非洲草原、亞洲印度。在野外獅子活10到14年,圈養下更長壽,一般達二十余年。 (概述圖片參考資料來源:) 獅子 (詞語概念)獅子:猛獸名,其體大雄壯,身毛呈棕黃色,尾端生叢毛。語出漢 荀悅 《漢紀·武帝紀三》:“ 烏弋國去長安萬五千三百里,出獅子、犀牛。” |
老羊皮 | 老羊皮 (小說《鬼吹燈》中人物)老羊皮,男,小說《鬼吹燈》、電視劇《鬼吹燈之黃皮子墳》中人物。接收丁思甜插隊落戶的牧羊人,老羊皮是來自西北的,雖然在草原上生活了半輩子,但是仍然改變不了自己老家的口音,在這個時候老羊皮給我們的感覺就是一個樸實的草原牧民。但是進入日軍基地之后老羊皮見到了自己兄弟二蛋的尸體,忍不住說出了自己的身份,到這個時候我們發現原來一直以為膽小怕事,并且老實憨厚的老羊皮居然在年輕的時候也曾是盜墓的,而在這個時候故事進入了高潮,并且續接上了之前胡八一等人在來草原之前聽說的那個關于黃皮子的故事。所以說,老羊皮其實就是一個盜墓賊,他和胡八一一起進洞不只是想當向導那么簡單,他想利用胡八一他們找到自己的兄弟尸體,并且想用邪術,吞下了風水秘器青銅龍符后想“化龍”成仙,其實也是個心術不正之人。 老羊皮 (漢語詞匯)老羊皮,毛粗皮厚的羊皮。 |
黑鈣土 | 黑鈣土 黑鈣土(chernozem)發育于溫帶半濕潤半干旱地區草甸草原和草原植被下的土壤。其主要特征是土壤中有機質的積累量大于分解量,土層上部有一黑色或灰黑色肥沃的腐殖質層,在此層以下或土壤中下部有一石灰富積的鈣積層,故名。主要分布于歐亞大陸和北美洲的西部地區。中國大多分布在東北地區的西部和內蒙古東部,尤以大興安嶺東西兩側、松嫩平原中部、松遼分水嶺地區,以及向西延伸到燕山北坡和陰山山地的垂直帶譜上更為集中。黑鈣土潛在肥力較高,有相當一部分適宜發展糧食和油料作物。黑鈣土是一種極為肥沃的土壤,小麥產量高,因此分布該種土壤的地帶被稱為世界糧倉。 |
鎖陽 | 鎖陽 (鎖陽科、鎖陽屬多年生肉質寄生草本)鎖陽(學名:Cynomorium songaricum Rupr.),鎖陽科、鎖陽屬多年生肉質寄生草本,無葉綠素,全株紅棕色,大部分埋于沙中。寄生根根上著生大小不等的鎖陽芽體,初近球形,后變橢圓形或長柱形,具多數須根與脫落的鱗片葉。莖圓柱狀,直立、棕褐色,埋于沙中的莖具有細小須根,莖基部略增粗或膨大。莖上著生螺旋狀排列脫落性鱗片葉,向上漸疏;鱗片葉卵狀三角形,花絲極短,花藥同雄花;雌蕊也同雌花。果為小堅果狀,多數非常小,近球形或橢圓形,果皮白色,頂端有宿存淺黃色花柱。種子近球形,深紅色,種皮堅硬而厚。花期5-7月,果期6-7月。 分布于中國多省區,中亞、伊朗、蒙古也有分布。生于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與荒漠地帶的河邊、湖邊、池邊等生境且有白刺、批把柴生長的鹽堿地區。鎖陽能補腎、益精、潤燥,主治陽痿遺精、腰膝酸軟、腸燥便秘,對癱瘓和改善性機能衰弱有一定的作用。 (概述圖參考:中國植物圖像庫 ) |
元謀人 | 元謀人 元謀人,因發現地點在云南元謀縣上那蚌村西北小山崗上,定名為“元謀直立人”,英文稱雕塑:Homo erectus yuan mouensis,俗稱“元謀人”。“元謀”一詞,出自傣語,意為“駿馬”。 元謀人牙齒化石是1965年“五一”節在云南元謀縣上那蚌村發現的,元謀縣被譽為“元謀人的故鄉”。1976年根據古地磁學方法測定,生活年代約為一百七十萬年前左右,差距最多不超過前后十萬年(也有學者認為其年代不應超過73萬年,即可能為距今60萬至50萬年或更晚一些)。 在約在170萬年以前,云南元謀一帶,榛莽叢生,森森郁郁,是一片亞熱帶的草原和森林,先有枝角鹿、爪蹄獸等第3紀殘存的動物在這里生存繁衍。再往后推移一段時間,則是桑氏鬣狗、云南馬、山西軸鹿等早更新世的動物出現在這片草原和森林。它們大多數都是食草類野獸。為了生活下去,元謀人便使用粗陋的石器捕獵它們。根據出土的兩枚牙齒、石器、炭屑,以及其后在同一地點的同一層位中,發掘出少量石制品、大量的炭屑和哺乳動物化石,證明他們是能制造工具和使用火的原始人類。 |
生境 | 生境 生境是指物種或物種群體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對藥用植物生存的一大威脅就是生境的破壞,如森林的砍伐、草原和濕地的開墾以及由此帶來水土流失、干旱化、養分的減少等。據報道,目前我國70%的天然林已被采伐,50%的草原被破壞,其中1/4 受到沙荒化威脅,大量的濕地面臨干涸。森林和草原是我國藥用植物物種生存的最主要生境。由于生境的破壞,導致藥用植物物種局部滅絕,特別是導致野生資源量減少,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從而進一步加劇了資源過度利用的壓力,形成惡性循環。 生境(habitat,Biotope 希臘語 bios = 生命 + topos = 地點)指生物的個體、種群或群落生活地域的環境,包括必需的生存條件和其他對生物起作用的生態因素。生境是指生態學中環境的概念,生境又稱棲息地。生境是由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綜合形成的,而描述一個生物群落的生境時通常只包括非生物的環境。為了避免混亂,識別生境的這兩種用法是很重要的。 |
長頸鹿 | 長頸鹿 長頸鹿,學名:Giraffa camelopardalis(Linnaeus, 1758),是長頸鹿科長頸鹿屬的一種生長在非洲的反芻偶蹄動物。拉丁文名字的意思是“長著豹紋的駱駝” 。它們是世界上現存最高的陸生動物。站立時由頭至腳可達6-8米,體重約700千克,剛出生的幼仔就有1.5米高;皮毛顏色花紋有斑點和網紋型,頭的額部寬,吻部較尖,耳大豎立,頭頂有1對骨質短角,角外包覆皮膚和茸毛;頸特別長(約2米),頸背有1行鬃毛;體較短;四肢高而強健,前肢略長于后肢,蹄闊大;尾短小,尾端為黑色簇毛。牙齒為原始的低冠齒,不能以草為主食,只能以樹葉為主食;舌較長,可以用于取食;具短角,角上被有毛的皮膚覆蓋。 生活于非洲稀樹草原地帶,是草食動物,以樹葉及小樹枝為主食。在野外長頸鹿的壽命為27年左右,動物園里的能活超過29年。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南非、埃塞俄比亞、蘇丹、肯尼亞、坦桑尼亞和贊比亞等國。是南非的國獸。 |
黑鈣土 | 黑鈣土 黑鈣土(chernozem)發育于溫帶半濕潤半干旱地區草甸草原和草原植被下的土壤。其主要特征是土壤中有機質的積累量大于分解量,土層上部有一黑色或灰黑色肥沃的腐殖質層,在此層以下或土壤中下部有一石灰富積的鈣積層,故名。主要分布于歐亞大陸和北美洲的西部地區。中國大多分布在東北地區的西部和內蒙古東部,尤以大興安嶺東西兩側、松嫩平原中部、松遼分水嶺地區,以及向西延伸到燕山北坡和陰山山地的垂直帶譜上更為集中。黑鈣土潛在肥力較高,有相當一部分適宜發展糧食和油料作物。黑鈣土是一種極為肥沃的土壤,小麥產量高,因此分布該種土壤的地帶被稱為世界糧倉。 |
鎖陽 | 鎖陽 (鎖陽科、鎖陽屬多年生肉質寄生草本)鎖陽(學名:Cynomorium songaricum Rupr.),鎖陽科、鎖陽屬多年生肉質寄生草本,無葉綠素,全株紅棕色,大部分埋于沙中。寄生根根上著生大小不等的鎖陽芽體,初近球形,后變橢圓形或長柱形,具多數須根與脫落的鱗片葉。莖圓柱狀,直立、棕褐色,埋于沙中的莖具有細小須根,莖基部略增粗或膨大。莖上著生螺旋狀排列脫落性鱗片葉,向上漸疏;鱗片葉卵狀三角形,花絲極短,花藥同雄花;雌蕊也同雌花。果為小堅果狀,多數非常小,近球形或橢圓形,果皮白色,頂端有宿存淺黃色花柱。種子近球形,深紅色,種皮堅硬而厚。花期5-7月,果期6-7月。 分布于中國多省區,中亞、伊朗、蒙古也有分布。生于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與荒漠地帶的河邊、湖邊、池邊等生境且有白刺、批把柴生長的鹽堿地區。鎖陽能補腎、益精、潤燥,主治陽痿遺精、腰膝酸軟、腸燥便秘,對癱瘓和改善性機能衰弱有一定的作用。 (概述圖參考:中國植物圖像庫 ) |
長頸鹿 | 長頸鹿 長頸鹿,學名:Giraffa camelopardalis(Linnaeus, 1758),是長頸鹿科長頸鹿屬的一種生長在非洲的反芻偶蹄動物。拉丁文名字的意思是“長著豹紋的駱駝” 。它們是世界上現存最高的陸生動物。站立時由頭至腳可達6-8米,體重約700千克,剛出生的幼仔就有1.5米高;皮毛顏色花紋有斑點和網紋型,頭的額部寬,吻部較尖,耳大豎立,頭頂有1對骨質短角,角外包覆皮膚和茸毛;頸特別長(約2米),頸背有1行鬃毛;體較短;四肢高而強健,前肢略長于后肢,蹄闊大;尾短小,尾端為黑色簇毛。牙齒為原始的低冠齒,不能以草為主食,只能以樹葉為主食;舌較長,可以用于取食;具短角,角上被有毛的皮膚覆蓋。 生活于非洲稀樹草原地帶,是草食動物,以樹葉及小樹枝為主食。在野外長頸鹿的壽命為27年左右,動物園里的能活超過29年。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南非、埃塞俄比亞、蘇丹、肯尼亞、坦桑尼亞和贊比亞等國。是南非的國獸。 |
百靈鳥 | 百靈鳥 (草原的代表性鳥類)百靈鳥是鳥綱雀形目百靈屬的總稱。是草原的代表性鳥類,屬于小型鳴禽,往往邊飛邊鳴,由于飛得很高,人們往往只聞其聲,不見其蹤。百靈鳥生活于干旱山地、荒漠、草地或巖石上,非繁殖期多結群生活,常作短距離低飛或奔跑,取食昆蟲和草籽。由于叫聲清脆,“小百靈”也成為聲音甜美好聽的代名詞。顏色豐富多彩,有紅色,藍色等等。 |
百靈鳥 | 百靈鳥 (草原的代表性鳥類)百靈鳥是鳥綱雀形目百靈屬的總稱。是草原的代表性鳥類,屬于小型鳴禽,往往邊飛邊鳴,由于飛得很高,人們往往只聞其聲,不見其蹤。百靈鳥生活于干旱山地、荒漠、草地或巖石上,非繁殖期多結群生活,常作短距離低飛或奔跑,取食昆蟲和草籽。由于叫聲清脆,“小百靈”也成為聲音甜美好聽的代名詞。顏色豐富多彩,有紅色,藍色等等。 |
韃靼 | 韃靼 (對歐亞草原突厥-蒙古系統民族的泛稱)韃靼或韃靼人(Tatar或Tartar)是不同地區不同時代對出現在歐亞大草原的不同的游牧民族的泛稱,不是一個具體的民族或團體。在東亞最早見于唐代突厥文碑銘和某些漢文記載,先后有“達怛、達靼、塔坦、韃靼、達打、達達”諸譯,其指稱范圍隨時代不同而有異,遼金時指蒙古高原東邊的塔塔爾部;明代僅指蒙古高原東部建立的韃靼政權;歐洲則最早用來稱呼保加爾人,后成為俄國對亞歐大陸各國使用突厥語各族的統稱,現代指在歐洲曾經被金帳汗國統治的部分突厥和蒙古民族及其后裔。 韃靼人一名,最早于公元5世紀出現于游牧部落中,其活動范圍在蒙古東北及貝加爾湖周圍一帶。9世紀前后指陰山南北沿邊塞直到河西出現的與遼夏有交往,并被稱為阻卜的韃靼人;金代指主要游牧于呼倫,貝爾兩湖以西的塔塔爾部(韃靼聯盟);南宋稱蒙古人為黑韃或蒙韃,稱汪古人(后成為蒙古部族之一)為白韃,或依其開化程度區別為熟韃靼與生韃靼。13世紀初,這些蒙古突厥游牧民族的不同群體成為蒙古征服者成吉思汗部隊的一部分,其后蒙古人與突厥人互相混雜在一起,因而入侵俄羅斯和匈牙利的蒙古軍隊,也被歐洲人統稱為韃靼人。13世紀蒙古人建立金帳汗國而統治了歐洲部份突厥民族及其后裔(包括此前未并入蒙古人的操突厥語的韃靼人);受此影響俄國亦將境內操突厥語諸族稱為韃靼人。而女真(滿洲)因為與游牧民族的差異很少被稱為韃靼,只在明清鼎革時期被當時歐洲人短暫的稱為韃靼。 |
瓦剌 | 瓦剌 瓦剌(讀音wala、瓦那,異于瓦刺waci。蒙古語:?????,西里爾字母:Ойрад;衛拉特語:??рд)是西部蒙古族,元朝稱斡亦剌惕、明朝稱瓦剌(Wǎlà/Wǎlā)、清朝稱衛拉特、漠西蒙古等,意即居大漠(戈壁沙漠)以西。 關系:厄魯特(蒙古語:??????,西里爾字母:??лд)本是瓦剌的一部(厄魯特蒙古),但在清朝文獻中也用來泛指瓦剌。歷史上蒙古民族是由兩個基本部分組成的。古代兩分為“草原百姓”和“林中百姓”(斡亦剌惕、不里牙惕)。到后來為東部蒙古(中央蒙古)和西部蒙古(以瓦剌為主)。“瓦剌”的意思是“草原之民”或“鄰近者”。瓦剌分為四大部:綽羅斯(準噶爾)、和碩特、杜爾伯特、土爾扈特,另有輝特等小部。 明前期,瓦剌活躍在蒙古高原歷史舞臺上,明廷賜以漢文官印,命其統轄諸部,后來多次進貢。也先時,其勢力所及,西起中亞,東接朝鮮,北連西伯利亞南端,南臨中原邊,致使“漠北東西萬里,無敢與之抗者”。清朝時期:順治三年(1646),固始汗與衛拉特各部首領二十二人聯名奉表貢,清廷賜以甲胄弓矢,命其統轄諸部。后來多次進貢。——確定了從屬關系,納入清朝的版圖。 |
犬戎 | 犬戎 古代部落名,非獫狁,古代活躍于今陜、甘一帶。到西周末期,由于周幽王廢嫡立庶,申侯聯合繒國、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結果周幽王被野蠻強悍的犬戎族攻殺,幽王的寵妃褒姒被擄,都城豐、鎬西北被犬戎占領。曾經強盛一時的西周王朝覆滅。 后世中原王朝把一切西北游牧民族類比為“犬戎”和“戎狄”。在唐代宗年間,太常博士柳伉上疏說:“犬戎犯關度隴,不血刃而入京師……”在唐德宗年間,大臣柳渾對德宗說:“戎狄,豺狼也,非盟誓可結。” ‘犬戎’之得名,有一些傳說可以追溯。但拋開那些人為的編造,應該是該民族的先祖以犬或者狼為圖騰,這才應該是真正的原因。在周朝鼎盛時期,周穆王曾經遠征西部。獲“四白狼、四白鹿以歸。”這應該就是俘虜了以白狼、白鹿為圖騰的部落。說明在華夏民族的周邊,以犬或狼這類動物為圖騰的民族是大有人在的。至春秋初期,犬戎又成為秦國的強敵。后來犬戎的一支北遷到蒙古草原,成為蒙古草原最早的游牧民族之一。研究中國周邊的游牧民族、游牧民族的精神和游牧民族的圖騰,也必須從古匈奴葷粥和犬戎開始。 |
韃靼 | 韃靼 (對歐亞草原突厥-蒙古系統民族的泛稱)韃靼或韃靼人(Tatar或Tartar)是不同地區不同時代對出現在歐亞大草原的不同的游牧民族的泛稱,不是一個具體的民族或團體。在東亞最早見于唐代突厥文碑銘和某些漢文記載,先后有“達怛、達靼、塔坦、韃靼、達打、達達”諸譯,其指稱范圍隨時代不同而有異,遼金時指蒙古高原東邊的塔塔爾部;明代僅指蒙古高原東部建立的韃靼政權;歐洲則最早用來稱呼保加爾人,后成為俄國對亞歐大陸各國使用突厥語各族的統稱,現代指在歐洲曾經被金帳汗國統治的部分突厥和蒙古民族及其后裔。 韃靼人一名,最早于公元5世紀出現于游牧部落中,其活動范圍在蒙古東北及貝加爾湖周圍一帶。9世紀前后指陰山南北沿邊塞直到河西出現的與遼夏有交往,并被稱為阻卜的韃靼人;金代指主要游牧于呼倫,貝爾兩湖以西的塔塔爾部(韃靼聯盟);南宋稱蒙古人為黑韃或蒙韃,稱汪古人(后成為蒙古部族之一)為白韃,或依其開化程度區別為熟韃靼與生韃靼。13世紀初,這些蒙古突厥游牧民族的不同群體成為蒙古征服者成吉思汗部隊的一部分,其后蒙古人與突厥人互相混雜在一起,因而入侵俄羅斯和匈牙利的蒙古軍隊,也被歐洲人統稱為韃靼人。13世紀蒙古人建立金帳汗國而統治了歐洲部份突厥民族及其后裔(包括此前未并入蒙古人的操突厥語的韃靼人);受此影響俄國亦將境內操突厥語諸族稱為韃靼人。而女真(滿洲)因為與游牧民族的差異很少被稱為韃靼,只在明清鼎革時期被當時歐洲人短暫的稱為韃靼。 |
敖包 | 敖包 (蒙古高原上的標志物)敖包是蒙古語,意即"堆子" ,也有譯成“腦包”、“鄂博”的,意為木、石、土堆。就是由人工堆成的“石頭堆”、“土堆”或“木塊堆”。舊時遍布蒙古各地,多用石頭或沙土堆成,也有用樹枝壘成的,今數量已大減。 原來是在遼闊的草原上人們用石頭堆成的道路和境界的標志,后來逐步演變成祭山神、路神和祈禱豐收、家人幸福平安的象征。 |
草場 | 草場 草場亦稱“草地”。指具有飼用價值的植物群落著生的地段,是草原中的一部分。它可以用來直接放牧牲畜,也可以作為飼草的刈割地,是發展畜牧業的重要生產基地。包括天然草場,即在各種自然因素長期作用下自然形成的草場;人工草場,即經人工培育而形成的草場;半人工草場,即在不破壞或少破壞土層和天然植被的情況下,通過補播和其他措施培育而成的草場。應不斷改良、保護和合理利用草場,提高草場生產力。 |
甘草 | 甘草 (豆科甘草屬植物)甘草,(學名: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別名:國老、甜草、烏拉爾甘草、甜根子。豆科、甘草屬多年生草本,根與根狀莖粗壯,是一種補益中草藥。對人體很好的一種藥,藥用部位是根及根莖,藥材性狀根呈圓柱形,長25~100厘米,直徑0.6~3.5厘米。外皮松緊不一,表面紅棕色或灰棕色。根莖呈圓柱形,表面有芽痕,斷面中部有髓。氣微,味甜而特殊。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等。喜陰暗潮濕,日照長氣溫低的干燥氣候。甘草多生長在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沙漠邊緣和黃土丘陵地帶。根和根狀莖供藥用。 |
冬蟲夏草 | 冬蟲夏草 (冬蟲夏草菌和蝙蝠蛾科幼蟲的復合體)冬蟲夏草(Ophiocordyceps Sinensis),別稱冬蟲草,是冬蟲夏草菌和蝙蝠蛾科幼蟲的復合體。冬蟲夏草功效眾多,它是由肉座菌目、蛇形蟲草科、蛇形蟲草屬的冬蟲夏草菌寄生于高山草甸土中的蝠蛾幼蟲,使幼蟲身軀僵化,并在適宜條件下,夏季由僵蟲頭端抽生出長棒狀的子座而形成的,即冬蟲夏草菌的子實體與僵蟲菌核(幼蟲尸體)構成的復合體。 主要活性成分是蟲草素,冬蟲夏草功效主要有調節免疫系統功能、抗腫瘤、抗疲勞、補肺益腎,止血化痰,秘精益氣、美白祛黑等多種功效。食用方法有打粉、泡酒、泡水等。冬蟲夏草在我國主要產于中國大陸青海、西藏、四川、云南、甘肅五省的高寒地帶和雪山草原。全球僅分布于中國、印度、尼泊爾、不丹四個國家。 |
冬蟲夏草 | 冬蟲夏草 (冬蟲夏草菌和蝙蝠蛾科幼蟲的復合體)冬蟲夏草(Ophiocordyceps Sinensis),別稱冬蟲草,是冬蟲夏草菌和蝙蝠蛾科幼蟲的復合體。冬蟲夏草功效眾多,它是由肉座菌目、蛇形蟲草科、蛇形蟲草屬的冬蟲夏草菌寄生于高山草甸土中的蝠蛾幼蟲,使幼蟲身軀僵化,并在適宜條件下,夏季由僵蟲頭端抽生出長棒狀的子座而形成的,即冬蟲夏草菌的子實體與僵蟲菌核(幼蟲尸體)構成的復合體。 主要活性成分是蟲草素,冬蟲夏草功效主要有調節免疫系統功能、抗腫瘤、抗疲勞、補肺益腎,止血化痰,秘精益氣、美白祛黑等多種功效。食用方法有打粉、泡酒、泡水等。冬蟲夏草在我國主要產于中國大陸青海、西藏、四川、云南、甘肅五省的高寒地帶和雪山草原。全球僅分布于中國、印度、尼泊爾、不丹四個國家。 |
草場 | 草場 草場亦稱“草地”。指具有飼用價值的植物群落著生的地段,是草原中的一部分。它可以用來直接放牧牲畜,也可以作為飼草的刈割地,是發展畜牧業的重要生產基地。包括天然草場,即在各種自然因素長期作用下自然形成的草場;人工草場,即經人工培育而形成的草場;半人工草場,即在不破壞或少破壞土層和天然植被的情況下,通過補播和其他措施培育而成的草場。應不斷改良、保護和合理利用草場,提高草場生產力。 |
高車 | 高車 高車,是北朝人對漠北一部分游牧部落的泛稱,因其“車輪高大,輻數至多”而得名。南朝人稱其為“丁零”,漠北人又稱其為“敕勒”(敕,音:赤chi)、“鐵勒”、“狄歷”等。魏晉南北朝時期活躍于中國北部和西北部的游牧民族。自號狄歷,春秋時稱赤狄,西晉以后塞外各民族稱之為敕勒,北朝人稱為高車,遷入內地者被稱為丁零。原始居地在今貝加爾湖一帶,每當雄踞漠北草原的匈奴和鮮卑先后遷走或衰弱之機,便入主草原。 |
口蘑 | 口蘑 (真菌)口蘑是生長在蒙古草原上的一種白色傘菌屬野生蘑菇,一般生長在有羊骨或羊糞的地方,味道異常鮮美。由于蒙古口蘑土特產以前都通過河北省張家口市輸往內地,張家口是蒙古貨物的集散地,所以被稱為“口蘑”。由于產量不大,需求量大,所以價值昂貴,目前仍然是中國市場上最為昂貴的一種蘑菇。 口蘑的主要產地在錫盟的東烏旗、西烏旗和阿巴嘎旗、呼倫貝爾市、通遼等草原地區。這種蘑菇通常運到張家口市加工,再銷往內地。由于蒙古土特產以前都通過河北省張家口市輸往內地,張家口是蒙古貨物的集散地,所以被稱為“口蘑”。由于產量不大,需求量大,所以價值昂貴,目前仍然是中國市場上價格較高的一種蘑菇。1958年郭沫若視察張家口時,寫過一首贊美口蘑的詩:“口蘑之名滿天下,不知緣何叫‘口蘑’?原來產在張家口,口上蘑菇好且多。”詩人道出了口蘑這名字的來歷。 |
檸條 | 檸條 (植物)檸條,Caragana korshinskii,屬豆科 Leguminosae 錦雞兒屬 Caragana,灌木,又叫毛條、白檸條,為豆科錦雞兒屬落葉大灌木飼用植物,根系極為發達,主根入土深,株高為40-70厘米,最高可達2米左右。適生長于海拔900—1300米的陽坡、半陽坡。耐旱、耐寒、耐高溫,是干旱草原、荒漠草原地帶的旱生灌叢。目前,檸條是中國西北、華北、東北西部水土保持和固沙造林的重要樹種之一,屬于優良固沙和綠化荒山植物,良好的飼草飼料。根、花、種子均可入藥,為滋陰養血、通經、鎮靜劑等。 |
山歌 | 山歌 (民歌體裁)山歌是指人們在田野勞動或抒發情感時即興演唱的歌曲。它的內容廣泛,結構短小,曲調爽朗、情感質樸、 高亢 、節奏自由 。 山歌,主要集中分布在高原、內地、山鄉、漁村及少數民族地區。流傳極廣,蘊藏極豐富。山歌是中國民歌的基本體裁之一。泛指流傳于高原、山區、丘陵地區,人們在行路、砍柴、放牧、割草或民間歌會上為了自娛自樂而唱的節奏自由、旋律悠長的民歌。近些年有音樂家和學者認為,草原上牧民傳唱的牧歌、贊歌、宴歌,江河湖海上漁民唱的漁歌、船歌,南方一些地方婚儀上唱的"哭嫁歌",也都應歸屬于山歌。 |
鼠尾草 | 鼠尾草 (植物)鼠尾草(學名:Salvia japonica Thunb.)是唇形科、鼠尾草屬一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株高30-100厘米,植株呈叢生狀,植株被柔毛。莖為四角柱狀,且有毛下部略木質化。葉對生,長橢圓形,綠色葉脈明顯,兩面無毛,下面具腺點。須根密集。頂生總狀花序,花序長達15厘米或以上;苞片較小,藍紫色,開花前包裹著花蕾;花梗密被藍紫色的柔毛。花萼鐘形,藍紫色,萼外沿脈上被具腺柔毛。花期6-9月。 鼠尾草原產于歐洲南部與地中海沿岸地區。中國主要分布于浙江,安徽南部,江蘇,江西,湖北,福建,臺灣,廣東,廣西;生于山坡、路旁、蔭蔽草叢,水邊及林蔭下。 鼠尾草常栽培來做為廚房用的香草或醫療用的藥草,也可用于萃取精油、制作香包等。 (概述圖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
獫狁 | 獫狁 古代族名,又叫犬戎,古代活躍于今陜、甘一帶,獫、岐之間。到西周末期,長期的農耕和平環境,使得君王荒淫無度,玩物喪志,烽火戲諸侯。君主性格軟化,無心富國強兵,結果周幽王被野蠻強悍的犬戎族攻殺,幽王的寵妃褒姒被擄,都城豐、鎬西北被犬戎占領。強盛約三百年的西周覆滅。 此后,犬戎便成了華夏民族最可怕的敵人。至春秋初期,犬戎又成為秦國的強敵。后來犬戎的一支北遷到蒙古草原,成為蒙古草原最早的游牧民族之一。直到唐朝,中原民族還把一切西北游牧民族統稱之為“犬戎”和“戎狄”。在唐代宗年間,太常博士柳伉上疏說:“犬戎犯關度隴,不血刃而入京師……”在唐德宗年間,大臣柳渾對德宗說:“戎狄,豺狼也,非盟誓可結。 ‘犬戎’的‘犬’字決沒有侮辱性,而是說明犬戎的狗狼性格。研究中國的游牧民族、游牧精神和游牧民族的圖騰,也必須從古匈奴葷粥和犬戎開始。 |
頓河 | 頓河 俄羅斯境內歷史上有名的河流。俄羅斯歐洲部分的第三大河(部分支流在烏克蘭境內)。源起中俄羅斯丘陵(Среднерусская воээышенность)東麓,曲折東南流,后折向西南,經森林草原帶和草原帶,注入亞速海的塔甘羅格灣,長1870公里,流域面積42.2萬平方公里,河口多年平均流量935立方米/秒,年均徑流總量約295億立方米(不計灌溉用水)。 頓河東有窩瓦河,西有聶伯河。在中下游——自其與喬爾納亞卡力特瓦(Chyornaya Kalitva)河合流處至頓河口——頓河向東鼓出直至與伊洛夫利亞(Ilovlya)河交接的大弧。靠近弧的上端是廣闊的齊姆良斯克水庫(Tsimlyansk Reservoir)的上段。窩瓦-頓運河自水庫上段伸展至窩瓦河,距離僅80公里。 |
猛犸 | 猛犸 (古脊椎動物)猛犸(學名Mammuthus)是象科動物的一個已滅絕的屬。脊椎動物,哺乳綱,長鼻目。最著名的種類是真猛犸象,即長毛象。存在于冰河時期。源自于俄羅斯的古字mammut,意思是地下潛伏的事物,因為所有猛犸在被發現時,都已死亡并半埋于土中。 猛犸的生活年代約1萬1千年前,源于非洲,早更新世時分布于歐洲、亞洲、北美洲的北部地區,可以適應草原,森林,凍原雪原等環境,少數種類如真猛犸披有長毛,有一層厚脂肪可隔寒,夏季以草類和豆類為食,冬季以灌木、樹皮為食,以群居為主。最后一批猛犸象于公元前1670年左右滅絕。 |
猞猁 | 猞猁 猞猁(學名:Lynx lynx):屬于貓科,體型似貓而遠大于貓,體粗壯,尾極短,通常頭不及體長的1/4。四肢粗長而矯健。耳尖生有黑色聳立簇毛。兩頰具下垂的長毛。上體淺棕、土黃棕、淺灰褐或麻褐色,或為灰白而間雜淺棕色調;腹面淺白、黃白或沙黃色。尾端呈黑色。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為喜寒動物,棲息環境極富多樣性,從亞寒帶針葉林、寒溫帶針闊混交林至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灌叢草原及高寒荒漠與半荒漠等各種環境均有其足跡。生活在森林灌叢地帶,密林及山巖上較常見。喜獨居,長于攀爬及游泳,耐饑性強,可在一處靜臥幾日,不畏嚴寒,以鼠類、野兔等為食,也捕食小野豬和小鹿等為食。巢穴多筑在巖縫石洞或樹洞內。每胎2-4仔。廣泛分布于歐洲和亞洲北部。是羅馬尼亞國獸。 |
西戎 | 西戎 (先秦時期對西方各部落的泛指)西戎的稱謂最早來自于周代(夏朝時稱西方人為昆侖、析支、渠搜等,商代稱“羌人”),古代居住于廣義中原地區的人群自稱華夏,把四方的各部落,稱為東夷、西戎、南蠻、北狄。”西戎則是古代華夏部落對西方與華夏部落敵對的諸部落統稱,即以戎作為對西方所有非華夏部落的泛稱。西戎也可以指春秋戰國時期一些西戎部落建立的國家。《風俗通義》說“戎者,兇也。《說文》說“戎,兵。 在晚商以前,華北地區皆為華夏族群的活動地域,所謂的『戎狄』族群是之后從華夏族群中分裂出去的一部分,因此,華夏與戎狄在血緣上本亦同源。 史記《匈奴列傳》和《秦本紀》載:周人先祖公劉部落在豳(郴縣-旬邑縣),三百年后古公亶父因西戎攻打而南遷于周原。周宣王讓秦非子率人到西犬丘(甘肅東南部)養馬,后來戎人東遷而戰爭不斷,專家說是西周時期黃河中游地帶大旱數百年而西人來爭水草地。古本《竹書紀年》載:“武乙三十五年,周王季伐西落鬼戎,俘十二翟王。”《詩經》中常有周朝與西戎戰爭的史詩,比如“赫赫南仲,薄伐西戎。”在史學界有“秦為西戎”學術觀點。 西戎使西周亡國,最后西戎大部分被華夏文化所同化,在漢代演變成為了漢族。而后來匈奴、鮮卑、突厥、蒙古等草原民族與先秦時期的北狄各部并沒有任何關系。 |
高車 | 高車 高車,是北朝人對漠北一部分游牧部落的泛稱,因其“車輪高大,輻數至多”而得名。南朝人稱其為“丁零”,漠北人又稱其為“敕勒”(敕,音:赤chi)、“鐵勒”、“狄歷”等。魏晉南北朝時期活躍于中國北部和西北部的游牧民族。自號狄歷,春秋時稱赤狄,西晉以后塞外各民族稱之為敕勒,北朝人稱為高車,遷入內地者被稱為丁零。原始居地在今貝加爾湖一帶,每當雄踞漠北草原的匈奴和鮮卑先后遷走或衰弱之機,便入主草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