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竹林的詞語
形容竹林的詞語:1. 茂密;2. 青翠;3. 翠綠;4. 竹影;5. 清新;6. 幽靜;7. 神秘;8. 曲徑;9. 沉靜;10. 婆娑;11. 悠然;12. 神奇;13. 清幽;14. 綠蔭;15. 竹海;16. 涼爽;17. 恬靜;18. 活力;19. 竹林深處;20. 竹林世界
形容竹林的詞語 相關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竹林七賢 | 竹林七賢 (中國魏晉時期七位名士)竹林七賢指的是三國魏正始年間(240-249),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先有七賢之稱。因常在當時的山陽縣(今河南輝縣一帶)竹林之下,喝酒、縱歌,肆意酣暢,世謂七賢,后與地名竹林合稱。 對此王曉毅先生在《竹林七賢考》(《歷史研究》,2001年第5期)一文中,通過檢索佛教經典《大正藏》的相關譯名,認為“竹林”系東晉士人附會佛教經典的觀點值得商榷。韓格平先生在《竹林七賢名義考辨》(《文學遺產》,2003年第2期)一文中也認為,“竹林七賢”的命名與僧徒解經的格義是完全不同的事物,“格義”之說不足為信。衛紹生在《竹林七賢若干問題考辨》(《中州學刊》,1999年第5期)一文中指出,“竹林”應該在七賢的中心人物嵇康的寓居地山陽縣。而陳寅恪先生在(《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第三篇清談誤國)中認為,先有“七賢”而后有“竹林”。“七賢”所取為《論語》“作者人”(《憲問》)之數,意義與東漢末年“三君”、“八俊”等同。西晉末年,比附內典、外書的“格義”風氣盛行,東晉初,乃取天竺“竹林”之名,加於“七賢”之上,成為“竹林七賢”。“竹林”既非地名,也非真有什么“竹林”。竹林七賢的作品基本上繼承了建安文學的精神,但由于當時的血腥統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興、象征、神話等手法,隱晦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他們一直受人們敬重。 |
竹林七賢 | 竹林七賢 (中國魏晉時期七位名士)竹林七賢指的是三國魏正始年間(240-249),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先有七賢之稱。因常在當時的山陽縣(今河南輝縣一帶)竹林之下,喝酒、縱歌,肆意酣暢,世謂七賢,后與地名竹林合稱。 對此王曉毅先生在《竹林七賢考》(《歷史研究》,2001年第5期)一文中,通過檢索佛教經典《大正藏》的相關譯名,認為“竹林”系東晉士人附會佛教經典的觀點值得商榷。韓格平先生在《竹林七賢名義考辨》(《文學遺產》,2003年第2期)一文中也認為,“竹林七賢”的命名與僧徒解經的格義是完全不同的事物,“格義”之說不足為信。衛紹生在《竹林七賢若干問題考辨》(《中州學刊》,1999年第5期)一文中指出,“竹林”應該在七賢的中心人物嵇康的寓居地山陽縣。而陳寅恪先生在(《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第三篇清談誤國)中認為,先有“七賢”而后有“竹林”。“七賢”所取為《論語》“作者人”(《憲問》)之數,意義與東漢末年“三君”、“八俊”等同。西晉末年,比附內典、外書的“格義”風氣盛行,東晉初,乃取天竺“竹林”之名,加于“七賢”之上,成為“竹林七賢”。“竹林”既非地名,也非真有什么“竹林”。竹林七賢的作品基本上繼承了建安文學的精神,但由于當時的血腥統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興、象征、神話等手法,隱晦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他們一直受人們敬重。 |
竹林 | 竹林 (詞語釋義)竹林是由竹類植物組成的單優勢種群落,在全市分布廣泛,而且種類眾多,有毛竹、哺雞竹、淡竹、早竹等。分布面積最大的是毛竹林,一般多分布于海拔9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上,植株一般高10~12米,稈徑6~13厘米,蓋度為75~95%。 |
竹林賢 | 竹林賢 zhú lín xián 竹林賢(竹林賢) 晉 孫綽 撰《僧史》,以七人配德 三國 魏 嵇康 、 阮籍 等竹林七賢,號竹林七僧,后以“竹林賢”泛指幽居寺廟的僧人。 唐 皎然 《遙和塵外上人與陸澧夜集山寺問涅槃義》:“共是竹林賢,心從貝葉傳。” 明 何景明 《懷葉時華》詩:“客皆蓮社友,人是竹林賢。” 陳去病 《酬鈍根醴陵山中》詩:“小別幾同龍漢刦,幽居奚啻竹林賢。” |
竹林賢 | 竹林賢 zhú lín xián 竹林賢(竹林賢) 晉 孫綽 撰《僧史》,以七人配德 三國 魏 嵇康 、 阮籍 等竹林七賢,號竹林七僧,后以“竹林賢”泛指幽居寺廟的僧人。 唐 皎然 《遙和塵外上人與陸澧夜集山寺問涅槃義》:“共是竹林賢,心從貝葉傳。” 明 何景明 《懷葉時華》詩:“客皆蓮社友,人是竹林賢。” 陳去病 《酬鈍根醴陵山中》詩:“小別幾同龍漢刦,幽居奚啻竹林賢。” |
賢竹林 | 賢竹林 拼音:xián zhú lín 注音: 解釋:三國 魏 阮籍 與其侄 阮咸 名列“竹林七賢”,后人因用“賢竹林”為對他人叔侄的敬稱。 出處:《儒林外史》第四六回:“弟就要去拜 虞博士 并 莊徵君 賢竹林。” |
賢竹林 | 賢竹林 拼音:xián zhú lín 注音: 解釋:三國 魏 阮籍 與其侄 阮咸 名列“竹林七賢”,后人因用“賢竹林”為對他人叔侄的敬稱。 出處:《儒林外史》第四六回:“弟就要去拜 虞博士 并 莊征君 賢竹林。” |
竹林精舍 | 竹林精舍 (古印度最初的寺院)竹林精舍,梵文 Kalandaka Ve?uvana,古印度佛教著名寺院,漢語音譯"迦蘭陀竹園"。 據說釋迦牟尼佛成道之后,四處奔波宣揚教理,跟隨弘法的弟子常有數百人。他們沒有固定休息的地方,白天在山邊、樹下學道,晚上在頹垣、破屋住宿。而竹林精舍是佛教史上第一座供佛教徒專用的建筑物,它也是后來佛教寺院的前身,計分十六大院,每院六十房,更有五百樓閣,七十二講堂,是佛祖宣揚佛法的重要場所之一。 另外,我國的道教也有同名建筑。 |
竹林園 | 竹林園 竹林園,佛教語:ㄓㄨˊ ㄌㄧㄣˊ ㄧㄨㄢˊ(zhú lín yuán)。兩層含義,其一指佛教語,為古印度的佛教五大道場之一。其二指竹林精舍。 |
竹林游 | 竹林游 詞目:竹林游 拼音:zhú lín yóu 解釋:指魏晉間阮籍、嵇康等七人在竹林的宴游。借指故友聚會。 |
竹林園 | 竹林園 竹林園,佛教語:ㄓㄨˊ ㄌㄧㄣˊ ㄧㄨㄢˊ(zhú lín yuán)。兩層含義,其一指佛教語,為古印度的佛教五大道場之一。其二指竹林精舍。 |
竹林遊 | 竹林游 詞目:竹林游 拼音:zhú lín yóu 解釋:指魏晉間阮籍、嵇康等七人在竹林的宴游。借指故友聚會。 |
竹林之游 | 竹林之游 無。 |
竹林之遊 | 竹林之游 無。 |
竹林七子 | 竹林七子 七子 : 1.指春秋鄭國七大夫。 2.指周褒姒的七個親黨。 3.指漢景帝時同時起兵的吳楚等七諸侯國之王。 4.指漢末建安時期作家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瑀﹑應玚﹑劉楨等七人,稱建安七子。見三國魏曹丕《典論.論文》。 5.明代弘治﹑正德年間李夢陽﹑何景明﹑徐禎卿﹑邊貢﹑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等七人,并以文章名世,稱"前七子"。見《明史.李夢陽傳》。又嘉靖﹑隆慶時期李攀龍﹑謝榛﹑梁有譽﹑宗臣﹑王世貞﹑徐中行﹑吳國倫等七人,亦以文章名世,稱"后七子"。見《明史.李攀龍傳》。 6.漢代宮中女官名。 |
竹林的故事 | 竹林的故事 短篇小說。馮文炳(筆名“廢名”)作。 寫于1924年10月,1925年發表。 |
竹鼠 | 竹鼠 竹鼠(學名:Rhizomyidae),是屬竹鼠科、竹鼠屬的一種動物。以竹子、芒草、植物莖稈等為食。因吃竹而得名。此為野生物種十分珍貴,全世界共計有3屬6種:非洲竹鼠屬2種(東非的特有種)、竹鼠屬3種、小竹鼠屬1種(亞洲特有,見于中國中南部,如湖南省郴州地區),在中國有1屬3種。棲息于非洲東部和亞洲南部的熱帶與亞熱帶森林、灌叢和竹林中。它體大肉多,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毛皮絨厚柔軟,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和藥用價值。在中國已被大規模養殖,已成為具有經濟效益的養殖產業之一。花白竹鼠、大竹鼠、中華竹鼠、小竹鼠都是國家“三有保護動物”,私自捕捉違法。 |
竹澗 | 竹澗 zhú jiàn竹澗(竹澗)亦作“ 竹磵 ”。 竹林環繞的山澗。 南朝 梁簡文帝《山齋》詩:“玲瓏繞竹澗,間關通槿藩。” 唐 張說《和張監游終南》:“夜聞竹澗靜,曉望林嶺重。” 唐 孫逖《和登會稽山》:“竹磵入山多,松崖向天近。” |
幽篁 | 幽篁 篁指竹林,有時也泛指竹子,幽篁指的是幽深又茂密的竹林。屈原的《九歌·山鬼》中寫到“余處幽篁兮終不見天,路險難兮獨后來”,意思是“我在幽深竹林不見天日,道路艱險難行獨自來遲”。《九歌·山鬼》是《九歌》十一首之九,是祭祀山鬼的祭歌,敘述的是一位多情的女山鬼,在山中采靈芝及約會她的戀人。 |
竹澗 | 竹澗 zhú jiàn竹澗(竹澗)亦作“ 竹磵 ”。 竹林環繞的山澗。 南朝 梁簡文帝《山齋》詩:“玲瓏繞竹澗,間關通槿藩。” 唐 張說《和張監游終南》:“夜聞竹澗靜,曉望林嶺重。” 唐 孫逖《和登會稽山》:“竹磵入山多,松崖向天近。” |
茂林修竹 | 茂林修竹【解釋】修:長。茂密高大的樹林竹林。【出處】晉·王羲之《蘭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示例】剛過了小橋曲水,又見些~。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七十二回 |
竹岡 | 竹岡 竹岡(竹岡) 竹林茂盛的山脊。 唐 杜牧 《池州送孟遲先輩》詩:“竹岡森羽林,花塢團宮纈。” 唐 唐彥謙 《興元沉氏莊》詩:“清淺縈紆一水間,竹岡藤樹小躋攀。” |
竹岡 | 竹岡 竹岡(竹岡) 竹林茂盛的山脊。 唐 杜牧 《池州送孟遲先輩》詩:“竹岡森羽林,花塢團宮纈。” 唐 唐彥謙 《興元沉氏莊》詩:“清淺縈紆一水間,竹岡藤樹小躋攀。” |
嵇康 | 嵇康 (三國時期曹魏思想家、音樂家、文學家)嵇(jī)康(224年-263年,一作223年-262年),字叔夜。漢族,譙國铚縣(今安徽省濉溪縣)人。三國時期曹魏思想家、音樂家、文學家。 嵇康為曹魏宗室的女婿,娶曹操曾孫女長樂亭主為妻。官至中散大夫,世稱“嵇中散”。后隱居不仕,屢拒為官。因得罪鐘會,遭其構陷,而被司馬昭處死,時年四十歲。 嵇康與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學新風,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審貴賤而通物情”,為“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袁宏稱其為“竹林名士”之一。他的事跡與遭遇對于后世的時代風氣與價值取向有著巨大影響。嵇康工詩善文,其作品風格清峻。他注重養生,曾著《養生論》。有《嵇康集》傳世。他的作品反映出時代思想,并且給后世思想界、文學界帶來許多啟發。 概述內圖片來源:《歷代名臣像》 |
竹尊者 | 竹尊者 竹尊者 zhú zūn zhě 謂竹林中最長最大的竹子。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記詩》:“ 崇勝寺 后有竹千馀竿,獨一根秀出,人呼為竹尊者。” 宋 黃庭堅 有《題竹尊者軒》詩:“平生脊骨硬如鐵,聽風聽雨隨宜說,百尺竿頭放步行,更向腳跟參一節。” |
竹塢 | 竹塢 竹塢,漢語詞語,讀作zhú wù,解釋為竹林茂盛的山塢或 竹舍,竹樓。 |
竹寺 | 竹寺 zhú sìㄓㄨˊ ㄙㄧˋ竹寺竹林中的寺院。 唐 李嘉祐《送王正字山寺讀書》詩:“山階閑聽法,竹寺獨看書。” 唐 李洞《賦得送賈島謫長江》:“笻攜過竹寺,琴典在山村。” 唐 李洞《對棋》詩:“雨點匳中漬,燈花局上吹,秋濤寒竹寺,此與 謝公 知。” |
竹瀁 | 竹瀁 竹瀁,詞語,其意是指竹浪。指成片的竹林。亦作"竹養"。 |
竹陰 | 竹陰 竹陰(竹陰),謂竹林中日光照射不到的地方。 唐 白居易 《池上》詩之一:“山僧對棋坐,局上竹陰清。” 唐 劉滄 《寓居寄友人》詩:“雨馀虛館竹陰清,獨坐書窗軫旅情。” |
哭竹 | 哭竹 1.謂舊時的孝親之行,與臥冰,嘗穢,割股同為古代孝行,有成語臥冰哭竹。 2.三國時吳國孟宗的故事。唐代白居易編的《白氏六帖》說:“孟宗后母好筍,令宗冬月求之,宗入竹林慟哭,筍為之出。”成語哭竹生筍 |
竹塢 | 竹塢 竹塢,漢語詞語,讀作zhú wù,解釋為竹林茂盛的山塢或 竹舍,竹樓。 |
竹陰 | 竹陰 竹陰(竹陰),謂竹林中日光照射不到的地方。 唐 白居易 《池上》詩之一:“山僧對棋坐,局上竹陰清。” 唐 劉滄 《寓居寄友人》詩:“雨馀虛館竹陰清,獨坐書窗軫旅情。” |
篁筱 | 篁筱 huáng xiǎo 篁筱(篁篠) (1).篁竹和篠竹。 晉 戴凱之 《竹譜》:“篁篠之屬,必生高燥。” (2).泛指密密的竹林。 晉 左思 《魏都賦》:“篁篠懷風,蒲陶結陰。” 宋 晁補之 《新城游北山記》:“系馬石觜,相扶攜而上,篁篠仰不見日。” |
竹洞 | 竹洞 竹洞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zhú dòng,指竹林深處搭建的簡陋竹屋。 |
深竹 | 深竹 shēn zhú 深竹 茂密的竹林。 唐 張南史 《陸勝宅秋暮雨中探韻》:“同人永日自相將。深竹閑園偶辟疆。” |
邃竹 | 邃竹 suì zhú 邃竹 深密的竹林。 宋 楊澤民 《滿庭芳》詞:“一徑幽通邃竹,松風漱,石齒濺濺。” |
竹篁 | 竹篁 竹篁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竹林、竹田。 |
竹殿 | 竹殿 詞語解釋 (1). 洛陽 古代宮殿名。《藝文類聚》卷六二引《洛陽故諸宮名》:“ 洛陽 南宮有 卻非殿 、 銅馬殿 …… 黃龍殿 、 竹殿 。” (2).庭院植有竹林的宮殿。 唐 王勃 《九成宮頌》:“煙閨夜謐,云房晝靜,竹殿棲寒,松軒秘景。” |
竹巷 | 竹巷 竹巷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zhú xiàng,是指竹巷竹林中的小路。 |
竹光 | 竹光 (漢語詞匯)竹光,讀音zhú guāng,是漢語詞匯,解釋為竹林中的光影。 |
華林園 | 華林園 (南京華林園)華林園位于南京市玄武區雞籠山腳下,是南朝時期著名的皇家宮苑,始建于三國時期,南朝宋元嘉時擴建,筑華光殿、景陽樓、竹林堂諸勝。其后齊梁諸帝,常宴集于此。南宋時期尚有殘存遺跡。 南朝齊武帝永明元年(483年)曾于此園設八關齋。永元元年(499年),敕請三十僧入華林園夏講,推舉成實論之碩學僧旻為法主。梁武帝天監五年(506年),僧旻再游帝都,帝厚遇之,并與法寵、法云等于華林園講論道義,因之僧旻道譽益隆。天監十四年(515年),武帝敕令安樂寺僧紹撰華林佛殿眾經目錄四卷,未契帝意。天監十七年(518年)更詔請寶唱改訂僧紹之目錄,新編為經錄四卷,世稱“寶唱錄”,武帝大為嘉賞,敕掌華林園寶云經藏。 華林園 (漢語詞匯)華林園,漢語詞匯。 拼音:huá lín yuán 釋義:宮苑名 |
華林園 | 華林園 (南京華林園)華林園位于南京市玄武區雞籠山腳下,是南朝時期著名的皇家宮苑,始建于三國時期,南朝宋元嘉時擴建,筑華光殿、景陽樓、竹林堂諸勝。其后齊梁諸帝,常宴集于此。南宋時期尚有殘存遺跡。 南朝齊武帝永明元年(483年)曾于此園設八關齋。永元元年(499年),敕請三十僧入華林園夏講,推舉成實論之碩學僧旻為法主。梁武帝天監五年(506年),僧旻再游帝都,帝厚遇之,并與法寵、法云等于華林園講論道義,因之僧旻道譽益隆。天監十四年(515年),武帝敕令安樂寺僧紹撰華林佛殿眾經目錄四卷,未契帝意。天監十七年(518年)更詔請寶唱改訂僧紹之目錄,新編為經錄四卷,世稱“寶唱錄”,武帝大為嘉賞,敕掌華林園寶云經藏。 華林園 (漢語詞匯)華林園,漢語詞匯。 拼音:huá lín yuán 釋義:宮苑名 |
竹煙波月 | 竹煙波月【解釋】霧氣中的竹林和月照下的波紋。喻月光下優美的景色。 唐 白居易 《<池上篇>序》:“酒酣琴罷,又命樂童登中島亭,合奏《霓裳散序》,聲隨風飄,或凝或散,悠揚於竹煙波月之際者久之。” |
竹煙 | 竹煙 竹煙,讀音zhú yān,漢語詞語,意為竹林中的霧靄。 |
竹路 | 竹路 竹林中的小路 唐 劉長卿 《至饒州尋陶十七不在寄贈》詩:“梅枝橫嶺嶠,竹路過 湘 源。” |
竹楣 | 竹楣 竹楣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zhú méi,是方言。竹林。 |
竹陣 | 竹陣 竹陣,拼音是zhú zhèn,是漢語詞匯,解釋為指繁密整飭的竹林。 |
叢筱 | 叢筱 茂密的小竹林 唐 梁洽 《吹竹學鳳鳴賦》:“散漫於叢篠之間,疑郊藪已集;飄流於芳林之際,謂庭梧來翔。” 宋 周密 《齊東野語·李全》:“適其處有叢篠, 全 令二壯士執鉤刀夜伏篠中。” |
煙篁 | 煙篁 煙篁 竹子;竹林。 唐 皇甫松 《大隱賦》:“移風桂於嶺頭,種煙篁於澗里。”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師友》:“餌芝術以養閑,坐煙篁而收思。”參見“ 煙竹 ”。 |
竹煙 | 竹煙 竹煙,讀音zhú yān,漢語詞語,意為竹林中的霧靄。 |
煙篁 | 煙篁 煙篁 竹子;竹林。 唐 皇甫松 《大隱賦》:“移風桂于嶺頭,種煙篁于澗里。”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師友》:“餌芝術以養閑,坐煙篁而收思。”參見“ 煙竹 ”。 |
竹陣 | 竹陣 竹陣,拼音是zhú zhèn,是漢語詞匯,解釋為指繁密整飭的竹林。 |
王戎 | 王戎 (魏晉時期名士,竹林七賢之一)王戎(234年-305年7月11日),字濬沖。瑯玡臨沂(今山東臨沂白沙埠鎮諸葛村)人。三國至西晉時期名士、官員,“竹林七賢”之一。 王戎出身瑯玡王氏。長于清談,以精辟的品評與識鑒而著稱。最初襲父爵貞陵亭侯,被司馬昭辟為掾屬。累官豫州刺史、建威將軍。后參與晉滅吳之戰,吳國平定后,因功進封安豐縣侯。在荊州拉攏士人,頗有成效。又被征召為侍中,遷任光祿勛。歷任吏部尚書、太子太傅、中書令、尚書左仆射等職,并領吏部事務。元康七年(296年),升任司徒。王戎認為天下將亂,于是不理世事,以山水游玩為樂。司馬倫殺張華等,王戎因是裴頠的岳丈而被免。又起用為尚書令,再遷司徒。 張方劫持惠帝入長安后,王戎逃奔陜縣。永興二年(305年),王戎去世,年七十二,謚號“元”。 概述內圖片來源:《高逸圖》 |
寒青 | 寒青 (漢語詞匯)hán qīng 寒青 1.指能給人以清涼感覺的蒼翠色。 漢 郭憲 《洞冥記》卷一:“ 翕韓國 獻飛骸獸,狀如鹿,青色,以寒青之色系之。” 宋 徐鉉 《北苑侍宴雜詠·松》:“細韻風中遠,寒青雪后濃。” 2.指天青色,并以指代天空。 孫毓棠 《山溪》詩:“學古老夕陽的智慧,把亂霞斂進寒青。” 3.借指竹林。 宋 楊萬里 《癸未上元后永州夜飲趙敦禮竹亭聞蛙醉吟》:“尚憶同登萬石亭,倚欄垂手望寒青。只今真到寒青里,吾人不飲竹不喜。” |
竹月 | 竹月 竹林中的月色。 |
竹菜 | 竹菜 主菜是竹林下生長的一種植物,普遍生長于中國南方潮濕的地方,有清熱解毒的藥效。 |
風篁 | 風篁 風篁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fēng huáng,是謂風吹竹林;也指風吹篁竹發出的聲響。 |
竹煙波月 | 【解釋】霧氣中的竹林和月照下的波紋。喻月光下優美的景色。 唐 白居易 《<池上篇>序》:“酒酣琴罷,又命樂童登中島亭,合奏《霓裳散序》,聲隨風飄,或凝或散,悠揚于竹煙波月之際者久之。” |
風篁 | 風篁 風篁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fēng huáng,是謂風吹竹林;也指風吹篁竹發出的聲響。 |
青襫 | 青襫 詞語解釋 喻遮天蔽日的竹林。 明 夏完淳 《自浦城入越》詩:“嶺上修竹饒,仆夫歇青襫。水飲雜坐臥,抹脛嘗嘖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