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景點的詞語
形容景點的詞語:1. 壯觀的;2. 神秘的;3. 美麗的;4. 奇妙的;5. 雄偉的;6. 古老的;7. 宏偉的;8. 獨特的;9. 舒適的;10. 驚心動魄的;11. 靈感源泉的;12. 絕妙的;13. 迷人的;14. 豐富多彩的;15. 奢華的;16. 神奇的;17. 悠久的;18. 神圣的;19. 壯觀的;20. 令人難忘的
形容景點的詞語 相關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景點 | 景點 景點和景區只有字面上的區別,所針對的概括內容是一樣的。 我國目前把旅游區(點)質量等級從高到低劃分為5級,依次為AAAAA、AAAA、AAA、AA、A級旅游區(點)。4A級景區是依照《旅游景區質量等級的劃分與評定》國家標準與《旅游景區質量等級評定管理辦法》。景點也叫旅游景區、旅游景點。 旅游景點主要圍繞著山、江、河、湖、海、寺、廟、博物館、公園等。 |
點景 | 點景 點景,點綴;裝飾。 |
麥積山石窟 | 麥積山石窟 (國家5A級旅游景區)麥積山石窟(Maiji Mountain Grottoes):世界文化遺產,國家AAAAA旅游景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四大石窟之一。 麥積山位于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是小隴山中的一座孤峰,高142米,因山形酷似麥垛而得名。麥積山石窟始建于384-417年,存有221座洞窟、10632身泥塑石雕、1300余平方米壁畫,以其精美的泥塑藝術聞名世界,被譽為東方雕塑藝術陳列館。 麥積山風景區由麥積山、仙人崖、石門、曲溪、街亭溫泉五個子景區180多個景點組成,擁有豐富多樣的生物類型和物種,被稱為“隴上林泉之冠”,具有深厚的旅游價值,是絲綢古道黃金旅游線上的一顆耀眼的藝術明珠和最具潛力的旅游勝地。 麥積山石窟保留有大量的宗教、藝術、建筑等方面的實物資料,體現了千余年來各個時代塑像的特點,反映了中國泥塑藝術發展和演變過程,豐富了中國古代文化史,為后世研究我國佛教文化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和史實。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爾多哈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麥積山石窟作為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18年9月16日起,麥積山石窟景區試行實名制購票,其中窟區每日限售6400張門票。 |
麥積山石窟 | 麥積山石窟 (國家5A級旅游景區)麥積山石窟(Maiji Mountain Grottoes):世界文化遺產,國家AAAAA旅游景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四大石窟之一。 麥積山位于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是小隴山中的一座孤峰,高142米,因山形酷似麥垛而得名。麥積山石窟始建于384-417年,存有221座洞窟、10632身泥塑石雕、1300余平方米壁畫,以其精美的泥塑藝術聞名世界,被譽為東方雕塑藝術陳列館。 麥積山風景區由麥積山、仙人崖、石門、曲溪、街亭溫泉五個子景區180多個景點組成,擁有豐富多樣的生物類型和物種,被稱為“隴上林泉之冠”,具有深厚的旅游價值,是絲綢古道黃金旅游線上的一顆耀眼的藝術明珠和最具潛力的旅游勝地。 麥積山石窟保留有大量的宗教、藝術、建筑等方面的實物資料,體現了千余年來各個時代塑像的特點,反映了中國泥塑藝術發展和演變過程,豐富了中國古代文化史,為后世研究我國佛教文化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和史實。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爾多哈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麥積山石窟作為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18年9月16日起,麥積山石窟景區試行實名制購票,其中窟區每日限售6400張門票。 |
蓬萊閣 | 蓬萊閣 (山東省蓬萊市蓬萊閣)蓬萊閣位于山東省煙臺市蓬萊市,是一處凝聚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藝術結晶的古建群。蓬萊閣的主體建筑建于宋朝嘉祐六年(1061年),素以“人間仙境”著稱于世,其“八仙過海”傳說和“海市蜃樓”奇觀享譽海內外。 蓬萊閣歷經風雨滄桑,如今已發展成為以古建筑群為中軸,蓬萊水城和田橫山為兩翼,四種文化(神仙文化、精武文化、港口文化、海洋文化)為底蘊,山(丹崖山) 、海(黃渤二海)、城(蓬萊水城)、閣(蓬萊閣)為格局,登州博物館、古船博物館、田橫山、合海亭及黃渤海分界坐標等20余處景點為點綴,融自然風光、歷史名勝、人文景觀、休閑娛樂于一體的風景名勝區和休閑度假勝地。 蓬萊閣景區先后榮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全國創建文明行業先進單位”、“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旅游行業最佳誠信單位”、“全國首批5A級旅游景區”、“全國文明單位”、“中國馳名商標”、“山東省質量管理工作先進單位”、“山東省服務標準化示范單位”等稱號,導游科獲得“全國青年文明號”和“全國巾幗文明示范崗”等殊榮。 蓬萊閣 (漢語詞語)閣名。在山東省蓬萊市北丹崖山上。 宋嘉祐年間建閣,明萬歷年間增建了呂祖殿、三清殿等建筑。自古為文人學士雅集之地。 宋 孔平仲《寄常文》詩:“ 蓬萊閣 下花多少, 清曠亭 前水淺深。”明 袁可立《蓬萊閣懷古》:“夙慕蓬萊仙,今到蓬閣上。” |
蓬萊閣 | 蓬萊閣 (山東省蓬萊市蓬萊閣)蓬萊閣位于山東省煙臺市蓬萊市,是一處凝聚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藝術結晶的古建群。蓬萊閣的主體建筑建于宋朝嘉祐六年(1061年),素以“人間仙境”著稱于世,其“八仙過海”傳說和“海市蜃樓”奇觀享譽海內外。 蓬萊閣歷經風雨滄桑,如今已發展成為以古建筑群為中軸,蓬萊水城和田橫山為兩翼,四種文化(神仙文化、精武文化、港口文化、海洋文化)為底蘊,山(丹崖山) 、海(黃渤二海)、城(蓬萊水城)、閣(蓬萊閣)為格局,登州博物館、古船博物館、田橫山、合海亭及黃渤海分界坐標等20余處景點為點綴,融自然風光、歷史名勝、人文景觀、休閑娛樂于一體的風景名勝區和休閑度假勝地。 蓬萊閣景區先后榮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全國創建文明行業先進單位”、“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旅游行業最佳誠信單位”、“全國首批5A級旅游景區”、“全國文明單位”、“中國馳名商標”、“山東省質量管理工作先進單位”、“山東省服務標準化示范單位”等稱號,導游科獲得“全國青年文明號”和“全國巾幗文明示范崗”等殊榮。 蓬萊閣 (漢語詞語)閣名。在山東省蓬萊市北丹崖山上。 宋嘉祐年間建閣,明萬歷年間增建了呂祖殿、三清殿等建筑。自古為文人學士雅集之地。 宋 孔平仲《寄常文》詩:“ 蓬萊閣 下花多少, 清曠亭 前水淺深。”明 袁可立《蓬萊閣懷古》:“夙慕蓬萊仙,今到蓬閣上。” |
黃龍洞 | 黃龍洞 (張家界武陵源風景名勝景點)黃龍洞位于湖南省張家界市核心景區武陵源風景名勝區內,是世界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張家界的有機組成部分,屬典型的喀斯特巖溶地貌,被列為國際旅游洞穴會員、全國35個王牌景點之一、中國首批AAAA級旅游區(點)、中國旅游首批知名品牌、湖南省最佳旅游景區、湖南省著名商標、張家界旅游精品線之一,享有絕世奇觀之美譽。 2005年被評選為“中國最美的旅游溶洞”。2009年,黃龍洞被評選為“中國最美的旅游奇洞”。 |
黃龍洞 | 黃龍洞 (張家界武陵源風景名勝景點)黃龍洞位于湖南省張家界市核心景區武陵源風景名勝區內,是世界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張家界的有機組成部分,屬典型的喀斯特巖溶地貌,被列為國際旅游洞穴會員、全國35個王牌景點之一、中國首批AAAA級旅游區(點)、中國旅游首批知名品牌、湖南省最佳旅游景區、湖南省著名商標、張家界旅游精品線之一,享有絕世奇觀之美譽。 2005年被評選為“中國最美的旅游溶洞”。2009年,黃龍洞被評選為“中國最美的旅游奇洞”。 |
花臺 | 花臺 (九華山風景區景點)花臺景區由大花臺、小花臺組成,是九華山高山景區之一。花臺景區位于“天然睡佛”所在地,因盛產山花而得名,為九華山風景區以自然景觀為主的游覽區,目前正在新建一條高空游步道,將于2017年5月開放。 花臺峰高獨秀,山花繁盛,嘉木蔥蘢,靈石乖巧,像人擬物,惟妙惟肖。景區周邊溝壑環繞,群峰林立。區內峰嶺突兀,怪石嶙峋,谷洞幽深,蟠龍虬松,山花浪漫,爭奇斗異,氣象萬千。經典景點“花臺春色”是九華新十景之一。 |
佛寶 | 佛寶 (風景名勝區;景點。)佛寶風景名勝區,位于四川省東南部128公里,地處四川盆地南緣,是大婁山北脈尾部的原始森林區。面積380平方公里。有山雄、水奇、石奇、林茂等特點。屬亞熱帶濕氣候,自然條件優越,植被保存完好,是世界上同緯度罕見的常綠闊葉林區。景區內為“丹霞地貌”,諸多峰嶺露出的紅色沙巖與綠色森林巧妙配合,相映成趣。由林海、竹海、峰巒、飛瀑、古寨、原始風情等組成142個景點。另佛寶指佛學術語。 |
景陽岡 | 景陽岡 (山東省聊城陽谷縣張秋鎮武松打虎故地)景陽岡位于山東省聊城陽谷縣城東(偏南)16公里張秋鎮境內。傳說為《水滸傳》中描述的武松打虎處。總占地面積33.3公頃。景區內沙丘起伏,莽草叢生,林蔭蔽日,一派荒野景象。其主要景點有三碗不過岡酒店、鄉民告示處、縣衙告示處、山神廟、武松打虎處、石碑、虎嘯亭、武松廟、湖心島、釣魚臺、碑林、虎池、猴山、鹿苑、箭場等20余處。其址在陽谷城東18.2公里處,是水滸英雄武松打虎故地,也是龍山文化城遺址,現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該景區于2010年被評為國家“AAAA”級景區,是水滸旅游線上重要景點。 |
景陽岡 | 景陽岡 (山東省聊城陽谷縣張秋鎮武松打虎故地)景陽岡位于山東省聊城陽谷縣城東(偏南)16公里張秋鎮境內。傳說為《水滸傳》中描述的武松打虎處。總占地面積33.3公頃。景區內沙丘起伏,莽草叢生,林蔭蔽日,一派荒野景象。其主要景點有三碗不過岡酒店、鄉民告示處、縣衙告示處、山神廟、武松打虎處、石碑、虎嘯亭、武松廟、湖心島、釣魚臺、碑林、虎池、猴山、鹿苑、箭場等20余處。其址在陽谷城東18.2公里處,是水滸英雄武松打虎故地,也是龍山文化城遺址,現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該景區于2010年被評為國家“AAAA”級景區,是水滸旅游線上重要景點。 |
花臺 | 花臺 (九華山風景區景點)花臺景區由大花臺、小花臺組成,是九華山高山景區之一。花臺景區位于“天然睡佛”所在地,因盛產山花而得名,為九華山風景區以自然景觀為主的游覽區,目前正在新建一條高空游步道,將于2017年5月開放。 花臺峰高獨秀,山花繁盛,嘉木蔥蘢,靈石乖巧,像人擬物,惟妙惟肖。景區周邊溝壑環繞,群峰林立。區內峰嶺突兀,怪石嶙峋,谷洞幽深,蟠龍虬松,山花浪漫,爭奇斗異,氣象萬千。經典景點“花臺春色”是九華新十景之一。 |
佛寶 | 佛寶 (風景名勝區;景點。)佛寶風景名勝區,位于四川省東南部128公里,地處四川盆地南緣,是大婁山北脈尾部的原始森林區。面積380平方公里。有山雄、水奇、石奇、林茂等特點。屬亞熱帶濕氣候,自然條件優越,植被保存完好,是世界上同緯度罕見的常綠闊葉林區。景區內為“丹霞地貌”,諸多峰嶺露出的紅色沙巖與綠色森林巧妙配合,相映成趣。由林海、竹海、峰巒、飛瀑、古寨、原始風情等組成142個景點。另佛寶指佛學術語。 |
鼓浪嶼 | 鼓浪嶼 (廈門著名景區、世界文化遺產)鼓浪嶼(英文:Kulangsu) 原名“圓沙洲”,別名“圓洲仔”,南宋時期命“五龍嶼”,明朝改稱“鼓浪嶼”。因島西南方海灘上有一塊兩米多高、中有洞穴的礁石,每當漲潮水涌,浪擊礁石,聲似擂鼓,人們稱“鼓浪石”,鼓浪嶼因此而得名。鼓浪嶼街道短小,縱橫交錯,是廈門最大的一個嶼。 鼓浪嶼全島的綠地覆蓋率超過40%,植物種群豐富,各種喬木、灌木、藤木、地被植物共90余科,1000余種。代表景點有:日光巖、菽莊花園、皓月園、毓園、鼓浪石、鼓浪嶼鋼琴博物館、鄭成功紀念館、海底世界、天然海濱浴場、海天堂構等。 鼓浪嶼風景名勝區獲得國家5A級旅游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最美五大城區等榮譽。2017年7月8日,“鼓浪嶼:國際歷史社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52項世界遺產項目。 |
蠡園 | 蠡園 蠡園位于無錫市風光秀美的蠡湖之濱,是國家重點名勝區“太湖”的主要景點之一。它占地123畝,其中水域面積約五分之二,以水景見長。蠡湖,原名漆湖、五里湖,相傳春秋時越國大夫范蠡偕美人西施泛舟于此,湖因人而得名,園因湖而得名。民國初年,青祁村人虞循真在湖畔建青祁八景,號稱“山明水秀之區”。1927年至1936年,同村人王禹卿父子在虞的幫助下,利用原有基礎,建蠡園;1930年王的親戚陳梅芳在其西側再建“漁莊”,又名“賽蠡園”。建國后,于1952年擴建蠡園長廊,與漁莊相連;1980年前后又拓建“層波疊影”新區。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蠡園 | 蠡園 蠡園位于無錫市風光秀美的蠡湖之濱,是國家重點名勝區“太湖”的主要景點之一。它占地123畝,其中水域面積約五分之二,以水景見長。蠡湖,原名漆湖、五里湖,相傳春秋時越國大夫范蠡偕美人西施泛舟于此,湖因人而得名,園因湖而得名。民國初年,青祁村人虞循真在湖畔建青祁八景,號稱“山明水秀之區”。1927年至1936年,同村人王禹卿父子在虞的幫助下,利用原有基礎,建蠡園;1930年王的親戚陳梅芳在其西側再建“漁莊”,又名“賽蠡園”。建國后,于1952年擴建蠡園長廊,與漁莊相連;1980年前后又拓建“層波疊影”新區。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鼓浪嶼 | 鼓浪嶼 (廈門著名景區、世界文化遺產)鼓浪嶼(英文:Kulangsu) 原名“圓沙洲”,別名“圓洲仔”,南宋時期命“五龍嶼”,明朝改稱“鼓浪嶼”。因島西南方海灘上有一塊兩米多高、中有洞穴的礁石,每當漲潮水涌,浪擊礁石,聲似擂鼓,人們稱“鼓浪石”,鼓浪嶼因此而得名。鼓浪嶼街道短小,縱橫交錯,是廈門最大的一個嶼。 鼓浪嶼全島的綠地覆蓋率超過40%,植物種群豐富,各種喬木、灌木、藤木、地被植物共90余科,1000余種。代表景點有:日光巖、菽莊花園、皓月園、毓園、鼓浪石、鼓浪嶼鋼琴博物館、鄭成功紀念館、海底世界、天然海濱浴場、海天堂構等。 鼓浪嶼風景名勝區獲得國家5A級旅游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最美五大城區等榮譽。2017年7月8日,“鼓浪嶼:國際歷史社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52項世界遺產項目。 |
旅游區 | 旅游區 旅游區是表現社會經濟、文化歷史和自然環境統一的旅游地域單元。一般包含許多旅游點,由旅游線連接而成。其規劃是按規劃層次分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修建性詳細規劃等。 又叫景區、景點、旅游景點。 |
石鐘山 | 石鐘山 (江西省九江市湖口縣石鐘山)石鐘山,中國千古奇音第一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湖口縣城區,長江與鄱陽湖交匯處。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長江下游沿線上的主要景點之一。 石鐘山海拔61.8米,相對高度約40米左右,面積僅0.2平方公里。因山石多隙,水石相搏,擊出如鐘鳴之聲而得名。北宋大文學家蘇軾曾夜泊山下,他撰寫的《石鐘山記》聞名天下,與石鐘山相得益彰。 石鐘山,實際上不是一座山,而是兩座山,都由石灰巖構成,下部均有洞穴,形如覆鐘,面臨深潭,微風鼓浪,水石相擊,響聲如洪鐘,故皆名為“石鐘山”。兩山分據南北,相隔不到1000米。南面一座瀕臨鄱陽湖,稱上鐘山;北面一座瀕臨長江,稱下鐘山,兩山合稱“雙鐘山”。 石鐘山傲然屹立于長江之岸,鄱陽湖之濱,風景雄奇秀麗。它猶如一把鐵鎖掛在湖口縣門前,號稱“江湖鎖鑰”,自古即為軍事要塞。 余亞飛詩稱:“鄱陽湖接近長江處,二水相交奇景生,澈液渾流互排斥,濁清界線見分明”。登上山頂,其南望匡廬,北鎮長江,看長江滔滔,觀鄱湖浩淼,江湖匯合處,水線分明,江水渾濁,湖水碧清,以截然不同的水色“劃”出了一條奇妙的界線,甚稱鄱陽湖上一大自然奇景,繪成一幅壯觀奇妙的《涇渭圖》,這就是著名的“江湖兩色”。 山上古建筑與碑、石刻相得益彰,互相輝映,集樓、臺、亭、閣等于一體,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園林。這里石塊具有天然形成的皺、透、瘦、漏、丑等特點,千姿百態,而且石叩之有聲,觀之出奇。 |
孤山 | 孤山 (浙江省杭州市山峰)孤山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風景區旁,是西湖的一個著名景點。孤山是西湖中最大的島嶼,面積20公頃,山高38米,是文物勝跡薈萃之地。現有勝景30處,走在山間小徑頗有山林的感覺。 主要景點有:放鶴亭、林和靖墓、西泠印社,瑪瑙坡、一眼泉水、文瀾閣、中山公園、清行宮、敬一書院、秋瑾墓、六一泉、蘇曼殊墓園、半壁亭等。 孤山碧波環繞,山間花木繁茂,亭臺樓閣錯落別致,是一座融自然美和藝術美為一體的立體園林,聞其名便知,乃湖中一孤峙之島,孤山景色早在唐宋已聞名遐邇,唐詩人白居易有“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明代凌云翰有“凍木晨聞尾畢浦,孤山景好勝披圖”的佳句。更有宋代隱居詩人林和靖墓寢,流傳著有”梅妻鶴子”之說。 林逋是以杰出的詠梅詩詞聞名于世的。他隱居孤山躬耕農桑并大量植梅,寫出了不少詠梅佳句,其中《山園小梅》傳出后膾炙人口,“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在詩詞界引起了轟動,成為從古至今詠梅的第一佳句,無人能與倫比。 冬天是探梅、賞雪勝地。孤山的雪景最為引人入勝。雪后山:“兀峙水中,后帶葛嶺,高低層疊,塑雪平鋪;日光初照,與全湖波光相激射,璀璨奪目”。泛舟湖上,如見瓊樓玉宇,遍山一色銀裝。若置峰山間,宜往放鶴亭踏雪尋梅,除了檀香梅急性先開,其他如宮粉梅俏麗香濃,朱砂梅紫艷色重,綠萼梅潔白素雅,灑金梅紅白相間,各逞妖嬈,各具情趣,揚眉有《孤山的梅》,更反映出對梅的追求與向往。 孤山 (詞語釋義)孤山(monadnock)是指顯著超出周圍地區一般高度,由基巖構成的孤立的丘陵。 |
金華洞 | 金華洞 金華洞,傳說位于縣城南面約25公里的南口鄉半村附近,地層時代與玉華洞相同,但屬于塔式與樓臺式(或稱包廂式)為主的巖溶地貌。 據清乾隆《將樂縣志》記載:“金華洞口風出甚急,內多蝙蝠”。洞內分為上、中、下三層,形似樓閣,各層之間洞中有洞,大洞套小洞,大如宮殿,小如猿穴,曲徑多歧,宛如迷宮。洞內景點多,變化大,漫步洞中移步換景,美不勝收。已知景點有“仙鶴指路”、“玉龍吐珠”、“靈龜獻壽”、“海豹觀景”等,構景奇巧,栩栩如生。尤以“彩虹分天”、“觀音送子”、“姜尚賣碗”、“文王拉車”最為神似。 金華洞歷史上有許多美妙的傳說。相傳洞里有狐妖,每當進去一伙人,出來時會少一人。本來洞前有座庵,香火極盛。自從住了妖怪,庵前冷落,人跡罕至。后來,一位擺渡的小伙子,名叫水生,急公好義,竟讓身軀化為一尊石像,把妖孽嚴嚴實實地封在洞里。如今我們找不到水生,自然也游不成此洞了。目前,我們根據前人留下的文字,正在慢慢尋覓。 玉華洞、銀華洞、金華洞合稱將樂“三華勝景”,名揚古今。 |
盧溝曉月 | 盧溝曉月 (古代著名的燕京八大景點之一)據金代《明昌遺事》所載,“燕京八景”始于金章宗年間。在橋的東西兩頭各立御碑一通,東頭為清代乾隆帝御書“盧溝曉月”碑,西頭則是清康熙帝于1698年為記述重修盧溝橋而豎的御制碑。 古時,這里澗水如練,西山似黛,每當黎明斜月西沉之時,月色倒影水中,更顯明媚皎潔,從而成為古代著名的燕京八大景點之一。北京豐臺區宛平城內月色朦朧,美麗的月亮倒映水中,更顯明媚皎潔。站在盧溝橋上,市民已經可以欣賞到“一天三月”的曠世奇景了。 |
桃源洞 | 桃源洞 (福建省永安市景區)在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北10公里、緊靠著205國道的栟櫚山中,面積37平方公里,因景區內有桃花澗而得名。宋李綱有詩云:“栟櫚百里遠沙溪,水石稱為小武夷”,故又有“小武夷”之稱。明萬歷年間(1573~1619年),已辟為游覽區,筑亭臺樓閣10余座。1987年,與鱗隱石林一起被評為首批省級風景名勝區;1994年,又一起被評為第三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以桃源洞口為軸心分為桃源洞、百丈巖、葛里、修竹灣、栟櫚潭等5個旅游景區,73處旅游景點。 桃源洞口實際是兩峰之間裂開的巨罅。一條桃花澗迂回曲折,穿過雙峰聳立的狹谷隘口,潺潺匯入沙溪。120米高的絕壁上有明萬歷年間舉人陳源湛所書“桃源洞口”四個大字,每字2米見方,下題七律《桃源洞》詩一首,右上端橫楔一塊10多米長的鯉魚石。 |
金華洞 | 金華洞 金華洞,傳說位于縣城南面約25公里的南口鄉半村附近,地層時代與玉華洞相同,但屬于塔式與樓臺式(或稱包廂式)為主的巖溶地貌。 據清乾隆《將樂縣志》記載:“金華洞口風出甚急,內多蝙蝠”。洞內分為上、中、下三層,形似樓閣,各層之間洞中有洞,大洞套小洞,大如宮殿,小如猿穴,曲徑多歧,宛如迷宮。洞內景點多,變化大,漫步洞中移步換景,美不勝收。已知景點有“仙鶴指路”、“玉龍吐珠”、“靈龜獻壽”、“海豹觀景”等,構景奇巧,栩栩如生。尤以“彩虹分天”、“觀音送子”、“姜尚賣碗”、“文王拉車”最為神似。 金華洞歷史上有許多美妙的傳說。相傳洞里有狐妖,每當進去一伙人,出來時會少一人。本來洞前有座庵,香火極盛。自從住了妖怪,庵前冷落,人跡罕至。后來,一位擺渡的小伙子,名叫水生,急公好義,竟讓身軀化為一尊石像,把妖孽嚴嚴實實地封在洞里。如今我們找不到水生,自然也游不成此洞了。目前,我們根據前人留下的文字,正在慢慢尋覓。 玉華洞、銀華洞、金華洞合稱將樂“三華勝景”,名揚古今。 |
石鐘山 | 石鐘山 (江西省九江市湖口縣石鐘山)石鐘山,中國千古奇音第一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湖口縣城區,長江與鄱陽湖交匯處。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長江下游沿線上的主要景點之一。 石鐘山海拔61.8米,相對高度約40米左右,面積僅0.2平方公里。因山石多隙,水石相搏,擊出如鐘鳴之聲而得名。北宋大文學家蘇軾曾夜泊山下,他撰寫的《石鐘山記》聞名天下,與石鐘山相得益彰。 石鐘山,實際上不是一座山,而是兩座山,都由石灰巖構成,下部均有洞穴,形如覆鐘,面臨深潭,微風鼓浪,水石相擊,響聲如洪鐘,故皆名為“石鐘山”。兩山分據南北,相隔不到1000米。南面一座瀕臨鄱陽湖,稱上鐘山;北面一座瀕臨長江,稱下鐘山,兩山合稱“雙鐘山”。 石鐘山傲然屹立于長江之岸,鄱陽湖之濱,風景雄奇秀麗。它猶如一把鐵鎖掛在湖口縣門前,號稱“江湖鎖鑰”,自古即為軍事要塞。 余亞飛詩稱:“鄱陽湖接近長江處,二水相交奇景生,澈液渾流互排斥,濁清界線見分明”。登上山頂,其南望匡廬,北鎮長江,看長江滔滔,觀鄱湖浩淼,江湖匯合處,水線分明,江水渾濁,湖水碧清,以截然不同的水色“劃”出了一條奇妙的界線,甚稱鄱陽湖上一大自然奇景,繪成一幅壯觀奇妙的《涇渭圖》,這就是著名的“江湖兩色”。 山上古建筑與碑、石刻相得益彰,互相輝映,集樓、臺、亭、閣等于一體,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園林。這里石塊具有天然形成的皺、透、瘦、漏、丑等特點,千姿百態,而且石叩之有聲,觀之出奇。 |
盧溝曉月 | 盧溝曉月 (古代著名的燕京八大景點之一)據金代《明昌遺事》所載,“燕京八景”始于金章宗年間。在橋的東西兩頭各立御碑一通,東頭為清代乾隆帝御書“盧溝曉月”碑,西頭則是清康熙帝于1698年為記述重修盧溝橋而豎的御制碑。 古時,這里澗水如練,西山似黛,每當黎明斜月西沉之時,月色倒影水中,更顯明媚皎潔,從而成為古代著名的燕京八大景點之一。北京豐臺區宛平城內月色朦朧,美麗的月亮倒映水中,更顯明媚皎潔。站在盧溝橋上,市民已經可以欣賞到“一天三月”的曠世奇景了。 |
東湖 | 在湖北省武漢市東郊。為楊汊湖、湯林湖、郭鄭湖、喻家湖、牛巢湖等的總稱。面積33平方千米。碧波萬頃,風景秀麗。景區面積87平方千米。湖南多山,有珞珈山、洪山、磨山等;湖東建有療養院和休養所;湖西風景最為集中,有水云鄉、聽濤軒、行吟閣、長天樓、九女墩等景點;湖心有湖光閣。為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 |
東湖 | 在湖北省武漢市東郊。為楊汊湖、湯林湖、郭鄭湖、喻家湖、牛巢湖等的總稱。面積33平方千米。碧波萬頃,風景秀麗。景區面積87平方千米。湖南多山,有珞珈山、洪山、磨山等;湖東建有療養院和休養所;湖西風景最為集中,有水云鄉、聽濤軒、行吟閣、長天樓、九女墩等景點;湖心有湖光閣。為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 |
宣威 | 宣威 (云南省曲靖市代管縣級市)宣威市,地處云南省東北部,為云南省曲靖市所轄縣級市。地處東經103°35′~104°40′,北緯25°53′~26°44′,東與貴州省盤州市相鄰,南與本市沾益區毗鄰,西隔牛欄江與會澤縣相望,北與貴州威寧縣接壤,距省會昆明市260公里。 截至2008年,宣威市總面積6069.88平方公里。約占云南省總面積的1.58%。市區距曲靖市政府駐地102千米,距昆明204千米。旅游資源較為豐富,風景名勝主要有東山公園(省級旅游景點)、宛水公園、美奐山公園、可渡古鎮、來賓龍洞、西山森林公園、大響水、榕峰日出等。特產“宣威火腿”馳名中外。 宣威 (詞語釋義)宣威市,地處云南省東北部,為云南省曲靖所轄縣級市。地處東經103°35′~104°40′,北緯25°53′~26°44′,東與貴州省盤縣相鄰,南與沾益縣毗鄰,西隔牛欄江與會澤縣相望,北與貴州威寧縣接壤,距省會昆明市260公里。 截至2008年,宣威市總面積6069.88平方公里。約占云南省總面積的1.58%。市區距曲靖市政府駐地102千米,距昆明204千米。旅游資源較為豐富,風景名勝主要有東山公園(省級旅游景點)、宛水公園、美奐山公園、可渡古鎮、來賓龍洞、西山森林公園、大響水、榕峰日出等。 |
百泉 | 百泉 (河南省百泉)百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級旅游景區,位于河南省輝縣市中心西北2公里的蘇門山南麓,總面積3.4平方公里,因湖底泉眼無數而得名,又因泉水自湖底噴涌而出,累累如貫珠,故又名珍珠泉。 泉水甘冽,清澈見底,志書上有“甘泉之父”的稱謂。百泉是河南省最大的、保護最好的古園林建筑群。素有“中州頤和園”、“北國小西湖”的美譽,景區內主要有百泉湖、蘇門山、碑廊、嘯臺、清輝閣、邵夫子祠等50多個景點。。 百泉湖開鑿于商代,成熟于唐宋,完備于明清,已有3千多年的歷史。歷代名人在此游覽、隱居,留下了無數贊美百泉的詩詞歌賦。眾所周知的魏晉時期的孫登,北宋時期的邵雍,大文學家蘇軾,南宋岳飛,元朝王磐,明末清初孫奇逢以及清乾隆皇帝,留下嘯臺、安樂窩、餓夫墓、三碑亭、清暉閣、衛源廟、孔廟、邵夫子祠等名人遺址。 |
鳳城 | 鳳城 (丹東市縣級市)鳳城市,古稱鳳凰城,隸屬于遼寧省丹東市。位于遼東半島東部,地近黃海北岸,為省轄縣級市。鳳城市北鄰本溪滿族自治縣,南與丹東市振安區和東港市接壤,東靠寬甸滿族自治縣。 截至2013年末,鳳城市戶籍總人口為59萬人,共有滿、漢、蒙、回、朝等24個民族,滿族人口占75.1%。鳳城市市轄3個街道、18個鎮,其中包括201個行政村。 鳳城市境內有沈丹鐵路、鳳上鐵路、沈丹高速公路等交通路線貫穿。 鳳城市名勝古跡眾多,旅游資源豐富,有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鳳凰山、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大梨樹村、東湯圣泉度假村溫泉、玉龍湖景區等旅游景點。 鳳城市先后被確定為板栗生產基地、遼寧省糧油檢驗監測站。2011年,鳳城市首次挺進“全國百強縣”行列,位居第87位,在東北縣域經濟30強排名中位列第10位。 |
玉臺 | 玉臺 玉臺是位于世界自然遺產、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三清山南清園景區之東,海拔1530米的景點。取《楚辭·九思·傷時》:“登太乙兮玉臺,使素女兮鼓簧”之意而名。 玉臺,有八種含義,如漢代臺名、泛指宮廷的臺硯、傳說中天帝的居處、玉飾的鏡臺;鏡臺的美稱、特指聘禮、謂硯臺等。 |
碧潭 | 碧潭 (臺北景點)碧潭(官方英譯Bitan,根據新店市志記載,原名又稱為赤壁潭、石壁潭、獅山邊大潭)是臺灣臺北縣新店市境內的知名觀光點,是新店溪從山區流入新店市區時,因為河面變得較為寬闊而形成類似水潭狀的河段。由于河面水色澄碧因此被稱為碧潭,并因為其景色優美且擁有臺北周圍地區少見的吊橋建筑,是早年臺北郊區很受歡迎的風景名勝之一。 |
瓜洲 | 瓜洲 瓜洲鎮屬于今天江蘇省揚州市邗(hán)江區,鎮上有兩個著名景點:(1)瓜洲古渡風景區是國家水利風景區,位于揚州市古運河下游與長江交匯處,距歷史文化名城揚州市中心15km,潤揚公路大橋、鎮揚汽渡、揚州港與其毗鄰相接,鎮江金山寺與園區隔江相對。(2)潤揚森林公園,距江蘇省重點大學揚州大學大約16Km。 |
玉臺 | 玉臺 玉臺是位于世界自然遺產、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三清山南清園景區之東,海拔1530米的景點。取《楚辭·九思·傷時》:“登太乙兮玉臺,使素女兮鼓簧”之意而名。 玉臺,有八種含義,如漢代臺名、泛指宮廷的臺硯、傳說中天帝的居處、玉飾的鏡臺;鏡臺的美稱、特指聘禮、謂硯臺等。 |
鳳城 | 鳳城 (丹東市縣級市)鳳城市,古稱鳳凰城,隸屬于遼寧省丹東市。位于遼東半島東部,地近黃海北岸,為省轄縣級市。鳳城市北鄰本溪滿族自治縣,南與丹東市振安區和東港市接壤,東靠寬甸滿族自治縣。 截至2013年末,鳳城市戶籍總人口為59萬人,共有滿、漢、蒙、回、朝等24個民族,滿族人口占75.1%。鳳城市市轄3個街道、18個鎮,其中包括201個行政村。 鳳城市境內有沈丹鐵路、鳳上鐵路、沈丹高速公路等交通路線貫穿。 鳳城市名勝古跡眾多,旅游資源豐富,有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鳳凰山、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大梨樹村、東湯圣泉度假村溫泉、玉龍湖景區等旅游景點。 鳳城市先后被確定為板栗生產基地、遼寧省糧油檢驗監測站。2011年,鳳城市首次挺進“全國百強縣”行列,位居第87位,在東北縣域經濟30強排名中位列第10位。 |
趵突泉 | 趵突泉 (濟南三大名勝之一,國家首批重點公園)趵突泉位于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南靠千佛山,東臨泉城廣場,北望大明湖、五龍潭。趵突泉面積達158畝,是以泉為主的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特色園林、國家首批重點公園。 趵突泉位居濟南七十二名泉之首,被譽為“天下第一泉”,也是最早見于古代文獻的濟南名泉。 趵突泉是泉城濟南的象征與標志,與濟南千佛山、大明湖并稱為濟南三大名勝。趵突泉周邊的名勝古跡枚不勝數,尤以濼源堂、觀瀾亭、尚志堂、李清照紀念堂、李苦禪紀念館等景點最為人稱道。 2016年9月5日下午,趵突泉泉群省級地質公園揭牌開園。 |
南京長江大橋 | 南京長江大橋 南京長江大橋位于南京市鼓樓區下關和浦口區橋北之間,是長江上第一座由中國自行設計和建造的雙層式鐵路、公路兩用橋梁,在中國橋梁史乃至世界橋梁史上具有重要意義,是20世紀60年代中國經濟建設的重要成就、中國橋梁建設的重要里程碑,具有極大的經濟意義、政治意義和戰略意義,有“爭氣橋”之稱。 南京長江大橋是中國東部地區交通的關鍵節點,上層為公路橋,長4589米,車行道寬15米,可容4輛大型汽車并行,兩側各有2米多寬的人行道,連通104國道、312國道等跨江公路,是溝通南京江北新區與江南主城的要道之一;下層為雙軌復線鐵路橋寬14米、全長6772米,連接津浦鐵路與滬寧鐵路干線,是國家南北交通要津和命脈。大橋由正橋和引橋兩部分組成,正橋9墩10跨,長1576米,最大跨度160米。通航凈空寬度120米,橋下通航凈空高度為設計最高通航水位以上24米,可通過5000噸級海輪。 長江大橋是南京的標志性建筑、江蘇的文化符號、共和國的輝煌,也是中國著名景點,被列為新金陵四十八景。從1970年至1993年,先后接待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及600多個外國代表團,來此觀覽的國內外游客更是難以計數。長江大橋建設8年,耗資達2.8758億人民幣,耗用38.41萬立方米混凝土、6.65萬噸鋼材。1960年以“世界最長的公鐵兩用橋”被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2014年7月入選不可移動文物,2016年9月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名錄。 南京長江大橋于2016年10月28日22點整全封閉維修,歷時27個月。 |
三潭印月 | 三潭印月 (西湖十景之一)三潭印月是西湖十景之一,被譽為“西湖第一勝境”,三潭印月是西湖中最大的島嶼,風景秀麗、景色清幽,尤三潭印明月的景觀享譽中外。主要景點“開網亭”“閑放臺”“先賢祠”“迎翠軒”“花鳥廳”“我心相印亭”“曲橋”“九獅石”等。 岸上金桂婆娑,柳綠花明,與雕欄畫棟的建筑相映成趣。具有湖中有島,島中有湖,園中有園,曲回多變,步移景新的江南水上庭園的藝術特色。人民幣一元紙幣的背面采用三潭印月的盛景,可見三潭印月在我國風景名勝中也占據極其重要的標志作用。 |
嘉峪關 | 嘉峪關 (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號稱“天下第一雄關”,位于甘肅省嘉峪關市西5千米處最狹窄的山谷中部,城關兩側的城墻橫穿沙漠戈壁,北連黑山懸壁長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長城最西端的關口,歷史上曾被稱為河西咽喉,因地勢險要,建筑雄偉,有連陲鎖鑰之稱。嘉峪關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交通要塞,中國長城三大奇觀之一(東有山海關、中有鎮北臺、西有嘉峪關)。 嘉峪關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由內城、外城、羅城、甕城、城壕和南北兩翼長城組成,全長約60千米。長城城臺、墩臺、堡城星羅棋布,由內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線組成重疊并守之勢,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防御體系。 嘉峪關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主要景點有嘉峪關關城、懸壁長城、長城第一墩、魏晉墓群、黑山石刻、木蘭城、“七·一”冰川、滑翔基地等。 |
嘉峪關 | 嘉峪關 (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號稱“天下第一雄關”,位于甘肅省嘉峪關市西5千米處最狹窄的山谷中部,城關兩側的城墻橫穿沙漠戈壁,北連黑山懸壁長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長城最西端的關口,歷史上曾被稱為河西咽喉,因地勢險要,建筑雄偉,有連陲鎖鑰之稱。嘉峪關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交通要塞,中國長城三大奇觀之一(東有山海關、中有鎮北臺、西有嘉峪關)。 嘉峪關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由內城、外城、羅城、甕城、城壕和南北兩翼長城組成,全長約60千米。長城城臺、墩臺、堡城星羅棋布,由內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線組成重疊并守之勢,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防御體系。 嘉峪關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主要景點有嘉峪關關城、懸壁長城、長城第一墩、魏晉墓群、黑山石刻、木蘭城、“七·一”冰川、滑翔基地等。 |
柳浪聞鶯 | 柳浪聞鶯 (景點)柳浪聞鶯是西湖十景之五,位于西湖東南岸,清波門處的大型公園。分友誼、聞鶯、聚景、南園四個景區。柳叢襯托著紫楠、雪松、廣玉蘭、梅花等異木名花。南宋時,這里是京城最大的御花園,稱聚景園。當時園內有會芳殿和三堂、九亭,以及柳浪橋和學士橋。清代恢復柳浪聞鶯舊景。有柳洲之名。其間黃鶯飛舞,競相啼鳴,故有“柳浪聞鶯”之稱。 |
茅山 | 茅山 (江蘇句容茅山)茅山位于江蘇省鎮江市句容市,南北約長10公里,東西約寬5公里,面積50多平方公里。 茅山是中國的一座道教名山,是道教上清派的發源地,被道家稱為“上清宗壇”。有“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之美譽。也是中國六大山區抗日根據地之一。山上景點多,有九峰、十九泉、二十六洞、二十八池之勝景,峰巒疊嶂,云霧繚繞,氣候宜人,山上奇巖怪石林立密集,大小溶洞深幽迂回,靈泉圣池星羅棋布,曲澗溪流縱橫交織,綠樹蔽山,青竹繁茂,物華天寶。 茅山主峰大茅峰似綠色蒼龍之首,也是茅山的最高峰,海拔372.5米。茅山風景區于1986年被江蘇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森林公園,批準為省甲級風景名勝區。同時,這里既是道教圣地,又是抗日根據地,其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森林景觀、革命歷史觀融為一體,勝似仙境。 茅山總規劃面積32平方公里,九霄萬福宮雄居其上,二茅峰、三茅峰蜿蜒而下,與主峰高低起伏,相映成輝。 |
一線天 | 一線天 (山峰中常見景觀)一線天,是我國名山奇峰中常有的石景,因兩壁夾峙,縫隙所見藍天如一線而得名;較為知名者有峨眉山、華山、黃山、江郎山、武夷山、九宮山、三清山等處的“一線天”美景;由于“一線天”景觀奇特,已成為許多風景名勝的熱門景點。 |
一線天 | 一線天 (山峰中常見景觀)一線天,是我國名山奇峰中常有的石景,因兩壁夾峙,縫隙所見藍天如一線而得名;較為知名者有峨眉山、華山、黃山、江郎山、武夷山、九宮山、三清山等處的“一線天”美景;由于“一線天”景觀奇特,已成為許多風景名勝的熱門景點。 |
柳浪聞鶯 | 柳浪聞鶯 (景點)柳浪聞鶯是西湖十景之五,位于西湖東南岸,清波門處的大型公園。分友誼、聞鶯、聚景、南園四個景區。柳叢襯托著紫楠、雪松、廣玉蘭、梅花等異木名花。南宋時,這里是京城最大的御花園,稱聚景園。當時園內有會芳殿和三堂、九亭,以及柳浪橋和學士橋。清代恢復柳浪聞鶯舊景。有柳洲之名。其間黃鶯飛舞,競相啼鳴,故有“柳浪聞鶯”之稱。 |
大龍湫 | 大龍湫 雁蕩山景區分散,東起羊角洞,西至鋸板嶺;南起筋竹溪,北至六坪山。在方圓450平方公里的景區內,東西闊28公里,南北長7.5公里,面積為28平方公里。其中有15峰、13巖、7石、5 嶂、6洞、1尖、3門、2闕、8嶺、5瀑、2湫、8潭、1泉、3溪、2澗、1峽、4庵、7亭、1院、1鑊、1軒、2橋,合計景點105個。共分為靈峰、靈巖、大龍湫、顯勝門、仙橋、羊角洞、凈名三折瀑、雁湖八大景區,而東南部地區最稱風景薈萃。其中“二靈一龍”即靈峰、靈巖和大龍湫又被稱為“雁蕩三絕”, 大龍湫在三絕中又被認為是獨占鰲頭。南宋樓鑰有詩云:“北上太行東禹穴,雁蕩山中最奇絕。龍湫一派天下無,萬眾贊揚同一舌。”(《攻瑰集·大龍湫》)可見在宋代,大龍湫便已揚四海。 |
漁寮 | 漁寮 漁寮風景區名勝區位于浙江省蒼南縣東南部的漁寮鄉境內,東臨大海,南接霞關,北壤赤溪,西毗馬站。總面積為18.5平方公里。景區山地自北向南走向,西北青山環抱,蒼松翠綠。盛產糧食、蔬菜、水果,同時又是蒼南縣漁業重鄉,有創匯產品10多種,其中文蛤、梭子蟹、石斑魚等水產資源十分豐富,暢銷日本和港澳地區。淺海養殖條件優越。宜人的氣候,寬廣的沙灘、奇異的礁石,蔚藍的大海,天然的島嶼,構成獨特的濱海景區特色。景區共有旅游景點68處。由黃金海灘、音樂石、十六奇礁、霧城岙等部分組成。1991年被定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崛起的旅游新區。 |
漁寮 | 漁寮 漁寮風景區名勝區位于浙江省蒼南縣東南部的漁寮鄉境內,東臨大海,南接霞關,北壤赤溪,西毗馬站。總面積為18.5平方公里。景區山地自北向南走向,西北青山環抱,蒼松翠綠。盛產糧食、蔬菜、水果,同時又是蒼南縣漁業重鄉,有創匯產品10多種,其中文蛤、梭子蟹、石斑魚等水產資源十分豐富,暢銷日本和港澳地區。淺海養殖條件優越。宜人的氣候,寬廣的沙灘、奇異的礁石,蔚藍的大海,天然的島嶼,構成獨特的濱海景區特色。景區共有旅游景點68處。由黃金海灘、音樂石、十六奇礁、霧城岙等部分組成。1991年被定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崛起的旅游新區。 |
大龍湫 | 大龍湫 雁蕩山景區分散,東起羊角洞,西至鋸板嶺;南起筋竹溪,北至六坪山。在方圓450平方公里的景區內,東西闊28公里,南北長7.5公里,面積為28平方公里。其中有15峰、13巖、7石、5 嶂、6洞、1尖、3門、2闕、8嶺、5瀑、2湫、8潭、1泉、3溪、2澗、1峽、4庵、7亭、1院、1鑊、1軒、2橋,合計景點105個。共分為靈峰、靈巖、大龍湫、顯勝門、仙橋、羊角洞、凈名三折瀑、雁湖八大景區,而東南部地區最稱風景薈萃。其中“二靈一龍”即靈峰、靈巖和大龍湫又被稱為“雁蕩三絕”, 大龍湫在三絕中又被認為是獨占鰲頭。南宋樓鑰有詩云:“北上太行東禹穴,雁蕩山中最奇絕。龍湫一派天下無,萬眾贊揚同一舌。”(《攻瑰集·大龍湫》)可見在宋代,大龍湫便已揚四海。 |
賴地 | 賴地 位于江西省贛州市寧都縣中部偏東,北緯26°37’,東經116°03’;東臨寧都縣湛田鄉、廣昌縣頭陂鎮;西連寧都縣安福鄉、釣峰鄉;南接縣城所在地梅江鎮、寧都縣會同鄉;北毗寧都縣東山壩鎮。鎮人民政府駐地石上圩,距縣城17公里。 建于明代的蒙山“造化院”佛教景點。李宜清少時曾在寧都蓮湖村蒙山結廬修學。江西寧都石上鎮蓮湖村作家賴振學的電視文學作品《賴國傳奇》中《蒙山記》為這里的景點完稿。 |
陸渾 | 陸渾 陸渾——春秋陸渾戎居今河南嵩縣東北一帶。漢在此置陸渾縣。五代時并入伊陽縣。漢又有陸渾關,即在縣境。 陸渾旅游風景區位于河南省洛陽市嵩縣北部,以陸渾水庫為中心,包括湖濱縣城、兩程故里、伊尹故里、姜公廟等景點,人文景觀、自然景觀獨具一格,以水上娛樂、會議旅游為特色,是洛陽市十佳旅游景區之一。 |
南泥灣 | 南泥灣 (延安旅游名勝景點)南泥灣,是延安旅游名勝景點之一,位于陜西省西安——黃帝陵——延安——南泥灣——黃河壺口瀑布——西安旅游環線上。 百年前,這里人煙稠密,水源充足,土地肥沃,生產和經濟都十分繁榮。到了清朝中期,清統治者挑起回漢民族糾紛,互相殘殺,使這里變成野草叢生、荊棘遍野,人跡稀少,野獸出沒的荒涼之地。 1941年3月,八路軍三五九旅在南泥灣開展了著名的大生產運動。南泥灣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的精神內核,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戰勝困難,奪取勝利。 |
陰陽界 | 陰陽界 (山東泰山景點)陰陽界是山東泰山的景點,位于山東泰山長壽橋和黑龍潭附近,是泰山西路風光的精粹所在地。 |
歌風臺 | 歌風臺 歌風臺為紀念漢高祖劉邦衣錦還鄉,所著《大風歌》而興建,位于徐州市沛縣縣城中心漢城公園內。為“沛縣古八景”之一,也是現今重要觀光旅游景點之一。82年被江蘇省人民政府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公元前 196 年,漢高祖劉邦平定叛亂的淮南王英布,還歸故里,置酒沛宮,邀家鄉父老歡宴,把酒話舊,感慨萬千酒酣興起,這位馬上歸來的開國皇帝、布衣英雄擊筑高歌:“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屢毀屢建,具體可參閱本詞條和《沛縣志》及相關資料。 |
歌風臺 | 歌風臺 歌風臺為紀念漢高祖劉邦衣錦還鄉,所著《大風歌》而興建,位于徐州市沛縣縣城中心漢城公園內。為“沛縣古八景”之一,也是現今重要觀光旅游景點之一。82年被江蘇省人民政府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公元前 196 年,漢高祖劉邦平定叛亂的淮南王英布,還歸故里,置酒沛宮,邀家鄉父老歡宴,把酒話舊,感慨萬千酒酣興起,這位馬上歸來的開國皇帝、布衣英雄擊筑高歌:“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屢毀屢建,具體可參閱本詞條和《沛縣志》及相關資料。 |
夫人城 | 夫人城 夫人城位于襄陽城西北角。1982年,襄陽市人民政府修復城墻垛堞,建紀念亭于城上,內塑韓夫人石雕像,辟為旅游景點。夫人城景區地區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 東晉太元三年(378)二月,前秦苻堅派苻丕攻打東晉要地襄陽。時東晉中郎將、梁州刺史朱序在此鎮守,他錯誤地認為前秦無船,難渡沔水(漢水),輕敵疏備;朱序母韓夫人早年隨丈夫朱燾于軍中,頗知軍事。當襄陽被圍攻時。她親自登城觀察地形,巡視城防,認為應重點增強西北角一帶的防御能力,并親率家婢和城中婦女增筑一道內城。后苻丕果向城西北角發起進攻,很快突破外城。晉軍堅守新筑內城,得以擊退苻丕。 |
南泥灣 | 南泥灣 (延安旅游名勝景點)南泥灣,是延安旅游名勝景點之一,位于陜西省西安——黃帝陵——延安——南泥灣——黃河壺口瀑布——西安旅游環線上。 百年前,這里人煙稠密,水源充足,土地肥沃,生產和經濟都十分繁榮。到了清朝中期,清統治者挑起回漢民族糾紛,互相殘殺,使這里變成野草叢生、荊棘遍野,人跡稀少,野獸出沒的荒涼之地。 1941年3月,八路軍三五九旅在南泥灣開展了著名的大生產運動。南泥灣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的精神內核,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戰勝困難,奪取勝利。 |
陰陽界 | 陰陽界 (山東泰山景點)陰陽界是山東泰山的景點,位于山東泰山長壽橋和黑龍潭附近,是泰山西路風光的精粹所在地。 |