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小溪的詞語
形容小溪的詞語:1. 清澈;2. 淺淺;3. 潺潺;4. 蜿蜒;5. 曲折;6. 緩緩;7. 悠悠;8. 婉轉;9. 柔和;10. 沁人心脾;11. 飄逸;12. 涼爽;13. 碧綠;14. 奔騰;15. 洋溢著生機;16. 清新;17. 奔流不息;18. 水清見底;19. 小橋流水人家;20. 一路泛舟
形容小溪的詞語 相關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細流 | 細流 細流是小溪,小水流。一般是在山間,潺潺溪水,細水長流。 在雨季的話,溪水會比較渾濁。 |
細流 | 細流 細流是小溪,小水流。一般是在山間,潺潺溪水,細水長流。 在雨季的話,溪水會比較渾濁。 |
淵明醉石 | 淵明醉石 江州德化縣楚城鄉(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南麓星子縣),乃晉陶淵明所居之地。宋宣和初,部刺史即其地立陶淵明祠。祠前橫小溪,溪中盤屹一石,人稱之為淵明醉石。土人遇重九日,即攜酒擷菊,酹奠祠下,歲以為常。見宋曾敏行《獨醒雜志》卷四。按淵明醉石,其地說法不一。 |
淵明醉石 | 淵明醉石 江州德化縣楚城鄉(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南麓星子縣),乃晉陶淵明所居之地。宋宣和初,部刺史即其地立陶淵明祠。祠前橫小溪,溪中盤屹一石,人稱之為淵明醉石。土人遇重九日,即攜酒擷菊,酹奠祠下,歲以為常。見宋曾敏行《獨醒雜志》卷四。按淵明醉石,其地說法不一。 |
歸心似箭 | 歸心似箭【解釋】想回家的心情像射出的箭一樣快。形容回家心切。【出處】明·名教中人《好俅傳》第十二回:“承長兄厚愛,本當領教,只奈歸心似箭,今日立刻就要行了。”【示例】不多時,穿過松林,渡過小溪,過了水月村,越過鏡花嶺,真是~。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二十一回【近義詞】歸去來兮、歸心如箭【反義詞】浪跡天涯【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形容回家心切 |
歸心似箭 | 【解釋】想回家的心情像射出的箭一樣快。形容回家心切。【出處】明·名教中人《好俅傳》第十二回:“承長兄厚愛,本當領教,只奈歸心似箭,今日立刻就要行了。”【示例】不多時,穿過松林,渡過小溪,過了水月村,越過鏡花嶺,真是~。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二十一回【近義詞】歸去來兮、歸心如箭【反義詞】浪跡天涯【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形容回家心切 |
浣花溪 | 浣花溪 浣花溪因為詩人杜甫而聞名,杜詩中的浣花溪已成千古絕唱,"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便成文于此,這里除了含蓄婉約的景致之外,浣花溪的背景是悠遠的文化,詮釋它的是一首首優美的詩句,茅廬、小溪、竹林,樓閣、小橋、卵石,就是當時浣花溪的寫照。杜甫的茅廬常常被掀起了三重茅,雨夜難熬,嬌兒也為此不能睡好,只能奔波于修復茅廬的工作中,所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一定是杜甫發自內心的呼喊。 |
香溪 | 香溪 (長江支流)香溪又名昭君溪,是長江支流,《水經注》稱鄉口溪,《清史稿》稱縣前河。香溪位于西陵峽口長江北岸,距重慶市區572千米。相傳香溪上游寶坪村乃漢元帝妃子王嬙(王昭君)出生地。寶坪村又叫明妃村。杜甫詩云:“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香溪是一條十分美麗的小溪。它發源于神農架山區,流過石灰巖裂縫,經洞穴過濾沉淀,“水色如黛,澄清可掬”;由北向南注入長江,交匯處清濁分明,相映成趣。 |
大谷 | 大谷 谷,筋骨、肌肉之間相互接觸的縫隙或凹陷部位,其中大的稱谷或大谷,小的稱溪或小溪。《素問·氣穴論》云:“肉之大會為谷,肉之小會為溪。” |
浯溪 | 浯溪 浯溪,是發源于湖南省永州市雙牌縣陽明山國級森林公園內的一條小溪通過雙牌水渠流至永州市祁陽縣治所在地浯溪街道浯溪碑林湘江河的一條溪河的名字。 |
胡涂 | 胡涂 (畫家)胡涂,1955年12月生,湖北神農架人。 作為生活方式選擇了繪畫,因偏愛,近三十年一直專注于小溪題材的探索表現。嘗試表現出神農架小溪的清澈透澈、波光粼粼、沁人心扉的直觀印象和神農架大山霧罩,霧里看花那般夢幻、飄渺、神秘感受。年年月月,近三十年涂涂抹抹,奢望試圖找到自己的語言符號體系以表現自己的審美感受。 |
栗里 | 栗里 廬山溫泉北面一里許,是晉代大詩人陶淵明的故鄉——栗里。 栗里坐落于山南虎爪崖下,是一個山環水繞,景色秀麗的山村。村前小溪蜿蜒,西側有一石橋,這便是陶淵明歸田后荷鋤來往經過的 “清風橋”(又名“柴桑橋”)。過“清風橋”,可見綠柳拂溪,小橋流水,令人如入“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的詩境。 |
九龍池 | 九龍池 九龍池位于玉溪市州城西北10公里奇黎山下的九龍池又位于牟平的昆崳山中奇黎山的小溪水所以又名奇黎溪,九龍池 是當地著名的佳景勝地之一。 |
九龍池 | 九龍池 九龍池位于玉溪市州城西北10公里奇黎山下的九龍池又位于牟平的昆崳山中奇黎山的小溪水所以又名奇黎溪,九龍池 是當地著名的佳景勝地之一。 |
胡塗 | 胡涂 (畫家)胡涂,1955年12月生,湖北神農架人。 作為生活方式選擇了繪畫,因偏愛,近三十年一直專注于小溪題材的探索表現。嘗試表現出神農架小溪的清澈透澈、波光粼粼、沁人心扉的直觀印象和神農架大山霧罩,霧里看花那般夢幻、飄渺、神秘感受。年年月月,近三十年涂涂抹抹,奢望試圖找到自己的語言符號體系以表現自己的審美感受。 |
桐江 | 桐江 桐江:唐代律詩 桐江:湖南邵陽市邵東縣邵水的上游 桐江:浙江杭州富春江在桐廬縣的河段 桐江:浙江臺州市南官河在桐嶼鎮前后的別稱 桐江:湖南瀏陽市蕉溪鄉桐江村小溪流 桐江:安徽桐城市鱘魚鎮桐江居委會 桐江:江西吉安市同江的古名 |
醉石 | 醉石 鳴弦泉左,有一斜立巨石。舊傳李白曾來這里飲酒聽來,樂而忘返,醉臥此石。故名“醉石”。 江州德化縣楚城鄉(在今江西省九江市),乃晉陶淵明所居之地。宋宣和初,部刺史即其地立陶淵明祠。祠前橫小溪,溪中盤屹一石,人稱之為淵明醉石。土人遇重九日,即攜酒擷菊,酹奠祠下,歲以為常。見宋曾敏行《獨醒雜志》卷四。按淵明醉石,其地說法不一。 |
擬象 | 擬象 擬象(擬象) 模仿其狀。 宋 梅堯臣 《次韻和馬都官宛溪浮橋》:“在昔 當陽侯 ,建橋臨大川。洪波不為阻,馳道南北連。何此小溪上,擬象坦且平。” |
擬象 | 擬象 擬象(擬象) 模仿其狀。 宋 梅堯臣 《次韻和馬都官宛溪浮橋》:“在昔 當陽侯 ,建橋臨大川。洪波不為阻,馳道南北連。何此小溪上,擬象坦且平。” |
建德 | 建德 (浙江省杭州市下轄縣級市)建德市,隸屬于浙江省杭州市,位于浙江省西部,錢塘江上游,東與浦江縣接壤,南與蘭溪市和龍游縣毗鄰,西南與衢州市衢江區相交,西北與淳安縣為鄰,東北與桐廬縣交界。 建德市總面積2314.19平方千米,占浙江省面積的2.28%,距杭州市高速公路里程108公里。 建德市境域水系屬錢塘江流域,有新安江及其支流壽昌江和蘭江、富春江4條較大河流及38條中小溪流。境域山地和丘陵占全市總面積的88.6%。北部和西部山嶺由古生代到新生代的砂巖、石灰巖和頁巖,南部為200米以下的丘陵。 |
鳳陽花鼓 | 鳳陽花鼓 (曲藝形式)鳳陽花鼓又稱“花鼓”、“打花鼓”、“花鼓小鑼”、“雙條鼓”等,鳳陽花鼓起源于鳳陽府臨淮縣(今鳳陽縣東部)是一種集曲藝和歌舞為一體的傳統民間表演藝術,但以曲藝形態的說唱表演最為重要和著名,一般認為形成于明代。 鳳陽花鼓與花鼓燈、花鼓戲并稱鳳陽三花。鳳陽花鼓主要分布于鳳陽縣燃燈、小溪河等鄉鎮一帶。其曲藝形態的表演形式是由一人或二人自擊小鼓和小鑼伴奏,邊舞邊歌。歷史上藝人多以此為出門賣藝謀生的手段,鳳陽花鼓因此而傳遍大江南北。清康熙、乾隆年間,許多文人的詩文記錄了鳳陽花鼓表演時載歌載舞的熱鬧場面。清中期以后,舞蹈因素逐漸從民間的鳳陽花鼓中淡出,僅剩下唱曲部分,分為“坐唱”和“唱門頭”兩種形式。 鳳陽花鼓是根植于鳳陽傳統民間的戲曲藝術瑰寶,有鳳陽“一絕”之美稱,并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6年鳳陽花鼓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
鳳陽花鼓 | 鳳陽花鼓 (曲藝形式)鳳陽花鼓又稱“花鼓”、“打花鼓”、“花鼓小鑼”、“雙條鼓”等,鳳陽花鼓起源于鳳陽府臨淮縣(今鳳陽縣東部)是一種集曲藝和歌舞為一體的傳統民間表演藝術,但以曲藝形態的說唱表演最為重要和著名,一般認為形成于明代。 鳳陽花鼓與花鼓燈、花鼓戲并稱鳳陽三花。鳳陽花鼓主要分布于鳳陽縣燃燈、小溪河等鄉鎮一帶。其曲藝形態的表演形式是由一人或二人自擊小鼓和小鑼伴奏,邊舞邊歌。歷史上藝人多以此為出門賣藝謀生的手段,鳳陽花鼓因此而傳遍大江南北。清康熙、乾隆年間,許多文人的詩文記錄了鳳陽花鼓表演時載歌載舞的熱鬧場面。清中期以后,舞蹈因素逐漸從民間的鳳陽花鼓中淡出,僅剩下唱曲部分,分為“坐唱”和“唱門頭”兩種形式。 鳳陽花鼓是根植于鳳陽傳統民間的戲曲藝術瑰寶,有鳳陽“一絕”之美稱,并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6年鳳陽花鼓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
御堤 | 御堤 御堤,位于湖北省荊門市沙洋縣馬良鎮小江湖。在沙洋縣境小江湖,有一條狹長的山谷,谷底微波起伏的小溪長流不息,山谷的最窄處,一座大堤 將山谷攔腰剪斷,這就是沙洋老百姓常提的御堤。 |
摸魚 | 辭典解釋摸魚 mō yú 在水中撈魚。 如:「小時候,我常在小溪摸魚。」做事不認真,投機取巧。 如:「小張上班最會摸魚了!」英語 to catch fish, (fig.)? to loaf on the job, to be slack, to take it easy |
蠶簞 | 蠶簞 蠶簞(cán dān) 養幼蠶用的糊紙小竹匾。 茅盾 《春蠶》二:“這娘兒兩個已經洗好了那些‘團匾’和‘蠶簞’,坐在小溪邊的石頭上撩起布衫角揩臉上的汗水。” |
丁點 | 丁點 表示極少或極小。 葉文玲 《小溪九道彎》:“老少兩個光棍,沒丁點東西,一眨眼就搬完了。”《花城》1981年第2期:“你們也許是神圣的一代,可丁點過失也沒有嗎?” |
金門島 | 金門島 金門島是廈門灣的島嶼,面積151.65平方公里,人口約10.54萬人,金門島與廈門市距離約10公里,曾是一座前沿軍事島嶼。 金門島位于泉州市西南海域,孤懸于廈門島東海外,扼廈港咽喉,為閩南屏障,東望臺灣,西對廈門,明代曾筑城墻于島上,據說當年鄭成功曾起兵于此。 金門島形似一只展翅的蝴蝶,中部狹窄,東西兩端寬廣,東翼面積大于西翼。全島東西向約20公里。南北向最長處在東端,約15.5公里。中部狹窄處僅3公里。主峰太武海拔253米, 島上只有小溪流,源短量小。 金門島面積約132平方公里,東西長而南北窄,最高點太武山(253米)在島之東部。金門島多丘陵、灣岸,烈嶼在島之西南隔海峽相望。金門島礦產有花崗石、瓷土等,人工造林成效彰著,特產金門高粱聞名遐邇。金門島境內歷史最悠久的古跡是邱良功母節孝坊(1812),人口約105434人(2012)。 |
丁點 | 丁點 表示極少或極小。 葉文玲 《小溪九道彎》:“老少兩個光棍,沒丁點東西,一眨眼就搬完了。”《花城》1981年第2期:“你們也許是神圣的一代,可丁點過失也沒有嗎?” |
蠶簞 | 蠶簞 蠶簞(cán dān) 養幼蠶用的糊紙小竹匾。 茅盾 《春蠶》二:“這娘兒兩個已經洗好了那些‘團匾’和‘蠶簞’,坐在小溪邊的石頭上撩起布衫角揩臉上的汗水。” |
官莊 | 官莊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官莊村)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官莊村位于小溪塔街道辦事處東北邊陲,村域面積42.3平方公里,轄5個村民小組,44個自然組,1873戶,6051人。 |
有氧呼吸 | 有氧呼吸 有氧呼吸:高等動、植物進行呼吸作用 有氧呼吸:程小溪/程小涵演唱歌曲 |
磁片 | 磁片 《磁片》是小溪流水寫的網絡小說連載于起點中文網。 |
官莊 | 官莊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官莊村)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官莊村位于小溪塔街道辦事處東北邊陲,村域面積42.3平方公里,轄5個村民小組,44個自然組,1873戶,6051人。 |
尊府 | 尊府 行政區域:平和縣項目位置:平和小溪鎮奇蘭路(寶善公園南側)建筑類型:小高層物業類別:普通住宅戶型面積:87-139平米兩房,三房開發商:平和縣科萊益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
水筆子 | 辭典解釋水筆子 shuǐ bǐ zǐ 植物名。紅樹科茄藤樹屬,常綠小喬木或灌木。高約四至五公尺,葉厚革質,花白色,五瓣,果卵形,宿萼反卷。胎生,種子在母樹上發芽,后掉落插入土中,長成一棵新樹苗。水筆子生長于小溪流下游及河口附近海岸鹽沼地,可擋住海潮,防止海水倒灌,在海岸水土保持上極有價值。 |
雨絲 | 雨絲 (齊豫演唱的歌曲)歌曲歌詞 我們的戀啊,像雨絲 在星斗與星斗間的路上 我們底車輿是無聲的 曾嬉戲于透明的大森林 曾濯足于無水的小溪 那是,擠滿,著蓮葉燈的河床啊 是有牽牛和鵲橋的故事 遺落在那里的…… 遺落在那里的 我們的戀啊,像雨絲 斜斜地,斜斜地織成淡的記憶 而是否淡的記憶 就永留于星斗之間呢 如今已是摔碎的珍珠 流滿人世了…… 雨絲 (文學詞匯)雨絲是漢語詞匯,解釋為如絲的細雨。 |
雨絲 | 雨絲 (齊豫演唱的歌曲)歌曲歌詞 我們的戀啊,像雨絲 在星斗與星斗間的路上 我們底車輿是無聲的 曾嬉戲于透明的大森林 曾濯足于無水的小溪 那是,擠滿,著蓮葉燈的河床啊 是有牽牛和鵲橋的故事 遺落在那里的…… 遺落在那里的 我們的戀啊,像雨絲 斜斜地,斜斜地織成淡的記憶 而是否淡的記憶 就永留于星斗之間呢 如今已是摔碎的珍珠 流滿人世了…… 雨絲 (文學詞匯)雨絲是漢語詞匯,解釋為如絲的細雨。 |
翠嵐 | 翠嵐 “翠嵐”是一個漢語詞匯,讀音為cuì lán,指山林中的霧氣,皮日休 《虎丘寺西小溪閑泛》詩有所記載。 |
大均 | 大均 大均畬鄉之窗 景區,是浙江省景寧縣生態示范點,2009年被批準為國家AAAA級景區·該景區位于距縣城13公里的大均鄉政府所在地大均村。有“小溪明珠”、“景寧最高學府”、“浙南芙蓉鎮”之美稱。 |
河床 | 河床 (漢語詞語)河床(river channel) 亦稱“河槽”。河谷中被水流淹沒的部分。隨水位漲落而變化。其形態受地形、地質、土壤、水流沖刷、搬運和泥沙堆積的影響。分平原河槽和山區河槽兩類。在平原河槽中,一般將枯水期水流經過的河槽稱“枯水河槽”,亦稱“基本河槽”或“主河槽”;洪水期水流漫溢到兩岸灘地上,形成很寬的河槽,稱“洪水河槽”。山區河槽比降大、水流急,枯水期形態一般比較穩定;洪水期河流中常攜帶大量推移物質,在支流和小溪河口附近沉積成沖積扇,或在河彎段沉積,成為河槽的一部分。 |
晶瀅 | 晶瀅 jīng yíng 晶瀅(晶瀅) 明亮清澈。 林庚 《洗衣歌》:“洗衣!洗衣!晶瀅的泉水流過小溪。” |
青螺 | 青螺 青螺也叫塘螺或河螺。 其頭頸部肉質堅硬,頂部有膠質構成的甲片。體外包有錐形的硬殼,上有螺紋,廣泛分布于我國淡水水域的湖泊、池塘、沼澤、河流、小溪等處,是我國傳統的水產品之一。 |
團扁 | 團扁 tuán biǎn 團扁(團扁) 篾編的扁平盛器。圓形,淺口。 茅盾 《春蠶》二:“這娘兒兩個已經洗好了那些‘團扁’和‘蠶簞’,坐在小溪邊上的石頭上,撩起布衫角揩臉上的汗水。” |
香地 | 香地 在我國的湖南省洞口縣山門清水村西北方約兩千米遠山腰上的一塊凹地處,發現了一處散發著香味的土地,面積僅有五十多平方米左右。這是一個群山環抱、人跡罕至的地方,香地上邊是懸崖峭壁,下面是潺潺的小溪,從表面看,這里平淡無奇,與附近地區沒有任何區別,生長著與其他地方一樣的樹木花草等植物,土壤顏色也與周圍的相同,但它卻能散發出陣陣奇香。這是怎么回事呢? |
迤長 | 迤長 yǐ cháng 迤長:連綿不絕貌。 李鍾玨 《李平書七十自述》:“高岡突起,山形迤長。” 夏丏尊 葉圣陶 《文心》十:“小溪在山腳下轉彎向左,開始曲折起來……這樣六七曲,才沒入迤長的一帶樹叢里。” |
團扁 | 團扁 tuán biǎn 團扁(團扁) 篾編的扁平盛器。圓形,淺口。 茅盾 《春蠶》二:“這娘兒兩個已經洗好了那些‘團扁’和‘蠶簞’,坐在小溪邊上的石頭上,撩起布衫角揩臉上的汗水。” |
大花 | 大花 7月2日,電影《大花》在恩施市盛家壩小溪村正式開機拍攝。 |
晶瀅 | 晶瀅 jīng yíng 晶瀅(晶瀅) 明亮清澈。 林庚 《洗衣歌》:“洗衣!洗衣!晶瀅的泉水流過小溪。” |
錚淙 | 錚淙 zhēng cóng ㄓㄥ ㄘㄨㄙˊ 錚淙 同“ 錚? ”。 宋 洪邁 《夷堅丁志·戴世榮》:“或擲甎石器物從空而下,門闥窗柱敲擊不暫停,其音亦錚淙可愛。” 胡適 《廬山游記》:“有小溪,淺水急流,錚淙可聽。” |
錚淙 | 錚淙 zhēng cóng ㄓㄥ ㄘㄨㄙˊ 錚淙 同“ 錚摐 ”。 宋 洪邁 《夷堅丁志·戴世榮》:“或擲甎石器物從空而下,門闥窗柱敲擊不暫停,其音亦錚淙可愛。” 胡適 《廬山游記》:“有小溪,淺水急流,錚淙可聽。” |
翠嵐 | 翠嵐 “翠嵐”是一個漢語詞匯,讀音為cuì lán,指山林中的霧氣,皮日休 《虎丘寺西小溪閑泛》詩有所記載。 |
鐵杵磨針 | 鐵杵磨針 (典故)鐵杵磨針(tiě chǔ mó zhēn )是一個成語,比喻只要有決心,肯下工夫,多么難的事情也能做成功。是褒義詞,可做謂語、賓語、定語、狀語。出自南宋祝穆《方輿勝覽》:“過小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 欲作針。' ” |
野棹 | 野棹 唐 杜甫 《贈王二十四侍御契》詩:“名園當翠巘,野棹沒青蘋。” 仇兆鰲 注引 左峴 曰:“ 堋口 水急,不可通舟,野棹,乃泊於小溪者。” |
汐止 | 辭典解釋汐止 xì zhǐ 地名。隸屬于新北市汐止區,面積約七十一平方公里,有北基公路、鐵路通過。小溪瀑布、拱北殿是該地的名勝。 英語 Xizhi or Hsichih city in New Taipei City 新北市[Xin1 bei3 shi4], Taiwan德語 Hsichih (Stadt in Taiwan)? (Eig, Geo)? |
秋月 | 秋月 (程顥七言絕句)《秋月》是北宋詩人朱熹(一作程顥)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在這首詩中,詩人借助于秋月下的小溪描寫抒寫了超脫塵世、閑適自在的情趣,流露了追求光明磊落的思想情懷。 秋月 (漢語詞匯)秋月,漢語詞匯。 拼音:qiū yuè 釋義:1、秋夜的月亮。2、秋季。 |
迤長 | 迤長 yǐ cháng 迤長:連綿不絕貌。 李鍾玨 《李平書七十自述》:“高岡突起,山形迤長。” 夏丏尊 葉圣陶 《文心》十:“小溪在山腳下轉彎向左,開始曲折起來……這樣六七曲,才沒入迤長的一帶樹叢里。” |
六龜 | 辭典解釋六龜 liù guī xiāng 地名。隸屬高雄市六龜區,為中央山脈腳下的丘陵盆地,頗適合種茶,為具有開發價值的烏龍茶產區。境內紅小溪彩蝶谷為著名的風景區。 英語 Liugui or Liukuei township in Kaohsiung county 高雄縣|高雄縣[Gao1 xiong2 xian4], southwest Taiwan |
鐵杵磨針 | 鐵杵磨針 (典故)鐵杵磨針(tiě chǔ mó zhēn )是一個成語,比喻只要有決心,肯下工夫,多么難的事情也能做成功。是褒義詞,可做謂語、賓語、定語、狀語。出自南宋祝穆《方輿勝覽》:“過小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 欲作針。' ” |
鐵杵磨鍼 | 鐵杵磨針 (典故)鐵杵磨針(tiě chǔ mó zhēn )是一個成語,比喻只要有決心,肯下工夫,多么難的事情也能做成功。是褒義詞,可做謂語、賓語、定語、狀語。出自南宋祝穆《方輿勝覽》:“過小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 欲作針。' ” |
溪谷 | 溪谷 溪谷可以是: 一、中醫學名詞。 二、山間的河溝。 三、溪谷(國畫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