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形容沙漠的四字詞語

    形容沙漠的四字詞語:1. 干燥荒蕪;2. 沙石飛揚;3. 無垠黃沙;4. 荒涼寂靜;5. 炎熱干旱;6. 沙丘連綿;7. 絕地荒漠;8. 紅色沙丘;9. 灼熱無情;10. 空曠廣袤;11. 金色沙漠;12. 烈日炎炎;13. 黃沙遍野;14. 沙塵滾滾;15. 不毛之地;16. 巖石嶙峋;17. 酷熱難耐;18. 石頭沙漠;19. 一望無際;20. 荒蕪寂寞

    形容沙漠的四字詞語 相關詞語和解釋

    詞語拼音/解釋
    沙漠 沙漠 (為流沙、沙丘所覆蓋的地形)沙漠,主要是指地面完全被沙所覆蓋、植物非常稀少、雨水稀少、空氣干燥的荒蕪地區。沙漠亦作“ 沙幕 ”,干旱缺水,植物稀少的地區。沙漠地域大多是沙灘或沙丘,沙下巖石也經常出現。有些沙漠是鹽灘,完全沒有草木。沙漠一般是風成地貌。沙漠里有時會有可貴的礦床,近代也發現了很多石油儲藏。沙漠少有居民,資源開發也比較容易。沙漠氣候干燥,它也是考古學家的樂居,可以找到很多人類的文物和更早的化石。
    古爾班通古特沙漠 古爾班通古特沙漠 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是位于新疆準噶爾盆地中央,瑪納斯河以東及烏倫古河以南的中國第二大沙漠,同時也是中國面積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面積有大約4.88萬平方公里,海拔300~600米,水源較多。 由4片沙漠組成,西部為索布古爾布格萊沙漠,東部為霍景涅里辛沙漠,中部為德佐索騰艾里松沙漠,其北為闊布北—阿克庫姆沙漠。準噶爾盆地屬溫帶干旱荒漠。
    沙漠之舟 沙漠之舟 (駱駝別稱)沙漠之舟,即駱駝,因為駱駝和其他動物不一樣,特別耐饑耐渴,人們能騎著駱駝橫穿沙漠,所以有“沙漠之舟”的美稱。駱駝在動物學上屬于哺乳綱,偶蹄目,駱駝科,是一種反芻動物。它性情溫順、不畏風沙、善走沙漠,被世界公認為沙漠之舟,是沙漠地區必不可少的交通運輸工具。
    撒哈拉沙漠 撒哈拉沙漠 (世界面積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Sahara Desert)形成于約250萬年前,是世界僅次于南極洲的第2大荒漠,面積約906萬平方千米,是世界最大的沙質荒漠。位于非洲北部,該地區氣候條件非常惡劣,是地球上最不適合生物生存的地方之一。 “撒哈拉”是阿拉伯語的音譯,在阿拉伯語中“撒哈拉”為大沙漠,源自當地游牧民族圖阿雷格人的語言,原意即為“大荒漠”。
    阿塔卡馬沙漠 阿塔卡馬沙漠 阿塔卡馬沙漠(Atacama Desert),西班牙語作Desierto de Atacama。是南美洲西海岸中部的沙漠地區,在安第斯山脈和太平洋之間南北綿延約1000千米,總面積約為18.13萬平方千米,主體位于智利境內,也有部分位于秘魯、玻利維亞和阿根廷。 介于南緯18°-28°之間,南北長約1100千米,從沿海到東部山麓寬100多千米。在副熱帶高氣壓帶下沉氣流、離岸風和秘魯寒流綜合影響下,使本區成為世界最干燥的地區之一,被稱為世界的“干極”,且在大陸西岸熱帶干旱氣候類型中具有鮮明的獨特性,形成了沿海、縱向狹長的沙漠帶。
    戈壁 戈壁 (戈壁沙漠)戈壁沙漠是世界上巨大的荒漠與半荒漠地區之一,綿亙在中亞浩瀚的大地,跨越蒙古和中國廣袤的空間。戈壁多數地區不是沙漠而是裸巖。戈壁(蒙古語:Говь),在蒙古語中有沙漠、礫石荒漠、干旱的地方等意思。“戈壁灘”、“戈壁沙漠”。 戈壁 (地理詞語)戈壁,源于蒙語,沙漠的一種,地面主要由礫石構成。 亦稱“ 戈壁灘 ”。意為大范圍的沙漠地區。戈壁的形成是由于喜馬拉雅山的雨影效應阻擋了雨云抵達戈壁地區。
    大漠 大漠 大漠, 丹東人。 來自內地實力兼才華的男歌手,音樂制作人。集作詞、作曲、編曲和演唱為一身的全能音樂人。出生于東北的歌手大漠,擁有一副男人味十足的外形。長發飄逸,并配以一口沙啞的特殊嗓音,被業內譽為新世紀最具男人味的聲音。代表作《愛是不是有罪》《搖滾大漠》《幸福魔鬼》《黃皮膚的翅膀》。 大漠 (詞語)基本解釋 大漠 dàmò [desert] 無邊的沙漠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唐· 王維《使至塞上》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唐· 李賀《馬詩二十三首(其五)》 英文翻譯 1.(大沙漠) desert 詳細解釋 大漠泛指亞洲東北部高原地區,亦即東亞內陸高原。東起大興安嶺,西達阿爾泰山脈,北連薩彥嶺、肯特山、雅布洛諾夫山脈,南抵陰山山脈,兩面邊緣地帶分別被稱為漠南漠北。面積約260萬平方公里,包括蒙古國全部(外蒙古),俄羅斯南部的圖瓦、布里亞特共和國與外加貝爾邊疆區,中國西北部內蒙古自治區全境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部分地區。大部為古老臺地,僅西北部多山地,東南部為廣闊的戈壁,中部和東部為大片丘陵。平均海拔1580米。漢 班固 《封燕然山銘》:“遂陵 高闕 ,下 雞鹿 ,經磧鹵,絕大漠。” 唐 王維 《使至塞上》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宋 陸游 《夜泊水村》詩:“老子猶堪絕大漠,諸君何至泣 新亭 。” 艾青 《北方》詩:“我們的祖先,帶領了羊群,吹著笳笛,沉浸在這大漠的黃昏里。”
    大戈壁 大戈壁 戈壁(Gobi),亦稱戈壁沙漠(Gobi Desert),是世界上巨大的荒漠與半荒漠地區之一,綿亙在中亞浩瀚的戈壁大地,跨越蒙古和中國廣袤的空間。戈壁多數地區不是沙漠而是裸巖。向北可達阿爾泰山和杭愛山,向東可達大興安嶺,而向南可達北山山脈。從戈壁東界算起,向西1,600公里(1,000里)之外為新疆地區,是一個被南面的西藏高原和北面的天山山脈所包圍的巨大盆地。這一荒漠占據一長1,609公里(1,000里)、寬483~966公里(300~600里)的廣闊弧形地帶,面積約為1,300,000平方公里(500,000平方里)。戈壁的界限北抵阿爾泰山和杭愛山;東接大興安嶺西緣;南至阿爾金山、北山和陰山;西達東天山。中文“戈壁”僅指礫質、石質荒漠,半荒漠平地,而“沙漠”則僅指荒漠、半荒漠和干草原地沙地。
    漠北 漠北 (中國北方沙漠、戈壁以北的廣大地區)漠北又稱嶺北,指中國北方沙漠、戈壁以北的廣大地區,漠北政治軍事文化中心和林。《史記》載:“今單于即能前與漢戰,天子自將兵待邊;即不能,亟南面而臣子漢。何但遠走,亡匿于漠北寒苦無水草之地為?”清代特指烏里雅蘇臺將軍轄區,清末通稱為外蒙古。現分屬于今俄羅斯、蒙古國、中國、哈薩克斯坦等。16世紀末17世紀初沙俄南下派出探險隊屠滅漠北大量汗國,至康熙時清廷調集全國紅衣大炮炮轟沙俄探險者石壘,之后雙方多次談判劃界。
    阿拉伯沙漠 阿拉伯沙漠 阿拉伯沙漠位于北非撒哈拉沙漠的東緣部分。位于埃及東部,尼羅河谷地、蘇伊士運河、紅海之間,又稱東部沙漠。中部有馬阿扎高原,東側有沙伊卜巴納特山、錫巴伊山、烏姆納卡特山等孤山,南部與蘇丹的努比亞沙漠相連。大部分為海拔300~1000米的礫漠以及裸露的巖丘。受東西走向的間歇河流塔爾法河、胡代因河及支流和南北走向的季節河基納河切割。
    瀚海 瀚海 “瀚海”原本指的是“海”即北方的大湖,明后指廣大戈壁沙漠。一作瀚海。含義隨時代而變。 兩漢六朝時是北方的海名。漢武帝時霍去病擊匈奴左地,出代郡塞二千余里,登臨翰海而還。 唐以前人注釋《史記》、《漢書》,皆解作一大海名。 《北史·蠕蠕傳》數見“翰海”一詞,方位不一,其一與《史記》、《漢書》所載,其一當在高原北境,疑即今貝加爾湖。 唐代是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及其迤西今準噶爾盆地一帶廣大地區的泛稱。 西夏稱靈州(今寧夏靈武市西南)南一帶沼澤地為翰海,見《西夏書事》;元代或以今新疆古爾班通古特沙漠為翰海,見耶律楚材《西游錄》,或以今阿爾泰山為翰海,見劉郁《西使記》。 明以后專指戈壁沙漠。
    窮沙 窮沙 【詞目】窮沙 【拼音】qióng shā 【釋義】荒涼的沙漠。 荒涼的沙漠。 唐 李商隱 《為李貽孫上李相公啟》:“亙絕漠以銷魂,委窮沙而喪膽。” 唐 竇常 《謁諸葛武侯廟》詩:“人同過隙無留影,石在窮沙尚啟行。” 清 昭梿 《嘯亭雜錄·傅閣峰尚書》:“時戰爭連年,虜氛甚惡,窮沙萬里,雪沒馬鼻。”
    沙窩 沙窩 指細沙沙漠。 范長江 《中國的西北角》第四篇五:“西北人的習慣說法,稱粗沙漠曰:‘戈壁’,稱細沙漠曰‘沙窩’。兩者有個共通性,即都是其中無水草,無人煙。
    逾沙軼漠 逾沙軼漠【解釋】穿越沙漠。謂經歷險遠的路途。【出處】南朝·宋·顏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詩序》:“棧山航海,逾沙軼漠之貢,府無虛月。”【示例】于是自昔辨發卉裳,羈縻之所未至;~,言語之所未通。咸奉玉帛而介九賓,襲衣冠而獻萬壽。 ◎宋·龐元英《文昌雜錄》卷三
    沙窩 沙窩 指細沙沙漠。 范長江 《中國的西北角》第四篇五:“西北人的習慣說法,稱粗沙漠曰:‘戈壁’,稱細沙漠曰‘沙窩’。兩者有個共通性,即都是其中無水草,無人煙。
    窮沙 窮沙 【詞目】窮沙 【拼音】qióng shā 【釋義】荒涼的沙漠。 荒涼的沙漠。 唐 李商隱 《為李貽孫上李相公啟》:“亙絕漠以銷魂,委窮沙而喪膽。” 唐 竇常 《謁諸葛武侯廟》詩:“人同過隙無留影,石在窮沙尚啟行。” 清 昭梿 《嘯亭雜錄·傅閣峰尚書》:“時戰爭連年,虜氛甚惡,窮沙萬里,雪沒馬鼻。”
    包蘭鐵路 包蘭鐵路 包蘭鐵路(包頭-蘭州),自包頭東站至蘭州站,全長990公里。1954年10月開工, 1958年7月通車,1958年10月交付運營。包蘭鐵路在中衛和干塘間經過騰格里沙漠,全線有140公里在沙漠中穿行,是中國五十年代在沙漠中筑成的鐵路。采取的防沙、治沙措施曾獲1987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自包蘭鐵路干塘站至蘭新鐵路的武威南站,于1965年建成了干武聯絡線,長172公里,從而縮短了華北到西北地區的運程。這條鐵路是華北通往西北的重要干線,對加速內蒙古、寧夏、甘肅的經濟建設起著重要作用。
    朔漠 朔漠 朔漠是一個漢語詞語, 拼音:shuò mò 意思是北方沙漠地帶,有時也泛指北方。
    絶漠 絕漠 絕漠,漢語詞匯。 拼音:jué mò 釋義:1、橫渡沙漠。2、極遠的沙漠地區。
    絕漠 絕漠 絕漠,漢語詞匯。 拼音:jué mò 釋義:1、橫渡沙漠。2、極遠的沙漠地區。
    絕漠 絕漠 絕漠,漢語詞匯。 拼音:jué mò 釋義:1、橫渡沙漠。2、極遠的沙漠地區。
    荒漠 荒漠 荒漠是干旱區大型地貌組合,有巖漠、礫漠、沙漠和泥漠。后者即干涸湖沼或龜裂地,規模一般較小。
    沙度 沙度 越過沙漠;謂飛沙經過 (1).越過沙漠。《后漢書·西域傳論》:“梯山、棧谷、繩行、沙度之道,身熱、首痛、風災、鬼難之域,莫不備寫情形,審求根實。” (2).謂飛沙經過。 宋 王安石 《讀詔書》詩:“日射地穿千里赤,風吹沙度黃城黃。”
    沙漠氣候 辭典解釋沙漠氣候  shā mò qì hòu     一種干燥氣候。因蒸發量大于降雨量,使得土地干裂,水源枯竭,作物難以生長。主要分布于副熱帶高壓下的干燥區域內。撒哈拉沙漠、阿拉伯沙漠為典型代表。
    逾沙軼漠 【解釋】穿越沙漠。謂經歷險遠的路途。【出處】南朝·宋·顏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詩序》:“棧山航海,逾沙軼漠之貢,府無虛月。”【示例】于是自昔辨發卉裳,羈縻之所未至;~,言語之所未通。咸奉玉帛而介九賓,襲衣冠而獻萬壽。 ◎宋·龐元英《文昌雜錄》卷三
    瀚漠 瀚漠 瀚漠,讀音是hàn mò,漢語詞語,意思是北方大沙漠,借指西北異族。
    植治 植治 zhí zhì ㄓㄧˊ ㄓㄧˋ 植治 用大量栽培植物的方法治理沙漠等。如通過綠化固定沙丘、防止水土流失等。《新華半月刊》1958年第11期:“植治,就是植樹種草,綠化沙漠,固定沙丘。”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 (阿拉伯半島東部國家)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阿拉伯語:?????? ????? ??????,英語:The United Arab Emirates,又譯作“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簡稱“阿聯酋”,位于阿拉伯半島東部,北瀕波斯灣,西北與卡塔爾為鄰,西和南與沙特阿拉伯交界,東和東北與阿曼毗連海岸線長734公里,總面積83600平方公里,首都阿布扎比。 公元7世紀,阿聯酋隸屬阿拉伯帝國。自16世紀開始,葡萄牙、荷蘭、法國等殖民主義者相繼侵入。19世紀初,逐步淪為英國的保護國。1971年3月1日,英國宣布同各酋長國簽訂的條約于年底終止。同年12月2日,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宣告成立,由阿布扎比、迪拜、沙迦、富查伊拉、烏姆蓋萬和阿治曼6個酋長國組成聯邦國家。1972年2月10日,哈伊馬角加入聯邦。 阿聯酋本地居民為阿拉伯人,居民大多信奉伊斯蘭教。阿聯酋是一個以產油著稱的西亞沙漠國家,有“沙漠中的花朵”的美稱。 阿聯酋迪拜的帆船酒店是世界上唯一一個七星級酒店。艾恩文化遺址是阿聯酋唯一一處世界文化遺產。 2015年10月28日,第70屆聯合國大會改選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成員,阿聯酋成功獲選,任期自2016年至2018年。 2017年12月5日,歐盟宣布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列入避稅天堂黑名單。
    也門 也門 也門共和國(阿拉伯語:????????? ????????,英語:Yemen Republic),位于阿拉伯半島西南端,與沙特、阿曼相鄰,瀕紅海、亞丁灣和阿拉伯海。1990年5月由阿拉伯也門共和國(北也門)和也門民主人民共和國(南也門)合并組成。 也門擁有3000多年文字記載的歷史,是阿拉伯世界古代文明搖籃之一。也門是世界上經濟最不發達國家之一,糧食不能自給,約1/2依靠進口。在夏季有著沙漠中常見的沙塵暴,而因過度放牧,沙漠化日漸嚴重。該國的棉花質量良好,每年有大量出口,咖啡種植面積也很大,占重要地位。近年,政府致力于減少預算赤字和政府開支,努力控制通貨膨脹,穩定物價。 2015年3月,也門總統阿卜杜勒-拉布·曼蘇爾·哈迪宣布,因其首都薩那被胡塞武裝分子占領,亞丁為臨時首都。 2017年9月2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最新旅游禁令,也門在新版旅行禁令名單中。
    龍沙 龍沙 (漢語詞匯)《后漢書·班超傳贊》:“ 定遠 慷慨,專功西遐。坦步 蔥雪 ,咫尺 龍沙 。” 李賢 注:“ 蔥嶺 、 雪山 , 白龍堆 沙漠也。”參見“ 白龍堆 ”。
    龍沙 龍沙 (漢語詞匯)《后漢書·班超傳贊》:“ 定遠 慷慨,專功西遐。坦步 蔥雪 ,咫尺 龍沙 。” 李賢 注:“ 蔥嶺 、 雪山 , 白龍堆 沙漠也。”參見“ 白龍堆 ”。
    白漠 白漠 白漠,1966年3月19日出生,陜西府谷縣人,自由撰稿人。曾在陜西、山東、甘肅 報刊任職,擅長時評和深度報道。主要作品有《礦區的沒來沒有夢》、《懷念鄉郵員》等。 詞意同大漠、沙漠。 據清周永銓 《擬唐人邊庭四時怨》詩:“草生邊地夏初回,暑雨刀耕白漠開。” 相關詞包括“白云、白練、白銀、白粧、白象、白石、白鏹、白善、白簡、白鱔、白道、白裳、白彩、白拉、白腹、白景、白楮、白乳、白袋、白區 ”等。
    邊沙 邊沙 biān shā (邊沙) 1.邊地的沙礫。 唐 高駢 《邊城聽角》詩:“席箕風起雁聲秋, 隴 水邊沙滿目愁。” 2.借指邊地。西北邊地多沙漠,故稱。 唐 杜甫 《投贈哥舒開府二十韻》:“受命邊沙遠,歸來御席同。” 仇兆鰲 注:“邊沙,言遠鎮。” 唐 黃滔 《逢友人》詩:“瘴嶺行沖夏,邊沙住隔冬。” 明 何景明 《胡人獵圖歌》:“邊沙蕭蕭天北風,高林晝屯鞍馬雄。”
    梭梭 梭梭 梭梭,是一種藜科、梭梭屬植物,是長在沙地上的固沙植物,樹桿地徑可達50厘米。樹皮灰白色,木材堅而脆;老枝灰褐色或淡黃褐色,通常具環狀裂隙。 也可以作為牲畜的飼料,名貴中藥蓯蓉就寄生在梭梭的根部。蓯蓉具有獨特的補腎、抗老年癡呆、保肝、通便、腫瘤輔助治療、抗輻射等10多中藥用功能,被譽為“沙漠人參”。現狀 漸危種。
    邊沙 邊沙 biān shā (邊沙) 1.邊地的沙礫。 唐 高駢 《邊城聽角》詩:“席箕風起雁聲秋, 隴 水邊沙滿目愁。” 2.借指邊地。西北邊地多沙漠,故稱。 唐 杜甫 《投贈哥舒開府二十韻》:“受命邊沙遠,歸來御席同。” 仇兆鰲 注:“邊沙,言遠鎮。” 唐 黃滔 《逢友人》詩:“瘴嶺行沖夏,邊沙住隔冬。” 明 何景明 《胡人獵圖歌》:“邊沙蕭蕭天北風,高林晝屯鞍馬雄。”
    迥漠 迥漠 迥漠,讀音為jiǒng mò ,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曠遠的沙漠。
    沙柱 沙柱 引證解釋 [dust devil;sand column] 旋風卷起沙子形成的柱狀沙塵 沙漠中被旋風卷起成柱子形狀的飛沙。
    壟崗沙 壟崗沙 lǒng gǎng shā 沙漠中廣泛分布的一種沙丘。隨盛行風向平行伸展,長可達數百米至數公里,高可達數十米,頂部微呈穹形,兩坡大致對稱。也稱"沙壟"或"縱向沙丘"。
    沙漠生態系 辭典解釋沙漠生態系  shā mò shēng tài xì     一種生態系。分布于背風面山谷或雨量稀少的內陸地區。沙漠地區的平均年雨量少于二百五十公厘,降雨不規則,沒有明顯的季節性之分,植物種類稀少,且往往有特殊的適應方式,如仙人掌的針狀葉等。動物因食物的來源少,種類不多,常見的僅有駱駝、跳鼠、蜘蛛等。
    壟崗沙 壟崗沙 lǒng gǎng shā 沙漠中廣泛分布的一種沙丘。隨盛行風向平行伸展,長可達數百米至數公里,高可達數十米,頂部微呈穹形,兩坡大致對稱。也稱"沙壟"或"縱向沙丘"。
    龍漠 龍漠 龍漠(lóng mò)指的是白龍堆沙漠的略稱。亦泛指西北邊荒之地。
    漠野 漠野 指我國北方沙漠地區 基本介紹 《魏書·顯祖獻文帝紀論》:“故能更清漠野,大啟南服。”
    窮莫 窮莫 qióng mò 窮莫 亦作“ 窮幕 ”。亦作“ 窮漠 ”。 邊遠荒涼的沙漠。 宋 田況 《儒林公議》卷上:“恢復 幽 薊 ,逐彊虜於窮莫。” 清 侯方域 《定鼎說》:“昔翼脇 秦 晉 ,肩背 遼河 ,今則抵堮窮幕矣。” 葉圣陶 《一個青年》:“既得報書,遂及人生,不譬窮漠,即喻枯泉。”
    沙磧 沙磧 沙磧,讀音shā qì,漢語詞語,出自唐 戴叔倫 《屯田詞》,指沙灘、沙洲,也可指沙漠。
    沙壤 沙壤 沙壤,拼音shā rǎng ,意思是沙漠,沙地,含沙多的土壤。
    磧漠 磧漠 磧漠,漢語詞語,讀音為qì mò,意思為沙漠。
    磧漠 磧漠 磧漠,漢語詞語,讀音為qì mò,意思為沙漠。
    窮莫 窮莫 qióng mò 窮莫 亦作“ 窮幕 ”。亦作“ 窮漠 ”。 邊遠荒涼的沙漠。 宋 田況 《儒林公議》卷上:“恢復 幽 薊 ,逐彊虜于窮莫。” 清 侯方域 《定鼎說》:“昔翼脇 秦 晉 ,肩背 遼河 ,今則抵堮窮幕矣。” 葉圣陶 《一個青年》:“既得報書,遂及人生,不譬窮漠,即喻枯泉。”
    沙磧 沙磧 沙磧,讀音shā qì,漢語詞語,出自唐 戴叔倫 《屯田詞》,指沙灘、沙洲,也可指沙漠。
    龍漠 龍漠 龍漠(lóng mò)指的是白龍堆沙漠的略稱。亦泛指西北邊荒之地。
    沙梁 沙梁 沙梁,讀音為shā liáng,漢語詞語,意思是指狀如脊梁的沙丘。又叫沙漠梁。。
    沙陲 沙陲 shā chuí 沙陲 邊陲沙漠之地。 明 徐渭 《鞠賦》:“ 尹子 履霜於中野, 蘇武 嚙雪於沙陲。”
    沙衍 沙衍 沙衍是漢語詞匯,讀音shāyǎn,意思是沙漠。
    阿拉伯半島 阿拉伯半島 阿拉伯半島(阿拉伯文:??? ??????? ???????)位于亞洲,沙特阿拉伯、也門、阿曼、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卡塔爾和科威特、約旦、伊拉克、以色列等國位于阿拉伯半島上。其中以沙特阿拉伯為最大。它從中東向東南方伸入印度洋。面積約300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島。向西它與非洲的邊界是蘇伊士運河、紅海和曼德海峽。向南它伸入阿拉伯海和印度洋。向東它與伊朗隔波斯灣和阿曼灣相望。常年受副高壓帶及信風帶控制,幾乎整個半島都是熱帶沙漠氣候區并有面積較大的無流區。半島沿波斯灣周圍有大量石油儲藏,給阿拉伯半島上臨波斯灣的國家帶來了巨大的財富。 阿拉伯半島是伊斯蘭教的誕生地。伊斯蘭教的創教人穆罕默德在這里出生和生活。半島上的麥加是伊斯蘭教的圣地。以阿拉伯半島為中心的阿拉伯帝國曾橫跨歐、亞、非大陸。21世紀阿拉伯半島上所有國家都以伊斯蘭教為國教。每年,世界各地有不少伊斯蘭教徒前往沙特阿拉伯西部的麥加和麥地那朝覲。
    阿拉伯半島 阿拉伯半島 阿拉伯半島(阿拉伯文:??? ??????? ???????)位于亞洲,沙特阿拉伯、也門、阿曼、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卡塔爾和科威特、約旦、伊拉克、以色列等國位于阿拉伯半島上。其中以沙特阿拉伯為最大。它從中東向東南方伸入印度洋。面積約300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島。向西它與非洲的邊界是蘇伊士運河、紅海和曼德海峽。向南它伸入阿拉伯海和印度洋。向東它與伊朗隔波斯灣和阿曼灣相望。常年受副高壓帶及信風帶控制,幾乎整個半島都是熱帶沙漠氣候區并有面積較大的無流區。半島沿波斯灣周圍有大量石油儲藏,給阿拉伯半島上臨波斯灣的國家帶來了巨大的財富。 阿拉伯半島是伊斯蘭教的誕生地。伊斯蘭教的創教人穆罕默德在這里出生和生活。半島上的麥加是伊斯蘭教的圣地。以阿拉伯半島為中心的阿拉伯帝國曾橫跨歐、亞、非大陸。21世紀阿拉伯半島上所有國家都以伊斯蘭教為國教。每年,世界各地有不少伊斯蘭教徒前往沙特阿拉伯西部的麥加和麥地那朝覲。
    沙塞 沙塞 沙塞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shā sāi,是指沙漠邊塞。
    沙鶻 沙鶻 沙鶻是漢語詞匯,拼音為shā hú,指棲息于沙漠地帶的鷙鳥。健飛,善于襲擊其他鳥類。
    沙朔 沙朔 沙朔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shā shuò,是指北方沙漠之地。指塞北。
    沙西 沙西 沙西,讀音shā xī,是漢語詞匯,泛指遠方沙漠地帶以西的地區。
    沙區 沙區 沙區,拼音是shā qū,是一個漢語詞匯,釋義為沙漠地區。

    其它詞語熱搜

    * 形容沙漠的四字詞語:1. 干燥荒蕪;2. 沙石飛揚;3. 無垠黃沙;4. 荒涼寂靜;5. 炎熱干旱;6. 沙丘連綿;7. 絕地荒漠;8. 紅色沙丘;9. 灼熱無情;10. 空曠廣袤;11. 金色沙漠;12. 烈日炎炎;13. 黃沙遍野;14. 沙塵滾滾;15. 不毛之地;16. 巖石嶙峋;17. 酷熱難耐;18. 石頭沙漠;19. 一望無際;20. 荒蕪寂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