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的讀音 嵇康的意思
嵇康 (三國時期曹魏思想家、音樂家、文學家)嵇(jī)康(224年-263年,一作223年-262年),字叔夜。漢族,譙國铚縣(今安徽省濉溪縣)人。三國時期曹魏思想家、音樂家、文學家。 嵇康為曹魏宗室的女婿,娶曹操曾孫女長樂亭主為妻。官至中散大夫,世稱“嵇中散”。后隱居不仕,屢拒為官。因得罪鐘會,遭其構陷,而被司馬昭處死,時年四十歲。 嵇康與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學新風,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審貴賤而通物情”,為“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袁宏稱其為“竹林名士”之一。他的事跡與遭遇對于后世的時代風氣與價值取向有著巨大影響。嵇康工詩善文,其作品風格清峻。他注重養生,曾著《養生論》。有《嵇康集》傳世。他的作品反映出時代思想,并且給后世思想界、文學界帶來許多啟發。 概述內圖片來源:《歷代名臣像》
- 嵇
- 康
“嵇康”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jī kāng]
- 漢字注音:
- ㄐㄧ ㄎㄤ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嵇康”的意思
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嵇康 jī kāng ㄐㄧ ㄎㄤ 人名。(西元223~262)?字叔夜,三國魏譙郡(今安徽省亳縣)?人。博學有奇才,不與世俗同流。官至中散大夫,故世稱「嵇中散」。好老、莊之學,擅四言詩。與山濤、阮籍等人為友,世稱「竹林七賢」。后為司馬昭所害死。著有〈養生論〉、〈聲無哀樂論〉、〈琴賦〉等。
德語 Xi Kang (Eig, Pers, 223 - 263)?
法語 Xi Kang
網絡解釋
嵇康 (三國時期曹魏思想家、音樂家、文學家)
嵇(jī)康(224年-263年,一作223年-262年),字叔夜。漢族,譙國铚縣(今安徽省濉溪縣)人。三國時期曹魏思想家、音樂家、文學家。
嵇康為曹魏宗室的女婿,娶曹操曾孫女長樂亭主為妻。官至中散大夫,世稱“嵇中散”。后隱居不仕,屢拒為官。因得罪鐘會,遭其構陷,而被司馬昭處死,時年四十歲。
嵇康與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學新風,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審貴賤而通物情”,為“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袁宏稱其為“竹林名士”之一。他的事跡與遭遇對于后世的時代風氣與價值取向有著巨大影響。嵇康工詩善文,其作品風格清峻。他注重養生,曾著《養生論》。有《嵇康集》傳世。他的作品反映出時代思想,并且給后世思想界、文學界帶來許多啟發。
概述內圖片來源:《歷代名臣像》
“嵇康”的單字解釋
“嵇康”的相關詞語
“嵇康”造句
內不愧心,外不負俗。出自:三國·魏·嵇康《卜疑集》對己無所愧疚,對外不違時尚。嵇康
三國時代的嵇康就因恃才傲物,而招致殺身之禍。
竹林七賢中的嵇康和山濤,涇渭不分,無法相提并論。
竹林七賢中的嵇康和山濤,涇清渭濁,無法相提并論。
嵇康與何晏、王弼持積極入世態度不同,他更偏好莊子,崇尚自然。
我們由嵇康一些論說文的結構方式、論辯析理的技巧特色等入手,可以窺知其散文對傳統論文的繼承與突破。
嵇康坦然不懼,在名作《與山居源絕交書》中,以率真之性,直言無忌。
陶潛歸園,嵇康打鐵,梭羅泛湖,千古傳誦。
自嵇康死后,廣陵散絕,你為了找尋廣陵散古曲,竟然去盜墓?
嵇康死,廣陵散絕!千古憾事!向秀為告之嵇康其真正的死因和敵人而轉世重生,奈何……冤過才知屈……
* 嵇康的讀音是:jī kāng,嵇康的意思:嵇康 (三國時期曹魏思想家、音樂家、文學家)嵇(jī)康(224年-263年,一作223年-262年),字叔夜。漢族,譙國铚縣(今安徽省濉溪縣)人。三國時期曹魏思想家、音樂家、文學家。 嵇康為曹魏宗室的女婿,娶曹操曾孫女長樂亭主為妻。官至中散大夫,世稱“嵇中散”。后隱居不仕,屢拒為官。因得罪鐘會,遭其構陷,而被司馬昭處死,時年四十歲。 嵇康與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學新風,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審貴賤而通物情”,為“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袁宏稱其為“竹林名士”之一。他的事跡與遭遇對于后世的時代風氣與價值取向有著巨大影響。嵇康工詩善文,其作品風格清峻。他注重養生,曾著《養生論》。有《嵇康集》傳世。他的作品反映出時代思想,并且給后世思想界、文學界帶來許多啟發。 概述內圖片來源:《歷代名臣像》
辭典解釋
嵇康 jī kāng ㄐㄧ ㄎㄤ人名。(西元223~262)?字叔夜,三國魏譙郡(今安徽省亳縣)?人。博學有奇才,不與世俗同流。官至中散大夫,故世稱「嵇中散」。好老、莊之學,擅四言詩。與山濤、阮籍等人為友,世稱「竹林七賢」。后為司馬昭所害死。著有〈養生論〉、〈聲無哀樂論〉、〈琴賦〉等。
德語 Xi Kang (Eig, Pers, 223 - 263)?
法語 Xi Kang
嵇康 (三國時期曹魏思想家、音樂家、文學家)
嵇(jī)康(224年-263年,一作223年-262年),字叔夜。漢族,譙國铚縣(今安徽省濉溪縣)人。三國時期曹魏思想家、音樂家、文學家。嵇康為曹魏宗室的女婿,娶曹操曾孫女長樂亭主為妻。官至中散大夫,世稱“嵇中散”。后隱居不仕,屢拒為官。因得罪鐘會,遭其構陷,而被司馬昭處死,時年四十歲。
嵇康與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學新風,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審貴賤而通物情”,為“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袁宏稱其為“竹林名士”之一。他的事跡與遭遇對于后世的時代風氣與價值取向有著巨大影響。嵇康工詩善文,其作品風格清峻。他注重養生,曾著《養生論》。有《嵇康集》傳世。他的作品反映出時代思想,并且給后世思想界、文學界帶來許多啟發。
概述內圖片來源:《歷代名臣像》
內不愧心,外不負俗。出自:三國·魏·嵇康《卜疑集》對己無所愧疚,對外不違時尚。嵇康
三國時代的嵇康就因恃才傲物,而招致殺身之禍。
竹林七賢中的嵇康和山濤,涇渭不分,無法相提并論。
竹林七賢中的嵇康和山濤,涇清渭濁,無法相提并論。
嵇康與何晏、王弼持積極入世態度不同,他更偏好莊子,崇尚自然。
我們由嵇康一些論說文的結構方式、論辯析理的技巧特色等入手,可以窺知其散文對傳統論文的繼承與突破。
嵇康坦然不懼,在名作《與山居源絕交書》中,以率真之性,直言無忌。
陶潛歸園,嵇康打鐵,梭羅泛湖,千古傳誦。
自嵇康死后,廣陵散絕,你為了找尋廣陵散古曲,竟然去盜墓?
嵇康死,廣陵散絕!千古憾事!向秀為告之嵇康其真正的死因和敵人而轉世重生,奈何……冤過才知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